【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日前,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在行业内部通报最新一期基金市场数据。截至 10 月末,沪市 ETF 共 772 只,总市值为 40847.47 亿元;深市 ETF 共 559 只,总市值为 16246.33 亿元。沪深两市 ETF 总规模已突破 5.7 万亿元,实现稳步增长。
业内人士认为,证监会近期推出的新政策显著优化了 ETF 注册及上市审核流程,ETF 市场有望进一步丰富产品供给,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
行业格局整体保持稳定
沪深两市 ETF 基金市场保持稳健发展态势。沪深交易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 10 月末,沪市基金产品共 947 只,资产管理总规模为 41725.71 亿元。其中,ETF 共 772 只,总市值为 40847.47 亿元,较上期增长 2.11%。深市基金产品共 845 只,资产管理总规模为 16634.20 亿元。其中,ETF 共 559 只,总市值为 16246.33 亿元。截至 10 月末,沪深两市 ETF 总规模达 57093.80 亿元,实现稳步增长。
券商经纪业务方面,10 月沪市 ETF 成交额排名前 30 的机构中,既包括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国泰海通、中国银河等头部券商,也涵盖东北证券、华宝证券、湘财证券等特色中小券商,整体名单与上一期相比变动有限。同期,深市 ETF 成交额前 30 的券商构成也较为相似,除中信证券、中国银河、中信建投、招商证券等大型机构外,也有东北证券、东方财富、东莞证券、东吴证券、方正证券等特色券商入围,结构保持稳定。
券商持有的 ETF 规模方面,截至 10 月末,沪深两市规模排名前 30 的机构中,均涵盖了中国银河、申万宏源、国泰海通、中金公司等综合型头部券商,以及东北证券、东方财富、方正证券、兴业证券等特色中型券商,反映出行业格局整体趋于稳定。随着市场逐步成熟,各家券商在 ETF 业务上也逐步从规模竞争转向差异化运营,进入精耕细作的发展阶段。
ETF 注册新规落地市场迎新机遇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最新的 《机构监管情况通报》,为进一步降低行政相对人负担、推动 ETF 高质量发展,证监会优化了 ETF 注册及上市审核流程,取消了 ETF 注册环节提交证券交易所无异议函的要求。沪深交易所也相应对自律规则进行了修订。
根据通报,即日起,对于跟踪成熟指数的 ETF 产品,基金管理人可直接向证监会申请注册,产品注册完成后,基金管理人根据交易所相关规则和要求,向交易所申请发售和上市。
此外,对于具有创新要素产品、复杂产品、新指数产品化等少数情形,通报作了专门安排。交易所将适时启动产品开发评估机制,结合市场容量、市场影响、产品运作稳健性等因素,就现阶段是否适合开发相关 ETF 产品进行评估;基金管理人可结合自身业务准备情况、既往 ETF 运作情况等积极参与评估论证。
此次 ETF 注册流程的简化,被业内普遍视为一项重要举措,不仅有助于减轻行业机构负担、提升运行效率,更将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优化指数化投资的发展生态。
针对行业内同质化产品扎堆申报的现象,有业内人士表示,通报反映出监管部门引导行业走向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政策意图。基金管理人需通过产品设计、投资策略与服务模式的持续创新,积极回应投资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唯有那些能够精准把握产业变迁趋势、不断降低投资者参与成本的产品,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原标题:沪深 ETF 规模逾 5.7 万亿元 注册新规落地激发市场新活力)
(责任编辑:143)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日前,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在行业内部通报最新一期基金市场数据。截至 10 月末,沪市 ETF 共 772 只,总市值为 40847.47 亿元;深市 ETF 共 559 只,总市值为 16246.33 亿元。沪深两市 ETF 总规模已突破 5.7 万亿元,实现稳步增长。
业内人士认为,证监会近期推出的新政策显著优化了 ETF 注册及上市审核流程,ETF 市场有望进一步丰富产品供给,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
行业格局整体保持稳定
沪深两市 ETF 基金市场保持稳健发展态势。沪深交易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 10 月末,沪市基金产品共 947 只,资产管理总规模为 41725.71 亿元。其中,ETF 共 772 只,总市值为 40847.47 亿元,较上期增长 2.11%。深市基金产品共 845 只,资产管理总规模为 16634.20 亿元。其中,ETF 共 559 只,总市值为 16246.33 亿元。截至 10 月末,沪深两市 ETF 总规模达 57093.80 亿元,实现稳步增长。
券商经纪业务方面,10 月沪市 ETF 成交额排名前 30 的机构中,既包括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国泰海通、中国银河等头部券商,也涵盖东北证券、华宝证券、湘财证券等特色中小券商,整体名单与上一期相比变动有限。同期,深市 ETF 成交额前 30 的券商构成也较为相似,除中信证券、中国银河、中信建投、招商证券等大型机构外,也有东北证券、东方财富、东莞证券、东吴证券、方正证券等特色券商入围,结构保持稳定。
券商持有的 ETF 规模方面,截至 10 月末,沪深两市规模排名前 30 的机构中,均涵盖了中国银河、申万宏源、国泰海通、中金公司等综合型头部券商,以及东北证券、东方财富、方正证券、兴业证券等特色中型券商,反映出行业格局整体趋于稳定。随着市场逐步成熟,各家券商在 ETF 业务上也逐步从规模竞争转向差异化运营,进入精耕细作的发展阶段。
ETF 注册新规落地市场迎新机遇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最新的 《机构监管情况通报》,为进一步降低行政相对人负担、推动 ETF 高质量发展,证监会优化了 ETF 注册及上市审核流程,取消了 ETF 注册环节提交证券交易所无异议函的要求。沪深交易所也相应对自律规则进行了修订。
根据通报,即日起,对于跟踪成熟指数的 ETF 产品,基金管理人可直接向证监会申请注册,产品注册完成后,基金管理人根据交易所相关规则和要求,向交易所申请发售和上市。
此外,对于具有创新要素产品、复杂产品、新指数产品化等少数情形,通报作了专门安排。交易所将适时启动产品开发评估机制,结合市场容量、市场影响、产品运作稳健性等因素,就现阶段是否适合开发相关 ETF 产品进行评估;基金管理人可结合自身业务准备情况、既往 ETF 运作情况等积极参与评估论证。
此次 ETF 注册流程的简化,被业内普遍视为一项重要举措,不仅有助于减轻行业机构负担、提升运行效率,更将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优化指数化投资的发展生态。
针对行业内同质化产品扎堆申报的现象,有业内人士表示,通报反映出监管部门引导行业走向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政策意图。基金管理人需通过产品设计、投资策略与服务模式的持续创新,积极回应投资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唯有那些能够精准把握产业变迁趋势、不断降低投资者参与成本的产品,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原标题:沪深 ETF 规模逾 5.7 万亿元 注册新规落地激发市场新活力)
(责任编辑:143)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日前,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在行业内部通报最新一期基金市场数据。截至 10 月末,沪市 ETF 共 772 只,总市值为 40847.47 亿元;深市 ETF 共 559 只,总市值为 16246.33 亿元。沪深两市 ETF 总规模已突破 5.7 万亿元,实现稳步增长。
业内人士认为,证监会近期推出的新政策显著优化了 ETF 注册及上市审核流程,ETF 市场有望进一步丰富产品供给,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
行业格局整体保持稳定
沪深两市 ETF 基金市场保持稳健发展态势。沪深交易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 10 月末,沪市基金产品共 947 只,资产管理总规模为 41725.71 亿元。其中,ETF 共 772 只,总市值为 40847.47 亿元,较上期增长 2.11%。深市基金产品共 845 只,资产管理总规模为 16634.20 亿元。其中,ETF 共 559 只,总市值为 16246.33 亿元。截至 10 月末,沪深两市 ETF 总规模达 57093.80 亿元,实现稳步增长。
券商经纪业务方面,10 月沪市 ETF 成交额排名前 30 的机构中,既包括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国泰海通、中国银河等头部券商,也涵盖东北证券、华宝证券、湘财证券等特色中小券商,整体名单与上一期相比变动有限。同期,深市 ETF 成交额前 30 的券商构成也较为相似,除中信证券、中国银河、中信建投、招商证券等大型机构外,也有东北证券、东方财富、东莞证券、东吴证券、方正证券等特色券商入围,结构保持稳定。
券商持有的 ETF 规模方面,截至 10 月末,沪深两市规模排名前 30 的机构中,均涵盖了中国银河、申万宏源、国泰海通、中金公司等综合型头部券商,以及东北证券、东方财富、方正证券、兴业证券等特色中型券商,反映出行业格局整体趋于稳定。随着市场逐步成熟,各家券商在 ETF 业务上也逐步从规模竞争转向差异化运营,进入精耕细作的发展阶段。
ETF 注册新规落地市场迎新机遇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最新的 《机构监管情况通报》,为进一步降低行政相对人负担、推动 ETF 高质量发展,证监会优化了 ETF 注册及上市审核流程,取消了 ETF 注册环节提交证券交易所无异议函的要求。沪深交易所也相应对自律规则进行了修订。
根据通报,即日起,对于跟踪成熟指数的 ETF 产品,基金管理人可直接向证监会申请注册,产品注册完成后,基金管理人根据交易所相关规则和要求,向交易所申请发售和上市。
此外,对于具有创新要素产品、复杂产品、新指数产品化等少数情形,通报作了专门安排。交易所将适时启动产品开发评估机制,结合市场容量、市场影响、产品运作稳健性等因素,就现阶段是否适合开发相关 ETF 产品进行评估;基金管理人可结合自身业务准备情况、既往 ETF 运作情况等积极参与评估论证。
此次 ETF 注册流程的简化,被业内普遍视为一项重要举措,不仅有助于减轻行业机构负担、提升运行效率,更将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优化指数化投资的发展生态。
针对行业内同质化产品扎堆申报的现象,有业内人士表示,通报反映出监管部门引导行业走向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政策意图。基金管理人需通过产品设计、投资策略与服务模式的持续创新,积极回应投资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唯有那些能够精准把握产业变迁趋势、不断降低投资者参与成本的产品,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原标题:沪深 ETF 规模逾 5.7 万亿元 注册新规落地激发市场新活力)
(责任编辑:143)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日前,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在行业内部通报最新一期基金市场数据。截至 10 月末,沪市 ETF 共 772 只,总市值为 40847.47 亿元;深市 ETF 共 559 只,总市值为 16246.33 亿元。沪深两市 ETF 总规模已突破 5.7 万亿元,实现稳步增长。
业内人士认为,证监会近期推出的新政策显著优化了 ETF 注册及上市审核流程,ETF 市场有望进一步丰富产品供给,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
行业格局整体保持稳定
沪深两市 ETF 基金市场保持稳健发展态势。沪深交易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 10 月末,沪市基金产品共 947 只,资产管理总规模为 41725.71 亿元。其中,ETF 共 772 只,总市值为 40847.47 亿元,较上期增长 2.11%。深市基金产品共 845 只,资产管理总规模为 16634.20 亿元。其中,ETF 共 559 只,总市值为 16246.33 亿元。截至 10 月末,沪深两市 ETF 总规模达 57093.80 亿元,实现稳步增长。
券商经纪业务方面,10 月沪市 ETF 成交额排名前 30 的机构中,既包括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国泰海通、中国银河等头部券商,也涵盖东北证券、华宝证券、湘财证券等特色中小券商,整体名单与上一期相比变动有限。同期,深市 ETF 成交额前 30 的券商构成也较为相似,除中信证券、中国银河、中信建投、招商证券等大型机构外,也有东北证券、东方财富、东莞证券、东吴证券、方正证券等特色券商入围,结构保持稳定。
券商持有的 ETF 规模方面,截至 10 月末,沪深两市规模排名前 30 的机构中,均涵盖了中国银河、申万宏源、国泰海通、中金公司等综合型头部券商,以及东北证券、东方财富、方正证券、兴业证券等特色中型券商,反映出行业格局整体趋于稳定。随着市场逐步成熟,各家券商在 ETF 业务上也逐步从规模竞争转向差异化运营,进入精耕细作的发展阶段。
ETF 注册新规落地市场迎新机遇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最新的 《机构监管情况通报》,为进一步降低行政相对人负担、推动 ETF 高质量发展,证监会优化了 ETF 注册及上市审核流程,取消了 ETF 注册环节提交证券交易所无异议函的要求。沪深交易所也相应对自律规则进行了修订。
根据通报,即日起,对于跟踪成熟指数的 ETF 产品,基金管理人可直接向证监会申请注册,产品注册完成后,基金管理人根据交易所相关规则和要求,向交易所申请发售和上市。
此外,对于具有创新要素产品、复杂产品、新指数产品化等少数情形,通报作了专门安排。交易所将适时启动产品开发评估机制,结合市场容量、市场影响、产品运作稳健性等因素,就现阶段是否适合开发相关 ETF 产品进行评估;基金管理人可结合自身业务准备情况、既往 ETF 运作情况等积极参与评估论证。
此次 ETF 注册流程的简化,被业内普遍视为一项重要举措,不仅有助于减轻行业机构负担、提升运行效率,更将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优化指数化投资的发展生态。
针对行业内同质化产品扎堆申报的现象,有业内人士表示,通报反映出监管部门引导行业走向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政策意图。基金管理人需通过产品设计、投资策略与服务模式的持续创新,积极回应投资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唯有那些能够精准把握产业变迁趋势、不断降低投资者参与成本的产品,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原标题:沪深 ETF 规模逾 5.7 万亿元 注册新规落地激发市场新活力)
(责任编辑: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