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财联社
「低位+风口+资金抱团,散户必备五星量化工具!」「双 12 年终大促,218 元用 105 天,盘前 9:27 分 5000 选 6,精准捕捉牛股!」 打开抖音,此类极具诱惑力的直播宣传扑面而来。
近期,一批三方投顾公司掀起了售卖量化系统的热潮,直播间观看量动辄突破十万,低价秒杀、全额退款等营销手段轮番上阵,让不少股民心动下单。这些被主播吹得神乎其神的 「量化神器」,宣称依托大模型 AI 算法,能实时追踪主力资金动向、精准把握市场风口,甚至能让散户告别追涨杀跌,轻松实现稳定收益。
然而,光鲜宣传背后,却是诸多令人费解的谜团:当投资者追问系统选股逻辑、模型核心指标等关键问题时,主播均以 「商业机密」 避而不答;所谓的 「量化系统」,本质是荐股工具,与宣传中的 「智能辅助决策」 相去甚远。
更值得警惕的是,直播间里高度同质化的 「好评」 多来自无头像、无作品的新号,而在小红书、知乎等平台,大量投资者纷纷吐槽 「被量化荐股坑惨了」,不少人已申请退款。随着量化投资概念普及,这些一时风靡的量化荐股系统,究竟是散户的财富密码,还是精心设计的收割陷阱?
低价量化系统成三方投顾公司直播新宠
「不用下载软件,不用安装指标,手机网页版直接使用,99 元就能享受 38 天专业量化服务!」 在某投顾公司的抖音直播间里,主播正对着镜头热情吆喝。直播间数据显示 「14.1 万人看过」,评论区不断弹出 「盘前给答案,靠谱」「跟着操作有收益」 等互动留言,营造出火爆热销的氛围。
记者浏览了众多此类直播发现,这些量化系统直播有着高度相似的营销套路。定价上,普遍采用 「低价引流+限时特惠」 策略:北京某投顾公司推出 9.9 元/月的 「XX 量化工具」,宣称 「日均 0.33 元,秒拍秒安装,不好用随时退」;上海某投顾公司的 「AI 股票机」 以 「保价全年」 为卖点,启航版套餐吸引了 3981 人报名;另一家公司的产品则分为 99 元/38 天和 218 元/105 天两种档位,叠加 「双 12 王炸福利」 吸引下单。

直播内容方面,主播们擅长用 「硬核数据」 和 「用户证言」 打动观众。屏幕上循环播放着股票分时图、涨幅数据,标注 「真实历史数据」「34 日合计涨幅 10.11%」 等字样,同时强调 「主力机构动向实时追踪」「全天候把握市场主线」 等核心功能。为增强可信度,直播间还会展示 「跟着操作一周,胜率拉满」「告别追涨杀跌,选股精准多了」 等用户反馈。
购买流程也被设计得极为简便:观众点击直播间内的 「小风车」 或 「立即领取」 按钮,填写联系方式即可完成下单,随后会有客服人员主动联系对接。主播们反复强调 「无需复杂操作,小白也能上手」,并承诺 「体验不佳可全额退款」,降低投资者的决策门槛。据不完全统计,仅记者观察的部分直播间,下单量累计超过千单,部分热门产品甚至需要 「限时限量抢购」。

原理成谜、本质是荐股
尽管直播间里宣传得天花乱坠,但这些被热捧的量化系统,却存在诸多令人费解的谜团。最核心的疑问在于:这些量化工具的运作原理究竟是什么?
当有用户在直播间询问 「系统依据什么逻辑选股」「量化模型的核心指标有哪些」 时,主播们均以 「商业机密」 为由避而不答。有主播含糊其辞地表示 「基于大模型 AI 算法,整合了资金流向、市场风口等多维度数据」,但对于关键信息,始终拒绝透露。也有主播着重强调 「大模型量化能力比人脑强很多」 等优势,却无法解释量化系统与普通选股软件的本质区别。
经过调研,这类量化系统的真实面目被揭开,多位购买过此类产品的投资者透露,所谓的 「量化系统」 本质上就是一款荐股工具。「每天早上盘前,系统会推送 6 只推荐股票,没有专业分析报告。」 有投资者表示,自己花费 99 元购买了某款量化系统,使用后发现其核心功能就是 「盘前给股票名单」,直播间宣传的 「智能辅助决策」「量化战法」 仅是营销话术。
与券商提供的 AI 投顾、智能算法工具有本质区别
进一步对比发现,这些三方投顾的量化系统与券商正规的 AI 投顾工具存在本质区别。
三方投顾量化系统的核心定位是 「荐股」,功能单一且直接。每日盘前向用户推送固定数量的股票名单,缺乏对投资全流程的支持,本质是通过 「给代码」 吸引投资者购买。其宣传中所谓的 「量化分析」「资金追踪」,仅作为营销噱头,无实际可验证的分析逻辑支撑,用户无法知晓股票推荐的底层依据,只能被动接受推荐结果。
而券商 AI 投顾与智能算法工具,定位是 「专业投资辅助工具」。券商 AI 投顾侧重 「个性化财富管理」:国金证券AI 投顾能覆盖普通投资者从股票解套到基金回本的全周期服务;平安证券AI 投顾通过分析投资者交易数据、风险偏好、投资目标等信息构建精准用户画像,匹配适配的理财方案;国信证券「鑫投顾 AI 助手」 可完成个股、基金和账户诊断,生成个性化服务底稿,真正契合不同投资者的差异化需求,而非简单推荐标的。
券商 T0 算法一类智能算法工具,则是交易辅助工具,聚焦于交易执行层面的优化,背后有专业的算法支撑,且均有明确的风险提示和合规备案。
警惕 「量化」 陷阱
此外,直播间里的 「用户好评」 也疑点重重。记者注意到,评论区里声称 「有收益」 的账号多为无头像、无作品的新号,且留言内容高度同质化。而在小红书、知乎等社交平台,大量投资者发帖吐槽 「被量化荐股坑惨了」,「智商税」,许多已购买的用户表示已申请退款。
「这些所谓的量化系统,本质上是利用投资者对量化投资的陌生感和对高收益的追求,实施的营销骗局。」 一位券商人员表示,正规的量化投资需要专业的模型搭建、海量的数据支撑和严格的风险控制,动辄需要数百万元的研发成本,不可能以 9.9 元、99 元的低价向散户兜售。
随着量化投资概念的普及,各类打着 「量化」 旗号的产品层出不穷,但投资者在拥抱新技术的同时,更需守住风险底线。如何辨别此类陷阱?业内人士给出三点建议:一是核实资质,拒绝无资质机构的服务;二是警惕噱头,凡是宣称 「精准荐股」「稳赚不赔」「无门槛低价使用」 的量化工具,大概率是骗局;三是理性看待量化工具,正规量化工具是辅助决策或交易的手段,投资决策仍需基于自身研究和判断。
(财联社)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