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暂停申购、盘中临时停牌、多日连发高溢价风险提醒...... 本月,QDII 基金再次陷入 「疯狂」。
仅 11 月 27 日当天,就有易方达、华夏、广发等 15 家公募发布了 38 条 QDII 基金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存在高溢价风险的提示公告,共涉及 20 余只产品,主要是纳斯达克100 指数、标普 500 指数、MSCI 美国 50 指数等。
界面新闻记者统计发现,以华夏日经 225ETF(513520.SH) 为例,该基金仅 11 月份就接连发布了 32 次溢价风险提示,景顺长城纳指科技 ETF(159509.SZ) 也累计发布了超 20 次风险提示。
但是频繁的风险提示并没有给 QDII 投资热潮 「降温」。截至 11 月 27 日收盘,85 只 QDII-ETF 基金中有 50 只仍位于溢价状态,其中溢价率最高的是景顺长城纳指科技 ETF(159509.SZ),溢价率达到了 17.52%。
图:IOPV 溢价率位居前 10 位的 QDII-ETF 明细来源:Wind 界面新闻整理
这和 QDII 基金今年亮眼的业绩有关,全市场 696 只 QDII 基金中 (不同份额分开计算),有 647 只在年内获得正收益,收益率超 50% 的就有 61 只。其中,排名第一位的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 A 今年收益率达到了 132.05%。
「都说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我今年大约五成仓位在 A 股,三成在美股,两成在港股。」 有基金大 V 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和投资者的火热相比,为保护现有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多只 QDII 基金在近期宣布 「闭门谢客」。Wind 数据显示,截至 11 月 27 日,已有 165 只 QDII 基金暂停申购或暂停大额申购。
以华安三菱日联日经 225ETF 联接基金为例,该基金自 10 月 28 日宣布每日限购 100 元,11 月 6 日再次限购为 50 元,11 月 18 日又再次将限购调为 10 元,成为 「橱窗中的橱窗」 基金。
限购也和 QDII 额度的紧缺有关。今年 QDII 额度仅增加了一次。6 月份,国家外汇管理局向 82 家机构发放了 30.8 亿美元的新额度,其中多家公募仅新增了 5000 万美元的额度。
「经过近半年的抢购,各家的 QDII 额度都所剩无几,公司只能根据每只 QDII 产品的业绩和持营情况,对额度进行分配。对于溢价比较高的一些产品进行严格限购,防止后续溢价消失、后进来的资金遭遇较大的亏损。」 某头部公募产品部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之所以出现那么高的溢价率,是因为 QDII-ETF 的套利机制基本消失了。」 有公募 QDII 基金经理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目前所有 QDII-ETF 虽然都采用现金申赎模式,但并不代表可以用现金直接换取份额。而是先由基金经理代为操作去购买成分股,再转换为 ETF 份额,申赎成本要等到基金经理完成代买卖操作以后才可以计算得到。由于申赎成本不是实时可预期的,因此 ETF 的套利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对于投资者来说,高溢价意味着额外的交易风险。」 有投顾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投资者应借此机会优化资产配置,避免过度集中于单一国家或地区市场,可通过尚未限购的 QDII 产品或其他渠道,平衡组合风险收益比。
「投资者应保持冷静,千万不要因为产品限购了,所以产生恐慌,继续报复性购买其他同类产品。从配置方向来看,应优先选择申购通道畅通的产品,避开溢价率过高的品种。」 上述投顾人士表示。
资本市场没有常胜将军。回顾近期美股的表现,博时基金表示,美联储的鹰派信号导致市场降息预期大幅波动,叠加 AI 泡沫担忧,美股回调。财报方面,英伟达强于预期的业绩未能缓解投资者对 AI 的担忧,美股周内整体下跌。总体来看,市场短期可能在 12 月美联储降息预期的变化中继续波动。
「针对 AI 泡沫,从中长期来看,关键并不在于 『卖铲子的人』 赚了多少钱,而在于这三年来的巨资投入挖掘的究竟是不是一座真正的 『金矿』。」 中欧财富认为,在缺乏外生催化的前提下,风险资产的回调是暂时的,在中长期维度持续看好海外资产的配置价值。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别忙着 「抄底」!多只 QDII-ETF 临时停牌,溢价率仍在高位)
(责任编辑:10)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暂停申购、盘中临时停牌、多日连发高溢价风险提醒...... 本月,QDII 基金再次陷入 「疯狂」。
仅 11 月 27 日当天,就有易方达、华夏、广发等 15 家公募发布了 38 条 QDII 基金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存在高溢价风险的提示公告,共涉及 20 余只产品,主要是纳斯达克100 指数、标普 500 指数、MSCI 美国 50 指数等。
界面新闻记者统计发现,以华夏日经 225ETF(513520.SH) 为例,该基金仅 11 月份就接连发布了 32 次溢价风险提示,景顺长城纳指科技 ETF(159509.SZ) 也累计发布了超 20 次风险提示。
但是频繁的风险提示并没有给 QDII 投资热潮 「降温」。截至 11 月 27 日收盘,85 只 QDII-ETF 基金中有 50 只仍位于溢价状态,其中溢价率最高的是景顺长城纳指科技 ETF(159509.SZ),溢价率达到了 17.52%。
图:IOPV 溢价率位居前 10 位的 QDII-ETF 明细来源:Wind 界面新闻整理
这和 QDII 基金今年亮眼的业绩有关,全市场 696 只 QDII 基金中 (不同份额分开计算),有 647 只在年内获得正收益,收益率超 50% 的就有 61 只。其中,排名第一位的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 A 今年收益率达到了 132.05%。
「都说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我今年大约五成仓位在 A 股,三成在美股,两成在港股。」 有基金大 V 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和投资者的火热相比,为保护现有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多只 QDII 基金在近期宣布 「闭门谢客」。Wind 数据显示,截至 11 月 27 日,已有 165 只 QDII 基金暂停申购或暂停大额申购。
以华安三菱日联日经 225ETF 联接基金为例,该基金自 10 月 28 日宣布每日限购 100 元,11 月 6 日再次限购为 50 元,11 月 18 日又再次将限购调为 10 元,成为 「橱窗中的橱窗」 基金。
限购也和 QDII 额度的紧缺有关。今年 QDII 额度仅增加了一次。6 月份,国家外汇管理局向 82 家机构发放了 30.8 亿美元的新额度,其中多家公募仅新增了 5000 万美元的额度。
「经过近半年的抢购,各家的 QDII 额度都所剩无几,公司只能根据每只 QDII 产品的业绩和持营情况,对额度进行分配。对于溢价比较高的一些产品进行严格限购,防止后续溢价消失、后进来的资金遭遇较大的亏损。」 某头部公募产品部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之所以出现那么高的溢价率,是因为 QDII-ETF 的套利机制基本消失了。」 有公募 QDII 基金经理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目前所有 QDII-ETF 虽然都采用现金申赎模式,但并不代表可以用现金直接换取份额。而是先由基金经理代为操作去购买成分股,再转换为 ETF 份额,申赎成本要等到基金经理完成代买卖操作以后才可以计算得到。由于申赎成本不是实时可预期的,因此 ETF 的套利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对于投资者来说,高溢价意味着额外的交易风险。」 有投顾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投资者应借此机会优化资产配置,避免过度集中于单一国家或地区市场,可通过尚未限购的 QDII 产品或其他渠道,平衡组合风险收益比。
「投资者应保持冷静,千万不要因为产品限购了,所以产生恐慌,继续报复性购买其他同类产品。从配置方向来看,应优先选择申购通道畅通的产品,避开溢价率过高的品种。」 上述投顾人士表示。
资本市场没有常胜将军。回顾近期美股的表现,博时基金表示,美联储的鹰派信号导致市场降息预期大幅波动,叠加 AI 泡沫担忧,美股回调。财报方面,英伟达强于预期的业绩未能缓解投资者对 AI 的担忧,美股周内整体下跌。总体来看,市场短期可能在 12 月美联储降息预期的变化中继续波动。
「针对 AI 泡沫,从中长期来看,关键并不在于 『卖铲子的人』 赚了多少钱,而在于这三年来的巨资投入挖掘的究竟是不是一座真正的 『金矿』。」 中欧财富认为,在缺乏外生催化的前提下,风险资产的回调是暂时的,在中长期维度持续看好海外资产的配置价值。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别忙着 「抄底」!多只 QDII-ETF 临时停牌,溢价率仍在高位)
(责任编辑:10)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暂停申购、盘中临时停牌、多日连发高溢价风险提醒...... 本月,QDII 基金再次陷入 「疯狂」。
仅 11 月 27 日当天,就有易方达、华夏、广发等 15 家公募发布了 38 条 QDII 基金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存在高溢价风险的提示公告,共涉及 20 余只产品,主要是纳斯达克100 指数、标普 500 指数、MSCI 美国 50 指数等。
界面新闻记者统计发现,以华夏日经 225ETF(513520.SH) 为例,该基金仅 11 月份就接连发布了 32 次溢价风险提示,景顺长城纳指科技 ETF(159509.SZ) 也累计发布了超 20 次风险提示。
但是频繁的风险提示并没有给 QDII 投资热潮 「降温」。截至 11 月 27 日收盘,85 只 QDII-ETF 基金中有 50 只仍位于溢价状态,其中溢价率最高的是景顺长城纳指科技 ETF(159509.SZ),溢价率达到了 17.52%。
图:IOPV 溢价率位居前 10 位的 QDII-ETF 明细来源:Wind 界面新闻整理
这和 QDII 基金今年亮眼的业绩有关,全市场 696 只 QDII 基金中 (不同份额分开计算),有 647 只在年内获得正收益,收益率超 50% 的就有 61 只。其中,排名第一位的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 A 今年收益率达到了 132.05%。
「都说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我今年大约五成仓位在 A 股,三成在美股,两成在港股。」 有基金大 V 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和投资者的火热相比,为保护现有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多只 QDII 基金在近期宣布 「闭门谢客」。Wind 数据显示,截至 11 月 27 日,已有 165 只 QDII 基金暂停申购或暂停大额申购。
以华安三菱日联日经 225ETF 联接基金为例,该基金自 10 月 28 日宣布每日限购 100 元,11 月 6 日再次限购为 50 元,11 月 18 日又再次将限购调为 10 元,成为 「橱窗中的橱窗」 基金。
限购也和 QDII 额度的紧缺有关。今年 QDII 额度仅增加了一次。6 月份,国家外汇管理局向 82 家机构发放了 30.8 亿美元的新额度,其中多家公募仅新增了 5000 万美元的额度。
「经过近半年的抢购,各家的 QDII 额度都所剩无几,公司只能根据每只 QDII 产品的业绩和持营情况,对额度进行分配。对于溢价比较高的一些产品进行严格限购,防止后续溢价消失、后进来的资金遭遇较大的亏损。」 某头部公募产品部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之所以出现那么高的溢价率,是因为 QDII-ETF 的套利机制基本消失了。」 有公募 QDII 基金经理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目前所有 QDII-ETF 虽然都采用现金申赎模式,但并不代表可以用现金直接换取份额。而是先由基金经理代为操作去购买成分股,再转换为 ETF 份额,申赎成本要等到基金经理完成代买卖操作以后才可以计算得到。由于申赎成本不是实时可预期的,因此 ETF 的套利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对于投资者来说,高溢价意味着额外的交易风险。」 有投顾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投资者应借此机会优化资产配置,避免过度集中于单一国家或地区市场,可通过尚未限购的 QDII 产品或其他渠道,平衡组合风险收益比。
「投资者应保持冷静,千万不要因为产品限购了,所以产生恐慌,继续报复性购买其他同类产品。从配置方向来看,应优先选择申购通道畅通的产品,避开溢价率过高的品种。」 上述投顾人士表示。
资本市场没有常胜将军。回顾近期美股的表现,博时基金表示,美联储的鹰派信号导致市场降息预期大幅波动,叠加 AI 泡沫担忧,美股回调。财报方面,英伟达强于预期的业绩未能缓解投资者对 AI 的担忧,美股周内整体下跌。总体来看,市场短期可能在 12 月美联储降息预期的变化中继续波动。
「针对 AI 泡沫,从中长期来看,关键并不在于 『卖铲子的人』 赚了多少钱,而在于这三年来的巨资投入挖掘的究竟是不是一座真正的 『金矿』。」 中欧财富认为,在缺乏外生催化的前提下,风险资产的回调是暂时的,在中长期维度持续看好海外资产的配置价值。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别忙着 「抄底」!多只 QDII-ETF 临时停牌,溢价率仍在高位)
(责任编辑:10)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暂停申购、盘中临时停牌、多日连发高溢价风险提醒...... 本月,QDII 基金再次陷入 「疯狂」。
仅 11 月 27 日当天,就有易方达、华夏、广发等 15 家公募发布了 38 条 QDII 基金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存在高溢价风险的提示公告,共涉及 20 余只产品,主要是纳斯达克100 指数、标普 500 指数、MSCI 美国 50 指数等。
界面新闻记者统计发现,以华夏日经 225ETF(513520.SH) 为例,该基金仅 11 月份就接连发布了 32 次溢价风险提示,景顺长城纳指科技 ETF(159509.SZ) 也累计发布了超 20 次风险提示。
但是频繁的风险提示并没有给 QDII 投资热潮 「降温」。截至 11 月 27 日收盘,85 只 QDII-ETF 基金中有 50 只仍位于溢价状态,其中溢价率最高的是景顺长城纳指科技 ETF(159509.SZ),溢价率达到了 17.52%。
图:IOPV 溢价率位居前 10 位的 QDII-ETF 明细来源:Wind 界面新闻整理
这和 QDII 基金今年亮眼的业绩有关,全市场 696 只 QDII 基金中 (不同份额分开计算),有 647 只在年内获得正收益,收益率超 50% 的就有 61 只。其中,排名第一位的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 A 今年收益率达到了 132.05%。
「都说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我今年大约五成仓位在 A 股,三成在美股,两成在港股。」 有基金大 V 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和投资者的火热相比,为保护现有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多只 QDII 基金在近期宣布 「闭门谢客」。Wind 数据显示,截至 11 月 27 日,已有 165 只 QDII 基金暂停申购或暂停大额申购。
以华安三菱日联日经 225ETF 联接基金为例,该基金自 10 月 28 日宣布每日限购 100 元,11 月 6 日再次限购为 50 元,11 月 18 日又再次将限购调为 10 元,成为 「橱窗中的橱窗」 基金。
限购也和 QDII 额度的紧缺有关。今年 QDII 额度仅增加了一次。6 月份,国家外汇管理局向 82 家机构发放了 30.8 亿美元的新额度,其中多家公募仅新增了 5000 万美元的额度。
「经过近半年的抢购,各家的 QDII 额度都所剩无几,公司只能根据每只 QDII 产品的业绩和持营情况,对额度进行分配。对于溢价比较高的一些产品进行严格限购,防止后续溢价消失、后进来的资金遭遇较大的亏损。」 某头部公募产品部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之所以出现那么高的溢价率,是因为 QDII-ETF 的套利机制基本消失了。」 有公募 QDII 基金经理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目前所有 QDII-ETF 虽然都采用现金申赎模式,但并不代表可以用现金直接换取份额。而是先由基金经理代为操作去购买成分股,再转换为 ETF 份额,申赎成本要等到基金经理完成代买卖操作以后才可以计算得到。由于申赎成本不是实时可预期的,因此 ETF 的套利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对于投资者来说,高溢价意味着额外的交易风险。」 有投顾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投资者应借此机会优化资产配置,避免过度集中于单一国家或地区市场,可通过尚未限购的 QDII 产品或其他渠道,平衡组合风险收益比。
「投资者应保持冷静,千万不要因为产品限购了,所以产生恐慌,继续报复性购买其他同类产品。从配置方向来看,应优先选择申购通道畅通的产品,避开溢价率过高的品种。」 上述投顾人士表示。
资本市场没有常胜将军。回顾近期美股的表现,博时基金表示,美联储的鹰派信号导致市场降息预期大幅波动,叠加 AI 泡沫担忧,美股回调。财报方面,英伟达强于预期的业绩未能缓解投资者对 AI 的担忧,美股周内整体下跌。总体来看,市场短期可能在 12 月美联储降息预期的变化中继续波动。
「针对 AI 泡沫,从中长期来看,关键并不在于 『卖铲子的人』 赚了多少钱,而在于这三年来的巨资投入挖掘的究竟是不是一座真正的 『金矿』。」 中欧财富认为,在缺乏外生催化的前提下,风险资产的回调是暂时的,在中长期维度持续看好海外资产的配置价值。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别忙着 「抄底」!多只 QDII-ETF 临时停牌,溢价率仍在高位)
(责任编辑: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