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techweb】
【TechWeb】11 月 27 日,2025 搜狐财经年度论坛在京成功举办。张朝阳、吴晓求、孙立平、黄少卿、张轶鹏、吴向东、吴世春等二十多位来自学术界、企业界和投资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宏观政策、产业升级、企业出海、资本市场改革以及国际格局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度对话。
从全球变局中看中国经济韧性 业界学者共议破局之道
针对当前供给结构优化与产能过剩的挑战,国家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指出,中国经济已从 「短缺时代」 迈入 「过剩阶段」,仅用四十余年便完成这一转变。「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必须要认真思考在当前条件下,消费怎么进行扩张。」 他强调,「收入增长的核心在于就业。如果存量、增量的就业都有压力,收入的增加是非常困难的。显然,要把就业做好,就要把民营经济、国有经济做好。」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则就 A 股突破 4000 点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三大关键:第一是大股东减持,第二是低利率的回购,第三是要取之于股市用之于股民。他认为,尊重资本、振兴股市,是扭转经济下行的不二选择。只要信心在,对中国的未来有希望,资本市场就能够起来。
谈及提振消费,经济学家、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指出,要实现 「十五五」 规划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达到 6%」 目标,必须采取三项非常规的手段。一是发放万亿规模通用消费券来直接刺激需求,把万亿消费补贴直接变成中低收入者的收入补贴;二是划转十万亿国有股权充实社保,提高居民长期收入和消费预期;三是通过资本市场创造百万亿财富效应,提振居民消费信心。
展望 2026 年国际政治格局,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名誉院长阎学通认为,2025 年的国际形势变化无法用任何结构性因素解释,而是由大国决策者们的行为决定,而 2026 年的国际形势依然如此。
清华大学教授、社会学家孙立平则带来 「关于中国经济走势的几点看法」 的主题分享。他表示,中国经济正处于 「透支、收缩、内卷」 的转折点,亟须通过全面修复实现 「回归正常循环」,通过修复,将人们正常的社会生活、支付能力和消费信心恢复起来,使社会进入正常的循环运转,中国经济所蕴含的丰富潜力与充沛动力才能得以释放。
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 「内卷与效率陷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黄少卿表示,反内卷最重要的还是要规范地方政府的经济干预之手。要界定清楚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要通过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根子上斩断地方政府的干预之手。
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房地产正处于从高杠杆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58 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表示,「十五五」 规划明确提出 「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这意味着我们正在告别 「唯房产论」 的财富逻辑。他指出:「房价的波动让我们看清,真正的财富安全感,从来不是单一房产的涨跌,而是多元保障下的生活稳定。」
中原集团创始人、中原集团主席施永青则表示,房地产行业目前遇到的情况,香港在 1997 年之后也出现过。当时香港特区政府的做法就是停止卖地,减少开发量,使以前盖好的房子有机会慢慢消化掉。他认为,人口没有增长的地方,应该停止卖地。一线城市或者人口有增长的城市,虽然不用完全停止,但是减少卖地也是有需要的。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代建分会副会长、绿城管理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王俊峰分析,代建作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核心代表,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告别 「增量扩张」 的旧篇章,全面迈入 「存量提质」 的新时代。他强调称,代建的核心竞争力已从简单的 「价格比拼」,全面转向更深层次的 「价值创造」。
展望 2025 年后的中国房地产新周期,同策集团董事长孙益功指出,「2025 年仍然处于一个筑底的过程,不管是量还是价格,在中国大部分城市逐步开始完成市场的调整,我相信在未来两年内,大部分城市都会调整到位,调整到位的过程,就是一个去库存的过程。」
在经济周期中突围创新 企业家诠释时代精神
本届搜狐财经年度论坛的主题是 「韧性」。在全球格局深刻变化、企业普遍面临不确定性的当下,大家都在寻找穿越周期的力量。
在消费领域,伊利集团副总裁张轶鹏分析,中国乳业正在从 「以量取胜」 迈向 「以质取胜」。消费者需要更加精准、更加专业、更具功能性的营养产品,乳品深加工已成为行业升级的关键。他指出,作为中国产品线最丰富的乳企,伊利正在从乳品企业走向 「健康食品集团」,打造了覆盖液态奶、冷饮、奶粉、酸奶、奶酪以及天然矿泉水、现泡茶、营养补剂等多品类的大健康产品矩阵。
在白酒下行周期,金东投资集团、珍酒李渡集团、华致酒行董事长吴向东认为,白酒企业想要实现突破,必须主动创新。他指出,只有通过打造极具竞争力的 「超级单品」 并辅以 「超级渠道、超级传播、超级体验」 等创新产业模式,才能穿越行业周期,实现逆势增长。
对于投资领域的未来发展与挑战,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搜狐视频关注流播主吴世春表示,当前募资艰难、退出周期漫长,从天使轮到 IPO 可能需约 12 年。但他依然坚信早期投资在中国是 「好生意」,不过前提是必须具备对国运的信仰和极致的耐心。
中西方太空资源竞争激烈,我国初创商业运载火箭企业正奋起直追。东方空间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彭昱昊表示,太空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先到先得的,同时太空资源也能产生商业价值,包括遥感、导航和通信等方面。她指出,美国因为有 SpaceX,在轨卫星数量已达到万颗级别,我国处于第二梯队的千颗级别。
行业周期下行,高端酒店餐饮业开始 「摆地摊」 求生存。河南省旅游协会副会长、郑州永和铂爵国际酒店总经理雷玉明结合酒店运营经验指出,目前,高端餐饮门可罗雀,而地摊经济人声鼎沸。他表示,为适应市场发展,高端酒店也开始做平价餐饮,「摆地摊不是降维降价,而是价值平移,我们要平移到大众场景,让消费者为品质买单,而不仅仅是为硬件和空间来买单。」
针对餐饮行业的内卷局面,呷哺呷哺集团董事长贺光启坦言:「国内的内卷是自残,自损八百杀敌一千」。他指出,当前国内餐饮市场的内卷主要体现在价格和盈利空间的压缩上,「开一家店本来赚钱,隔壁再开一家店,一卷,你变赔钱了」。这种恶性竞争导致企业为生存不得不做出各种牺牲,而出海是应对国内竞争压力的有效路径之一。
AI、机器人是最近几年的热词,云迹科技副总裁谢云鹏表示,科技推动时代的进步是一件不可逆的事情,他希望能够与大家携手在未来日子里,更多去拓展各种具身智能与离身智能的协作,让机器人服务深入到千家万户和千行百业当中,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针对新能源企业出海面临的挑战,鹏辉能源集团总裁甄少强指出,当下储能产业正在经历着一个 「甜蜜的烦恼」,一方面需求持续井喷;另一方面,行业也在步入一个 「阵痛期」 和 「调整期」。过去两年,产业链价格剧烈波动,同质化竞争压力凸显。他认为,储能行业的周期已然来临,这个周期的表象是竞争加剧,是价格波动,是洗牌重整。但其本质是行业从野蛮生长的 「青春期」,迈向成熟稳健的 「成人礼」 的必然阶段。
全球化浪潮下,企业出海是不二选择。追觅扫地机器人事业部总裁孟佳带来机器人出海的成功经验。他分享,产品好用、产品本地化、营销本地化、服务本地化是追觅扫地机的全球化解法。全球化成功的关键不仅在于产品创新,更在于对目标市场消费者的深刻理解与洞察。通过深入了解本地消费者的痛点,推出精准定位用户需求的创新产品。
市场波动下的投资管理该怎么做?
针对价格飙涨的黄金,山东招金精炼副总经理梁永慧针对黄金价格飙升指出,长期看黄金牛市格局未变,但因 2025 年价格上涨过快,中期需经历 1 至 3 个月调整,预计黄金年底前将呈震荡行情。他建议,从家庭资产配置角度,可考虑将 5% 至 30% 的比例配置于黄金现货或 ETF,并对黄金长期趋势保持乐观。
中金公司研究部大类资产配置研究负责人李昭表示,2025 年黄金上涨的核心逻辑未变,对黄金的后市仍保持乐观。面对不确定的宏观环境与地缘环境,2026 年全球央行与全球投资者可能还会进一步增加黄金配置。他还提醒,现在黄金价格已经明显高于估值中枢,虽然估值高并不意味着牛市终结,但是高估值确实有可能导致资产价格波动增大。
淡水泉投资基金经理李天指出,新消费品牌的崛起主要得益于 「她经济」 的驱动。女性消费 「喜欢尝鲜」 和 「乐于分享」 两大特点,既推动品牌快速爆发,也导致用户忠诚度不高、增长持续性面临挑战。他认为,未来 1—2 年新消费领域的核心投资机会,在于能够同时把握 「她经济」 与 「多巴胺经济」 两大赛道的企业。
海外资本市场热度不减,创金合信基金基金经理毛丁丁明确表示,美股生物科技板块正迎来重要的投资拐点,美股创新药板块超额收益的修复还没有结束,未来一段时间兼有 beta 和 alpha 机会。
站在当前时点,如何去看待科技股的行情?国泰科创芯片 ETF 基金经理麻绎文认为,「从当前来看,科技股的行情依然是可以分成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海外算力,另外一条主线是国产替代。」 他认为 A 股市场可能会在 4000 点左右有一定的震荡调整,但如果做中长期的布局,科技方向依然是值得关注的方向。
在未来产业投资方向上,诺安基金经理唐晨表示,资本形成的驱动力正从靠土木工程转向靠科技创新,信用载体或许将逐步从房地产切换为权益资产。在此背景下,这意味着未来产业的发展一定会跟股票市场形成良性循环。未来产业在股票市场上的投资机会或许会更早显现。他认为,「未来产业领域的投资景气度已经开始上升。」
【文章来源:techweb】
【TechWeb】11 月 27 日,2025 搜狐财经年度论坛在京成功举办。张朝阳、吴晓求、孙立平、黄少卿、张轶鹏、吴向东、吴世春等二十多位来自学术界、企业界和投资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宏观政策、产业升级、企业出海、资本市场改革以及国际格局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度对话。
从全球变局中看中国经济韧性 业界学者共议破局之道
针对当前供给结构优化与产能过剩的挑战,国家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指出,中国经济已从 「短缺时代」 迈入 「过剩阶段」,仅用四十余年便完成这一转变。「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必须要认真思考在当前条件下,消费怎么进行扩张。」 他强调,「收入增长的核心在于就业。如果存量、增量的就业都有压力,收入的增加是非常困难的。显然,要把就业做好,就要把民营经济、国有经济做好。」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则就 A 股突破 4000 点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三大关键:第一是大股东减持,第二是低利率的回购,第三是要取之于股市用之于股民。他认为,尊重资本、振兴股市,是扭转经济下行的不二选择。只要信心在,对中国的未来有希望,资本市场就能够起来。
谈及提振消费,经济学家、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指出,要实现 「十五五」 规划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达到 6%」 目标,必须采取三项非常规的手段。一是发放万亿规模通用消费券来直接刺激需求,把万亿消费补贴直接变成中低收入者的收入补贴;二是划转十万亿国有股权充实社保,提高居民长期收入和消费预期;三是通过资本市场创造百万亿财富效应,提振居民消费信心。
展望 2026 年国际政治格局,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名誉院长阎学通认为,2025 年的国际形势变化无法用任何结构性因素解释,而是由大国决策者们的行为决定,而 2026 年的国际形势依然如此。
清华大学教授、社会学家孙立平则带来 「关于中国经济走势的几点看法」 的主题分享。他表示,中国经济正处于 「透支、收缩、内卷」 的转折点,亟须通过全面修复实现 「回归正常循环」,通过修复,将人们正常的社会生活、支付能力和消费信心恢复起来,使社会进入正常的循环运转,中国经济所蕴含的丰富潜力与充沛动力才能得以释放。
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 「内卷与效率陷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黄少卿表示,反内卷最重要的还是要规范地方政府的经济干预之手。要界定清楚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要通过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根子上斩断地方政府的干预之手。
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房地产正处于从高杠杆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58 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表示,「十五五」 规划明确提出 「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这意味着我们正在告别 「唯房产论」 的财富逻辑。他指出:「房价的波动让我们看清,真正的财富安全感,从来不是单一房产的涨跌,而是多元保障下的生活稳定。」
中原集团创始人、中原集团主席施永青则表示,房地产行业目前遇到的情况,香港在 1997 年之后也出现过。当时香港特区政府的做法就是停止卖地,减少开发量,使以前盖好的房子有机会慢慢消化掉。他认为,人口没有增长的地方,应该停止卖地。一线城市或者人口有增长的城市,虽然不用完全停止,但是减少卖地也是有需要的。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代建分会副会长、绿城管理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王俊峰分析,代建作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核心代表,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告别 「增量扩张」 的旧篇章,全面迈入 「存量提质」 的新时代。他强调称,代建的核心竞争力已从简单的 「价格比拼」,全面转向更深层次的 「价值创造」。
展望 2025 年后的中国房地产新周期,同策集团董事长孙益功指出,「2025 年仍然处于一个筑底的过程,不管是量还是价格,在中国大部分城市逐步开始完成市场的调整,我相信在未来两年内,大部分城市都会调整到位,调整到位的过程,就是一个去库存的过程。」
在经济周期中突围创新 企业家诠释时代精神
本届搜狐财经年度论坛的主题是 「韧性」。在全球格局深刻变化、企业普遍面临不确定性的当下,大家都在寻找穿越周期的力量。
在消费领域,伊利集团副总裁张轶鹏分析,中国乳业正在从 「以量取胜」 迈向 「以质取胜」。消费者需要更加精准、更加专业、更具功能性的营养产品,乳品深加工已成为行业升级的关键。他指出,作为中国产品线最丰富的乳企,伊利正在从乳品企业走向 「健康食品集团」,打造了覆盖液态奶、冷饮、奶粉、酸奶、奶酪以及天然矿泉水、现泡茶、营养补剂等多品类的大健康产品矩阵。
在白酒下行周期,金东投资集团、珍酒李渡集团、华致酒行董事长吴向东认为,白酒企业想要实现突破,必须主动创新。他指出,只有通过打造极具竞争力的 「超级单品」 并辅以 「超级渠道、超级传播、超级体验」 等创新产业模式,才能穿越行业周期,实现逆势增长。
对于投资领域的未来发展与挑战,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搜狐视频关注流播主吴世春表示,当前募资艰难、退出周期漫长,从天使轮到 IPO 可能需约 12 年。但他依然坚信早期投资在中国是 「好生意」,不过前提是必须具备对国运的信仰和极致的耐心。
中西方太空资源竞争激烈,我国初创商业运载火箭企业正奋起直追。东方空间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彭昱昊表示,太空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先到先得的,同时太空资源也能产生商业价值,包括遥感、导航和通信等方面。她指出,美国因为有 SpaceX,在轨卫星数量已达到万颗级别,我国处于第二梯队的千颗级别。
行业周期下行,高端酒店餐饮业开始 「摆地摊」 求生存。河南省旅游协会副会长、郑州永和铂爵国际酒店总经理雷玉明结合酒店运营经验指出,目前,高端餐饮门可罗雀,而地摊经济人声鼎沸。他表示,为适应市场发展,高端酒店也开始做平价餐饮,「摆地摊不是降维降价,而是价值平移,我们要平移到大众场景,让消费者为品质买单,而不仅仅是为硬件和空间来买单。」
针对餐饮行业的内卷局面,呷哺呷哺集团董事长贺光启坦言:「国内的内卷是自残,自损八百杀敌一千」。他指出,当前国内餐饮市场的内卷主要体现在价格和盈利空间的压缩上,「开一家店本来赚钱,隔壁再开一家店,一卷,你变赔钱了」。这种恶性竞争导致企业为生存不得不做出各种牺牲,而出海是应对国内竞争压力的有效路径之一。
AI、机器人是最近几年的热词,云迹科技副总裁谢云鹏表示,科技推动时代的进步是一件不可逆的事情,他希望能够与大家携手在未来日子里,更多去拓展各种具身智能与离身智能的协作,让机器人服务深入到千家万户和千行百业当中,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针对新能源企业出海面临的挑战,鹏辉能源集团总裁甄少强指出,当下储能产业正在经历着一个 「甜蜜的烦恼」,一方面需求持续井喷;另一方面,行业也在步入一个 「阵痛期」 和 「调整期」。过去两年,产业链价格剧烈波动,同质化竞争压力凸显。他认为,储能行业的周期已然来临,这个周期的表象是竞争加剧,是价格波动,是洗牌重整。但其本质是行业从野蛮生长的 「青春期」,迈向成熟稳健的 「成人礼」 的必然阶段。
全球化浪潮下,企业出海是不二选择。追觅扫地机器人事业部总裁孟佳带来机器人出海的成功经验。他分享,产品好用、产品本地化、营销本地化、服务本地化是追觅扫地机的全球化解法。全球化成功的关键不仅在于产品创新,更在于对目标市场消费者的深刻理解与洞察。通过深入了解本地消费者的痛点,推出精准定位用户需求的创新产品。
市场波动下的投资管理该怎么做?
针对价格飙涨的黄金,山东招金精炼副总经理梁永慧针对黄金价格飙升指出,长期看黄金牛市格局未变,但因 2025 年价格上涨过快,中期需经历 1 至 3 个月调整,预计黄金年底前将呈震荡行情。他建议,从家庭资产配置角度,可考虑将 5% 至 30% 的比例配置于黄金现货或 ETF,并对黄金长期趋势保持乐观。
中金公司研究部大类资产配置研究负责人李昭表示,2025 年黄金上涨的核心逻辑未变,对黄金的后市仍保持乐观。面对不确定的宏观环境与地缘环境,2026 年全球央行与全球投资者可能还会进一步增加黄金配置。他还提醒,现在黄金价格已经明显高于估值中枢,虽然估值高并不意味着牛市终结,但是高估值确实有可能导致资产价格波动增大。
淡水泉投资基金经理李天指出,新消费品牌的崛起主要得益于 「她经济」 的驱动。女性消费 「喜欢尝鲜」 和 「乐于分享」 两大特点,既推动品牌快速爆发,也导致用户忠诚度不高、增长持续性面临挑战。他认为,未来 1—2 年新消费领域的核心投资机会,在于能够同时把握 「她经济」 与 「多巴胺经济」 两大赛道的企业。
海外资本市场热度不减,创金合信基金基金经理毛丁丁明确表示,美股生物科技板块正迎来重要的投资拐点,美股创新药板块超额收益的修复还没有结束,未来一段时间兼有 beta 和 alpha 机会。
站在当前时点,如何去看待科技股的行情?国泰科创芯片 ETF 基金经理麻绎文认为,「从当前来看,科技股的行情依然是可以分成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海外算力,另外一条主线是国产替代。」 他认为 A 股市场可能会在 4000 点左右有一定的震荡调整,但如果做中长期的布局,科技方向依然是值得关注的方向。
在未来产业投资方向上,诺安基金经理唐晨表示,资本形成的驱动力正从靠土木工程转向靠科技创新,信用载体或许将逐步从房地产切换为权益资产。在此背景下,这意味着未来产业的发展一定会跟股票市场形成良性循环。未来产业在股票市场上的投资机会或许会更早显现。他认为,「未来产业领域的投资景气度已经开始上升。」
【文章来源:techweb】
【TechWeb】11 月 27 日,2025 搜狐财经年度论坛在京成功举办。张朝阳、吴晓求、孙立平、黄少卿、张轶鹏、吴向东、吴世春等二十多位来自学术界、企业界和投资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宏观政策、产业升级、企业出海、资本市场改革以及国际格局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度对话。
从全球变局中看中国经济韧性 业界学者共议破局之道
针对当前供给结构优化与产能过剩的挑战,国家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指出,中国经济已从 「短缺时代」 迈入 「过剩阶段」,仅用四十余年便完成这一转变。「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必须要认真思考在当前条件下,消费怎么进行扩张。」 他强调,「收入增长的核心在于就业。如果存量、增量的就业都有压力,收入的增加是非常困难的。显然,要把就业做好,就要把民营经济、国有经济做好。」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则就 A 股突破 4000 点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三大关键:第一是大股东减持,第二是低利率的回购,第三是要取之于股市用之于股民。他认为,尊重资本、振兴股市,是扭转经济下行的不二选择。只要信心在,对中国的未来有希望,资本市场就能够起来。
谈及提振消费,经济学家、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指出,要实现 「十五五」 规划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达到 6%」 目标,必须采取三项非常规的手段。一是发放万亿规模通用消费券来直接刺激需求,把万亿消费补贴直接变成中低收入者的收入补贴;二是划转十万亿国有股权充实社保,提高居民长期收入和消费预期;三是通过资本市场创造百万亿财富效应,提振居民消费信心。
展望 2026 年国际政治格局,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名誉院长阎学通认为,2025 年的国际形势变化无法用任何结构性因素解释,而是由大国决策者们的行为决定,而 2026 年的国际形势依然如此。
清华大学教授、社会学家孙立平则带来 「关于中国经济走势的几点看法」 的主题分享。他表示,中国经济正处于 「透支、收缩、内卷」 的转折点,亟须通过全面修复实现 「回归正常循环」,通过修复,将人们正常的社会生活、支付能力和消费信心恢复起来,使社会进入正常的循环运转,中国经济所蕴含的丰富潜力与充沛动力才能得以释放。
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 「内卷与效率陷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黄少卿表示,反内卷最重要的还是要规范地方政府的经济干预之手。要界定清楚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要通过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根子上斩断地方政府的干预之手。
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房地产正处于从高杠杆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58 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表示,「十五五」 规划明确提出 「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这意味着我们正在告别 「唯房产论」 的财富逻辑。他指出:「房价的波动让我们看清,真正的财富安全感,从来不是单一房产的涨跌,而是多元保障下的生活稳定。」
中原集团创始人、中原集团主席施永青则表示,房地产行业目前遇到的情况,香港在 1997 年之后也出现过。当时香港特区政府的做法就是停止卖地,减少开发量,使以前盖好的房子有机会慢慢消化掉。他认为,人口没有增长的地方,应该停止卖地。一线城市或者人口有增长的城市,虽然不用完全停止,但是减少卖地也是有需要的。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代建分会副会长、绿城管理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王俊峰分析,代建作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核心代表,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告别 「增量扩张」 的旧篇章,全面迈入 「存量提质」 的新时代。他强调称,代建的核心竞争力已从简单的 「价格比拼」,全面转向更深层次的 「价值创造」。
展望 2025 年后的中国房地产新周期,同策集团董事长孙益功指出,「2025 年仍然处于一个筑底的过程,不管是量还是价格,在中国大部分城市逐步开始完成市场的调整,我相信在未来两年内,大部分城市都会调整到位,调整到位的过程,就是一个去库存的过程。」
在经济周期中突围创新 企业家诠释时代精神
本届搜狐财经年度论坛的主题是 「韧性」。在全球格局深刻变化、企业普遍面临不确定性的当下,大家都在寻找穿越周期的力量。
在消费领域,伊利集团副总裁张轶鹏分析,中国乳业正在从 「以量取胜」 迈向 「以质取胜」。消费者需要更加精准、更加专业、更具功能性的营养产品,乳品深加工已成为行业升级的关键。他指出,作为中国产品线最丰富的乳企,伊利正在从乳品企业走向 「健康食品集团」,打造了覆盖液态奶、冷饮、奶粉、酸奶、奶酪以及天然矿泉水、现泡茶、营养补剂等多品类的大健康产品矩阵。
在白酒下行周期,金东投资集团、珍酒李渡集团、华致酒行董事长吴向东认为,白酒企业想要实现突破,必须主动创新。他指出,只有通过打造极具竞争力的 「超级单品」 并辅以 「超级渠道、超级传播、超级体验」 等创新产业模式,才能穿越行业周期,实现逆势增长。
对于投资领域的未来发展与挑战,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搜狐视频关注流播主吴世春表示,当前募资艰难、退出周期漫长,从天使轮到 IPO 可能需约 12 年。但他依然坚信早期投资在中国是 「好生意」,不过前提是必须具备对国运的信仰和极致的耐心。
中西方太空资源竞争激烈,我国初创商业运载火箭企业正奋起直追。东方空间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彭昱昊表示,太空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先到先得的,同时太空资源也能产生商业价值,包括遥感、导航和通信等方面。她指出,美国因为有 SpaceX,在轨卫星数量已达到万颗级别,我国处于第二梯队的千颗级别。
行业周期下行,高端酒店餐饮业开始 「摆地摊」 求生存。河南省旅游协会副会长、郑州永和铂爵国际酒店总经理雷玉明结合酒店运营经验指出,目前,高端餐饮门可罗雀,而地摊经济人声鼎沸。他表示,为适应市场发展,高端酒店也开始做平价餐饮,「摆地摊不是降维降价,而是价值平移,我们要平移到大众场景,让消费者为品质买单,而不仅仅是为硬件和空间来买单。」
针对餐饮行业的内卷局面,呷哺呷哺集团董事长贺光启坦言:「国内的内卷是自残,自损八百杀敌一千」。他指出,当前国内餐饮市场的内卷主要体现在价格和盈利空间的压缩上,「开一家店本来赚钱,隔壁再开一家店,一卷,你变赔钱了」。这种恶性竞争导致企业为生存不得不做出各种牺牲,而出海是应对国内竞争压力的有效路径之一。
AI、机器人是最近几年的热词,云迹科技副总裁谢云鹏表示,科技推动时代的进步是一件不可逆的事情,他希望能够与大家携手在未来日子里,更多去拓展各种具身智能与离身智能的协作,让机器人服务深入到千家万户和千行百业当中,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针对新能源企业出海面临的挑战,鹏辉能源集团总裁甄少强指出,当下储能产业正在经历着一个 「甜蜜的烦恼」,一方面需求持续井喷;另一方面,行业也在步入一个 「阵痛期」 和 「调整期」。过去两年,产业链价格剧烈波动,同质化竞争压力凸显。他认为,储能行业的周期已然来临,这个周期的表象是竞争加剧,是价格波动,是洗牌重整。但其本质是行业从野蛮生长的 「青春期」,迈向成熟稳健的 「成人礼」 的必然阶段。
全球化浪潮下,企业出海是不二选择。追觅扫地机器人事业部总裁孟佳带来机器人出海的成功经验。他分享,产品好用、产品本地化、营销本地化、服务本地化是追觅扫地机的全球化解法。全球化成功的关键不仅在于产品创新,更在于对目标市场消费者的深刻理解与洞察。通过深入了解本地消费者的痛点,推出精准定位用户需求的创新产品。
市场波动下的投资管理该怎么做?
针对价格飙涨的黄金,山东招金精炼副总经理梁永慧针对黄金价格飙升指出,长期看黄金牛市格局未变,但因 2025 年价格上涨过快,中期需经历 1 至 3 个月调整,预计黄金年底前将呈震荡行情。他建议,从家庭资产配置角度,可考虑将 5% 至 30% 的比例配置于黄金现货或 ETF,并对黄金长期趋势保持乐观。
中金公司研究部大类资产配置研究负责人李昭表示,2025 年黄金上涨的核心逻辑未变,对黄金的后市仍保持乐观。面对不确定的宏观环境与地缘环境,2026 年全球央行与全球投资者可能还会进一步增加黄金配置。他还提醒,现在黄金价格已经明显高于估值中枢,虽然估值高并不意味着牛市终结,但是高估值确实有可能导致资产价格波动增大。
淡水泉投资基金经理李天指出,新消费品牌的崛起主要得益于 「她经济」 的驱动。女性消费 「喜欢尝鲜」 和 「乐于分享」 两大特点,既推动品牌快速爆发,也导致用户忠诚度不高、增长持续性面临挑战。他认为,未来 1—2 年新消费领域的核心投资机会,在于能够同时把握 「她经济」 与 「多巴胺经济」 两大赛道的企业。
海外资本市场热度不减,创金合信基金基金经理毛丁丁明确表示,美股生物科技板块正迎来重要的投资拐点,美股创新药板块超额收益的修复还没有结束,未来一段时间兼有 beta 和 alpha 机会。
站在当前时点,如何去看待科技股的行情?国泰科创芯片 ETF 基金经理麻绎文认为,「从当前来看,科技股的行情依然是可以分成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海外算力,另外一条主线是国产替代。」 他认为 A 股市场可能会在 4000 点左右有一定的震荡调整,但如果做中长期的布局,科技方向依然是值得关注的方向。
在未来产业投资方向上,诺安基金经理唐晨表示,资本形成的驱动力正从靠土木工程转向靠科技创新,信用载体或许将逐步从房地产切换为权益资产。在此背景下,这意味着未来产业的发展一定会跟股票市场形成良性循环。未来产业在股票市场上的投资机会或许会更早显现。他认为,「未来产业领域的投资景气度已经开始上升。」
【文章来源:techweb】
【TechWeb】11 月 27 日,2025 搜狐财经年度论坛在京成功举办。张朝阳、吴晓求、孙立平、黄少卿、张轶鹏、吴向东、吴世春等二十多位来自学术界、企业界和投资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宏观政策、产业升级、企业出海、资本市场改革以及国际格局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度对话。
从全球变局中看中国经济韧性 业界学者共议破局之道
针对当前供给结构优化与产能过剩的挑战,国家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指出,中国经济已从 「短缺时代」 迈入 「过剩阶段」,仅用四十余年便完成这一转变。「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必须要认真思考在当前条件下,消费怎么进行扩张。」 他强调,「收入增长的核心在于就业。如果存量、增量的就业都有压力,收入的增加是非常困难的。显然,要把就业做好,就要把民营经济、国有经济做好。」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则就 A 股突破 4000 点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三大关键:第一是大股东减持,第二是低利率的回购,第三是要取之于股市用之于股民。他认为,尊重资本、振兴股市,是扭转经济下行的不二选择。只要信心在,对中国的未来有希望,资本市场就能够起来。
谈及提振消费,经济学家、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指出,要实现 「十五五」 规划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达到 6%」 目标,必须采取三项非常规的手段。一是发放万亿规模通用消费券来直接刺激需求,把万亿消费补贴直接变成中低收入者的收入补贴;二是划转十万亿国有股权充实社保,提高居民长期收入和消费预期;三是通过资本市场创造百万亿财富效应,提振居民消费信心。
展望 2026 年国际政治格局,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名誉院长阎学通认为,2025 年的国际形势变化无法用任何结构性因素解释,而是由大国决策者们的行为决定,而 2026 年的国际形势依然如此。
清华大学教授、社会学家孙立平则带来 「关于中国经济走势的几点看法」 的主题分享。他表示,中国经济正处于 「透支、收缩、内卷」 的转折点,亟须通过全面修复实现 「回归正常循环」,通过修复,将人们正常的社会生活、支付能力和消费信心恢复起来,使社会进入正常的循环运转,中国经济所蕴含的丰富潜力与充沛动力才能得以释放。
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 「内卷与效率陷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黄少卿表示,反内卷最重要的还是要规范地方政府的经济干预之手。要界定清楚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要通过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根子上斩断地方政府的干预之手。
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房地产正处于从高杠杆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58 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表示,「十五五」 规划明确提出 「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这意味着我们正在告别 「唯房产论」 的财富逻辑。他指出:「房价的波动让我们看清,真正的财富安全感,从来不是单一房产的涨跌,而是多元保障下的生活稳定。」
中原集团创始人、中原集团主席施永青则表示,房地产行业目前遇到的情况,香港在 1997 年之后也出现过。当时香港特区政府的做法就是停止卖地,减少开发量,使以前盖好的房子有机会慢慢消化掉。他认为,人口没有增长的地方,应该停止卖地。一线城市或者人口有增长的城市,虽然不用完全停止,但是减少卖地也是有需要的。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代建分会副会长、绿城管理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王俊峰分析,代建作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核心代表,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告别 「增量扩张」 的旧篇章,全面迈入 「存量提质」 的新时代。他强调称,代建的核心竞争力已从简单的 「价格比拼」,全面转向更深层次的 「价值创造」。
展望 2025 年后的中国房地产新周期,同策集团董事长孙益功指出,「2025 年仍然处于一个筑底的过程,不管是量还是价格,在中国大部分城市逐步开始完成市场的调整,我相信在未来两年内,大部分城市都会调整到位,调整到位的过程,就是一个去库存的过程。」
在经济周期中突围创新 企业家诠释时代精神
本届搜狐财经年度论坛的主题是 「韧性」。在全球格局深刻变化、企业普遍面临不确定性的当下,大家都在寻找穿越周期的力量。
在消费领域,伊利集团副总裁张轶鹏分析,中国乳业正在从 「以量取胜」 迈向 「以质取胜」。消费者需要更加精准、更加专业、更具功能性的营养产品,乳品深加工已成为行业升级的关键。他指出,作为中国产品线最丰富的乳企,伊利正在从乳品企业走向 「健康食品集团」,打造了覆盖液态奶、冷饮、奶粉、酸奶、奶酪以及天然矿泉水、现泡茶、营养补剂等多品类的大健康产品矩阵。
在白酒下行周期,金东投资集团、珍酒李渡集团、华致酒行董事长吴向东认为,白酒企业想要实现突破,必须主动创新。他指出,只有通过打造极具竞争力的 「超级单品」 并辅以 「超级渠道、超级传播、超级体验」 等创新产业模式,才能穿越行业周期,实现逆势增长。
对于投资领域的未来发展与挑战,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搜狐视频关注流播主吴世春表示,当前募资艰难、退出周期漫长,从天使轮到 IPO 可能需约 12 年。但他依然坚信早期投资在中国是 「好生意」,不过前提是必须具备对国运的信仰和极致的耐心。
中西方太空资源竞争激烈,我国初创商业运载火箭企业正奋起直追。东方空间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彭昱昊表示,太空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先到先得的,同时太空资源也能产生商业价值,包括遥感、导航和通信等方面。她指出,美国因为有 SpaceX,在轨卫星数量已达到万颗级别,我国处于第二梯队的千颗级别。
行业周期下行,高端酒店餐饮业开始 「摆地摊」 求生存。河南省旅游协会副会长、郑州永和铂爵国际酒店总经理雷玉明结合酒店运营经验指出,目前,高端餐饮门可罗雀,而地摊经济人声鼎沸。他表示,为适应市场发展,高端酒店也开始做平价餐饮,「摆地摊不是降维降价,而是价值平移,我们要平移到大众场景,让消费者为品质买单,而不仅仅是为硬件和空间来买单。」
针对餐饮行业的内卷局面,呷哺呷哺集团董事长贺光启坦言:「国内的内卷是自残,自损八百杀敌一千」。他指出,当前国内餐饮市场的内卷主要体现在价格和盈利空间的压缩上,「开一家店本来赚钱,隔壁再开一家店,一卷,你变赔钱了」。这种恶性竞争导致企业为生存不得不做出各种牺牲,而出海是应对国内竞争压力的有效路径之一。
AI、机器人是最近几年的热词,云迹科技副总裁谢云鹏表示,科技推动时代的进步是一件不可逆的事情,他希望能够与大家携手在未来日子里,更多去拓展各种具身智能与离身智能的协作,让机器人服务深入到千家万户和千行百业当中,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针对新能源企业出海面临的挑战,鹏辉能源集团总裁甄少强指出,当下储能产业正在经历着一个 「甜蜜的烦恼」,一方面需求持续井喷;另一方面,行业也在步入一个 「阵痛期」 和 「调整期」。过去两年,产业链价格剧烈波动,同质化竞争压力凸显。他认为,储能行业的周期已然来临,这个周期的表象是竞争加剧,是价格波动,是洗牌重整。但其本质是行业从野蛮生长的 「青春期」,迈向成熟稳健的 「成人礼」 的必然阶段。
全球化浪潮下,企业出海是不二选择。追觅扫地机器人事业部总裁孟佳带来机器人出海的成功经验。他分享,产品好用、产品本地化、营销本地化、服务本地化是追觅扫地机的全球化解法。全球化成功的关键不仅在于产品创新,更在于对目标市场消费者的深刻理解与洞察。通过深入了解本地消费者的痛点,推出精准定位用户需求的创新产品。
市场波动下的投资管理该怎么做?
针对价格飙涨的黄金,山东招金精炼副总经理梁永慧针对黄金价格飙升指出,长期看黄金牛市格局未变,但因 2025 年价格上涨过快,中期需经历 1 至 3 个月调整,预计黄金年底前将呈震荡行情。他建议,从家庭资产配置角度,可考虑将 5% 至 30% 的比例配置于黄金现货或 ETF,并对黄金长期趋势保持乐观。
中金公司研究部大类资产配置研究负责人李昭表示,2025 年黄金上涨的核心逻辑未变,对黄金的后市仍保持乐观。面对不确定的宏观环境与地缘环境,2026 年全球央行与全球投资者可能还会进一步增加黄金配置。他还提醒,现在黄金价格已经明显高于估值中枢,虽然估值高并不意味着牛市终结,但是高估值确实有可能导致资产价格波动增大。
淡水泉投资基金经理李天指出,新消费品牌的崛起主要得益于 「她经济」 的驱动。女性消费 「喜欢尝鲜」 和 「乐于分享」 两大特点,既推动品牌快速爆发,也导致用户忠诚度不高、增长持续性面临挑战。他认为,未来 1—2 年新消费领域的核心投资机会,在于能够同时把握 「她经济」 与 「多巴胺经济」 两大赛道的企业。
海外资本市场热度不减,创金合信基金基金经理毛丁丁明确表示,美股生物科技板块正迎来重要的投资拐点,美股创新药板块超额收益的修复还没有结束,未来一段时间兼有 beta 和 alpha 机会。
站在当前时点,如何去看待科技股的行情?国泰科创芯片 ETF 基金经理麻绎文认为,「从当前来看,科技股的行情依然是可以分成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海外算力,另外一条主线是国产替代。」 他认为 A 股市场可能会在 4000 点左右有一定的震荡调整,但如果做中长期的布局,科技方向依然是值得关注的方向。
在未来产业投资方向上,诺安基金经理唐晨表示,资本形成的驱动力正从靠土木工程转向靠科技创新,信用载体或许将逐步从房地产切换为权益资产。在此背景下,这意味着未来产业的发展一定会跟股票市场形成良性循环。未来产业在股票市场上的投资机会或许会更早显现。他认为,「未来产业领域的投资景气度已经开始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