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 7 月转让 2% 股份于私募基金后,昨日,司太立(603520.SH) 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再宣布将转让 5% 的股权,两次转让合计套现约 2.2 亿元,均用于偿还股票质押融资贷款。
短期内密集转让股权偿债,昭示了大股东的资金压力。目前,司太立前三大股东股权质押率已超 80%,而公司股价较 2020 年 9 月的历史高点已跌超 88%,伴随股价下跌,大股东的质押平仓风险有增无减。
股价跌跌不休背后,是司太立商誉暴雷后的一蹶不振、业绩拐点难产的的结果。纵然 9.28 亿元定增落地有助于公司产能扩张和纾解财务压力,但短期来看,受困于上下游夹击的处境、销售折旧费用激增、以及短债压力都令司太立的前景难言乐观。
套现 2.2 亿,大股东两度卖股救急
9 月 13 日晚,司太立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胡健、胡锦生及其一致行动人上海牧鑫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牧鑫春辰 1 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拟将其所持有的公司合计 2200 万股股份通过协议转让方式转让给倪莲慧,转让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 5.0181%。标的股份的转让单价为 7.31 元/股 (含税),转让价款共计为 1.61 亿元。
来源:公告
本次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协议转让部分所持股份系用于偿还股票质押融资贷款。本次股份转让不会导致公司的控股股东、实控人发生变化。本次权益变动后,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股份 97,926,256 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22.3367%。
这是近 2 个月来,司太立控股股东第二次转让上市公司股份。
相关公告显示,因在国泰君安的股票质押合约到期,胡锦生于 2024 年 7 月 20 日与青岛皓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皓云资产 5 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以下简称 「皓云基金」)、国泰君安签署了 《股份转让协议》,拟将其所持有的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 8,768,200 股股份通过协议转让方式转让给皓云基金,转让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 2.00%。本次股份转让价格为 6.59 元/股,股份转让价款为人民币 5778.24 万元。
两个月内合计出售约 7% 股份、套现近 2.2 亿元用于还债,司太立实控人的偿债压力可见一斑。
自 2017 年起,胡锦生及其一致行动人陆续质押上市公司股份。Wind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司太立前三大股东 (胡健、胡锦生、台州聚合投资有限公司) 合计未解押股权质押数量为 1.06 亿股,占其持有股份的比例为 81.64%,质押至今股价跌幅达 72.77%。
事实上,资金紧张的实控人曾于去年减持过一次股份。相关公告显示,2023 年 7 月,胡锦生通过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 3,429,144 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1%,减持金额达 5636.16 万元。
在巨额质押融资贷款面前,减持五千多万偿债也仅是杯水车薪。更何况,伴随着股价持续下跌,大股东的股权质押还可能面临平仓风险。
自 2020 年 9 月触及 69.39 元 (前复权) 的历史高点后,司太立股价一路走低。截至 9 月 14 日收盘,司太立报 7.94 元,较股价高点跌超 88%。
来源:Wind
业绩拐点难临,定增难解资金饥渴
资料显示,司太立是国内 X 射线造影剂原料药龙头企业,公司产品品类覆盖 X 射线造影剂、核磁共振造影剂及氟喹诺酮领域,其中造影剂类主要产品包括碘海醇、碘帕醇、碘克沙醇等。
在上游原材料碘大幅涨价、下游受集采定价制约、子公司海神制药计提 1.15 亿商誉减值多重因素影响下,司太立 2022 年出现上市以来首亏,当年归母净利润亏损 7584.57 万元,同比下滑 123.43%;扣非净利润亏损 9793.52 万元,同比下滑 131.81%;主营业务毛利率较 2021 年度下降了 13.10%。
据悉,2018 年底,司太立斥资 8 亿元收购海神制药 94.67% 股份,由此带来了 5.46 亿元的商誉。后者同样规模化生产碘海醇、碘帕醇、碘克沙醇原料药,这无疑扩大了司太立的产能。然而,这笔收购当时曾引发重大争议,一方面源于海神制药司太立大股东存在关联关系,并且在收购前期海神制药估值暴增,且有关联股东突击入股等情况发生。
雪上加霜的是,随着碘海醇、碘帕醇、碘克沙醇三款产品先后进入国家集采,司太立原本主营的造影剂类产品国内市场显著缩小,加之作为上游碘供应商的溢价能力有限,公司不得不寻找新的增长点。
为此,司太立从 2021 年起开始拓展 CMO/CDMO(医药合同定制生产/医药合同定制研发生产) 业务,推进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的产业布局,并发力造影剂海外市场。不过从业绩反馈来看,效果不甚理想。
剔除商誉减值影响后,尽管 2023 年实现净利润小幅扭亏,但司太立似乎已元气大伤。就今年上半年表现来看,公司大有颓势再现的征兆:2024 年上半年净利润在小基数基础上同比下滑 35.09%,其中,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58.71%,环比下降 13.57%。就业绩承压原因,公司称主要系上游供应商原材料价格上涨及新增产线折旧增加导致毛利率较同期下降所致,且为加强制剂产品推广,销售费用上涨。
来源:Wind
2024 年 6 月 6 日,司太立公告完成 9.28 亿元的定增。虽然最终募资缩水近 4 成,但造影剂系列原料药的产能扩充终于可以提上日程,而且融资落地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公司的财务压力。Wind 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6 月底,司太立资产负债率已由去年末的 68.12% 下降至 56.06%。
不过,司太立当前的流动性压力依然不小。上半年公司货币资金同比增加 104.76% 至 11.57 亿元,也大都是因为完成了定增,但距离覆盖合计 23.7 亿元的短债仍遥不可及。
从定增落地的市场反应来看,股价持续下挫,显示投资者对于司太立的产能扩张兴趣寡淡。这对于深陷质押泥沼的大股东来讲,显然算不上好兆头。(本文首发钛媒体 App,作者 | 马琼,编辑 | 曹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