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丁欣晴
QDII 基金时隔 10 周后再度开启募集。
据数据统计,按照基金认购起始日为口径,6 月 3 日至 6 月 8 日这一周,新发基金数量为 36 只,权益类产品 (其中包括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 仍是市场主力,共占到 24 只,占比达 66.67%。
从产品类型来看,本周启动募集的 36 只基金中,股票型基金数量最多达 13 只,占比为 36.11%。13 只股票型基金中,仅 1 只普通股票型基金,其余均为指数型基金,包括 11 只被动指数型基金;其次是混合型基金,本周共有 11 只混合型基金启动募集,而且均为偏股混合型基金,占比为 30.56%。
此外,本周启动募集的债券型基金明显增多,共有 10 只,占比为 27.78%。与此同时,本周还有 1 只 FOF 基金开启募集。
值得一提的是,QDII 基金时隔 10 周后再度开启募集,为 1 只投向恒生科技指数的股票型基金。

业内人士指出,去年以来受制于外汇额度等因素,QDII 基金曾出现过较长时间的审批 「空窗期」。而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披露的最新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 (QDII) 投资额度审批情况表,截至 2025 年 5 月末,累计批准额度仍为 1677.89 亿美元,已有一年时间未增加获批额度。
这也就意味着,新批的 QDII 基金可能是在存量额度内调整或占用其他产品的剩余额度,而非新增外汇额度释放。
澎湃新闻记者据数据统计,或因场内跨境 ETF 投资热度的降温,与 5 月初时相比,近期不少场外 QDII 类基金额度有所放宽,如海富通美元债、广发全球精选人民币、博时纳斯达克100ETF 联接、国富全球科技互联人民币等。其中,5 月 30 日,海富通美元债由 3 月份时的限购 5 万元调高至限购 3000 万元。

另从年内获批的 QDII 基金情况来看,获批数量共计 6 只,且主要聚焦于港股市场。其中包括万家恒生互联网科技业 ETF、中欧恒生消费指数、长城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指数、国泰君安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指数、招商利安新兴亚洲精选 ETF,以及本周开始募集的长城恒生科技指数。这些基金的获批也印证了年内港股市场的吸引力。
对于此时新发恒生科技指数 QDII 基金的原因,长城基金分析道,今年以来,受 AI 技术突破驱动,港股科技板块在一季度表现尤为突出,恒生科技指数一度领涨全球,但进入二季度后波动明显加大。事实上,这是港股科技板块自 2024 年 2 月以来一波大级别行情中的阶段震荡。近期的波动一方面是因为板块内部交易结构过热,部分短线资金获利了结,另一方面则是受到海外关税政策的扰动。
「但是波动并不影响港股科技板块的长期投资价值,在科技叙事逻辑下,恒生科技指数或仍然是中长期投资的更优解。」 长城基金指出,一是港股市场汇聚了众多科技互联网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在 AI 技术研发、应用场景拓展等方面积极布局,或将深度受益于国内 AI 的发展;二是 「科技创新」 是今年 《政府工作报告》 的高频关键词,具身智能、6G、大模型应用等众多科技重点领域被点名。此外,降准降息双双落地,政策效果将逐渐显现,有望提振港股科技资产盈利表现。
长城基金进一步补充道,近期南向资金的持续流入,不仅体现了对港股科技资产的认可,更为市场注入了流动性支撑。
数据显示,6 月 3 日,南向资金净买入 39.05 亿港元,为连续第五个交易日净买入。
(澎湃新闻)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