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国际经贸环境复杂多变的当下,全球贸易格局与货币国际化进程始终是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备受全球关注。
近日,汇丰集团对外公布了其面向全球企业开展的一项贸易前景调查报告。报告显示,随着关税和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持续影响国际贸易,全球企业普遍面临成本攀升、收入下降等压力,并正调整贸易策略积极应对。
在此背景下,中国依然是全球企业计划增加贸易往来、加码生产制造的主要市场。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以创新动力和全球布局为突破,对进一步提升国际业务保持乐观。
与此同时,渣打集团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作为长期评估人民币全球使用状况的渣打人民币环球指数 (RGI) 已连续多个月保持上行。
中国仍是世界贸易版图重心所在
据了解,汇丰集团于今年 4 月底至 5 月初进行了一项针对性调查,面向全球 13 个市场的 5700 多家有国际业务的企业,其中包括上千家中国企业,以了解他们在全球贸易秩序混乱中对未来业务的预期和计划等。
调查结果显示,全球企业普遍通过调整其贸易策略以应对新的贸易变局,包括重新评估各大市场对其贸易增长的重要性。在计划增加贸易往来的目标市场中,中国获受访企业选择的比例最高 (44%),其次是欧洲 (43%) 和美国 (39%)。
在生产制造方面,中国也受到全球企业的青睐,有四成 (40%) 受访企业正在或计划未来两年增加在中国的产品制造,该比例仅次于选择欧洲 (45%) 的比例。
从区域分布看,亚洲企业选择增加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54%) 和增加在中国制造的比例 (52%) 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汇丰银行(中国) 有限公司行长兼行政总裁王云峰表示,由关税干扰引发的全球贸易动荡无疑给商业活动带来了巨大冲击,全球企业正在通过拓展新市场和提升供应链管理等多种方式积极应对挑战。
「我们的调查进一步印证了亚洲市场间的经贸联系正在深化,同时亚洲与中东之间的贸易走廊也愈发活跃,而中国依然是世界贸易版图的重心所在。」 王云峰指出,汇丰相信,未来中国市场将以科技创新的强大潜力,叠加市场规模、产业链供应链等传统优势,继续为海内外企业提供增长 「引擎力」。
超八成受访中企将压力视为创新催化剂
汇丰调查还显示,尽管面临贸易逆风,令人鼓舞的是,全球企业 (89%) 对未来两年内实现国际业务增长仍抱有信心,其中也包括中国企业 (90%)。
具体来看,超八成 (84%) 中国受访企业将当下面临的压力视为创新的催化剂,并促使他们积极寻求新机遇来应对挑战,包括开拓新的海外市场 (85%) 和增加国内市场销售 (81%)。
在海外拓展方面,中国企业正加速推进多元化布局,计划增加与欧洲 (28%)、中东 (28%) 和南亚 (27%) 的贸易往来。
此外,汇丰此次调查也了解了关税和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对企业成本和收入的影响。约三分之二的全球受访企业表示他们已受到成本上升的影响,预计未来成本上升的企业则更多,预计短期 (6 个月内) 和长期 (两年内) 成本上涨的企业分别达 73% 和 72%。
为应对成本压力,85% 的受访企业已经或计划上调其定价。除了对成本端产生影响,潜在的供应链延迟和中断也可能影响企业收入。平均而言,全球受访企业预计未来两年内收入下降 18%。
离岸人民币市场持续扩大
日前,渣打方面披露的最新报告显示,作为长期评估人民币全球使用状况的渣打人民币环球指数 (RGI),2025 年前 4 月持续上行,已升至八个月以来的高点 (5167);年初以来,该指数涨幅达 8.3%。
报告分析指出,北向通债市资金流、南向通股市资金流,以及人民币贸易结算在货物贸易结算中保持稳定占比,是带动离岸人民币市场持续扩大的积极因素。
据了解,在 RGI 的各分项指标中,以 SWIFT 的人民币支付占比作为 「跨境人民币支付」 的衡量指标,今年 2 月份和 3 月份,人民币支付占比分别反弹至 4.33% 和 4.13%,随后在 4 月份降至 3.50%,可能反映出关税对贸易活动造成的中断影响。
渣打方面分析指出,令人鼓舞的是,官方数据显示,4 月份以人民币结算的货物贸易在中国总货物贸易中的比重基本保持稳定在 30.2%,与 2025 年第一季度均值和 2024 年第四季度均值基本相当,体现了人民币在全球贸易结算中的韧性。
此外,今年一季度在北向债市资金流等带动下,境外持有在岸资产规模显著回升。同时,沪深股通机制下南向股市资金保持强劲,亦推动离岸人民币规模扩大。
渣打方面提到,展望 RGI 的前景,虽然关税的全面影响或在未来一到两个月体现在 RGI 核算中,但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依然呈现一些关键的积极因素:一是人民币未出现较大幅度贬值;二是全球贸易流未显著萎缩;三是推进人民币国际使用的若干结构性积极因素仍在发挥作用。
(券商中国)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