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12 日,LABUBU 上海快闪店开启首日预约,粉丝购买一张 0.01 元的进店明信片可进店,但预约刚开始,进场名额就秒空。在二手平台,0.01 元的进场名额被炒至五百元。
近一个月以来,很多人看不懂的盲盒 IP LABUBU 在多个国家被抢购,一些特定款式溢价超几十倍。即便潮玩 IP 公司泡泡玛特(09992.HK) 的高管强调,希望公司做一个 「好产品」,而不是一个好的 「理财产品」,但不可否认的是普通消费者很难抢到 LABUBU,在二级市场货很多。

泡泡玛特发布的 LABUBU 3.0 系列澎湃新闻记者摄
一位不愿具名的潮玩人士高管在评价泡泡玛特时说:「它的消费者是黄牛,用二级市场带动一级市场。」 产能问题同样被质疑,「以中国的纺织能力,一个毛绒玩具怎么会缺货?这毕竟不是在造汽车。」
抢不到的 LABUBU 背后,企业、黄牛、消费者、工厂、潮玩人士对这轮抢货狂热有不同的看法,大家也有着同样的疑虑:当狂热退去,狂欢能否持续?
饥饿营销还是产能不足?
「任何人,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做精神类消费的时候,所有人都会变得无比地慷慨。」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评价。
LABUBU 是中国香港艺术家龙家升创作的北欧森林精灵形象,有 9 颗牙齿和直立的尖耳朵,在不少年轻人看来,它传递着 「表面叛逆、内心柔软」 的反差感,而不喜欢的人总会给出 「丑」 的评价。
在 LABUBU 精灵团里,有首领 ZIMOMO,LABUBU 的好友 MOKOKO 等角色,被热炒的是 LABUBU 搪胶毛绒挂件和毛绒大娃,今年 4 月,LABUBU 第三代搪胶毛绒产品 「前方高能」 发布,此前泡泡玛特已发布了第一代心动马卡龙和第二代坐坐排队,每个系列有一只隐藏款,抽中概率是 1:72。
随着新品发布,LABUBU 引发全球抢购热潮。一款普通的搪胶包挂从 99 元溢价到 200 多元,隐藏款普遍溢价在千元以上,官方售价不到千元的 Zimomo 大首领溢价翻倍到 2000 多元,具有收藏价值的 LABUBU VANS 联名款二手成交价破 1 万元,而它此前的官方售价是 599 元。

二级市场,LABUBU 一代发售价 594 元,大首领发售价 999 元,均溢价近 3 倍
一边是明星发视频 「带货」,热度飙升,一边是消费者抱怨买不到,消费者向澎湃新闻记者抱怨:「不知道他们是真的产量提不上去,还是故意搞饥饿营销,真正喜欢的人抢不到,黄牛手里一大堆,太痛苦了。」
近日,澎湃新闻记者通过泡泡玛特专卖店工作人员,进入多家泡泡玛特官方店群,由于该系列爆火,放货方式以突袭形式发布,消费者可通过机器人发布的链接下单,但链接在几秒内会显示再次缺货,记者在多个店群守了三天,群内消费者多是抱怨抢不到。
面对 「饥饿营销」「刻意控货」 等评价,有知情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暴涨的产能曲线已让泡泡玛特内部感受到巨大的压力,泡泡玛特从春节开始就紧急找工人复工,扩充产能,但市场需求远超供应链的反应速度。
上述人士说:「对品牌来说,是甜蜜的烦恼吧,把缝纫机都踩冒烟了也跟不上需求。」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此前泡泡玛特管理层也多次表示暴涨的产能曲线让内部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今年 3 月的泡泡玛特年报会上,泡泡玛特国际集团首席运营官司德针对 LABUBU 等产品售罄补货等问题表示,会尽快调整供应链,加大产能,把整个生产流程调整到最舒服的状态,「过去一年,整个毛绒产品的市场需求远远超过了正常的速度,这是我们过去一年和今年最大的挑战,也在持续努力地优化过程中。」
在泡泡玛特内部,他们还将产品分成四个大类:手办、毛绒、MEGA 和衍生品。去年,泡泡玛特的毛绒产品营收同比增长了 1289% 达 28.3 亿元,是泡泡玛特去年增速最快的品类。而按 IP 划分,去年 LABUBU 所在的 IP THE MONSTERS 营收同比增长 726.6% 达 30.4 亿元,超过此前该公司最知名 IP MOLLY,坐上 IP 营收第一宝座。
而在 2022 年与 2023 年,THE MONSTERS 系列在泡泡玛特营收只有 2.63 亿元与 3.68 亿元,这两年也是泡泡玛特股价低迷的时候,外部弥漫着质疑声。
LABUBU 首先在国外走红,之后热度传入国内,虽然有缺货的情况,但程度远不及当下。今年 3 月,谈及补货,司德说:「从补货的角度,我们自己内部做过分享,我们最希望我们的产品都能像 SKULLPANDA(泡泡玛特四大 IP 之一) 的 『温度』 系列一样,在二手市场的售价比原价低,但销量依然很好。」

消费者在门店选购澎湃新闻记者摄
司德说不关注二手市场价格,但几乎外界所有的报道在提及泡泡玛特股价时,都会带上二手市场 LABUBU 的表现,这被认为是对公司股价的利好消息。
在生产流程中,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泡泡玛特内部会制定设计到生产的天数,但随着整个生产需求量级的增长,需要泡泡玛特做产品规划的时间再往前提。这一点,泡泡玛特内部已经意识到问题,并将在今年得到改善。
泡泡玛特旗下的 IP 会敞开了生产吗?答案是不一定。
在 《因为独特》 的书中,王宁曾谈及,「有时候大家追求的还有精神上的 『我有你没有』,或者说 『这个东西很少,但是我有』,这就属于艺术之外,又叠加了一层独特性。我们之前提出过一个理论叫 『七分饱』,有的产品该停售就停售,或者有的产品就限量。你看 MEGA,每个系列都是限量的,这也是为了找到一个平衡点。」
趋之若鹜的投机者
高溢价下,有人戏称,LABUBU 已成为理财产品,比黄金值钱,是 「塑料」 茅台。
市场上的投机者、依附者,有盗版工厂,有黄牛,也有突然闯进的 「新用户」。
6 月 10 日凌晨一两点,澎湃新闻记者所在的一个 LABUBU 黄牛与消费者共同组成的百人群组中,交谈氛围依然热烈,基本消费者的溢价求购都有回应,且发货迅速。
当日,有诸多关于 LABUBU 的新闻,初代藏品级薄荷色的 LABUBU 以 108 万元的价格拍卖成交、义乌市场 LABUBU 一夜之间全部下架、明星鹿晗发布带有 LABUBU 的博文……在黄牛看来这些事情都可能影响 LABUBU 在二级市场的价格,他们在此复盘,交换信息。
二手市场的溢价高并非意味着投机者一定赚钱,有黄牛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他曾从玩家处收了十多端 (约近百盒)LABUBU 一代,溢价收回没几天价格崩盘,「上个月出的货也是亏的,如果留到 6 月就赚麻了。」

另一位黄牛向澎湃新闻记者回忆,泡泡玛特四大 IP 之一的 SKULLPANDA 一代发售当日价格破发,而他当时曾建仓 SKULLPANDA,因此在面对这波 LABUBU 的热度时,更加谨慎,「就像股票一样,要承担涨跌的风险。」
黄牛群中,有人表示 「原则上相信王宁的控货产量,补货快,股票会崩盘」,有人提醒涨跌风险,称最近突袭放货节奏加快,有人呼吁不要囤货,因为无法把控哪天价格崩盘,「不要想着吃到最后一口肉,跌就跌死你。」 还有人掀起骂战,原因是新用户看到 LABUBU 的价值,加入抢货,在转卖过程中不懂市场行情,哄抬价格。
即便黄牛们互相卖惨,声称生意不好做,大家也清楚,利用产品的稀缺性与独特性设置,盲盒还是养活了大批黄牛,这也是这个群体活跃的原因。
需要指出的是,在盲盒二级市场,有相当一部分卖家并非投机,作为玩家,他们会抽到并不喜欢或重复的款式,这些产品会进行转卖,根据市场价格进行定价。
通过 LABUBU 赚钱的还有 「高仿」 工厂和娃衣工厂,前者是违法生意,后者是正经生意。
在二手交易平台,真假 LABUBU 鱼龙混杂,有卖家仿版当正品卖,也有卖家标注 「复刻版,批量消费品,苛求完美者绕道」。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对于记者的下单,连 「高仿」 工厂的 LABUBU 也要排期,「太火了,要按订单顺序发货。」

LABUBU 仿货卖家
以 LABUBU 搪胶毛绒包挂为例,仿品价格从十几元至 60 元不等,对于能否做出 1:1 的完美复刻,有仿品工厂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如果我们的品质能做得和正品一样,那正品就不会缺货了。现在在严打,现在不下订单,可能后面就做不了。」
王宁也曾在采访中谈过,如果要盗版泡泡玛特,需要成本,因为模具更复杂一些,而在产品说明上,泡泡玛特也学习了早期日本公司下订单的做法,每次下订单都是很厚的一本书,写明它的前后左右、配件、分模线、颜色等等构造。而这些,是仿品工厂没有的。
LABUBU 也带火了娃衣工厂,这是消费者需求催生的产业。目前,17cm 的 LABUBU「娃衣」 价格在 5 至 300 元不等,也有特别款或定制款,价格更高。
多家做 「娃衣」 的线上店铺人员告诉澎湃新闻,近期 LABUBU 的衣服订单量明显增加。有专做 「娃衣」 的店主告诉澎湃新闻,自己家是个小工厂,已经积压了不少 LABUBU 的衣服订单,「做 『娃衣』 的厂家也很多,饿不死,但发大财也不可能。」
更加理性的资深玩家
泡泡玛特年报显示,去年该公司在全球的会员有 5000 万,会员复购率基本上没有变动,维持平稳,但去年泡泡玛特的新注册会员首次超过了千万,达 1100 多万。
面对 LABUBU 的火热,那些资深玩家怎么看?会为高溢价的产品买单吗?在 LABUBU 上的花费约 20 万元的七七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在 2019 年因为盲盒兴起认识 LABUBU,收集潮玩算是成年人的一种解压方式。
「就当前市场溢价而言,需要区分消费行为与收藏行为的本质差异,我会重点关注艺术家联名款或者是展会款的作品,而非盲目追逐短期市场爆火的搪胶款。毕竟真正的收藏,应该是对艺术生命力的持续投资,而非对市场泡沫的投机。」 七七说。
李鹿也是泡泡玛特的忠实粉丝,喜欢的 IP 多样,相较于几年前的痴迷,李鹿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现在她不会守着平台抢货,也很少抽盲盒,遇到喜欢的,直接加价在二级市场购买,但不会加价太高,百元左右。
杨先生则向澎湃新闻展示了他收集的 LABUBU,他将 LABUBU 的一套 「看不见我」 系列盲盒都精心配上了画框挂在墙上,LABUBU 的大号搪胶娃娃则都被装在盒子里展示,他收集的七只 LABUBU 大号搪胶,有两只市场价在五千元,杨先生称,他更喜欢保值的大搪胶娃娃,「小的挂件娃娃放在家里不好摆,挂在外面容易脏。」
当狂热退去,狂欢能否持续?
李鹿认为短暂的回落会有,但这家公司会不断有新的 IP 出现,「前阵子同事还在抢泡泡玛特的杂志,这家公司有很多衍生品,他好像一直在研究现在的人想要什么,然后满足你,把你拉回来。一个 IP 生命力有多长,要看这家公司的运营能力,和愿意为这个 IP 投入的精力有多少。」
据悉,泡泡玛特正在成为一个 IP 平台,也在拓宽边界,除盲盒外,该公司还在做游戏、饰品、电影以及乐园。该公司已不强调成为 「中国的迪士尼」,而是希望能成为 「世界的泡泡玛特」。
泡泡玛特上市以后,王宁经常提及的一句话是,「我们始于 A,中途尝试了 B,但因为 C 的加持而取得成功,最后可能是在 D 上变得伟大。」
当股价节节升高,更多人想问,它的天花板在哪里? 潮玩盲盒的天花板是否较低?王宁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每个行业都有天花板,但我们这个行业的魅力在于,它又跟其他行业不太一样,本质上是一家 IP 公司...... 你可以理解为潮玩有天花板,但它不是一个 IP 和一家公司的天花板。」
截至 12 日收盘,泡泡玛特创新高后收跌 1.11%,报 266.80 港元/股,最新市值 3583 亿港元,该公司年迄今涨幅达 198.83%。
(文中消费者七七和李鹿为化名)
(澎湃新闻)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