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赵云
6 月 12 日,A 股三大指数小幅震荡,沪指涨 0.01%,深成指跌 0.11%,创业板指涨 0.26%,北证 50 指数跌 0.25%。全市场成交额 13035 亿元,较上日放量 169 亿元。全市场超 2300 只个股上涨。创新药、贵金属、通信等板块较强。
创新药板块 6 月 12 日发力走强,创新药 ETF 国泰 (517110) 开盘逆市上涨,全天收涨 4.39%。生物医药 ETF(512290) 收涨 2.02%。
来源:Wind
消息面,国产创新药 BD 利好频传。创新药 BD(Business Development,商务拓展) 在医药行业中主要指通过 License-in(授权引进) 和 License-out(授权输出) 等交易模式,实现创新药产品的商业化合作。近年来,随着中国创新药企的崛起,BD 尤其是 License-out(对外授权) 成为药企获取现金流、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
继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 SSGJ-707 重磅授权、石药集团宣布潜在的三项大型海外授权交易后,中国生物制药也发出预告,近期将有一笔标志性的重磅对外授权交易落地。创新药板块重要成份股荣昌生物也在与多家跨国公司洽谈 BD。荣昌生物的 BD 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泰它西普传闻 BD 金额可能破 200 亿美元,去年曾一度终止。2025 年 ASCO 年会上中国创新药企共贡献 73 项口头报告,并首次有 11 项入选 「最新突破摘要」(LBA)。与此同时,中国创新药企业出海也正在加速,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创新药 Licencse-out(海外授权) 交易已有 41 起,总金额达 369.29 亿美元,仅 3 个月就接近 2023 年全年水平。
政策面,6 月 10 日,中办、国办印发 《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明确提出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调整机制,制定出台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用药保障需求。
来源:格隆汇
这一政策,有望通过 「基本医保+商保」 双轨体系扩大创新药市场覆盖,提升创新药市场竞争力并缩短研发回报周期,直接利好创新药研发与生产企业。
6 月 11 日,工信部与发改委联合发布 《关于开展生物制造中试能力建设平台培育工作的通知》,重点培育生物制药等领域的中试平台,通过完善产业链协同体系, 为创新药的研发转化、规模化生产及国际化布局提供底层支撑,进一步夯实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A 股创新药同样受到港股映射逻辑催化。自 2018 年港交所推出 「18A」 等创新上市规则,允许未盈利或未产生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2025 年恒瑞医药等创新药龙头登陆港股,受到市场广泛关注,同时作为离岸市场,美元贬值、资金回流新兴市场之下,港股也受到资金催化,港股创新药板块表现亮眼,映射逻辑下,A 股创新药也受到一定带动。综合来看,创新药受到基本面与交易面多重催化,后续行情仍然可期。
感兴趣的小伙伴建议关注创新药 ETF 国泰 (517110),自年初以来已经斩获 35.10% 涨幅,当前创新药行情正在持续发酵中,建议持续关注。可以通过分批、逢低、定投的方式入场。
风险提示
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无论是股票 ETF/LOF 基金/联接基金,都是属于较高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的证券投资基金品种,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基金资产投资于科创板和创业板股票,会面临因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提请投资者注意。
板块/基金短期涨跌幅列示仅作为文章分析观点之辅助材料,仅供参考,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保证。
文中提及个股短期业绩仅供参考,不构成股票推荐,也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预测和保证。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