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上海证券报
汇川技术分拆子公司上市迎来重要进展。6 月 12 日,上海证券报记者从深交所获悉,联合动力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获得深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这是 2025 年首单 「A 拆 A」IPO 过会,传递了 A 股分拆上市新信号。
在业内看来,A 股分拆上市整体 「降温」 后,汇川技术分拆联合动力的案例颇具风向标意义。回溯来看,2024 年 4 月发布的新 「国九条」 明确 「从严监管分拆上市」,A 股一度极其火爆的分拆上市潮就此中断,多家上市公司宣布终止分拆。但分拆上市又并未完全陷入停滞,沪深北交易所在新 「国九条」 发布后均有新增受理相应项目,联合动力则是最新获批的一单。
对于分拆上市的审核尺度,有投行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 「国九条」 旨在遏制盲目分拆和套利行为,A 股分拆上市的确有所调整,但并未 「一刀切」 式地叫停。分拆子公司需具备业务独立性、技术先进性和估值合理性,尤其需避免与母公司业务重叠、高度依赖关联交易等问题。「拆出去的上市公司应该更有 『辨识度』『清晰度』,不能为拆而拆。」
上市委关注业绩增长持续性
联合动力成立于 2016 年,主要产品包括电驱系统 (电控、电机、三合一/多合一驱动总成) 和电源系统 (车载充电机、DC/DC 转换器、二合一/三合一电源总成) 等动力系统核心部件。通过此次 IPO,联合动力拟募资 48.57 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及平台类研发项目、数字化系统建设项目和补充营运资金。
招股书 (上会稿) 显示,联合动力主要客户包括理想汽车、广汽集团、奇瑞汽车、小米汽车、吉利集团等。2022 年至 2024 年,联合动力实现营收 50.27 亿元、93.65 亿元和 161.78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79 亿元、1.86 亿元和 9.36 亿元。
联合动力为汇川技术体系内运营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和电源系统的唯一主体。汇川技术共有四大业务:通用自动化、新能源汽车、智慧电梯、轨道交通。2024 年年报显示,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类产品为增长最大的业务,共为汇川技术贡献了 166 亿元的营收,占比 44.93%。
就上市审核来看,业绩增长成为监管高度关注的问题。在 6 月 12 日的上市委会议现场,深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主要问询了两方面问题:一是请联合动力说明对公司收入、毛利率、净利润的影响,联合动力作为第三方独立供应商是否存在被替代的风险,公司业绩增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二是请联合动力代表说明公司研发费用率持续下降的合理性,现有研发费用规模是否足以支撑联合动力的业绩增长。
此外,深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提出了需进一步落实事项:请联合动力结合期后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产业政策变化、前五大客户自建供应链进展情况,以及产品价格、原材料价格变化等,说明公司业绩增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并在招股说明书中进行针对性的重大风险提示。
分拆上市应注重独立性
2024 年 4 月,新 「国九条」 提出 「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 以及 「从严监管分拆上市」,随后分拆上市出现明显 「降温」。新 「国九条」 颁布后,已有十余家上市公司宣布终止分拆上市事项,其中不乏歌尔股份、宝钢股份、恒力石化等行业龙头。
提及终止原因,多家上市公司将其归结为 「市场环境变化」。例如,2024 年 9 月,工程机械龙头中联重科公告称,鉴于目前市场环境较本次分拆上市事项筹划之初发生较大变化,为了切实维护上市公司和广大投资者利益,经与相关各方充分考虑及审慎论证后,公司拟终止分拆中联高机上市事项。
虽然整体明显遇冷,但分拆上市并未完全陷入停滞。在新 「国九条」 颁布后,沪深北交易所在分拆上市项目推进方面均有相应动态。此次过会的联合动力,便是于 2024 年 12 月获得受理。此外,双环传动分拆环动科技至科创板上市的申请,于 2024 年 11 月获得上交所受理;楚江新材分拆顶立科技至北交所上市的申请,于 2024 年 12 月获得北交所受理。目前两单项目均已进入问询环节,尚未上会。
有投行人士向记者分析道,分拆上市的确面临严监管,但并未被 「一刀切」 式地叫停,仍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尤其应重点关注拟分拆子公司的业务独立性、技术先进性。如果母公司与拟分拆子公司的业务关联度极高,并且下游客户高度重合,公司应当重新审视分拆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汇川技术在分拆预案中明确表示,公司所属子公司联合动力与公司其他业务板块之间保持较高的业务独立性,分拆完成后上市公司主业结构将更加清晰、加强专业化经营水平,降低多元化经营带来的潜在风险;推动上市公司体系不同业务均衡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安永大中华区审计服务市场联席主管合伙人汤哲辉认为,新 「国九条」 强调从严监管分拆上市,而非彻底禁止。「这旨在打击盲目分拆和套利分拆,比如有的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后,母公司反而陷入空心化状态;或者有的母公司市盈率只有 15 倍,但分拆的子公司市盈率是母公司的好几倍,这样的交易的确面临挑战,市场也在自我修正。」
「拟进行分拆上市的子公司,必须追求财务独立性、资产完整性以及战略必要性,拆出去后要成为更专业的上市公司,不是为拆而拆。当然还要注重估值的合理性,如果是用高估值的子公司来上市套利,往往也不太容易被市场接受。」 汤哲辉补充道。
(上海证券报)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