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行业协会 7 月 29 日晚间发布澄清公告称,近日,有部分自媒体发布了关于光伏行业反内卷,特别是多晶硅方面工作的新闻,「相关内容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请大家不信谣!不传谣!」
该协会还强调,将秉持着法治化、市场化原则推进反内卷工作,力求尽快走出内卷式恶性竞争,「请大家一切以官方发布信息为准!」
光伏行业协会未点名澄清的具体内容。澎湃新闻注意到,参照公告发布的时间,该辟谣直指当天在业内流传的多晶硅产能整合消息。有市场传闻和自媒体称,当天在京召开的一场闭门会就多晶硅料收储方案达成共识,由 11 家多晶硅企业联合组建全新合资公司,承债收购整合另外 6 家企业的产能。
光伏业内确实在探讨所谓的多晶硅 「以大收小」 收储计划,但由于所涉企业众多、牵扯巨额资金、战线漫长,该计划的操作难度极大。澎湃新闻多方了解到,目前各方在交易价格、资产处置等关键细节上仍存分歧,而非部分自媒体所说的收储方案彻底落定。
截至发稿,多个光伏自媒体已主动删除此前发布的 「11 家多晶硅企业联合收购、6 家退出历史舞台」 推文。
由于供需严重失衡,硅产业链陷入亏损失血运营已久。其中,多晶硅环节低于成本价销售超过 14 个月,企业普遍经营困难。
在 「反内卷」 政策预期和市场情绪催化之下,近期光伏产业链明显回暖,各产业环节产品价格触底反弹。尤其是产业的原料端——多晶硅价格一路上行,涨幅超过 30%。在期货市场,多晶硅在大宗商品涨价潮中尤为显眼。受 「收储时间表明确」「前六企业联合挺价」 等一系列未经证实的 「小作文」 影响,6 月 25 日至 7 月 24 日,多晶硅主力合约一路暴涨,区间最大涨幅一度超过 80%。在二级市场,通威股份等硅料企业的股价走势一改萎靡,重拾涨势。
面对失控的涨势,广期所出手对工业硅、多晶硅、碳酸锂期货相关合约的涨跌停板幅度、交易保证金标准、交易手续费标准和交易限额作出调整,多箭齐发为市场虚火降温。
光伏走出困局的根本,仍在于供需两侧的再平衡。
上周召开的行业论坛上,多晶硅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严大洲透露,国家正在计划修改多晶硅的标准体系,助推淘汰落后产能。
(澎湃新闻)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