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汇通网
周二 (8 月 5 日),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公布了美国 7 月 ISM 非制造业 PMI,结果从 6 月的 50.8 降至 50.1,低于预期的 51.5,逼近荣枯线临界点,创 2020 年疫情以来第三低读数。价格支付指数飙升至 2022 年末以来最高的 69.9,就业指数跌至疫情以来第三低的 46.4。PMI 作为各国经济活力的先行指标,能显著影响各国资产价格的估值中枢。美国 7 月 ISM 非制造业 PMI 意外萎缩,关税政策成服务业放缓主因。
特朗普政府自 2025 年 1 月重返白宫后,持续升级关税政策。截至 7 月,美国进口商品平均关税税率已从年初的 2%-3% 激增至 18.3%,为 1934 年以来最高水平。
对华关税大幅加码,叠加 「芬太尼税」 和 「对等关税」 后,中国输美商品综合税率达 145%,创历史新高。
持续扩张全球关税范围,对加拿大、巴西、印度等 60 多个经济体加征**10%-41%**不等的关税,其中加拿大汽车关税从 25% 升至 35%,巴西农产品关税达 50%。
8 月 7 日起,10%-41% 的新关税全面落地,涉及消费品、工业设备、医药等关键领域。这些政策直接导致美国 6 月贸易逆差收窄 16% 至 602 亿美元,对华贸易逆差五个月内缩减 70% 至 95 亿美元,但进口总额降至 3375 亿美元 (疫情中期以来最低),凸显关税对跨境商品流动的抑制效应。
新关税环境对服务业存在潜在冲击
企业需承担医疗设备、建筑材料等进口原材料的额外关税,被迫通过推迟项目或压缩利润应对。医疗保健提供商因设备采购成本上升,不得不 「推迟其他项目以适应成本变化」。
关税导致全球物流链条重构,2025 年前七个月供应商交付指数连续高于 50 表现出供应商交付时间延长,可能虚增 ISM 服务业指数,但实际经济动能被掩盖。
企业裁员与招聘困难并存。一方面,关税推高运营成本,迫使企业缩减用工 (如就业指数 5 个月内 4 次收缩至 46.4);另一方面,技术岗位因人才短缺难以填补,形成 「失业与空位并存」 的畸形局面。
7 月服务业受冲击的实际数据
ISM 服务业指数从 6 月的 50.8 跌至 50.1 已经是扩张转收缩的临界点,为 2020 年疫情以来第三低读数,仅略高于荣枯线。

就业指数降至疫情以来第三低的 46.4,建筑、医疗等行业出现裁员潮,但招聘困难依然存在,「失去服务技术人员后难以填补职位」。
价格支付指数飙升至 2022 年末以来最高的 69.9,反映服务业企业采购投入品时支付价格的变化。指数高于 50 表明价格上涨,数值越高,通胀压力越大。

旅游业中,国际游客数量同比下降 12%,夏季预订量减少 10%,中小型旅游企业盈利比例从 41% 降至 32%。港口运输停滞,洛杉矶港三分之一业务暂停,物流成本上升拖累供应链。
关税或成核心推手
7 月 ISM 指数显示服务业仅维持 「爬行式增长」,商业活动、新订单、就业三大核心分项均创阶段性新低。
高关税政策已引发 「滞胀」 风险——服务业通胀与就业萎缩并存,。耶鲁大学研究指出,若关税持续,2025 年美国经济衰退概率将超过 50%。企业财报显示,通用汽车因关税损失 11 亿美元,卡特彼勒预计 2025 年损失达 15 亿美元。关税通过成本传导和需求抑制双重路径冲击服务业。
特朗普关税政策的 「双刃剑」 效应已从贸易领域蔓延至占美国经济三分之二的服务业。
尽管短期数据呈现 「逆差收窄+GDP 增长」 的表象,但企业成本激增、就业市场恶化、供应链扭曲等深层矛盾正在侵蚀经济根基。若关税政策持续,美国经济可能陷入 「高通胀、低增长」 的长期困局。
美元指数
短期受关税推升的高通胀黏性支撑,市场强化美联储维持高利率预期,利差优势支撑美元震荡偏强。但制造业 PMI 跌至 48%、服务业 PMI 逼近荣枯线,叠加耶鲁大学预测经济衰退概率超 50%,长期衰退风险可能引发降息预期,美元反弹空间恐受限。
黄金
高通胀 (价格支付指数 69.9) 与衰退风险形成 「滞胀」 组合,黄金作为避险资产和抗通胀工具双重受益。金价有望延续高位震荡。
其他货币兑
美元兑欧元:欧元区制造业 PMI 倾向复苏 (德国 50.6),限制反弹空间。
美元兑日元:短期避险情绪或推升日元,但日本央行宽松政策压制涨幅,中长期仍承压。
商品
原油:供需近强远弱,但美国经济衰退风险抑制需求预期,长期偏空。
工业金属:铜关税导致供应链中断和成本上升,叠加需求下降,美国国内价格承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