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商品市场整体做多情绪有所消退影响,过去一周油脂市场上涨势头略有放缓。然而,基本面支撑仍强,笔者维持油脂中长线看涨观点。
棕榈油增产周期或进入尾声
马来西亚棕榈油局 (MPOB)8 月 11 日发布的月度报告显示,7 月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为 181.24 万吨,环比增长 7.09%,略低于市场预期的 183 万吨;出口量环比增长 3.82%,至 130.91 万吨,略超预期;期末库存环比上升 4.02%,至 211.33 万吨,为连续第五个月增加,但仍低于市场预期的 223 万吨。尽管产量与库存环比上升,但因未达市场预期,该报告整体偏多。
高频数据进一步巩固利多预期。据马来西亚南部商会 (SPPOMA) 统计,8 月 1 日—20 日马棕产量仅环比微增 0.3%。而船运调查机构 (ITS) 同期录得出口环比大幅增长 13.6%。这意味着自 3 月开始的季节性增产周期或已见顶,连续五个月的库存累积局面可能在 8 月迎来转折。
美豆种植面积意外大幅下降
美国农业部 (USDA)8 月 12 日发布的供需报告同样传递利好。今年美豆种植面积较上月下调 250 万英亩,至 8090 万英亩,较去年实际种植面积大幅减少 620 万英亩。尽管单产预估由上月的 52.5 蒲式耳/英亩上调至 53.6 蒲式耳/英亩,但由于种植面积收缩,总产量仍较上月下调 0.43 亿蒲式耳,至 42.92 亿蒲式耳,期末库存也相应下调 0.2 亿蒲式耳,至 2.9 亿蒲式耳。
此外,行业组织 Profarmer 近期年度田间巡查显示,除印第安纳州外,各主产州大豆豆荚数均高于去年同期,新作单产预估为 53 蒲式耳/英亩,略低于 USDA 预估的 53.6 蒲式耳/英亩。实际单产存在下修空间,美豆产量未来仍可能调降。
关注后续关税政策进展
尽管现阶段我国仍可依靠南美地区的大豆供应,但随着 9 月南美出口旺季结束,市场将逐步转向传统上以美国大豆为主的供应节奏。若届时高关税政策持续,短期内或难以弥补美豆缺位带来的供应缺口,国内大豆市场供应可能因此承压。
政策变动加剧供应紧缩预期。我国商务部于 8 月 12 日公布对原产于加拿大的进口油菜籽反倾销调查初步裁定,自 8 月 14 日起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进口商须缴纳 75.8% 的保证金。加拿大是我国最大的油菜籽进口来源国,2024 年自加进口量约 613 万吨,占总进口量的 96%。尽管有消息称已启动自澳大利亚进口,但澳年度总产量仅 610 万吨,难以完全弥补供应缺口。据粮油商务网数据,原预计 9 月、10 月菜籽进口量分别为 57 万吨和 43 万吨,现下调至 10 万吨和 15 万吨,降幅达 75%。后市菜籽油供应预计显著收缩。
生物柴油政策利好油脂需求
生物柴油政策持续提供长期支撑。美国环保署 (EPA)6 月发布 《可再生燃料标准》(RFS) 最终提案,设定 2026 年和 2027 年生物燃料掺混总量分别为 240.2 亿加仑和 244.6 亿加仑,高于 2025 年的 223.3 亿加仑。预计 2026 年美国豆油需求将增长约 20%。印尼今年推行 B40 政策,生物柴油产量预计 1357 万吨,需消耗 1419 万吨棕榈油,同比增加 223 万吨,增幅近 20%。印尼政府正评估 2026 年实施 B50 的可能性,若执行,生物柴油需求将从 1560 万千升至 1900 万千升,国内棕榈油消费或新增 300 万吨。综上所述,生物柴油政策仍是推动油脂中长期走强的坚实基石。
(作者单位:东吴期货)
(期货日报)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