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运市场不确定因素太多了,不敢说 Q4 运价会怎么变」「根本没法预测」……在近日举行的 2025 深圳物流与供应链博览会上,财联社记者采访国内外船东、货代,一谈及如今的欧美线运价,受访者即面露难色,询问今年 Q4 的运价走势时,得到这样的回复大抵如此。
9 月以来,本应进入传统旺季的集运市场,旺季不旺,欧美线运价不如业内预期的国庆节前回温,而是一路走低。
今日宁波航运交易所 NCFI 指数显示,本周北美航线中,美西航线运价指数报 868.22 点,环比下滑 8.11%;美东航线报 834.04 点,环比下滑 4.99%。欧洲航线报 614.14 点,环比下滑 8.83%,主因为受市场货量减少影响,班轮公司降价揽货。
现货运价来看,极羽科技提供的数据显示,今日可查询到的报价,上海至洛杉矶/长滩航线,最低报价为马士基 (10 月 7 日开航航次) 的 1205 美元/FEU,较两周前 9 月 12 日来自达飞的最低报价 2114 美元/FEU 降低四成;欧线方面,上海至鹿特丹航线最低报价为 1400 美元/FEU,较 9 月中旬亦有下滑。
「从货量上来看,由于国庆节前,华东、华南地区受台风影响较大,不少大船停航,叠加国庆假期出货量减少,货量有下滑,我们预计国庆节后至明年春节前,会出现一波货量的上涨,但运价能否回暖,不好判断。」 有美线船东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并不会因为美线市场的短期低迷表现而放弃该市场,对该航线长期看好。
但也有班轮公司,比如中联航运,在今年短暂复航中美航线后,取消了相应服务。「目前我们主要服务集中在东南亚,航程短,一周能有七八班,若后续美线市场回暖,公司也可能考虑以加班的形式布局美线。」 中联航运展台工作人员对财联社记者如是说。
货代端收入,也同样会受市场运价低迷影响。 「货量不足,运价下跌,并非货代企业所能控制,因此货代只有通过围绕客户需求做个性化的物流解决方案,给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来增加经营韧性。」 某货代公司负责人告诉财联社记者,至于公司对海外市场的布局,主要跟着客户的需求走,假设客户运输需求集中在东南亚,公司便会着重考虑在东南亚市场发力。
值得关注的是,301 条款即将于 10 月 14 日生效,前述美线船东透露,当前运价低,市场竞争激烈的阶段,船东将相关附加费转嫁给货主并不现实,基本会选择 「自我消化」。
目前,法国达飞本月公告称,暂不计划实施额外收费来覆盖与 USTR 相关的费用。中远海控(601919.SH) 旗下中远海运集运也称,维持与市场水平相匹配且具有竞争力的运费及附加费等相关政策。
至于波白口岸重开,对集运欧线的影响,有机构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会有部分海运货物转向中欧班列,但体量小,对欧线海运量影响有限。
华鹏飞(300350.SZ) 相关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为应对全球供应链格局重构、地缘冲突导致的国际物流通道不稳定、不畅通等风险,于上半年拓展了跨里海通道路径,打通中欧跨里海中间走廊绿色通道,为不同客户、不同季节和路况下的中欧陆路运输提供了多种路线选择。
此外,该相关人士还表示,海运价格的波动可能导致客户调整采购策略,价格敏感客户会转向海运,部分对时效要求较高的客户也可能转向选择公路运输等方式,但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更多的不是竞争,而是互补,公司会根据具体情况帮助客户调整运输策略,结合不同运输方式的差异化优势组建解决方案,以抵御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
(财联社)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