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宏观政策波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等因素影响,美国多个行业主要公司近期转型阵痛加剧,频繁上演业务重组、股权转让、裁员等戏码。分析人士认为,受此影响,主要行业公司的股价和美股整体走势可能受到影响。
转型阵痛挥之不去
从消费零售到科技巨头,许多美国公司受传统业务萎靡影响,近期业务布局出现重大调整,不得不接连裁员和出售股权。
星巴克公司日前宣布一项总额约 10 亿美元的重组计划,将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关闭数百家门店,裁减大约 900 名员工。
据美联社报道,闭店计划将立即启动,但星巴克没有公布具体闭店数量,只说 9 月底企业财年结束时其北美门店数量将为 18300 家。截至 6 月底,星巴克在北美有 18734 家门店。
此外,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布赖恩·尼科尔在致员工的信中说,位于英国、奥地利和瑞士的一些门店也将关闭,但他同样没有透露闭店数量。尼科尔说,公司评估后发现,部分门店既无法实现财务稳定,也无法提供符合顾客期待的实体环境,因而将被关闭。
这是星巴克今年第二次裁员。2 月,尼科尔宣布在全球范围裁员 1100 人。他当时表示,星巴克需要提高运营效率,加强决策问责。
2025 年上半年亏损 37 亿美元的英特尔近期通过出售股权等形式大举募资,以实现向芯片业务转型的目标。
美国政府入股该公司 10% 以来,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和其他官员几个月来一直敦促科技公司与英特尔进行更密切的合作——英特尔曾长期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被同行赶超后力求转型走出业务衰退。软银集团在今年 8 月向英特尔投资了 20 亿美元。英伟达紧随其后,于 9 月投资了 50 亿美元,该交易还包括一项条款,即英特尔将设计新硬件,与英伟达的芯片集成。
据彭博社报道,英特尔还与苹果、台积电等公司积极接洽,涉及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或合资企业事宜。不过,即便获得这些投资,英特尔仍需要额外的资本。该公司既需要客户购买其生产的芯片,也需要企业利用其晶圆厂生产自有芯片。
因坠机事故和航天员滞留太空而饱受诟病的波音公司,日前也传出股权变动的消息。卢特尼克近日表示,政府对参股收购波音等与政府订单往来密切的公司持开放态度。今年以来,波音股价有所回升,但距离其 2019 年的高点已经腰斩。
此外,波音多年在太空航天领域的投入和成果,被马斯克的太空探索、Firefly 等初创科技公司的风头赶超。比如近期刚刚 IPO 就被市场热捧的 Firefly,今年成功地将其 「蓝色幽灵」 着陆器送上月球表面。这项由 NASA 资助的任务标志着私营公司首次完全成功登月,此前其竞争对手执行的另外三次飞行均告失败。
外籍人才政策或冲击竞争力
美国特朗普政府日前突然将 H-1B 签证费用大幅提高,在科技企业界引发震荡。
特朗普最新签署的公告显示,将企业为 H-1B 签证申请人支付的费用从数千美元提高至 10 万美元,旨在确保美国引进的是高技能、不能被美国人替代的人才。今年 1 月上任以来,特朗普启动了大范围移民限制措施,包括限制部分合法移民渠道。此次上调 H-1B 签证费,被外界认为是迄今特朗普政府对临时工作签证体系调整中最受关注的举措。
H-1B 签证是美国的一种临时工作签证,属于非移民签证,有效期通常为三年,可延长至六年。该签证允许美国公司雇佣外籍专业技术人员,以填补国内难以找到合适人才的职位空缺,主要被美国科技企业用于吸引高学历外籍人才。
一家位于美国加州旧金山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首席运营官赛琳·科贾拉尔告诉 《纽约时报》,初创公司难以像大公司那样花大钱去雇人。
同样位于旧金山的一家移民法律服务初创公司创始人艾扎达·马拉特在接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 (CNBC) 采访时说,自白宫宣布签证费上涨后,公司的咨询业务量激增,客户们为无力支付高昂签证费而感到焦虑。她补充说,初创公司普遍担心国际人才流失后本地人才无法填补空白。
《纽约时报》 指出,不同企业的反应表明,特朗普政府对 H-1B 签证的调整可能导致科技行业 「贫富分化」。大型科技公司有资金来承担这笔成本,但初创公司资金有限。这种变化可能使天平向巨头倾斜。
CNBC 则援引分析人士的观点报道,特朗普政府在 H-1B 签证上的做法可能导致人才流失和科技创新能力受损。
有专家认为,过高的 H-1B 签证费用会导致投资者对美国初创公司失去兴趣,转而将资金投入英国、加拿大和其他欧洲国家市场。这增加了美国初创企业融资难度。
欧洲风险投资人士劳拉·威尔明表示,此次 H-1B 签证政策调整,促使一部分曾将美国视为首选目的地的科技人才认真考虑去其他国家发展。
美国风险投资人比拉勒·祖贝里表示,签证政策变化扰乱顶尖科技人才进入美国的渠道,削弱了其在全球人工智能赛道上的优势。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副教授埃克塞基耶尔·埃尔南德斯说,调整 H-1B 签证的做法,对美国企业和美国国家竞争力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经济前景或不利于股价表现
除了转型压力,宏观经济前景和美联储决策的不确定性也会给美国企业股价走势和发展带来影响。
近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中期经济展望报告,预测美国今年通胀率为 2.7%,到 2026 年仍将维持在 3% 的高位,持续高于 2% 的政策目标。9 月 26 日,美国密歇根大学公布的 9 月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为 55.1,为 1952 年有纪录以来第七低,低于预期的 55.4。当前,美国经济的消费引擎仍由高收入家庭驱动,中低收入者被生活成本压得喘不过气。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日前在出席一场商会活动时坦言,短期内美国通胀面临上行风险,就业面临下行风险,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局面。如果降息 「过于激进」,可能导致 2% 的通胀目标无法完成;如果紧缩政策维持过久,则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疲软。鲍威尔表示,从多个指标来看,美国市场股票价格的估值都相当高。
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奥斯坦·古尔斯比表示,鉴于通胀高于目标且呈上行趋势,美联储在进一步降息方面应保持谨慎。目前的货币政策 「略具限制性」。
美联储票委、堪萨斯城联储主席杰夫·施密德也表示,美联储短期内可能无需再次降低利率,因为仍然需要继续降低通胀水平。
不过,美联储理事米歇尔·鲍曼表示,随着劳动力市场走弱,决策有落后于形势的风险,需要果断采取行动下调利率。
(经济参考报)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