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杜蔚 毕媛媛
9 月 30 日的北京前门大街,3000 平方米的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迎来最后的 「告别」,但略显冷清:成龙、周杰伦、关晓彤等 99 尊名人蜡像静静矗立,只有些许灯光划过,与 2014 年开业时游客争相合影的场景形成鲜明反差。
这已是杜莎夫人蜡像馆今年在中国关闭的第二家场馆。4 个月前,重庆馆悄然谢幕。不止中国市场,记者采访获悉,近一年多来,杜莎夫人蜡像馆在美国旧金山和土耳其的场馆也陆续摘下招牌。这个拥有 250 多年历史、比乐高大了百岁的全球文化地标性大 IP(具有商业价值的创意内容或品牌),如今却成了母公司默林娱乐集团 (以下简称默林娱乐) 的包袱。

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最后一天营业,前来打卡的人并不多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毕媛媛 摄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历时一月余,走访北京、上海两地场馆,与默林娱乐、场馆员工及行业专家对话,独家获悉多项关键数据:中国五家馆仅蜡像制作成本就或超 6.3 亿元,其中北京馆逾 1.4 亿元,该馆所处前门商圈年租金高达千万元,而门票从超 200 元腰斩至 99 元仍难挽客流,复购率低。更尴尬的是,姚明、梅西等 「顶流」 蜡像关馆后何去何从?
当拍照打卡被 AI(人工智能) 生成、虚拟直播瞬间替代,静态观赏的百年 IP 如何跑赢内容迭代?默林娱乐 2024 年亏损 4.92 亿英镑 (约合人民币 47.17 亿元),一边飞速关掉 「重资产」 蜡像馆,一边把重心转向乐高乐园。「弃蜡像投乐高」 真能让资本市场重拾信心,还是换一条更卷的赛道?杜莎夫人蜡像馆退场、初代外资网红景点衰落的背后,下一代文旅产品靠什么故事让投资人买单?
250 多岁的大 IP 全球接连闭馆
姚明、梅西等名人蜡像如何安置?
国庆前夕,《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在杜莎夫人蜡像馆 「最后营业日」 的告示前看到,不少游客拿起手机合影留念,部分游客选择最后的打卡,沿着不算太长的队伍缓缓进入。
「因为合约问题,闭馆了,客流一直一般。」 前台的工作人员告诉每经记者,这家 2014 年开业的场馆,在运营 11 年后迎来终章。8 月起,北京馆的门票已降至 99 元,但仍难挽客流。
而早在 5 月,运营近 9 年的重庆杜莎夫人蜡像馆已悄然闭馆,原址现已变身书店。那么北京馆关闭后,新商户是谁?
「经核实,杜莎夫人蜡像馆房产产权属于搜厚 (SOHO) 中国前门分公司,后续房屋和租户等信息需向 SOHO 了解。」 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询问北京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时,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SOHO 方面相关负责人员则告诉记者:「我们目前还在询问意向客户。」

一对母子在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外观看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毕媛媛 摄
半年内两家场馆接连落幕,让这个拥有 250 多年历史的大 IP 引发各界关注。其关闭也并非只发生在中国市场。近一年多来,美国旧金山馆因 「客流不达预期」 关停,土耳其的场馆也关闭。
「我们定期审查集团品牌资产,以确保所有景点继续与集团的长期战略保持一致。」 默林娱乐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的采访时表示,关闭的场馆,是因为不符合公司的战略与商业目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住房大数据项目组组长邹林华认为,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的经营模式受众有限,在新时代可能会存在经营困难。
回溯大 IP 杜莎夫人蜡像馆,其历史可追溯到 18 世纪末,玛丽·格罗斯赫兹 (后随夫姓成为杜莎夫人) 在法国大革命的硝烟中开启蜡像创作,那些还原历史人物的作品曾随马车巡展欧洲。1835 年在伦敦贝克街的一家场馆开张后,杜莎夫人蜡像馆逐渐成为记录时代的文化符号,从战争英雄到影视明星,每尊蜡像都承载着公众的集体记忆。
「杜莎夫人蜡像馆业绩下滑的首要原因在于其高昂的固定成本结构,尤其是单尊蜡像制作成本极高,导致其商业模式难以实现规模效应与灵活调整。」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根据官方数据,一尊高质量的杜莎夫人蜡像制作成本约为 15 万英镑 (约合 150 万元人民币),涵盖艺术家人工、材料、运输、安装及后期维护等多个环节。
江瀚直言,这一成本不仅远高于普通展览或数字内容制作,更关键的是,其投入具有高度的 「沉没性」,一旦蜡像制作完成,便难以转作他用。

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毕媛媛 摄
「我们这边没受什么影响,位置不错,学生和老人群体比较多。」 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的工作人员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上海馆工作日客流量约在 500 人到 1000 人,周末和假期人会多一些。「寒暑假生意特别好,买东西要排队,拍照也要排队,我们连去洗手间的时间都没有。」
但在谈及营收问题时,该工作人员思考片刻后称,「相比前几年的客流,今年下滑得明显,但应该还是能盈利的」。
备受市场关注的是,关闭后,馆内的梅兰芳、姚明、梅西、成龙等名人蜡像将何去何从?有粉丝高价求购自家偶像的蜡像,然而北京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会对外出售,总部将统一分配到其他在营业的场馆。」
「我们接到的确切通知是,北京馆的 『周深』 会来我们这里。」 上海馆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 记者从接近默林娱乐的知情人士处获悉,重庆馆关闭后,爱因斯坦、爱迪生、吴彦祖、邓紫棋等名人蜡像已经 「迁入」 上海馆。
400 余个蜡像,成本超 6 亿元
初代网红为何被年轻人 「抛弃」?
2012 年伦敦奥运会期间,「80 后」 的徐慧 (化名) 特意挤出时间去了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她向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回忆称,当时馆内人潮涌动,与爱因斯坦、戴安娜王妃等名人蜡像合影的游客排起长队。「那时候的蜡像馆跟白金汉宫、大英博物馆一样,是游人必打卡的知名景点,门票跟奥运比赛一样难抢。」

13 年前的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 受访者供图
彼时,杜莎夫人蜡像馆正处于全球扩张的黄金期。从其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就能看出端倪:香港馆、上海馆分别于 2000 年、2006 年开设,2010 年后又加大了步伐,武汉馆 (2013 年)、北京馆 (2014 年)、重庆馆 (2016 年) 纷纷开业。中国成为杜莎夫人蜡像馆全球开馆数量最多的国家。
多位行业人士均向记者表示,杜莎夫人蜡像馆曾是炙手可热的世界级文化 IP,年接待量屡创新高。
时光荏苒,2019 年当徐慧站在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的门前时,心中的那份激动与期待已大打折扣。她还发现,与自己同行的人中,鲜少有年轻的面孔。
「和蜡像合影太老土」,已成为年轻一代消费者拒绝的理由。《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实地探访上海馆、北京馆后,也深刻感受到了这一变化:馆内互动区域流于形式,明星蜡像更新速度赶不上 「新晋流量」 偶像的迭代,与年轻人的兴趣偏好产生 「时差」。
元宇宙、AI 等的出现,进一步削弱了蜡像馆的独特性。「蜡像还是像,但和我手机里的 AI 合照比,少了惊喜,也省不下一张门票钱。」 徐慧直言。
线下体验也在分流。记者步行在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所处的南京西路,500 米内便聚集了 VR 沉浸剧场、实境剧本杀等比蜡像馆体验更有趣、社交属性更强的游玩项目。
「早年游客去蜡像馆,是因为缺乏近距离接触名人的渠道;如今科技打破了这种信息差,静态蜡像自然失去吸引力。」 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院长林焕杰告诉记者,高成本与低复购的矛盾,更让蜡像馆陷入运营困局。

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中胡歌在 《琅琊榜》 中的造型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毕媛媛 摄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调查获悉,中国 5 家杜莎夫人蜡像馆合计蜡像数量超 420 座,单个蜡像制作成本约 150 万元,粗略计算,仅蜡像投入就或超 6.3 亿元。其中北京馆逾 1.4 亿元,重庆馆逾 9000 万元。再叠加城市核心商圈的场地租金、工作人员、蜡像维护等,该 IP 的运营压力可想而知。
对于蜡像的总制作费用,截至发稿,默林娱乐未直接回复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
与之对应的是极低的重游率:徐慧坦言,13 年间仅去过两次蜡像馆。百元的门票价格,对比 1.5 小时的游览时长、衍生消费少的体验,杜莎夫人蜡像馆 「性价比还不如密室逃脱」。
在与记者谈及是否引入外部资本分摊杜莎夫人蜡像馆的成本时,默林娱乐表示,目前并没有计划对蜡像馆的运营模式进行更改。
「我们依然致力于杜莎夫人蜡像馆品牌的未来发展,杜莎夫人蜡像馆独树一帜之处在于,在重点城市的市中心位置,为游客提供极致的名人体验和卓越的蜡像工艺,游客和粉丝们也可以近距离与名人蜡像互动接触。我们也相信消费者会一直追随名人乐趣体验。」 默林娱乐告诉记者。
可是,当下的蜡像馆,论沉浸体验不及主题乐园,论性价比拼不过小众娱乐。
「回收周期比主题公园慢。」 林焕杰向记者指出,主题公园可通过新增园区把复游率拉到 30% 以上,而蜡像馆 「第一次没看到某明星,消费者不会专程再来;第二次就算新增某明星,也形不成换票冲动」。
杜莎夫人蜡像馆的困境并非中国独有,目前全球运营数量已由高峰期的 22 座缩减至 17 座。
「它的退场标志 『符号崇拜型』 初代网红的落幕。其依靠名人效应制造稀缺感的模式,在社交媒体人人皆可成名的今天已失效。」 江瀚向记者分析,消费者从 「打卡炫耀」 转向 「意义获取」,单纯视觉奇观不再足以支撑长期客流,「说明 『稀缺性引流』 若仅停留在表层符号,终将被稀释」。
「世界第二」 到亏损近 5 亿英镑
「弃蜡像投乐高」 进入更卷赛道?
成立于 1999 年的默林娱乐,手握杜莎夫人蜡像馆、乐高乐园等知名 IP,在全球布局 140 余个景点,年客流超 6200 万,曾是仅次于迪士尼的全球第二大主题公园运营商。
然而,默林娱乐财报显示,集团 2024 年收入同比下降 3.2% 至 20.57 亿英镑,税前亏损达 4.92 亿英镑,较 2023 年亏损 2.14 亿英镑,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 130%。财报中提到,杜莎夫人蜡像馆的品牌价值下跌,损失 1.63 亿英镑。
近一年来,杜莎夫人蜡像馆在三个国家相继关闭 4 座,受到海内外关注,被认为是其 「战略收缩」 的标志性事件。在此情况下,默林娱乐将乐高乐园作为重点。
这场押注乐高乐园的转型,究竟是默林娱乐在资本市场的自救,还是文旅产业迭代的必然?
「这几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迪士尼乐园、环球影城等国际品牌,以及欢乐谷、长隆、海昌等知名本土品牌为代表的户外主题公园,吸引着大量年轻人和亲子家庭出游。此外,沉浸式演出、密室逃脱和 VR 乐园等新兴室内娱乐选择也在争夺消费者。」 默林娱乐告诉记者,集团一直在通过升级景点体验,吸引重复来的客人和首次来的新客。

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里的 TFBOYS 图片来源: 每经记者 毕媛媛 摄
「关店只是止血,不是造血。」 江瀚对记者分析:「未来或转向轻资产授权、数字展览等形式延续 IP 生命力。」
但江瀚、林焕杰等均认为,乐高乐园赛道同样充满挑战。上海乐高开园火爆却因 「选址偏远」「设备故障」 备受吐槽,2 至 12 岁的客群定位还面临迪士尼、长隆的挤压。
「重资产投入加上激烈竞争,若不能解决交通与内容创新问题,可能重蹈同质化覆辙。」 林焕杰道出自己的担忧,这与默林的长期战略形成微妙张力——其宣称要打造 「休闲度假目的地」,通过多日游玩体验提升收益,但目前尚未完全落地。
江瀚则指出,新一代文旅的稀缺性已从 「名人符号」 转向 「体验独特性、情感共鸣与文化在地性」。
默林娱乐也意识到这一点,杜莎夫人上海馆已尝试与 《三体》IP 等合作,并推出国风主题活动,乐高乐园则强调 「亲子陪伴」 的情感价值。「中国市场以及整个亚太地区仍是默林娱乐的重点市场。」 默林娱乐表示。

上海乐高乐园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毕媛媛 摄
「国际品牌必须本土化,像迪士尼那样预判需求变化,光靠移植海外模式只会水土不服。」 林焕杰指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新一代文旅产品的核心在于能否真正实现 「强 IP+强互动+强社交」 的生态构建。
默林娱乐的转型之路,也折射出整个文旅行业的进化方向。从 「打卡照片」 到 「体验叙事」,从单一景点到场景生态,内容迭代速度与互动深度决定着 IP 生命周期。
对此,默林娱乐向记者透露,要实现未来增长目标,「需要充分释放现有全球资产的全部潜力,这也将成为我们新战略的核心。同时,通过数据、技术和人才投资,提升客户长期价值,并推动消费占比增长」。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新一代文旅产品的赌注并非大 IP,市场也不会再给 200 年的情怀溢价,关键在于能否让 「亲子两小时」 的短暂体验,升级为 「全家两天一夜」 的沉浸式叙事。
(每日经济新闻)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