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梁谦刚
人形机器人从未像今天一样密集出现在聚光灯下。
人形机器人跑出 「加速度」
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
从 2025 年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逐渐 「破圈」,从 「实验室」 迈向各类 「应用场」。这不仅是对技术的 「压力测试」,更展现了人形机器人从炫技表演逐步向实用场景突破的关键跃迁。
近期,一批明星企业动作不断。国外方面,9 月 30 日下午,特斯拉通过官微宣布,特斯拉正在努力扩大人形机器人的规模,计划 2025 年底推出第三代,并在 2026 年开始量产。马斯克预计 2030 年前将年产 100 万台。
国内方面,9 月 30 日,逐际动力宣布其全尺寸人形机器人 Oli 已实现全自主完成网球识别、跟踪、捡球、放置,以及行走、弯腰、深蹲,Oli 基于主动感知的全身移动操作,全程自主完成,零动捕数据、非遥操。
宇树科技创始人、CEO 王兴兴 9 月 26 日在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上发言称,宇树科技机器人算法今年已经历几次迭代,预计下半年将发布身高 1.8 米的人形机器人。
此前,傅利叶携第三代人形机器人 GR-3C 在 2025 上海工博会上完成首秀;开普勒机器人正式发布 K2 大黄蜂量产启动视频,宣告全球首款商业可售的混动架构人形机器人开始交付商业订单;在 2025 云栖大会上,由智元研发及普智 (均普智能与智元的合资公司) 生产的人形机器人远征 A2 正式亮相。
在政策支持和市场推动的双重作用下,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空间广阔。中国信通院发布的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2024 年)》 预计,2045 年后,我国在用人形机器人超过 1 亿台,进入各行业领域,整机市场规模可达约 10 万亿元级别。
东方证券研报显示,在国内外人形机器人龙头公司的共同推动下,行业有望在明年进入量产阶段。站在量产的未来看今天,具备优秀制造和管理能力的零部件企业更加受益。
人形机器人概念股表现火爆
近几年,人形机器人赛道加速升温,资本市场对该行业的关注度显著提升。二级市场上,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相关概念股表现惊艳。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截至 9 月 30 日,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概念股平均上涨 83.6%,远远跑赢同期上证指数。年内涨幅翻倍的概念股多达 25 只。上纬新材、胜宏科技、震裕科技、卧龙电驱、安培龙等涨幅排在前五位。因智元机器人入主而备受关注的上纬新材,年内累计上涨 1891.6%,成为年内 A 股涨幅榜冠军。

从未来增长潜力来看,不少人形机器人概念股获得机构看好。据数据宝统计,根据 5 家及以上机构一致预测,今明两年净利润增速均有望超 20% 的有 27 只。4 只千亿市值的龙头股入围,分别是胜宏科技、汇川技术、领益智造、华勤技术。
机构预测净利润增速均值最高的前 5 只是奥比中光-UW、胜宏科技、埃斯顿、富临精工、金力永磁。奥比中光-UW 获机构预测净利润增速均值为 207.24%,排在首位。
平安证券研报表示,奥比中光-UW 是国内 3D 视觉领先企业,构建了包括结构光、iToF、dToF、双目、Lidar、工业三维测量在内的全栈技术体系,产品性能对标国际巨头。机器人、三维扫描有望成为继生物识别后公司 3D 视觉技术的重要落地场景,也是公司拓展的重点发展方向,未来有望成为公司重要的业绩增长点。
在上述 27 只业绩有望高增长的人形机器人概念股中,截至 9 月 30 日,滚动市盈率较低的有中联重科、华勤技术、吉宏股份、世运电路、怡合达。
中联重科滚动市盈率为 17.33 倍,排在最低位置。据中联重科 2025 年半年报,公司已全新开发了 3 款人形机器人,包括 1 款轮式人形机器人与 2 款双足人形机器人,已有数十台进入工厂作业,在机械加工、物流、装配、质检等环节开展试点,加速产业化落地。

(证券时报网)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