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30 日起,《人民日报》 连续五天刊发 「钟才文」 署名评论,关注中国经济这一核心议题,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权威解读,凝聚社会共识,指引未来发展方向。
该组评论文章被统率在 「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的中国经济专论」 栏目之下,均发表于 《人民日报》 要闻版,其中部分篇目还发表于头版,受到国内外舆论场高度关注。

10 月 4 日,《人民日报》 最新一篇 「钟才文」 专论题为 《全面认识把握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明确指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来源于中国在发展战略、宏观政策、市场潜力、市场空间、发展韧性以及投资环境等方面。
评论指出,长期以来,我们党带领全体人民推进现代化建设,通过中长期规划来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和短期目标相互叠加,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我国先后制定并实施了 14 个五年规划 (计划),不求毕其功于一役,而是一茬接着一茬干,芝麻开花节节高。反观一些西方国家,在国家大政方针上摇摆不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甚至开历史的 「倒车」。
此外,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复杂多变,中国的宏观政策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遵循经济规律,在保持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基础上,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调整政策力度和方向。宏观政策调整注重长周期和战略考量,而不只是看眼前短期利益、局部利益。
今年以来,面对美国滥施所谓 「对等关税」,中国多措并举帮扶受关税影响企业,上半年实现经济增长 5.3%,承受住了贸易保护主义和外需收缩的双重压力。这一数据清晰说明,中国经济是一艘巨轮,而不是一条小舢板,发展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有足够能力和底气应对内外部风险挑战。

此前,发表于 9 月 30 日的首篇评论 《从全球视角看新时代中国经济的跨越与蝶变》 指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中国经济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形成鲜明对比的稳健发展之路,在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和蝶变。

10 月 1 日,「钟才文」 评论 《深刻认识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内在逻辑》 系统总结了支撑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六大要素:坚持党的领导;理论体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战略规划引领和有效宏观调控相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超大规模市场和创新驱动发展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10 月 2 日的评论 《科学客观看待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态势》 直面我国经济形势中的分化,指出看经济要坚持两点论,用好辩证法。总的看,我国经济形有分化、势在向好、未来可期。评论指出,产业转型升级不是一个齐头并进的过程,不是 「齐步走」,而是有快有慢、有先有后,不同区域、行业、群体会出现分化,宏观数据同部分微观主体感受会有 「温差」。对此,我们要全面看待,不能因为部分经营主体感受不好就否定整体经济形势,不能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同时,我们要通过改革发力、政策给力,着力缩小 「温差」,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发展红利。

当前,国际国内有一些声音认为,在中国,投资和发展已经过了黄金阶段,机会变少。10 月 3 日,评论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蕴含重大机遇》 则明确驳斥了这样的观点,指出中国从不缺乏投资机会和市场空间,中国经济加快转型升级,蕴含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与人才红利、消费扩容升级、传统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与城市更新、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六大机遇,将为世界各国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澎湃新闻)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