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本报讯 (记者 董依菲) 由上期所主办的 「上期大学堂—从业人员强化班」 期货公司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专班近日在深圳前海举行首期培训。该系列培训共有三期,主要帮助学员熟悉交易所业务规则,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城市之一,深圳在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和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方面走在前列。在首期培训中,来自深圳的期货公司学员齐聚一堂,大家对上期所国际化进程和上市公司套期会计等内容表现出浓厚兴趣。
培训课程结束后,学员前往广州江铜材料有限公司、江铜 (广州) 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增城基地实地探访,参观铜杆、线缆等核心生产线,了解企业生产运营流程,使理论知识与产业实践紧密结合。
聚焦业务规则国际化改造
据了解,上期所业务规则国际化改造颇受市场关注。今年 7 月 8 日,《上海期货交易所境外特殊参与者管理办法》 和 34 项上期所业务规则 (修订版) 对外发布,并于 8 月 8 日正式实施。
谈及规则国际化改造的总体思路,上期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是实现上期所平台国际化,全面引入境外特殊参与者、境外中介机构和境外客户,打通境外参与者参与期货交易的流程;二是助力提升人民币国际化,实行人民币计价、外汇作为保证金,完善委托结算等制度;三是探索中国特色期货监管制度和业务模式,比如优化交割制度,为上期所品种国际化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
业务规则方面,此次新增 1 项管理办法、修订 15 项管理办法及 19 项品种细则。具体来看,主要涉及五个方面:在市场准入制度上,全面规定境外参与者参与期货交易的准入条件、权利义务和制度要求;在交易制度上,系统增加境外参与者参与期货交易的业务规范;在风险控制制度上,细化完善境外参与者参与境内期货交易的风险管理规范;在结算制度上,以人民币计价、外汇作为保证金,增加委托结算,完善结算账户和资金往来管理制度;在交割制度上,梳理完善不可交割持仓情形和相应处理流程,加强期货交易全流程闭环管理。
该负责人表示,上期所将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相关精神,秉持稳妥有序的原则持续推进对外开放工作。充分倾听市场声音并深入开展研究论证,在确保市场平稳运行的基础上,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境外交易者和境外经纪机构从事境内特定品种期货交易管理暂行办法》 等规定,严格履行相关程序,逐步将符合条件的商品期货期权品种纳入对外开放品种范围,并同步完善与对外开放品种相适配的业务细则。
做好套期保值的 「最后一环」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套期会计的应用愈发受到关注。据上期所专家介绍,套期会计就是在财务账上,将现货和期货两头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的变动计入同一期损益,实现账面对冲,减少会计报表上的业绩波动。
他表示,企业参与套期会计也有门槛,事前、事中、事后都满足条件,才能运用套期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在套保开始前,必须明确 「套什么」「用什么套」,并形成书面文件;事中要持续评估套期关系,发现失衡 (严重无效),及时增减期货头寸或者调整被套期项目指定范围,让两者的对冲关系重新匹配;事后要 「说得清」,必须有完整、规范的文档和数据支持,给审计和监管 「交卷」。
在套期工具选择方面,衍生工具通常可以作为套期工具,包括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具体的判断标准是,衍生工具的价值变动或潜在利得是否可以对冲被套期项目的风险。需要注意在期权工具的应用上,购入期权可以作为套期工具,但是卖出期权的潜在损失可能较大,超过被套期项目的潜在利得,因此一般不建议作为套期工具。
该专家最后建议,企业在重视套保业务的同时也要重视套保核算,将套期会计相关要求嵌入套保管理制度、业务流程、系统建设。在套保业务制度和管理流程建设过程中,如果企业计划使用套期会计,建议主动将套期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特别是使用套期会计的几个条件融入管理制度、业务流程、系统建设,为使用套期会计创造条件。虽然套期会计是选择项,但从企业管理角度看,能够采用套期会计,说明企业套保业务管理达到了较高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