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热门
  • 所有
  • 外汇
  • 24 小时
  • 期货
  • 基金
  • 贵金属
  • 股票

为什么你的手机,配件越来越少了?

2025 年 10 月 9 日

1.4 亿元,山东钢铁预计前三季度扭亏为盈,「吨钢降本超 60 元」 是关键

2025 年 10 月 10 日
「买啥都涨」的时代里,黄金的定价锚从何而来

「买啥都涨」 的时代里,黄金的定价锚从何而来

2025 年 10 月 10 日
主旋律霸榜!一图来看近十年国庆档票房及票冠

主旋律霸榜!一图来看近十年国庆档票房及票冠

2025 年 10 月 9 日
广告

A 股十月开门红,18 只基金单日涨超 7%!

2025 年 10 月 9 日
现货银价冲破50美元关口刷新高 硬资产受追捧重现「逼仓」景象

现货银价冲破 50 美元关口刷新高 硬资产受追捧重现 「逼仓」 景象

2025 年 10 月 9 日
传宗馥莉被「带走」 知情人士称:宗馥莉今日正常上班

传宗馥莉被 「带走」 知情人士称:宗馥莉今日正常上班

2025 年 10 月 9 日
泽连斯基:特朗普支持乌打击俄能源等目标,承诺提供远程武器!下周乌代表团赴美

泽连斯基:特朗普支持乌打击俄能源等目标,承诺提供远程武器!下周乌代表团赴美

2025 年 10 月 9 日
货币市场日报:10月9日

货币市场日报:10 月 9 日

2025 年 10 月 9 日

民主党拒妥协、共和党甩锅:政府停摆背后的 「致命拉锯战」

2025 年 10 月 9 日

白银凶猛!年内涨幅已超 70% 金银比显示估值仍低

2025 年 10 月 9 日
半导体芯片股午后大幅回落!这一领域迎密集利好催化 14股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半导体芯片股午后大幅回落!这一领域迎密集利好催化 14 股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2025 年 10 月 9 日

B 端战场的 AI 叙事:一场极致的效率和场景争夺战|AI 观察系列策划②

2025 年 10 月 9 日
金桂财经
广告
2025 年 10 月 10 日 星期五
联系我们
合作建议
  • 首页
  • 24 小时
  • 全球金融
  • 股市风云
  • 基金动态
  • 金财眼
  • 期货新闻
  • 期货研报
  • 外汇市场
  • 贵金属
  • 未来科技
  • 登录& 注册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页
  • 24 小时
  • 全球金融
  • 股市风云
  • 基金动态
  • 金财眼
  • 期货新闻
  • 期货研报
  • 外汇市场
  • 贵金属
  • 未来科技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金桂财经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为什么你的手机,配件越来越少了?

来自 金桂财经
2025 年 10 月 9 日
在 全球
0

【文章来源:techweb】

在 iPhone 17 系列发布的节点上,另一台值得说道说道的手机也悄然登场了——Xperia 10 VII。

作为索尼大法的最新力作,这台手机的配置没啥惊喜,但却有些惊吓——在它的包装盒里,你翻来覆去也找不到一根 USB-C 数据线。

没错,不只是充电头,现在连线也要自己买了。

为什么我们的手机配件,越来越少了?

这是手机行业去掉充电头的第五年,手机里的配件越来越少,盒子越来越轻,这背后藏着一套逻辑自洽的商业叙事,一出将 「环保」 与 「生意」 完美捆绑的剧本。

只是回过头看,为这个剧本买单的,好像一直只有消费者。

环保和成本,一场 「双赢」 的生意

让我们先把时间拨回到 2020 年,苹果在 iPhone 12 系列上首次取消了标配的充电器,以及 USB-C 接口的 EarPods。

当时给出的理由,非常直接:为了环保。

苹果的原话是,全球已经有超过 20 亿个苹果电源适配器,以及数十亿个第三方充电器,继续附赠新的,只会造成巨大的电子浪费和碳排放。

而仅去掉充电器和 EarPods,每年就能减少超过 200 万吨的碳排放,相当于马路上少了 50 万辆汽车。

50 万辆汽车,这个数字确实惊人——这几乎相当于今天整个密歇根州 (以底特律为代表) 汽车年产量的四分之一。

而 「环保」 的故事,也依然讲得动听:每一台手机,都为地球做出了一点贡献。

类似的描述,反复出现在苹果每年都会发布,且极为重视的 《环境进展报告》(Environmental Progress Report) 中。

在苹果巨大的销量和保有量面前,这个逻辑无懈可击,为了我们共同的地球,少个充电头似乎是值得的。

但对于厂商来说,不光嘴上全是主义,心里也没少了生意。

减少充电器,直接带来的是每一台 iPhone 的物料成本下降,但这只能算蝇头小利——更为省钱的,其实是 iPhone 包装盒的体积肉眼可见地缩小了。

在 iPhone 12 系列发布会上,苹果的环境、政策与社会事务副总裁 Lisa Jackson 曾透露一个细节:包装盒变小后,每个运输托盘可以多装 70% 的 iPhone,这意味着单次物流的运输效率暴增,运输成本巨幅下降。

(只是,节约的成本有多少让利给终端消费者,往往就不提了。)

企业节约了配件的物料成本、包装成本、运输成本,还顺手给自己贴上了 「绿色环保」 的标签,提升了品牌形象,其他厂商看到苹果这么操作,里子面子都赚了,自然是有样学样。

于是,一股 「环保」 风潮席卷了整个手机行业。

但俗话说得好,钱不是靠省出来的,这个举措真正的魅力,是让厂商找到了爆发式的增长点。

环保再生,生出了新市场

我们还是拿苹果举例子。

iPhone 7 砍掉 3.5mm 耳机孔的时候,理由是 「为了给内部堆叠腾出更多空间」,到了 iPhone 12 系列,EarPods 更是被直接砍掉,不再随机附送。

而与这条时间线并行生长的,是一台传奇设备——AirPods。

当 3.5mm 耳机孔消失,EarPods 被挤到和充电器抢位置,再到彻底消失,苹果顺理成章地把用户的视线引向了 AirPods。

一个原本属于用户的标配权利,被悄无声息地转化为一个全新的消费需求。

这个需求,被并入了可穿戴设备类别中,从 2024 财年数据来看,这一板块全年营收高达 398 亿美元,超过了 Nike,也超过了可口可乐。

而根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最新预测,AirPods 将在 2026 年,也就是它的十周年,达成累计营收 1000 亿美元的大关。

省下一根耳机线,既减少了碳排放,满足了环保,又创造了新需求,赚到了一整个产业,这可比省成本来得快多了。

到了 iPhone 12 取消充电头,故事的剧本更加纯熟,苹果说 「你们都有充电头」,但它没说的是,大部分用户手里的,还是那个用了快十年的 5W「五伏一安」,而 iPhone 12 系列已经支持 20W 的快充。

想体验更快的充电速度?可以,请额外购买我们的官方快充头,或者选择第三方品牌。

最新的 iPhone 17 系列也没有摆脱这种荒谬的矛盾——随着最新的这代 iPhone 一起出现的,是一个支持  PD3.2 动态功率调节技术的充电器,能够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充电体验。

但没有任何意外,这款在未来可以更好保护电池健康度的充电器,没有出现在你的 iPhone 17 系列包装盒里,而是以 329 元的价格,在官网配件区静静地等着你。

你看,这样一来,又满足了环保,又直接催生了一大批配件,创造了巨大的市场。

真环保,但体验真不好

实话说,以上的举措,的的确确为环保做了不少贡献,同时也涌现了相当亮眼的创新,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典范。

但它依旧有问题,而且问题很大——

厂商做的这些事儿,不仅没太让利给消费者,更是对消费者使用体验带来了史无前例的破坏。

就拿已经减配掉的充电器来说,如果你手上没有充电头,或是换机跨度较大,手上只有 A 口充电头,抑或是给家里的老人买 iPhone,可能就要遭罪了——

要是没有提前准备充电头,那么你在拿到手机的第一时间,甚至没办法给 iPhone 充电。

别惊讶,在社交媒体上随手一搜,从 iPhone 12 系列一直到 iPhone 17 系列都有人踩过这类坑。这并不是强词夺理,而是相当大一部分老手机钉子户,在换机时真实存在的痛点。

而回看 iPhone 2G,苹果巴不得将所有配件都塞进去,只为了你能拿到 iPhone,就顺顺利利使用。

这种体验上的滑坡,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但今天确实已经被很多用户 「自适应」 了。

如今的局面,其实已经有些畸形——

我们花钱买到新手机,一部分必需的配件却不在包装盒里,甚至连基础配件都正在逐渐被去掉。

初衷不错的 「环保」,对于消费者来说,慢慢变成了体验杀手。

这合理吗?当环保的大旗,最终成全的是厂商的名利,而用户只得到了更昂贵的换机成本,和更差的用机体验,何尝不是一种慷他人之慨呢?

在缕清手机减配的历程,以及背后的生意后,让我们聊回到开头索尼的做法。

五年的温水煮青蛙,让取消充电头已经成为既定事实,但这并不代表索尼可以肆无忌惮地更进一步,将现在包装盒里的 「独苗」 也给去掉。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照此下去,恐怕我们以后拿到的新手机,不仅需要自己提前买好充电头、耳机,甚至还要连充电线也准备齐全,才能获得正常体验。

虽然这个担心颇有滑坡谬论的嫌疑,但在商业市场,底线就是在不断地试探中被突破的,这并不是一个好趋势。

作为消费者,我支持环保——我愿意为更可持续的技术、更绿色的生产方式买单。

但我反对以环保之名,行成本转移之实——如果所谓的环保,最终只是让那些本应在手机盒里配齐、到手就能用的东西,变成要付两次、甚至三次钱的商业游戏。

那就不是环保,而是算计。

【文章来源:techweb】

在 iPhone 17 系列发布的节点上,另一台值得说道说道的手机也悄然登场了——Xperia 10 VII。

作为索尼大法的最新力作,这台手机的配置没啥惊喜,但却有些惊吓——在它的包装盒里,你翻来覆去也找不到一根 USB-C 数据线。

没错,不只是充电头,现在连线也要自己买了。

为什么我们的手机配件,越来越少了?

这是手机行业去掉充电头的第五年,手机里的配件越来越少,盒子越来越轻,这背后藏着一套逻辑自洽的商业叙事,一出将 「环保」 与 「生意」 完美捆绑的剧本。

只是回过头看,为这个剧本买单的,好像一直只有消费者。

环保和成本,一场 「双赢」 的生意

让我们先把时间拨回到 2020 年,苹果在 iPhone 12 系列上首次取消了标配的充电器,以及 USB-C 接口的 EarPods。

当时给出的理由,非常直接:为了环保。

苹果的原话是,全球已经有超过 20 亿个苹果电源适配器,以及数十亿个第三方充电器,继续附赠新的,只会造成巨大的电子浪费和碳排放。

而仅去掉充电器和 EarPods,每年就能减少超过 200 万吨的碳排放,相当于马路上少了 50 万辆汽车。

50 万辆汽车,这个数字确实惊人——这几乎相当于今天整个密歇根州 (以底特律为代表) 汽车年产量的四分之一。

而 「环保」 的故事,也依然讲得动听:每一台手机,都为地球做出了一点贡献。

类似的描述,反复出现在苹果每年都会发布,且极为重视的 《环境进展报告》(Environmental Progress Report) 中。

在苹果巨大的销量和保有量面前,这个逻辑无懈可击,为了我们共同的地球,少个充电头似乎是值得的。

但对于厂商来说,不光嘴上全是主义,心里也没少了生意。

减少充电器,直接带来的是每一台 iPhone 的物料成本下降,但这只能算蝇头小利——更为省钱的,其实是 iPhone 包装盒的体积肉眼可见地缩小了。

在 iPhone 12 系列发布会上,苹果的环境、政策与社会事务副总裁 Lisa Jackson 曾透露一个细节:包装盒变小后,每个运输托盘可以多装 70% 的 iPhone,这意味着单次物流的运输效率暴增,运输成本巨幅下降。

(只是,节约的成本有多少让利给终端消费者,往往就不提了。)

企业节约了配件的物料成本、包装成本、运输成本,还顺手给自己贴上了 「绿色环保」 的标签,提升了品牌形象,其他厂商看到苹果这么操作,里子面子都赚了,自然是有样学样。

于是,一股 「环保」 风潮席卷了整个手机行业。

但俗话说得好,钱不是靠省出来的,这个举措真正的魅力,是让厂商找到了爆发式的增长点。

环保再生,生出了新市场

我们还是拿苹果举例子。

iPhone 7 砍掉 3.5mm 耳机孔的时候,理由是 「为了给内部堆叠腾出更多空间」,到了 iPhone 12 系列,EarPods 更是被直接砍掉,不再随机附送。

而与这条时间线并行生长的,是一台传奇设备——AirPods。

当 3.5mm 耳机孔消失,EarPods 被挤到和充电器抢位置,再到彻底消失,苹果顺理成章地把用户的视线引向了 AirPods。

一个原本属于用户的标配权利,被悄无声息地转化为一个全新的消费需求。

这个需求,被并入了可穿戴设备类别中,从 2024 财年数据来看,这一板块全年营收高达 398 亿美元,超过了 Nike,也超过了可口可乐。

而根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最新预测,AirPods 将在 2026 年,也就是它的十周年,达成累计营收 1000 亿美元的大关。

省下一根耳机线,既减少了碳排放,满足了环保,又创造了新需求,赚到了一整个产业,这可比省成本来得快多了。

到了 iPhone 12 取消充电头,故事的剧本更加纯熟,苹果说 「你们都有充电头」,但它没说的是,大部分用户手里的,还是那个用了快十年的 5W「五伏一安」,而 iPhone 12 系列已经支持 20W 的快充。

想体验更快的充电速度?可以,请额外购买我们的官方快充头,或者选择第三方品牌。

最新的 iPhone 17 系列也没有摆脱这种荒谬的矛盾——随着最新的这代 iPhone 一起出现的,是一个支持  PD3.2 动态功率调节技术的充电器,能够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充电体验。

但没有任何意外,这款在未来可以更好保护电池健康度的充电器,没有出现在你的 iPhone 17 系列包装盒里,而是以 329 元的价格,在官网配件区静静地等着你。

你看,这样一来,又满足了环保,又直接催生了一大批配件,创造了巨大的市场。

真环保,但体验真不好

实话说,以上的举措,的的确确为环保做了不少贡献,同时也涌现了相当亮眼的创新,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典范。

但它依旧有问题,而且问题很大——

厂商做的这些事儿,不仅没太让利给消费者,更是对消费者使用体验带来了史无前例的破坏。

就拿已经减配掉的充电器来说,如果你手上没有充电头,或是换机跨度较大,手上只有 A 口充电头,抑或是给家里的老人买 iPhone,可能就要遭罪了——

要是没有提前准备充电头,那么你在拿到手机的第一时间,甚至没办法给 iPhone 充电。

别惊讶,在社交媒体上随手一搜,从 iPhone 12 系列一直到 iPhone 17 系列都有人踩过这类坑。这并不是强词夺理,而是相当大一部分老手机钉子户,在换机时真实存在的痛点。

而回看 iPhone 2G,苹果巴不得将所有配件都塞进去,只为了你能拿到 iPhone,就顺顺利利使用。

这种体验上的滑坡,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但今天确实已经被很多用户 「自适应」 了。

如今的局面,其实已经有些畸形——

我们花钱买到新手机,一部分必需的配件却不在包装盒里,甚至连基础配件都正在逐渐被去掉。

初衷不错的 「环保」,对于消费者来说,慢慢变成了体验杀手。

这合理吗?当环保的大旗,最终成全的是厂商的名利,而用户只得到了更昂贵的换机成本,和更差的用机体验,何尝不是一种慷他人之慨呢?

在缕清手机减配的历程,以及背后的生意后,让我们聊回到开头索尼的做法。

五年的温水煮青蛙,让取消充电头已经成为既定事实,但这并不代表索尼可以肆无忌惮地更进一步,将现在包装盒里的 「独苗」 也给去掉。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照此下去,恐怕我们以后拿到的新手机,不仅需要自己提前买好充电头、耳机,甚至还要连充电线也准备齐全,才能获得正常体验。

虽然这个担心颇有滑坡谬论的嫌疑,但在商业市场,底线就是在不断地试探中被突破的,这并不是一个好趋势。

作为消费者,我支持环保——我愿意为更可持续的技术、更绿色的生产方式买单。

但我反对以环保之名,行成本转移之实——如果所谓的环保,最终只是让那些本应在手机盒里配齐、到手就能用的东西,变成要付两次、甚至三次钱的商业游戏。

那就不是环保,而是算计。

YOU MAY ALSO LIKE

苹果软件工程高级副总裁克雷格·费德里希 也是库克热门接班人选

孙正义在机器人领域再度出手 以近 54 亿美元收购 ABB 机器人业务

【文章来源:techweb】

在 iPhone 17 系列发布的节点上,另一台值得说道说道的手机也悄然登场了——Xperia 10 VII。

作为索尼大法的最新力作,这台手机的配置没啥惊喜,但却有些惊吓——在它的包装盒里,你翻来覆去也找不到一根 USB-C 数据线。

没错,不只是充电头,现在连线也要自己买了。

为什么我们的手机配件,越来越少了?

这是手机行业去掉充电头的第五年,手机里的配件越来越少,盒子越来越轻,这背后藏着一套逻辑自洽的商业叙事,一出将 「环保」 与 「生意」 完美捆绑的剧本。

只是回过头看,为这个剧本买单的,好像一直只有消费者。

环保和成本,一场 「双赢」 的生意

让我们先把时间拨回到 2020 年,苹果在 iPhone 12 系列上首次取消了标配的充电器,以及 USB-C 接口的 EarPods。

当时给出的理由,非常直接:为了环保。

苹果的原话是,全球已经有超过 20 亿个苹果电源适配器,以及数十亿个第三方充电器,继续附赠新的,只会造成巨大的电子浪费和碳排放。

而仅去掉充电器和 EarPods,每年就能减少超过 200 万吨的碳排放,相当于马路上少了 50 万辆汽车。

50 万辆汽车,这个数字确实惊人——这几乎相当于今天整个密歇根州 (以底特律为代表) 汽车年产量的四分之一。

而 「环保」 的故事,也依然讲得动听:每一台手机,都为地球做出了一点贡献。

类似的描述,反复出现在苹果每年都会发布,且极为重视的 《环境进展报告》(Environmental Progress Report) 中。

在苹果巨大的销量和保有量面前,这个逻辑无懈可击,为了我们共同的地球,少个充电头似乎是值得的。

但对于厂商来说,不光嘴上全是主义,心里也没少了生意。

减少充电器,直接带来的是每一台 iPhone 的物料成本下降,但这只能算蝇头小利——更为省钱的,其实是 iPhone 包装盒的体积肉眼可见地缩小了。

在 iPhone 12 系列发布会上,苹果的环境、政策与社会事务副总裁 Lisa Jackson 曾透露一个细节:包装盒变小后,每个运输托盘可以多装 70% 的 iPhone,这意味着单次物流的运输效率暴增,运输成本巨幅下降。

(只是,节约的成本有多少让利给终端消费者,往往就不提了。)

企业节约了配件的物料成本、包装成本、运输成本,还顺手给自己贴上了 「绿色环保」 的标签,提升了品牌形象,其他厂商看到苹果这么操作,里子面子都赚了,自然是有样学样。

于是,一股 「环保」 风潮席卷了整个手机行业。

但俗话说得好,钱不是靠省出来的,这个举措真正的魅力,是让厂商找到了爆发式的增长点。

环保再生,生出了新市场

我们还是拿苹果举例子。

iPhone 7 砍掉 3.5mm 耳机孔的时候,理由是 「为了给内部堆叠腾出更多空间」,到了 iPhone 12 系列,EarPods 更是被直接砍掉,不再随机附送。

而与这条时间线并行生长的,是一台传奇设备——AirPods。

当 3.5mm 耳机孔消失,EarPods 被挤到和充电器抢位置,再到彻底消失,苹果顺理成章地把用户的视线引向了 AirPods。

一个原本属于用户的标配权利,被悄无声息地转化为一个全新的消费需求。

这个需求,被并入了可穿戴设备类别中,从 2024 财年数据来看,这一板块全年营收高达 398 亿美元,超过了 Nike,也超过了可口可乐。

而根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最新预测,AirPods 将在 2026 年,也就是它的十周年,达成累计营收 1000 亿美元的大关。

省下一根耳机线,既减少了碳排放,满足了环保,又创造了新需求,赚到了一整个产业,这可比省成本来得快多了。

到了 iPhone 12 取消充电头,故事的剧本更加纯熟,苹果说 「你们都有充电头」,但它没说的是,大部分用户手里的,还是那个用了快十年的 5W「五伏一安」,而 iPhone 12 系列已经支持 20W 的快充。

想体验更快的充电速度?可以,请额外购买我们的官方快充头,或者选择第三方品牌。

最新的 iPhone 17 系列也没有摆脱这种荒谬的矛盾——随着最新的这代 iPhone 一起出现的,是一个支持  PD3.2 动态功率调节技术的充电器,能够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充电体验。

但没有任何意外,这款在未来可以更好保护电池健康度的充电器,没有出现在你的 iPhone 17 系列包装盒里,而是以 329 元的价格,在官网配件区静静地等着你。

你看,这样一来,又满足了环保,又直接催生了一大批配件,创造了巨大的市场。

真环保,但体验真不好

实话说,以上的举措,的的确确为环保做了不少贡献,同时也涌现了相当亮眼的创新,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典范。

但它依旧有问题,而且问题很大——

厂商做的这些事儿,不仅没太让利给消费者,更是对消费者使用体验带来了史无前例的破坏。

就拿已经减配掉的充电器来说,如果你手上没有充电头,或是换机跨度较大,手上只有 A 口充电头,抑或是给家里的老人买 iPhone,可能就要遭罪了——

要是没有提前准备充电头,那么你在拿到手机的第一时间,甚至没办法给 iPhone 充电。

别惊讶,在社交媒体上随手一搜,从 iPhone 12 系列一直到 iPhone 17 系列都有人踩过这类坑。这并不是强词夺理,而是相当大一部分老手机钉子户,在换机时真实存在的痛点。

而回看 iPhone 2G,苹果巴不得将所有配件都塞进去,只为了你能拿到 iPhone,就顺顺利利使用。

这种体验上的滑坡,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但今天确实已经被很多用户 「自适应」 了。

如今的局面,其实已经有些畸形——

我们花钱买到新手机,一部分必需的配件却不在包装盒里,甚至连基础配件都正在逐渐被去掉。

初衷不错的 「环保」,对于消费者来说,慢慢变成了体验杀手。

这合理吗?当环保的大旗,最终成全的是厂商的名利,而用户只得到了更昂贵的换机成本,和更差的用机体验,何尝不是一种慷他人之慨呢?

在缕清手机减配的历程,以及背后的生意后,让我们聊回到开头索尼的做法。

五年的温水煮青蛙,让取消充电头已经成为既定事实,但这并不代表索尼可以肆无忌惮地更进一步,将现在包装盒里的 「独苗」 也给去掉。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照此下去,恐怕我们以后拿到的新手机,不仅需要自己提前买好充电头、耳机,甚至还要连充电线也准备齐全,才能获得正常体验。

虽然这个担心颇有滑坡谬论的嫌疑,但在商业市场,底线就是在不断地试探中被突破的,这并不是一个好趋势。

作为消费者,我支持环保——我愿意为更可持续的技术、更绿色的生产方式买单。

但我反对以环保之名,行成本转移之实——如果所谓的环保,最终只是让那些本应在手机盒里配齐、到手就能用的东西,变成要付两次、甚至三次钱的商业游戏。

那就不是环保,而是算计。

【文章来源:techweb】

在 iPhone 17 系列发布的节点上,另一台值得说道说道的手机也悄然登场了——Xperia 10 VII。

作为索尼大法的最新力作,这台手机的配置没啥惊喜,但却有些惊吓——在它的包装盒里,你翻来覆去也找不到一根 USB-C 数据线。

没错,不只是充电头,现在连线也要自己买了。

为什么我们的手机配件,越来越少了?

这是手机行业去掉充电头的第五年,手机里的配件越来越少,盒子越来越轻,这背后藏着一套逻辑自洽的商业叙事,一出将 「环保」 与 「生意」 完美捆绑的剧本。

只是回过头看,为这个剧本买单的,好像一直只有消费者。

环保和成本,一场 「双赢」 的生意

让我们先把时间拨回到 2020 年,苹果在 iPhone 12 系列上首次取消了标配的充电器,以及 USB-C 接口的 EarPods。

当时给出的理由,非常直接:为了环保。

苹果的原话是,全球已经有超过 20 亿个苹果电源适配器,以及数十亿个第三方充电器,继续附赠新的,只会造成巨大的电子浪费和碳排放。

而仅去掉充电器和 EarPods,每年就能减少超过 200 万吨的碳排放,相当于马路上少了 50 万辆汽车。

50 万辆汽车,这个数字确实惊人——这几乎相当于今天整个密歇根州 (以底特律为代表) 汽车年产量的四分之一。

而 「环保」 的故事,也依然讲得动听:每一台手机,都为地球做出了一点贡献。

类似的描述,反复出现在苹果每年都会发布,且极为重视的 《环境进展报告》(Environmental Progress Report) 中。

在苹果巨大的销量和保有量面前,这个逻辑无懈可击,为了我们共同的地球,少个充电头似乎是值得的。

但对于厂商来说,不光嘴上全是主义,心里也没少了生意。

减少充电器,直接带来的是每一台 iPhone 的物料成本下降,但这只能算蝇头小利——更为省钱的,其实是 iPhone 包装盒的体积肉眼可见地缩小了。

在 iPhone 12 系列发布会上,苹果的环境、政策与社会事务副总裁 Lisa Jackson 曾透露一个细节:包装盒变小后,每个运输托盘可以多装 70% 的 iPhone,这意味着单次物流的运输效率暴增,运输成本巨幅下降。

(只是,节约的成本有多少让利给终端消费者,往往就不提了。)

企业节约了配件的物料成本、包装成本、运输成本,还顺手给自己贴上了 「绿色环保」 的标签,提升了品牌形象,其他厂商看到苹果这么操作,里子面子都赚了,自然是有样学样。

于是,一股 「环保」 风潮席卷了整个手机行业。

但俗话说得好,钱不是靠省出来的,这个举措真正的魅力,是让厂商找到了爆发式的增长点。

环保再生,生出了新市场

我们还是拿苹果举例子。

iPhone 7 砍掉 3.5mm 耳机孔的时候,理由是 「为了给内部堆叠腾出更多空间」,到了 iPhone 12 系列,EarPods 更是被直接砍掉,不再随机附送。

而与这条时间线并行生长的,是一台传奇设备——AirPods。

当 3.5mm 耳机孔消失,EarPods 被挤到和充电器抢位置,再到彻底消失,苹果顺理成章地把用户的视线引向了 AirPods。

一个原本属于用户的标配权利,被悄无声息地转化为一个全新的消费需求。

这个需求,被并入了可穿戴设备类别中,从 2024 财年数据来看,这一板块全年营收高达 398 亿美元,超过了 Nike,也超过了可口可乐。

而根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最新预测,AirPods 将在 2026 年,也就是它的十周年,达成累计营收 1000 亿美元的大关。

省下一根耳机线,既减少了碳排放,满足了环保,又创造了新需求,赚到了一整个产业,这可比省成本来得快多了。

到了 iPhone 12 取消充电头,故事的剧本更加纯熟,苹果说 「你们都有充电头」,但它没说的是,大部分用户手里的,还是那个用了快十年的 5W「五伏一安」,而 iPhone 12 系列已经支持 20W 的快充。

想体验更快的充电速度?可以,请额外购买我们的官方快充头,或者选择第三方品牌。

最新的 iPhone 17 系列也没有摆脱这种荒谬的矛盾——随着最新的这代 iPhone 一起出现的,是一个支持  PD3.2 动态功率调节技术的充电器,能够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充电体验。

但没有任何意外,这款在未来可以更好保护电池健康度的充电器,没有出现在你的 iPhone 17 系列包装盒里,而是以 329 元的价格,在官网配件区静静地等着你。

你看,这样一来,又满足了环保,又直接催生了一大批配件,创造了巨大的市场。

真环保,但体验真不好

实话说,以上的举措,的的确确为环保做了不少贡献,同时也涌现了相当亮眼的创新,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典范。

但它依旧有问题,而且问题很大——

厂商做的这些事儿,不仅没太让利给消费者,更是对消费者使用体验带来了史无前例的破坏。

就拿已经减配掉的充电器来说,如果你手上没有充电头,或是换机跨度较大,手上只有 A 口充电头,抑或是给家里的老人买 iPhone,可能就要遭罪了——

要是没有提前准备充电头,那么你在拿到手机的第一时间,甚至没办法给 iPhone 充电。

别惊讶,在社交媒体上随手一搜,从 iPhone 12 系列一直到 iPhone 17 系列都有人踩过这类坑。这并不是强词夺理,而是相当大一部分老手机钉子户,在换机时真实存在的痛点。

而回看 iPhone 2G,苹果巴不得将所有配件都塞进去,只为了你能拿到 iPhone,就顺顺利利使用。

这种体验上的滑坡,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但今天确实已经被很多用户 「自适应」 了。

如今的局面,其实已经有些畸形——

我们花钱买到新手机,一部分必需的配件却不在包装盒里,甚至连基础配件都正在逐渐被去掉。

初衷不错的 「环保」,对于消费者来说,慢慢变成了体验杀手。

这合理吗?当环保的大旗,最终成全的是厂商的名利,而用户只得到了更昂贵的换机成本,和更差的用机体验,何尝不是一种慷他人之慨呢?

在缕清手机减配的历程,以及背后的生意后,让我们聊回到开头索尼的做法。

五年的温水煮青蛙,让取消充电头已经成为既定事实,但这并不代表索尼可以肆无忌惮地更进一步,将现在包装盒里的 「独苗」 也给去掉。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照此下去,恐怕我们以后拿到的新手机,不仅需要自己提前买好充电头、耳机,甚至还要连充电线也准备齐全,才能获得正常体验。

虽然这个担心颇有滑坡谬论的嫌疑,但在商业市场,底线就是在不断地试探中被突破的,这并不是一个好趋势。

作为消费者,我支持环保——我愿意为更可持续的技术、更绿色的生产方式买单。

但我反对以环保之名,行成本转移之实——如果所谓的环保,最终只是让那些本应在手机盒里配齐、到手就能用的东西,变成要付两次、甚至三次钱的商业游戏。

那就不是环保,而是算计。

Search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一周热门

1.4 亿元,山东钢铁预计前三季度扭亏为盈,「吨钢降本超 60 元」 是关键

2025 年 10 月 10 日
「买啥都涨」的时代里,黄金的定价锚从何而来

「买啥都涨」 的时代里,黄金的定价锚从何而来

2025 年 10 月 10 日
主旋律霸榜!一图来看近十年国庆档票房及票冠

主旋律霸榜!一图来看近十年国庆档票房及票冠

2025 年 10 月 9 日

A 股十月开门红,18 只基金单日涨超 7%!

2025 年 10 月 9 日
现货银价冲破50美元关口刷新高 硬资产受追捧重现「逼仓」景象

现货银价冲破 50 美元关口刷新高 硬资产受追捧重现 「逼仓」 景象

2025 年 10 月 9 日
传宗馥莉被「带走」 知情人士称:宗馥莉今日正常上班

传宗馥莉被 「带走」 知情人士称:宗馥莉今日正常上班

2025 年 10 月 9 日
泽连斯基:特朗普支持乌打击俄能源等目标,承诺提供远程武器!下周乌代表团赴美

泽连斯基:特朗普支持乌打击俄能源等目标,承诺提供远程武器!下周乌代表团赴美

2025 年 10 月 9 日
货币市场日报:10月9日

货币市场日报:10 月 9 日

2025 年 10 月 9 日

民主党拒妥协、共和党甩锅:政府停摆背后的 「致命拉锯战」

2025 年 10 月 9 日

白银凶猛!年内涨幅已超 70% 金银比显示估值仍低

2025 年 10 月 9 日
金桂财经

2025 年 10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 9 月    

近期动态

  • 1.4 亿元,山东钢铁预计前三季度扭亏为盈,「吨钢降本超 60 元」 是关键
  • 「买啥都涨」 的时代里,黄金的定价锚从何而来
  • 主旋律霸榜!一图来看近十年国庆档票房及票冠
  • A 股十月开门红,18 只基金单日涨超 7%!
  • 现货银价冲破 50 美元关口刷新高 硬资产受追捧重现 「逼仓」 景象
  • 传宗馥莉被 「带走」 知情人士称:宗馥莉今日正常上班
广告

Copyright © 2025 广州金桂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粤 ICP 备 2025390655 号

  •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登录& 注册

Copyright © 2025 广州金桂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粤 ICP 备 2025390655 号

  • 登录
  • 注册
忘记密码?
Lost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 will receive a link to create a new password via email.
body::-webkit-scrollbar { width: 7px; } body::-webkit-scrollbar-track { border-radius: 10px; background: #f0f0f0; } body::-webkit-scrollbar-thumb { border-radius: 50px; background: #dfdbd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