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期货日报网讯 (记者 杨美)10 月 30 日,以 「Al+金融专题论坛:智领未来金融科技创新」 为主题的 2025 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科技大会平行论坛在北京举行。与会嘉宾围绕推进 「人工智能+金融」 的机遇、风险、应用落地等前沿话题展开了讨论交流。
民建中央副主席、北京市委主委、北京市副市长司马红在致辞时表示,北京着力构建现代金融体系,以数字化转型为主线,推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深化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金融技术应用,重点支持技术可靠、服务场景适配的项目纳入监管沙盒测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金融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两个工具的测试项目数量全国领先。未来北京也将从坚持服务导向、营造良好生态、坚守风险底线三方面积极助力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迭代升级,持续推动数字金融在安全、合规、可持续的轨道上稳步前行。
原中国保监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周延礼介绍了保险业务流程的智能化升级、风险的精准化变革以及风险管控的全流程覆盖,并强调要从加强数据治理与人才培养,全路径数量的清洗和整合、形成数据治理的闭环,应用多种技术保障数据安全、从技术上构建数据的安全防线,推动保险机构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这四方面来打好基础。
九三学社中央常委、研究室主任,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汝芳表示,「十五五」 金融科技发展的机遇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我国已经建立起金融科技发展的 「四梁八柱」,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金融科技应用创新不断突破;二是数据要素市场化红利加速释放,「数据要素×」 试点引导金融机构发挥金融的海量数据和多元化应用场景的优势;三是金融科技发展,科技融合赋能形成的裂变效应在 「十五五」 期间也会进一步显现;四是 「十五五」 经济社会发展将为金融科技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应用场景。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表示,未来继续推动科技创新非常重要,而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可以从发挥好银行间接融资的主渠道作用、发挥好政府投资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正向作用、发挥好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和再融资功能这三方面,来打造与中国科技创新特色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系。
民建中央青年委主任、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资管机构监管司副司长蒋则沈中表示,包括资管行业在内的金融业将迎来科技跨越式发展带来的强劲动力和新的机遇。未来五年,资管机构需要更加深刻洞悉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对全球秩序与发展格局的重塑路径,从三方面进一步拓展宏观视角,转换新的投资思维,加强自身建设:一是 「以人为本」,密切贴近并支持科技领域创新发展;二是 「以人为本」,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优化投资者的需求画像;三是 「以人为本」,用好科技和人两个大脑,提升资管能力。
蚂蚁集团副总裁、蚂蚁数科 Al 业务总裁余滨表示,相较于技术跑通,AI 在整个金融领域应用的难度更高,如果 AI 要真正在金融领域实现应用,必须要解决专业性、严谨性、合规性、安全性四个关键问题,同时不能丧失用户体验。此外,AI 应用还存在如何更加普惠、更加解决投资回报,应用落地路径怎样演进等问题。
在成果发布环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平发布了 《构建上合组织国家数字金融合作新高地:北京的机遇与优势》 的研究成果。该成果从上合组织国家数字金融合作的时代背景、数字金融发展现状、北京的比较优势与重点合作方向、构建数字金融合作生态与展望四方面做了介绍。
民建北京市委金融委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主任郭琨也在现场发布了 《优化科技金融体系推动京津冀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的研究成果。成果显示,近年来北京、京津冀地区科技金融在顶层设计、市场结构、产品创新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不过仍旧存在协同落实效果有待提升、「投早投小」 面临结构性制约、多层次市场衔接不够通畅、产品与服务创新与企业适配性存在一定差异等问题,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在圆桌讨论环节,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陈钟、青岛银行首席信息官杨斌、华福证券首席信息官李宁、北京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副总经理王曦就 AI 技术如何从工具层渗透到金融核心业务、相关风险和挑战应如何提前布局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