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券商中国
突然空袭!
据 《彭博》 报道,高盛表示,对冲基金已对小米股票转为看空,并可能将空头仓位维持至财报季。该报告称,养老金和对冲基金的抛售在过去两周加剧,反馈表明小米 「由于缺乏催化剂,至少在短期内是共识做空/卖出」。
自今年 6 月创下历史高位之后,小米股价开始转跌。至今,该股跌幅已近 30%。但中信证券最新的研报认为,小米 2025 年三季度将实现整体收入 1132 亿元,同比增长 22.3%;Non-IFRS 净利润 102 亿元,同比增长 63%,净利润率 9%。中信看好小米持续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优秀的硬核科技生态公司。
空头仓位大幅上升 53%
小米将于 11 月 18 日公布季度财报。过去几个月时间,小米股价持续受压,截至目前,离最高位回调已近 30%。

高盛报告称,其机构经纪主要客户对小米股票的空头仓位在过去一周内上升了 53%。过去两周机构交易明显偏向纯卖出方向,且主要沽压来自养老基金与对冲基金。
高盛表示,从对冲基金的反馈来看,小米目前至少在短期内成为普遍的做空/卖出目标,原因包括缺乏催化因素、安全性疑虑、工厂建设延误,以及电动车业务虽经近期推广仍难提振销售。高盛分析师也将其目标价下调了 10% 以上,理由是存储芯片成本上涨带来利润率压力。
不过,中信证券认为,随着公司汽车交付量的增加和 ASP 的上升,小米汽车及 AI 等创新业务分部将于 2025 年三季度扭亏为盈。中长期而言,看好小米持续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优秀的硬核科技生态公司,并以 AI 能力持续提升智能硬件生态的价值,在 AI 手机、智能汽车、智能家居、AI 眼镜、具身智能等更广泛的领域持续焕发蓬勃生机,维持对公司的 「买入」 评级。
浦银国际亦重申小米的 「买入」 评级。虽然小米三季度的 loT 板块成长面临压力,但是预期小米的汽车业务或将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长期来看,小米坚持投入底层技术,包括芯片、系统等,这为公司构建竞争壁垒,奠定长周期的成长基础。作为行业首推之一,当前小米市盈率为 23 倍左右,估值具备上升空间。
竞争力依然较大?
由于舆情的缘故,投资者在小米股价上的投票显然也受到了影响。那么,小米的竞争力是否依然较大?这可能还是要由数据来说话。
Canalys 发布 2025 年第三季度全球手机销售数据。根据 Canalys 数据,2025 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 3.2 亿台,同比增长 3%。其中,小米手机出货量为 4340 万台,同比增长 1%,市占率达 14%,稳居全球前三。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小米手机出货量为 1000 万台,同比下降约 2%,市占率达 15%,位列中国第四。
国盛证券认为,虽然中国市场在补贴项目结束后出货下滑,但小米在亚太及其他地区的增长则抵消了该负面影响。而且,小米实现高端手机市场占位,或有望对冲存储成本压力。2025 年 9 月底小米正式发布小米 17 系列手机,开售 5 分钟便刷新 2025 年国产新机全天销量与销售额纪录。开售 5 天,17 系列销量突破 100 万台,小米 17 ProMax 销量占比最高,成功切入 6K 以上的高端机型市场。小米手机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或对手机毛利率带来正向贡献。但考虑到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迎来涨价潮,成本端压力加大,预计公司三四季度手机毛利率将维持在 11% 左右。
国盛证券还认为,小米汽车交付量持续提升,有望实现单季盈亏平衡。在 2025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雷军宣布小米汽车产品发布一年半,已交付 40 万台。2025 年 9 月和 10 月,单月交付量均超 4 万台。小米汽车在 10 月 24 日发布 「跨年购置税补贴方案」,消费者在 11 月底前锁单,便可通过尾款减免方式补贴因交付周期带来的购置税差额,最高不超过 1.5 万元,公司以此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利益保障。随着小米汽车交付量提升,公司有望达成汽车业务单季盈亏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国补放缓背景下,小米 IoT 业务竞争力保持稳健。第三批 690 亿元的以旧换新资金于 7 月底正式落实,多地的家电国补力度有所降低。虽然国补降低可能对家电赛道增长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凭借产品品质优势与供应链管控能力,小米在 IoT 领域的综合竞争力有望保持稳健。

(券商中国)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