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techweb】
从 「霸总征服全世界」 爆火出圈至今,国内短剧出海之路,已超过 3 年的时间。
与国内诞生过上线 8 天充值金额破 1 亿元的爆款短剧 《无双》 一样,出海短剧 2024 年同样创造了一部票房高达 3500 万美金 (折合人民币 2.5 亿元) 的标杆短剧 《离婚的亿万富翁继承人》。
起步略晚的海外市场,虽然在规模上与国内短剧市场还存在一定差距,只有后者的四分之一体量,但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2024 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 504.4 亿元,首次超过电影票房总量 (约 470 亿元),同比增长 34.9%。而 2024 年微短剧海外营收超过 18 亿美元,约等于 127.6 亿元人民币。
海外短剧增速依然可观。短剧自习室报告显示,根据 《2025 海外短剧行业报告 (上半年)》 数据,仅 2025 年上半年,海外短剧市场的收入就达到了 10.88 亿美元,同比增长 249%;下载量累计突破 5.26 亿次,同比增长 451%。
但是,时代的红利似乎并没有让入局的玩家们赚得盆满钵满,几家头部出海短剧平台皆处于亏损之中。出海短剧制作人向 Tech 星球表示,80%-90% 的剧是回不了本的。
头部平台皆亏损
从营收来讲,短剧出海第一梯队玩家分别是:ReelShort(枫叶互动) 和 DramaBox(点众科技)。据第三方数据,2025 年第一季度两大平台分别以 1.3 亿、1.2 亿美元收入位列行业第一第二,两者合计占据海外短剧市场超 70% 份额。
不过,行业地位不代表盈利能力。头部玩家 ReelShort 今年上半年亏损 4651.15 万元。
数据显示,ReelShort2025 年上半年营收 3.84 亿美元,同比增长达 270%,接近 2024 年全年的收入体量。但由盈转亏,上半年净亏损 4651.15 万元,而去年同期 ReelShort 净利润达 2293.34 万元。
ReelShort 增收不增利,中文在线同样如此。
中文在线是最早布局短剧出海的玩家之一,旗下微短剧平台共有 4 款,分别为 ReelShort(现独立运营,中文在线间接持股枫叶互动 49.24%)、Sereal+、UniReel,以及今年 4 月份新推出的 FlareFlow。
10 月底,中文在线发布的 2025 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公司营收达 4.55 亿元,归母净亏损为 2.94 亿元。今年 1-9 月,该公司实现营收 10.11 亿元,同比增长 25.12%;净亏损 5.20 亿元,亏损同比扩大 176.64%。
目前,FlareFlow 是中文在线公司战略重点之一,Sereal+已终止投放。一位接近中文在线的知情人士称,FlareFlow 大概位于出海短剧第二梯队,是中文在线最重视的业务,也是公司表现最好的。FlareFlow 目前以译制剧为主,上线 3 个月,平台月充值收入增速超 500%,平均日活跃用户 (DAU) 约 60 万,且保持每周 10 万量级的增长态势。
截至目前,FlareFlow 上线超 3000 部短剧,覆盖全球 177 个国家和地区,FlareFlow 自主制作的本土剧超过 40 部,月均上线十几部。根据 DataEye 研究院预估,FlareFlow 双端内购收入超 2000 万美元,双端下载量超 1900 万次。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FlareFlow 的增长或许直接加大了中文在线的亏损,平台在烧钱换增长。今年 1-9 月,中文在线的销售费用达 6.60 亿元,同比激增 94%。其中,第三季度的销售费用达 3.94 亿元,单季度销售费用率高达 87%。而销售费用激增或与公司加大海外短剧投放力度直接相关。
DramaBox 虽然没有披露相关数据,无从得知其真实收入情况,但出海短剧平台今年都在疯狂烧钱投流,能否回本都很难说,更别提盈利。
另一位出海短剧玩家,今年增势不错的昆仑万维,也处于增收不增利的亏损之中。
昆仑万维今年在出海短剧市场上表现不错,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第二季度,DramaWave 平台年化流水收入 ARR 突破 2.4 亿美元 (单月流水收入突破 2000 万美元),月活跃用户量突破 1000 万、下载量突破 3000 万,用户规模成功跻身行业前五。
但昆仑万维发布的 2025 年三季度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单季营收 20.72 亿元,同比增长 56%;归母净利 1.9 亿元,同比暴增 180%;扣非后净利 1.86 亿元,同比猛增 177%。但前三季度 (1-9 月),营收增长 51.63% 至 58 亿元,但归母净亏损为 6.65 亿元,同比下降 6.19%;扣非后净亏损 6.74 亿元,同比下降 3.88%。
80% 至 90% 回不了本
国内短剧市场免费短剧红果一骑绝尘,但在国外,字节系没能延续集团优势。
虽然年初,字节推出了首个海外短剧平台 Melolo,增速也还算迅猛。番茄的 Minishorts 在美国市场一度闯进了应用内购收入前十。但与其他家相比,字节眼下在海外还复制不了另一个红果,海外市场仍是付费短剧为主。
短剧出海门槛在变高。
虽然出海短剧没有国内短剧卷,但是门槛高了很多。接近中文在线的知情人士向 Tech 星球表示,因为如果是文化适配度不高的短剧,外国人肯定不爱看,海外付费主流人群是北美付费用户,他们购买力是最高的,但与此同时要求也非常高,本地化的程度要很高,这就需要海外人才,或者至少是留学生这样的人才,所以无论是用人成本还是内容,整体制作成本都会高出很多。
出海短剧公司 Content Republic 负责人冯祚临表示,今年一个明显感受是,短剧出海玩家都不敢轻易尝试了,因为海外短剧成本比较高。据她了解,除了 ReelShort 以外,其他公司都有硬性规定:只拍翻译剧在海外投放跑出成绩的项目,只翻拍确定性比较大的项目。大家开始以翻译剧数据为导向,翻拍已经被市场验证过的爆款。
爆款短剧数量在减少。某头部平台对制片人考核指标是,十部短剧之中有一部成为爆款就属于不错。市场上宣称自己爆款率为 20% 的,实际上都达不到。业内有一套自己的计算公式,一部投资 15 万美元的短剧,差不多要乘以 10 倍,投到 150 万美元才能回本,所以很多项目是回不了本的,「大概 80%-90% 回不了本」。
Content Republic2023 年入局出海短剧,从最初海外短剧制作公司逐渐发展到现在制作公司+平台,短剧产量也从一开始的一个月一部,到今年 2 月爆发,一个月产能达到 5-6 部。
冯祚临向 Tech 星球介绍,她们公司比较本土化,在美国拥有自己的本土编剧团队,最初拍摄轻喜、逆袭题材的短剧多一些,后来各种题材都有涉猎,像校园、狼人、虐恋等等,公司对题材包容创新度比较高,原创剧占 90%,其他也会向外采购版权。
市场在繁荣增长,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一线从业者感觉今年反而变得有点各自为战。冯祚临称,版权费用现在一部在 3-10 万元左右,这部分变化不是特别大。但她明显感觉到,今年英文首发剧价格以及供给都在明显的下降。感觉大家更封闭了,从上半年的百花齐放,市场上有很多交易,变成现在大家各自为战,自己独家发行,市场供给少了,收剧的也少了。
海外市场更看重独家性。冯祚临表示,一部剧被不同平台投放容易被分流,自家平台就不太容易起量。现在除了大平台,其他中腰部玩家更倾向于独家,不太喜欢联合首发、也不太愿意把自己的剧放出去了。大平台愿意收剧,大量采购是自己能消化,本身 DAU 足够高。
出海短剧洗牌
海外市场,短剧出海企业仍然毫无争议的占据霸主地位。
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三季度,海外 TOP30 短剧应用中,93.52% 的收入份额为中国应用。
但今年,市场也涌现出很多行业黑马,不止中国短剧出海公司,其他如乌克兰的 My Drama、印度公司推出的 KukuTV 等海外本土玩家也在崛起。此外,迪士尼等海外巨头也在涌入短剧市场。
玩家增多,而市场规模目前还比较有限。冯祚临表示,整个市场没有那么大,流量价格上涨,投流费用变高了,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头部效应带来的规模效应也更明显。制作公司阶梯性、分化性比较强烈,头部公司议价能力更强,可以拿到更高的预算,而普通公司则更难入场,能拿到的项目更少。
海外本土剧成本不断上涨。洛杉矶演员变贵了,价格上涨比较多,以前一部出海短剧成本大概 12-15 万美元,现在则需要 15-18 万美元。为了缩减成本,出海短剧公司现在更多项目开始拿回国内拍摄,用以降低制作成本。
投放开始制定 ROI(投资回报率) 生死线。海外投放与国内短剧投放不一样,不是看单日消耗,海外投放逻辑是把用户买进来看他的长期价值,产品、增长、变现,平台会计算出一个回本周期,比如说 60 天、90 天回本,然后以回本周期定运营周期,再量化去卡 ROI,很多平台都卡 0.3、0.4。中腰部公司为了确保能够生存,需要设置更高 ROI。
出海短剧变现方式大概有两种,一种是依靠投流的付费模式,另一种是版权变现,包括联合首发剧、二轮剧以及 IP 授权等。
今年海外短剧平台策略转变,导致短剧价格也跟着一起波动。原来一部联合首发短剧价格是 3-4 万美元,现在几乎腰斩。
二轮剧也下降很多,一位出海短剧制作公司员工透露,他们二轮剧大概 1000 元人民币一部,但最低成交价 2 万人民币,即大概一次性采购 10-20 部。今年价格跟以前相比下降不少,去年十部短剧价格是 4 万元。
负责出海短剧翻译工作的公司,也不得不将利润空间压缩到极致。影视出海本地化项目经理 Lee 表示,海外游戏本地化的毛利润过去是控制在 30%-50%,而目前她负责的短剧项目,税前毛利率则只能控制在 20% 以内。
AI 对短剧的影响逐渐变大。中文在线、昆仑万维等公司都在加码 AI 能力。Lee 表示,她的公司翻译剧以女频剧为主,霸道总裁爱情剧比较多,最近多了一些东南亚的译制剧,悬疑、恐怖类型开始增多。此外,AIGC 的真人短剧,AI 漫配音需求增多。
整个 2025 年,出海短剧市场都处于行业洗牌期。有人涌入,有人卖掉平台退出,或是转型以采买翻译剧为主,心态变得保守,不再搞制作。头部公司忙着烧钱换增长,冲击市场规模、冲体量,小公司则努力寻求自转,打正收支,存活下去,「存活不下去的公司,今年年底可能都会死掉」。(翟元元)
【文章来源:techweb】
从 「霸总征服全世界」 爆火出圈至今,国内短剧出海之路,已超过 3 年的时间。
与国内诞生过上线 8 天充值金额破 1 亿元的爆款短剧 《无双》 一样,出海短剧 2024 年同样创造了一部票房高达 3500 万美金 (折合人民币 2.5 亿元) 的标杆短剧 《离婚的亿万富翁继承人》。
起步略晚的海外市场,虽然在规模上与国内短剧市场还存在一定差距,只有后者的四分之一体量,但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2024 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 504.4 亿元,首次超过电影票房总量 (约 470 亿元),同比增长 34.9%。而 2024 年微短剧海外营收超过 18 亿美元,约等于 127.6 亿元人民币。
海外短剧增速依然可观。短剧自习室报告显示,根据 《2025 海外短剧行业报告 (上半年)》 数据,仅 2025 年上半年,海外短剧市场的收入就达到了 10.88 亿美元,同比增长 249%;下载量累计突破 5.26 亿次,同比增长 451%。
但是,时代的红利似乎并没有让入局的玩家们赚得盆满钵满,几家头部出海短剧平台皆处于亏损之中。出海短剧制作人向 Tech 星球表示,80%-90% 的剧是回不了本的。
头部平台皆亏损
从营收来讲,短剧出海第一梯队玩家分别是:ReelShort(枫叶互动) 和 DramaBox(点众科技)。据第三方数据,2025 年第一季度两大平台分别以 1.3 亿、1.2 亿美元收入位列行业第一第二,两者合计占据海外短剧市场超 70% 份额。
不过,行业地位不代表盈利能力。头部玩家 ReelShort 今年上半年亏损 4651.15 万元。
数据显示,ReelShort2025 年上半年营收 3.84 亿美元,同比增长达 270%,接近 2024 年全年的收入体量。但由盈转亏,上半年净亏损 4651.15 万元,而去年同期 ReelShort 净利润达 2293.34 万元。
ReelShort 增收不增利,中文在线同样如此。
中文在线是最早布局短剧出海的玩家之一,旗下微短剧平台共有 4 款,分别为 ReelShort(现独立运营,中文在线间接持股枫叶互动 49.24%)、Sereal+、UniReel,以及今年 4 月份新推出的 FlareFlow。
10 月底,中文在线发布的 2025 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公司营收达 4.55 亿元,归母净亏损为 2.94 亿元。今年 1-9 月,该公司实现营收 10.11 亿元,同比增长 25.12%;净亏损 5.20 亿元,亏损同比扩大 176.64%。
目前,FlareFlow 是中文在线公司战略重点之一,Sereal+已终止投放。一位接近中文在线的知情人士称,FlareFlow 大概位于出海短剧第二梯队,是中文在线最重视的业务,也是公司表现最好的。FlareFlow 目前以译制剧为主,上线 3 个月,平台月充值收入增速超 500%,平均日活跃用户 (DAU) 约 60 万,且保持每周 10 万量级的增长态势。
截至目前,FlareFlow 上线超 3000 部短剧,覆盖全球 177 个国家和地区,FlareFlow 自主制作的本土剧超过 40 部,月均上线十几部。根据 DataEye 研究院预估,FlareFlow 双端内购收入超 2000 万美元,双端下载量超 1900 万次。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FlareFlow 的增长或许直接加大了中文在线的亏损,平台在烧钱换增长。今年 1-9 月,中文在线的销售费用达 6.60 亿元,同比激增 94%。其中,第三季度的销售费用达 3.94 亿元,单季度销售费用率高达 87%。而销售费用激增或与公司加大海外短剧投放力度直接相关。
DramaBox 虽然没有披露相关数据,无从得知其真实收入情况,但出海短剧平台今年都在疯狂烧钱投流,能否回本都很难说,更别提盈利。
另一位出海短剧玩家,今年增势不错的昆仑万维,也处于增收不增利的亏损之中。
昆仑万维今年在出海短剧市场上表现不错,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第二季度,DramaWave 平台年化流水收入 ARR 突破 2.4 亿美元 (单月流水收入突破 2000 万美元),月活跃用户量突破 1000 万、下载量突破 3000 万,用户规模成功跻身行业前五。
但昆仑万维发布的 2025 年三季度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单季营收 20.72 亿元,同比增长 56%;归母净利 1.9 亿元,同比暴增 180%;扣非后净利 1.86 亿元,同比猛增 177%。但前三季度 (1-9 月),营收增长 51.63% 至 58 亿元,但归母净亏损为 6.65 亿元,同比下降 6.19%;扣非后净亏损 6.74 亿元,同比下降 3.88%。
80% 至 90% 回不了本
国内短剧市场免费短剧红果一骑绝尘,但在国外,字节系没能延续集团优势。
虽然年初,字节推出了首个海外短剧平台 Melolo,增速也还算迅猛。番茄的 Minishorts 在美国市场一度闯进了应用内购收入前十。但与其他家相比,字节眼下在海外还复制不了另一个红果,海外市场仍是付费短剧为主。
短剧出海门槛在变高。
虽然出海短剧没有国内短剧卷,但是门槛高了很多。接近中文在线的知情人士向 Tech 星球表示,因为如果是文化适配度不高的短剧,外国人肯定不爱看,海外付费主流人群是北美付费用户,他们购买力是最高的,但与此同时要求也非常高,本地化的程度要很高,这就需要海外人才,或者至少是留学生这样的人才,所以无论是用人成本还是内容,整体制作成本都会高出很多。
出海短剧公司 Content Republic 负责人冯祚临表示,今年一个明显感受是,短剧出海玩家都不敢轻易尝试了,因为海外短剧成本比较高。据她了解,除了 ReelShort 以外,其他公司都有硬性规定:只拍翻译剧在海外投放跑出成绩的项目,只翻拍确定性比较大的项目。大家开始以翻译剧数据为导向,翻拍已经被市场验证过的爆款。
爆款短剧数量在减少。某头部平台对制片人考核指标是,十部短剧之中有一部成为爆款就属于不错。市场上宣称自己爆款率为 20% 的,实际上都达不到。业内有一套自己的计算公式,一部投资 15 万美元的短剧,差不多要乘以 10 倍,投到 150 万美元才能回本,所以很多项目是回不了本的,「大概 80%-90% 回不了本」。
Content Republic2023 年入局出海短剧,从最初海外短剧制作公司逐渐发展到现在制作公司+平台,短剧产量也从一开始的一个月一部,到今年 2 月爆发,一个月产能达到 5-6 部。
冯祚临向 Tech 星球介绍,她们公司比较本土化,在美国拥有自己的本土编剧团队,最初拍摄轻喜、逆袭题材的短剧多一些,后来各种题材都有涉猎,像校园、狼人、虐恋等等,公司对题材包容创新度比较高,原创剧占 90%,其他也会向外采购版权。
市场在繁荣增长,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一线从业者感觉今年反而变得有点各自为战。冯祚临称,版权费用现在一部在 3-10 万元左右,这部分变化不是特别大。但她明显感觉到,今年英文首发剧价格以及供给都在明显的下降。感觉大家更封闭了,从上半年的百花齐放,市场上有很多交易,变成现在大家各自为战,自己独家发行,市场供给少了,收剧的也少了。
海外市场更看重独家性。冯祚临表示,一部剧被不同平台投放容易被分流,自家平台就不太容易起量。现在除了大平台,其他中腰部玩家更倾向于独家,不太喜欢联合首发、也不太愿意把自己的剧放出去了。大平台愿意收剧,大量采购是自己能消化,本身 DAU 足够高。
出海短剧洗牌
海外市场,短剧出海企业仍然毫无争议的占据霸主地位。
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三季度,海外 TOP30 短剧应用中,93.52% 的收入份额为中国应用。
但今年,市场也涌现出很多行业黑马,不止中国短剧出海公司,其他如乌克兰的 My Drama、印度公司推出的 KukuTV 等海外本土玩家也在崛起。此外,迪士尼等海外巨头也在涌入短剧市场。
玩家增多,而市场规模目前还比较有限。冯祚临表示,整个市场没有那么大,流量价格上涨,投流费用变高了,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头部效应带来的规模效应也更明显。制作公司阶梯性、分化性比较强烈,头部公司议价能力更强,可以拿到更高的预算,而普通公司则更难入场,能拿到的项目更少。
海外本土剧成本不断上涨。洛杉矶演员变贵了,价格上涨比较多,以前一部出海短剧成本大概 12-15 万美元,现在则需要 15-18 万美元。为了缩减成本,出海短剧公司现在更多项目开始拿回国内拍摄,用以降低制作成本。
投放开始制定 ROI(投资回报率) 生死线。海外投放与国内短剧投放不一样,不是看单日消耗,海外投放逻辑是把用户买进来看他的长期价值,产品、增长、变现,平台会计算出一个回本周期,比如说 60 天、90 天回本,然后以回本周期定运营周期,再量化去卡 ROI,很多平台都卡 0.3、0.4。中腰部公司为了确保能够生存,需要设置更高 ROI。
出海短剧变现方式大概有两种,一种是依靠投流的付费模式,另一种是版权变现,包括联合首发剧、二轮剧以及 IP 授权等。
今年海外短剧平台策略转变,导致短剧价格也跟着一起波动。原来一部联合首发短剧价格是 3-4 万美元,现在几乎腰斩。
二轮剧也下降很多,一位出海短剧制作公司员工透露,他们二轮剧大概 1000 元人民币一部,但最低成交价 2 万人民币,即大概一次性采购 10-20 部。今年价格跟以前相比下降不少,去年十部短剧价格是 4 万元。
负责出海短剧翻译工作的公司,也不得不将利润空间压缩到极致。影视出海本地化项目经理 Lee 表示,海外游戏本地化的毛利润过去是控制在 30%-50%,而目前她负责的短剧项目,税前毛利率则只能控制在 20% 以内。
AI 对短剧的影响逐渐变大。中文在线、昆仑万维等公司都在加码 AI 能力。Lee 表示,她的公司翻译剧以女频剧为主,霸道总裁爱情剧比较多,最近多了一些东南亚的译制剧,悬疑、恐怖类型开始增多。此外,AIGC 的真人短剧,AI 漫配音需求增多。
整个 2025 年,出海短剧市场都处于行业洗牌期。有人涌入,有人卖掉平台退出,或是转型以采买翻译剧为主,心态变得保守,不再搞制作。头部公司忙着烧钱换增长,冲击市场规模、冲体量,小公司则努力寻求自转,打正收支,存活下去,「存活不下去的公司,今年年底可能都会死掉」。(翟元元)
【文章来源:techweb】
从 「霸总征服全世界」 爆火出圈至今,国内短剧出海之路,已超过 3 年的时间。
与国内诞生过上线 8 天充值金额破 1 亿元的爆款短剧 《无双》 一样,出海短剧 2024 年同样创造了一部票房高达 3500 万美金 (折合人民币 2.5 亿元) 的标杆短剧 《离婚的亿万富翁继承人》。
起步略晚的海外市场,虽然在规模上与国内短剧市场还存在一定差距,只有后者的四分之一体量,但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2024 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 504.4 亿元,首次超过电影票房总量 (约 470 亿元),同比增长 34.9%。而 2024 年微短剧海外营收超过 18 亿美元,约等于 127.6 亿元人民币。
海外短剧增速依然可观。短剧自习室报告显示,根据 《2025 海外短剧行业报告 (上半年)》 数据,仅 2025 年上半年,海外短剧市场的收入就达到了 10.88 亿美元,同比增长 249%;下载量累计突破 5.26 亿次,同比增长 451%。
但是,时代的红利似乎并没有让入局的玩家们赚得盆满钵满,几家头部出海短剧平台皆处于亏损之中。出海短剧制作人向 Tech 星球表示,80%-90% 的剧是回不了本的。
头部平台皆亏损
从营收来讲,短剧出海第一梯队玩家分别是:ReelShort(枫叶互动) 和 DramaBox(点众科技)。据第三方数据,2025 年第一季度两大平台分别以 1.3 亿、1.2 亿美元收入位列行业第一第二,两者合计占据海外短剧市场超 70% 份额。
不过,行业地位不代表盈利能力。头部玩家 ReelShort 今年上半年亏损 4651.15 万元。
数据显示,ReelShort2025 年上半年营收 3.84 亿美元,同比增长达 270%,接近 2024 年全年的收入体量。但由盈转亏,上半年净亏损 4651.15 万元,而去年同期 ReelShort 净利润达 2293.34 万元。
ReelShort 增收不增利,中文在线同样如此。
中文在线是最早布局短剧出海的玩家之一,旗下微短剧平台共有 4 款,分别为 ReelShort(现独立运营,中文在线间接持股枫叶互动 49.24%)、Sereal+、UniReel,以及今年 4 月份新推出的 FlareFlow。
10 月底,中文在线发布的 2025 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公司营收达 4.55 亿元,归母净亏损为 2.94 亿元。今年 1-9 月,该公司实现营收 10.11 亿元,同比增长 25.12%;净亏损 5.20 亿元,亏损同比扩大 176.64%。
目前,FlareFlow 是中文在线公司战略重点之一,Sereal+已终止投放。一位接近中文在线的知情人士称,FlareFlow 大概位于出海短剧第二梯队,是中文在线最重视的业务,也是公司表现最好的。FlareFlow 目前以译制剧为主,上线 3 个月,平台月充值收入增速超 500%,平均日活跃用户 (DAU) 约 60 万,且保持每周 10 万量级的增长态势。
截至目前,FlareFlow 上线超 3000 部短剧,覆盖全球 177 个国家和地区,FlareFlow 自主制作的本土剧超过 40 部,月均上线十几部。根据 DataEye 研究院预估,FlareFlow 双端内购收入超 2000 万美元,双端下载量超 1900 万次。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FlareFlow 的增长或许直接加大了中文在线的亏损,平台在烧钱换增长。今年 1-9 月,中文在线的销售费用达 6.60 亿元,同比激增 94%。其中,第三季度的销售费用达 3.94 亿元,单季度销售费用率高达 87%。而销售费用激增或与公司加大海外短剧投放力度直接相关。
DramaBox 虽然没有披露相关数据,无从得知其真实收入情况,但出海短剧平台今年都在疯狂烧钱投流,能否回本都很难说,更别提盈利。
另一位出海短剧玩家,今年增势不错的昆仑万维,也处于增收不增利的亏损之中。
昆仑万维今年在出海短剧市场上表现不错,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第二季度,DramaWave 平台年化流水收入 ARR 突破 2.4 亿美元 (单月流水收入突破 2000 万美元),月活跃用户量突破 1000 万、下载量突破 3000 万,用户规模成功跻身行业前五。
但昆仑万维发布的 2025 年三季度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单季营收 20.72 亿元,同比增长 56%;归母净利 1.9 亿元,同比暴增 180%;扣非后净利 1.86 亿元,同比猛增 177%。但前三季度 (1-9 月),营收增长 51.63% 至 58 亿元,但归母净亏损为 6.65 亿元,同比下降 6.19%;扣非后净亏损 6.74 亿元,同比下降 3.88%。
80% 至 90% 回不了本
国内短剧市场免费短剧红果一骑绝尘,但在国外,字节系没能延续集团优势。
虽然年初,字节推出了首个海外短剧平台 Melolo,增速也还算迅猛。番茄的 Minishorts 在美国市场一度闯进了应用内购收入前十。但与其他家相比,字节眼下在海外还复制不了另一个红果,海外市场仍是付费短剧为主。
短剧出海门槛在变高。
虽然出海短剧没有国内短剧卷,但是门槛高了很多。接近中文在线的知情人士向 Tech 星球表示,因为如果是文化适配度不高的短剧,外国人肯定不爱看,海外付费主流人群是北美付费用户,他们购买力是最高的,但与此同时要求也非常高,本地化的程度要很高,这就需要海外人才,或者至少是留学生这样的人才,所以无论是用人成本还是内容,整体制作成本都会高出很多。
出海短剧公司 Content Republic 负责人冯祚临表示,今年一个明显感受是,短剧出海玩家都不敢轻易尝试了,因为海外短剧成本比较高。据她了解,除了 ReelShort 以外,其他公司都有硬性规定:只拍翻译剧在海外投放跑出成绩的项目,只翻拍确定性比较大的项目。大家开始以翻译剧数据为导向,翻拍已经被市场验证过的爆款。
爆款短剧数量在减少。某头部平台对制片人考核指标是,十部短剧之中有一部成为爆款就属于不错。市场上宣称自己爆款率为 20% 的,实际上都达不到。业内有一套自己的计算公式,一部投资 15 万美元的短剧,差不多要乘以 10 倍,投到 150 万美元才能回本,所以很多项目是回不了本的,「大概 80%-90% 回不了本」。
Content Republic2023 年入局出海短剧,从最初海外短剧制作公司逐渐发展到现在制作公司+平台,短剧产量也从一开始的一个月一部,到今年 2 月爆发,一个月产能达到 5-6 部。
冯祚临向 Tech 星球介绍,她们公司比较本土化,在美国拥有自己的本土编剧团队,最初拍摄轻喜、逆袭题材的短剧多一些,后来各种题材都有涉猎,像校园、狼人、虐恋等等,公司对题材包容创新度比较高,原创剧占 90%,其他也会向外采购版权。
市场在繁荣增长,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一线从业者感觉今年反而变得有点各自为战。冯祚临称,版权费用现在一部在 3-10 万元左右,这部分变化不是特别大。但她明显感觉到,今年英文首发剧价格以及供给都在明显的下降。感觉大家更封闭了,从上半年的百花齐放,市场上有很多交易,变成现在大家各自为战,自己独家发行,市场供给少了,收剧的也少了。
海外市场更看重独家性。冯祚临表示,一部剧被不同平台投放容易被分流,自家平台就不太容易起量。现在除了大平台,其他中腰部玩家更倾向于独家,不太喜欢联合首发、也不太愿意把自己的剧放出去了。大平台愿意收剧,大量采购是自己能消化,本身 DAU 足够高。
出海短剧洗牌
海外市场,短剧出海企业仍然毫无争议的占据霸主地位。
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三季度,海外 TOP30 短剧应用中,93.52% 的收入份额为中国应用。
但今年,市场也涌现出很多行业黑马,不止中国短剧出海公司,其他如乌克兰的 My Drama、印度公司推出的 KukuTV 等海外本土玩家也在崛起。此外,迪士尼等海外巨头也在涌入短剧市场。
玩家增多,而市场规模目前还比较有限。冯祚临表示,整个市场没有那么大,流量价格上涨,投流费用变高了,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头部效应带来的规模效应也更明显。制作公司阶梯性、分化性比较强烈,头部公司议价能力更强,可以拿到更高的预算,而普通公司则更难入场,能拿到的项目更少。
海外本土剧成本不断上涨。洛杉矶演员变贵了,价格上涨比较多,以前一部出海短剧成本大概 12-15 万美元,现在则需要 15-18 万美元。为了缩减成本,出海短剧公司现在更多项目开始拿回国内拍摄,用以降低制作成本。
投放开始制定 ROI(投资回报率) 生死线。海外投放与国内短剧投放不一样,不是看单日消耗,海外投放逻辑是把用户买进来看他的长期价值,产品、增长、变现,平台会计算出一个回本周期,比如说 60 天、90 天回本,然后以回本周期定运营周期,再量化去卡 ROI,很多平台都卡 0.3、0.4。中腰部公司为了确保能够生存,需要设置更高 ROI。
出海短剧变现方式大概有两种,一种是依靠投流的付费模式,另一种是版权变现,包括联合首发剧、二轮剧以及 IP 授权等。
今年海外短剧平台策略转变,导致短剧价格也跟着一起波动。原来一部联合首发短剧价格是 3-4 万美元,现在几乎腰斩。
二轮剧也下降很多,一位出海短剧制作公司员工透露,他们二轮剧大概 1000 元人民币一部,但最低成交价 2 万人民币,即大概一次性采购 10-20 部。今年价格跟以前相比下降不少,去年十部短剧价格是 4 万元。
负责出海短剧翻译工作的公司,也不得不将利润空间压缩到极致。影视出海本地化项目经理 Lee 表示,海外游戏本地化的毛利润过去是控制在 30%-50%,而目前她负责的短剧项目,税前毛利率则只能控制在 20% 以内。
AI 对短剧的影响逐渐变大。中文在线、昆仑万维等公司都在加码 AI 能力。Lee 表示,她的公司翻译剧以女频剧为主,霸道总裁爱情剧比较多,最近多了一些东南亚的译制剧,悬疑、恐怖类型开始增多。此外,AIGC 的真人短剧,AI 漫配音需求增多。
整个 2025 年,出海短剧市场都处于行业洗牌期。有人涌入,有人卖掉平台退出,或是转型以采买翻译剧为主,心态变得保守,不再搞制作。头部公司忙着烧钱换增长,冲击市场规模、冲体量,小公司则努力寻求自转,打正收支,存活下去,「存活不下去的公司,今年年底可能都会死掉」。(翟元元)
【文章来源:techweb】
从 「霸总征服全世界」 爆火出圈至今,国内短剧出海之路,已超过 3 年的时间。
与国内诞生过上线 8 天充值金额破 1 亿元的爆款短剧 《无双》 一样,出海短剧 2024 年同样创造了一部票房高达 3500 万美金 (折合人民币 2.5 亿元) 的标杆短剧 《离婚的亿万富翁继承人》。
起步略晚的海外市场,虽然在规模上与国内短剧市场还存在一定差距,只有后者的四分之一体量,但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2024 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 504.4 亿元,首次超过电影票房总量 (约 470 亿元),同比增长 34.9%。而 2024 年微短剧海外营收超过 18 亿美元,约等于 127.6 亿元人民币。
海外短剧增速依然可观。短剧自习室报告显示,根据 《2025 海外短剧行业报告 (上半年)》 数据,仅 2025 年上半年,海外短剧市场的收入就达到了 10.88 亿美元,同比增长 249%;下载量累计突破 5.26 亿次,同比增长 451%。
但是,时代的红利似乎并没有让入局的玩家们赚得盆满钵满,几家头部出海短剧平台皆处于亏损之中。出海短剧制作人向 Tech 星球表示,80%-90% 的剧是回不了本的。
头部平台皆亏损
从营收来讲,短剧出海第一梯队玩家分别是:ReelShort(枫叶互动) 和 DramaBox(点众科技)。据第三方数据,2025 年第一季度两大平台分别以 1.3 亿、1.2 亿美元收入位列行业第一第二,两者合计占据海外短剧市场超 70% 份额。
不过,行业地位不代表盈利能力。头部玩家 ReelShort 今年上半年亏损 4651.15 万元。
数据显示,ReelShort2025 年上半年营收 3.84 亿美元,同比增长达 270%,接近 2024 年全年的收入体量。但由盈转亏,上半年净亏损 4651.15 万元,而去年同期 ReelShort 净利润达 2293.34 万元。
ReelShort 增收不增利,中文在线同样如此。
中文在线是最早布局短剧出海的玩家之一,旗下微短剧平台共有 4 款,分别为 ReelShort(现独立运营,中文在线间接持股枫叶互动 49.24%)、Sereal+、UniReel,以及今年 4 月份新推出的 FlareFlow。
10 月底,中文在线发布的 2025 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公司营收达 4.55 亿元,归母净亏损为 2.94 亿元。今年 1-9 月,该公司实现营收 10.11 亿元,同比增长 25.12%;净亏损 5.20 亿元,亏损同比扩大 176.64%。
目前,FlareFlow 是中文在线公司战略重点之一,Sereal+已终止投放。一位接近中文在线的知情人士称,FlareFlow 大概位于出海短剧第二梯队,是中文在线最重视的业务,也是公司表现最好的。FlareFlow 目前以译制剧为主,上线 3 个月,平台月充值收入增速超 500%,平均日活跃用户 (DAU) 约 60 万,且保持每周 10 万量级的增长态势。
截至目前,FlareFlow 上线超 3000 部短剧,覆盖全球 177 个国家和地区,FlareFlow 自主制作的本土剧超过 40 部,月均上线十几部。根据 DataEye 研究院预估,FlareFlow 双端内购收入超 2000 万美元,双端下载量超 1900 万次。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FlareFlow 的增长或许直接加大了中文在线的亏损,平台在烧钱换增长。今年 1-9 月,中文在线的销售费用达 6.60 亿元,同比激增 94%。其中,第三季度的销售费用达 3.94 亿元,单季度销售费用率高达 87%。而销售费用激增或与公司加大海外短剧投放力度直接相关。
DramaBox 虽然没有披露相关数据,无从得知其真实收入情况,但出海短剧平台今年都在疯狂烧钱投流,能否回本都很难说,更别提盈利。
另一位出海短剧玩家,今年增势不错的昆仑万维,也处于增收不增利的亏损之中。
昆仑万维今年在出海短剧市场上表现不错,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第二季度,DramaWave 平台年化流水收入 ARR 突破 2.4 亿美元 (单月流水收入突破 2000 万美元),月活跃用户量突破 1000 万、下载量突破 3000 万,用户规模成功跻身行业前五。
但昆仑万维发布的 2025 年三季度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单季营收 20.72 亿元,同比增长 56%;归母净利 1.9 亿元,同比暴增 180%;扣非后净利 1.86 亿元,同比猛增 177%。但前三季度 (1-9 月),营收增长 51.63% 至 58 亿元,但归母净亏损为 6.65 亿元,同比下降 6.19%;扣非后净亏损 6.74 亿元,同比下降 3.88%。
80% 至 90% 回不了本
国内短剧市场免费短剧红果一骑绝尘,但在国外,字节系没能延续集团优势。
虽然年初,字节推出了首个海外短剧平台 Melolo,增速也还算迅猛。番茄的 Minishorts 在美国市场一度闯进了应用内购收入前十。但与其他家相比,字节眼下在海外还复制不了另一个红果,海外市场仍是付费短剧为主。
短剧出海门槛在变高。
虽然出海短剧没有国内短剧卷,但是门槛高了很多。接近中文在线的知情人士向 Tech 星球表示,因为如果是文化适配度不高的短剧,外国人肯定不爱看,海外付费主流人群是北美付费用户,他们购买力是最高的,但与此同时要求也非常高,本地化的程度要很高,这就需要海外人才,或者至少是留学生这样的人才,所以无论是用人成本还是内容,整体制作成本都会高出很多。
出海短剧公司 Content Republic 负责人冯祚临表示,今年一个明显感受是,短剧出海玩家都不敢轻易尝试了,因为海外短剧成本比较高。据她了解,除了 ReelShort 以外,其他公司都有硬性规定:只拍翻译剧在海外投放跑出成绩的项目,只翻拍确定性比较大的项目。大家开始以翻译剧数据为导向,翻拍已经被市场验证过的爆款。
爆款短剧数量在减少。某头部平台对制片人考核指标是,十部短剧之中有一部成为爆款就属于不错。市场上宣称自己爆款率为 20% 的,实际上都达不到。业内有一套自己的计算公式,一部投资 15 万美元的短剧,差不多要乘以 10 倍,投到 150 万美元才能回本,所以很多项目是回不了本的,「大概 80%-90% 回不了本」。
Content Republic2023 年入局出海短剧,从最初海外短剧制作公司逐渐发展到现在制作公司+平台,短剧产量也从一开始的一个月一部,到今年 2 月爆发,一个月产能达到 5-6 部。
冯祚临向 Tech 星球介绍,她们公司比较本土化,在美国拥有自己的本土编剧团队,最初拍摄轻喜、逆袭题材的短剧多一些,后来各种题材都有涉猎,像校园、狼人、虐恋等等,公司对题材包容创新度比较高,原创剧占 90%,其他也会向外采购版权。
市场在繁荣增长,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一线从业者感觉今年反而变得有点各自为战。冯祚临称,版权费用现在一部在 3-10 万元左右,这部分变化不是特别大。但她明显感觉到,今年英文首发剧价格以及供给都在明显的下降。感觉大家更封闭了,从上半年的百花齐放,市场上有很多交易,变成现在大家各自为战,自己独家发行,市场供给少了,收剧的也少了。
海外市场更看重独家性。冯祚临表示,一部剧被不同平台投放容易被分流,自家平台就不太容易起量。现在除了大平台,其他中腰部玩家更倾向于独家,不太喜欢联合首发、也不太愿意把自己的剧放出去了。大平台愿意收剧,大量采购是自己能消化,本身 DAU 足够高。
出海短剧洗牌
海外市场,短剧出海企业仍然毫无争议的占据霸主地位。
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三季度,海外 TOP30 短剧应用中,93.52% 的收入份额为中国应用。
但今年,市场也涌现出很多行业黑马,不止中国短剧出海公司,其他如乌克兰的 My Drama、印度公司推出的 KukuTV 等海外本土玩家也在崛起。此外,迪士尼等海外巨头也在涌入短剧市场。
玩家增多,而市场规模目前还比较有限。冯祚临表示,整个市场没有那么大,流量价格上涨,投流费用变高了,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头部效应带来的规模效应也更明显。制作公司阶梯性、分化性比较强烈,头部公司议价能力更强,可以拿到更高的预算,而普通公司则更难入场,能拿到的项目更少。
海外本土剧成本不断上涨。洛杉矶演员变贵了,价格上涨比较多,以前一部出海短剧成本大概 12-15 万美元,现在则需要 15-18 万美元。为了缩减成本,出海短剧公司现在更多项目开始拿回国内拍摄,用以降低制作成本。
投放开始制定 ROI(投资回报率) 生死线。海外投放与国内短剧投放不一样,不是看单日消耗,海外投放逻辑是把用户买进来看他的长期价值,产品、增长、变现,平台会计算出一个回本周期,比如说 60 天、90 天回本,然后以回本周期定运营周期,再量化去卡 ROI,很多平台都卡 0.3、0.4。中腰部公司为了确保能够生存,需要设置更高 ROI。
出海短剧变现方式大概有两种,一种是依靠投流的付费模式,另一种是版权变现,包括联合首发剧、二轮剧以及 IP 授权等。
今年海外短剧平台策略转变,导致短剧价格也跟着一起波动。原来一部联合首发短剧价格是 3-4 万美元,现在几乎腰斩。
二轮剧也下降很多,一位出海短剧制作公司员工透露,他们二轮剧大概 1000 元人民币一部,但最低成交价 2 万人民币,即大概一次性采购 10-20 部。今年价格跟以前相比下降不少,去年十部短剧价格是 4 万元。
负责出海短剧翻译工作的公司,也不得不将利润空间压缩到极致。影视出海本地化项目经理 Lee 表示,海外游戏本地化的毛利润过去是控制在 30%-50%,而目前她负责的短剧项目,税前毛利率则只能控制在 20% 以内。
AI 对短剧的影响逐渐变大。中文在线、昆仑万维等公司都在加码 AI 能力。Lee 表示,她的公司翻译剧以女频剧为主,霸道总裁爱情剧比较多,最近多了一些东南亚的译制剧,悬疑、恐怖类型开始增多。此外,AIGC 的真人短剧,AI 漫配音需求增多。
整个 2025 年,出海短剧市场都处于行业洗牌期。有人涌入,有人卖掉平台退出,或是转型以采买翻译剧为主,心态变得保守,不再搞制作。头部公司忙着烧钱换增长,冲击市场规模、冲体量,小公司则努力寻求自转,打正收支,存活下去,「存活不下去的公司,今年年底可能都会死掉」。(翟元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