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三天前,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邱勇在国际投资者大会上以 「价值引领、开放赋能」 为主题,共商 「十五五」 时期发展机遇。同时发布 《资本市场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倡议》,倡导 「三投资」 理念,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邱勇还颇有针对性地指出,坚决防止市场大起大落,急涨急跌。
对股市来说,涨跌是常态,但大起大落,急涨急跌绝不是常态。作为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主流的投资理念理应是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监管部门可以不关心短期市场涨跌,但理应倡导并践行正确的投资理念,努力建设良好的市场生态,让市场参与者大多数人都能获益。
问题是,A 股市场离 「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 还有相当距离,在倡导并实践 「三投资」 理念方面,确实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为什么中国股市运行 30 多年来,尚未做到 「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 呢?在笔者看来,可能有如下几个原因。
在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方面,相当一部分公司往往是 「一股独大」。尽管我国证券法规定,公众股占比 25% 即可上市,总股本 4 亿元以上的公众股占比甚至仅 10%。但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你一股独大,别的股东还有什么话语权?这是公司治理结构经常出问题的重要原因。A 股经过 2006 年的股权分置改革后,本来以为全流通了,谁知 「大小非」 之后又来了 「大小限」,老公司减持完了以后又有新公司,原始股、低价股的冲击永远没个完。
中国上市公司为什么会有 「一股独大」?早期是因为国企上市必须保持国资的控股权,而民企则大多是家族控股企业。近年来,随着高科技上市企业越来越多,不少企业在上市前还经过多轮融资,股权结构相对分散。因此,至少对创业板和科创板企业,有关部门应该严控 「一股独大」。
上市公司本是股权相对分散的公众公司。以美国股市为例,在前 100 家上市公司里面,第一大股东占比最大的是特斯拉,马斯克也就占 23% 股份。另一个是亚马逊的老板贝索斯,占比 11% 多一点。扎克伯格占比 13% 至 14%。除此之外,多是一些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持股比例 5% 都不到。所以,国际上的股市没有 「大小非减持」 一说。
中国股市已经三十多岁了,希望从上交所的科创板开始,严格限制 「一股独大」。
在投资者回报方面,A 股上市公司偏好分红,不注重回购。
2024 年 A 股分红金额 2.67 万亿元,这当然值得肯定;回购金额 2348.21 亿元,不足分红的 1/10。相比之下,2003 年至 2024 年,美股年回购金额从 1273 亿美元增至 7952 亿美元,年分红金额从 1000 亿美元增至 5800 亿美元,回购超过分红。2025 年美股 「七姐妹」 总回购金额超 1.1 万亿美元,成为支撑牛市的重要因素。
美股之所以偏好回购,是因为可以减少流通股数量,提高每股收益,同时传递 「股价被低估」 的信号,吸引资金流入。而 A 股之所以偏好分红,有分析认为,分红对大股东更有利,他们能直接获取收益 (分红金额至少有 2/3 进入大股东口袋);而回购注销虽能提升股价,但对大股东无直接利益。
如今,一批上市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出奇地高,能否让这些国企央企带头较大规模地回购股份?如能如此,将会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此外,A 股市场应严格退市制度,重罚造假行为。
近年来,A 股市场在退市制度方面虽有进步,但还远远不够。2024 年是退市最多的一年,也就 52 家,而 IPO 达 100 余家。今年截至 10 月,共退市 18 家 (其中强制退市 13 家,主动退市 5 家),同期 IPO 上市约 70 家。
2014 年至 2023 年,美国股市累计退市 4553 家,同期新增 4045 家,净减少 508 家。
A 股的上市公司已达 5000 多家,理应按照成熟股市的做法,退市公司和新上市公司基本相当。只有严格退市才能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而不是 「劣币驱逐良币」。
同时严惩造假企业,完善民事赔偿制度,扩大证券公益诉讼适用范围,简化诉讼程序,让遭受损失的投资人获得正当的权益赔偿。
「十五五」 规划建议强调,「十五五」 时期,要促进形成更多由内需主导、消费拉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消费拉动的前提是提高国民收入特别是财产性收入。只有真正践行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努力创造长期主义、理性判断的市场生态,相信 「十五五」 时期,亿万中小投资者的收入水平才会更上一层楼。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
(原标题:贺宛男:努力创造长期主义的市场生态)
(责任编辑:8)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三天前,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邱勇在国际投资者大会上以 「价值引领、开放赋能」 为主题,共商 「十五五」 时期发展机遇。同时发布 《资本市场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倡议》,倡导 「三投资」 理念,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邱勇还颇有针对性地指出,坚决防止市场大起大落,急涨急跌。
对股市来说,涨跌是常态,但大起大落,急涨急跌绝不是常态。作为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主流的投资理念理应是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监管部门可以不关心短期市场涨跌,但理应倡导并践行正确的投资理念,努力建设良好的市场生态,让市场参与者大多数人都能获益。
问题是,A 股市场离 「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 还有相当距离,在倡导并实践 「三投资」 理念方面,确实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为什么中国股市运行 30 多年来,尚未做到 「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 呢?在笔者看来,可能有如下几个原因。
在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方面,相当一部分公司往往是 「一股独大」。尽管我国证券法规定,公众股占比 25% 即可上市,总股本 4 亿元以上的公众股占比甚至仅 10%。但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你一股独大,别的股东还有什么话语权?这是公司治理结构经常出问题的重要原因。A 股经过 2006 年的股权分置改革后,本来以为全流通了,谁知 「大小非」 之后又来了 「大小限」,老公司减持完了以后又有新公司,原始股、低价股的冲击永远没个完。
中国上市公司为什么会有 「一股独大」?早期是因为国企上市必须保持国资的控股权,而民企则大多是家族控股企业。近年来,随着高科技上市企业越来越多,不少企业在上市前还经过多轮融资,股权结构相对分散。因此,至少对创业板和科创板企业,有关部门应该严控 「一股独大」。
上市公司本是股权相对分散的公众公司。以美国股市为例,在前 100 家上市公司里面,第一大股东占比最大的是特斯拉,马斯克也就占 23% 股份。另一个是亚马逊的老板贝索斯,占比 11% 多一点。扎克伯格占比 13% 至 14%。除此之外,多是一些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持股比例 5% 都不到。所以,国际上的股市没有 「大小非减持」 一说。
中国股市已经三十多岁了,希望从上交所的科创板开始,严格限制 「一股独大」。
在投资者回报方面,A 股上市公司偏好分红,不注重回购。
2024 年 A 股分红金额 2.67 万亿元,这当然值得肯定;回购金额 2348.21 亿元,不足分红的 1/10。相比之下,2003 年至 2024 年,美股年回购金额从 1273 亿美元增至 7952 亿美元,年分红金额从 1000 亿美元增至 5800 亿美元,回购超过分红。2025 年美股 「七姐妹」 总回购金额超 1.1 万亿美元,成为支撑牛市的重要因素。
美股之所以偏好回购,是因为可以减少流通股数量,提高每股收益,同时传递 「股价被低估」 的信号,吸引资金流入。而 A 股之所以偏好分红,有分析认为,分红对大股东更有利,他们能直接获取收益 (分红金额至少有 2/3 进入大股东口袋);而回购注销虽能提升股价,但对大股东无直接利益。
如今,一批上市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出奇地高,能否让这些国企央企带头较大规模地回购股份?如能如此,将会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此外,A 股市场应严格退市制度,重罚造假行为。
近年来,A 股市场在退市制度方面虽有进步,但还远远不够。2024 年是退市最多的一年,也就 52 家,而 IPO 达 100 余家。今年截至 10 月,共退市 18 家 (其中强制退市 13 家,主动退市 5 家),同期 IPO 上市约 70 家。
2014 年至 2023 年,美国股市累计退市 4553 家,同期新增 4045 家,净减少 508 家。
A 股的上市公司已达 5000 多家,理应按照成熟股市的做法,退市公司和新上市公司基本相当。只有严格退市才能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而不是 「劣币驱逐良币」。
同时严惩造假企业,完善民事赔偿制度,扩大证券公益诉讼适用范围,简化诉讼程序,让遭受损失的投资人获得正当的权益赔偿。
「十五五」 规划建议强调,「十五五」 时期,要促进形成更多由内需主导、消费拉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消费拉动的前提是提高国民收入特别是财产性收入。只有真正践行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努力创造长期主义、理性判断的市场生态,相信 「十五五」 时期,亿万中小投资者的收入水平才会更上一层楼。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
(原标题:贺宛男:努力创造长期主义的市场生态)
(责任编辑:8)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三天前,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邱勇在国际投资者大会上以 「价值引领、开放赋能」 为主题,共商 「十五五」 时期发展机遇。同时发布 《资本市场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倡议》,倡导 「三投资」 理念,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邱勇还颇有针对性地指出,坚决防止市场大起大落,急涨急跌。
对股市来说,涨跌是常态,但大起大落,急涨急跌绝不是常态。作为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主流的投资理念理应是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监管部门可以不关心短期市场涨跌,但理应倡导并践行正确的投资理念,努力建设良好的市场生态,让市场参与者大多数人都能获益。
问题是,A 股市场离 「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 还有相当距离,在倡导并实践 「三投资」 理念方面,确实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为什么中国股市运行 30 多年来,尚未做到 「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 呢?在笔者看来,可能有如下几个原因。
在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方面,相当一部分公司往往是 「一股独大」。尽管我国证券法规定,公众股占比 25% 即可上市,总股本 4 亿元以上的公众股占比甚至仅 10%。但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你一股独大,别的股东还有什么话语权?这是公司治理结构经常出问题的重要原因。A 股经过 2006 年的股权分置改革后,本来以为全流通了,谁知 「大小非」 之后又来了 「大小限」,老公司减持完了以后又有新公司,原始股、低价股的冲击永远没个完。
中国上市公司为什么会有 「一股独大」?早期是因为国企上市必须保持国资的控股权,而民企则大多是家族控股企业。近年来,随着高科技上市企业越来越多,不少企业在上市前还经过多轮融资,股权结构相对分散。因此,至少对创业板和科创板企业,有关部门应该严控 「一股独大」。
上市公司本是股权相对分散的公众公司。以美国股市为例,在前 100 家上市公司里面,第一大股东占比最大的是特斯拉,马斯克也就占 23% 股份。另一个是亚马逊的老板贝索斯,占比 11% 多一点。扎克伯格占比 13% 至 14%。除此之外,多是一些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持股比例 5% 都不到。所以,国际上的股市没有 「大小非减持」 一说。
中国股市已经三十多岁了,希望从上交所的科创板开始,严格限制 「一股独大」。
在投资者回报方面,A 股上市公司偏好分红,不注重回购。
2024 年 A 股分红金额 2.67 万亿元,这当然值得肯定;回购金额 2348.21 亿元,不足分红的 1/10。相比之下,2003 年至 2024 年,美股年回购金额从 1273 亿美元增至 7952 亿美元,年分红金额从 1000 亿美元增至 5800 亿美元,回购超过分红。2025 年美股 「七姐妹」 总回购金额超 1.1 万亿美元,成为支撑牛市的重要因素。
美股之所以偏好回购,是因为可以减少流通股数量,提高每股收益,同时传递 「股价被低估」 的信号,吸引资金流入。而 A 股之所以偏好分红,有分析认为,分红对大股东更有利,他们能直接获取收益 (分红金额至少有 2/3 进入大股东口袋);而回购注销虽能提升股价,但对大股东无直接利益。
如今,一批上市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出奇地高,能否让这些国企央企带头较大规模地回购股份?如能如此,将会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此外,A 股市场应严格退市制度,重罚造假行为。
近年来,A 股市场在退市制度方面虽有进步,但还远远不够。2024 年是退市最多的一年,也就 52 家,而 IPO 达 100 余家。今年截至 10 月,共退市 18 家 (其中强制退市 13 家,主动退市 5 家),同期 IPO 上市约 70 家。
2014 年至 2023 年,美国股市累计退市 4553 家,同期新增 4045 家,净减少 508 家。
A 股的上市公司已达 5000 多家,理应按照成熟股市的做法,退市公司和新上市公司基本相当。只有严格退市才能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而不是 「劣币驱逐良币」。
同时严惩造假企业,完善民事赔偿制度,扩大证券公益诉讼适用范围,简化诉讼程序,让遭受损失的投资人获得正当的权益赔偿。
「十五五」 规划建议强调,「十五五」 时期,要促进形成更多由内需主导、消费拉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消费拉动的前提是提高国民收入特别是财产性收入。只有真正践行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努力创造长期主义、理性判断的市场生态,相信 「十五五」 时期,亿万中小投资者的收入水平才会更上一层楼。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
(原标题:贺宛男:努力创造长期主义的市场生态)
(责任编辑:8)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三天前,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邱勇在国际投资者大会上以 「价值引领、开放赋能」 为主题,共商 「十五五」 时期发展机遇。同时发布 《资本市场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倡议》,倡导 「三投资」 理念,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邱勇还颇有针对性地指出,坚决防止市场大起大落,急涨急跌。
对股市来说,涨跌是常态,但大起大落,急涨急跌绝不是常态。作为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主流的投资理念理应是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监管部门可以不关心短期市场涨跌,但理应倡导并践行正确的投资理念,努力建设良好的市场生态,让市场参与者大多数人都能获益。
问题是,A 股市场离 「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 还有相当距离,在倡导并实践 「三投资」 理念方面,确实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为什么中国股市运行 30 多年来,尚未做到 「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 呢?在笔者看来,可能有如下几个原因。
在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方面,相当一部分公司往往是 「一股独大」。尽管我国证券法规定,公众股占比 25% 即可上市,总股本 4 亿元以上的公众股占比甚至仅 10%。但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你一股独大,别的股东还有什么话语权?这是公司治理结构经常出问题的重要原因。A 股经过 2006 年的股权分置改革后,本来以为全流通了,谁知 「大小非」 之后又来了 「大小限」,老公司减持完了以后又有新公司,原始股、低价股的冲击永远没个完。
中国上市公司为什么会有 「一股独大」?早期是因为国企上市必须保持国资的控股权,而民企则大多是家族控股企业。近年来,随着高科技上市企业越来越多,不少企业在上市前还经过多轮融资,股权结构相对分散。因此,至少对创业板和科创板企业,有关部门应该严控 「一股独大」。
上市公司本是股权相对分散的公众公司。以美国股市为例,在前 100 家上市公司里面,第一大股东占比最大的是特斯拉,马斯克也就占 23% 股份。另一个是亚马逊的老板贝索斯,占比 11% 多一点。扎克伯格占比 13% 至 14%。除此之外,多是一些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持股比例 5% 都不到。所以,国际上的股市没有 「大小非减持」 一说。
中国股市已经三十多岁了,希望从上交所的科创板开始,严格限制 「一股独大」。
在投资者回报方面,A 股上市公司偏好分红,不注重回购。
2024 年 A 股分红金额 2.67 万亿元,这当然值得肯定;回购金额 2348.21 亿元,不足分红的 1/10。相比之下,2003 年至 2024 年,美股年回购金额从 1273 亿美元增至 7952 亿美元,年分红金额从 1000 亿美元增至 5800 亿美元,回购超过分红。2025 年美股 「七姐妹」 总回购金额超 1.1 万亿美元,成为支撑牛市的重要因素。
美股之所以偏好回购,是因为可以减少流通股数量,提高每股收益,同时传递 「股价被低估」 的信号,吸引资金流入。而 A 股之所以偏好分红,有分析认为,分红对大股东更有利,他们能直接获取收益 (分红金额至少有 2/3 进入大股东口袋);而回购注销虽能提升股价,但对大股东无直接利益。
如今,一批上市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出奇地高,能否让这些国企央企带头较大规模地回购股份?如能如此,将会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此外,A 股市场应严格退市制度,重罚造假行为。
近年来,A 股市场在退市制度方面虽有进步,但还远远不够。2024 年是退市最多的一年,也就 52 家,而 IPO 达 100 余家。今年截至 10 月,共退市 18 家 (其中强制退市 13 家,主动退市 5 家),同期 IPO 上市约 70 家。
2014 年至 2023 年,美国股市累计退市 4553 家,同期新增 4045 家,净减少 508 家。
A 股的上市公司已达 5000 多家,理应按照成熟股市的做法,退市公司和新上市公司基本相当。只有严格退市才能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而不是 「劣币驱逐良币」。
同时严惩造假企业,完善民事赔偿制度,扩大证券公益诉讼适用范围,简化诉讼程序,让遭受损失的投资人获得正当的权益赔偿。
「十五五」 规划建议强调,「十五五」 时期,要促进形成更多由内需主导、消费拉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消费拉动的前提是提高国民收入特别是财产性收入。只有真正践行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努力创造长期主义、理性判断的市场生态,相信 「十五五」 时期,亿万中小投资者的收入水平才会更上一层楼。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
(原标题:贺宛男:努力创造长期主义的市场生态)
(责任编辑: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