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 11 月,焦煤期货由强转弱,主力合约从高点 1318 元/吨下跌至 1159 元/吨附近,累计跌幅超过 12%,走势弱于钢材和铁矿石。焦煤期价下行的同时,现货价格也不断下跌,甘其毛都口岸蒙 5 原煤自提价下跌 6.15%。
多重因素共振导致焦煤期价下行。首先是供应预期转变。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 2025—2026 年供暖季能源保供视频会议,对供暖季能源保供工作进行安排。消息发布后,煤矿供应增长预期增强,焦煤期货价格出现明显回调。其次,需求走弱。钢价下行导致钢厂利润持续恶化,同时多地临时限产,钢厂检修装置增多,焦煤等原料需求下降,供需格局发生变化。最后,动力煤价格涨势放缓。在经历 10 月的一波快速上涨后,动力煤价格近期涨势放缓,部分煤矿甚至开始下调价格,导致焦煤价格承压。此外,前期黑色系品种间套利逻辑切换,相关资金离场意愿增强,进一步推动焦煤期货持仓量下降、价格下跌。
尽管焦炭第四轮提涨已全面落地,但焦企盈利状况并未好转,焦煤需求表现不佳。截至 11 月 13 日当周,钢联统计的全国 30 家独立焦化厂吨焦利润为-34 元,环比上涨 12 元,其中仅山东、河北等地维持正利润,山东准一级焦平均盈利 26 元/吨,河北准一级焦平均盈利 16 元/吨。同时,汾渭调研数据显示,样本焦化厂中盈利的焦化厂占比为 32.19%,环比下降 10 个百分点,多数焦企处于亏损状态,生产积极性较低,焦炭产量持续下降。截至 11 月 14 日当周,钢联统计的全样本独立焦化厂焦炭日均产量为 63 万吨,产能利用率为 71.64%,这两项数据自 9 月中旬起开始回落,累计下降 3.76 万吨、4.28 个百分点。钢厂焦炭日均产量同样偏低,最新值为 46.17 万吨,为近五年来同期低位。由此可见,亏损倒逼焦企减产,焦煤需求走弱,叠加目前下游对高价煤的采购节奏放缓,线上竞拍的流拍及降价成交情况增多,市场看多情绪降温。根据钢联数据,截至 11 月 14 日,焦煤流拍比例周度均值为 32.54%,环比上升 20.12 个百分点。
拉长时间周期看,焦煤需求预期仍将走弱。截至 11 月 14 日当周,钢联统计的 247 家钢厂日均铁水产量为 236.88 万吨,环比增加 2.66 万吨,铁水产量增长的原因是限产解除后钢厂复产,增长持续性存疑。当前钢厂盈利状况持续恶化,钢联统计的 247 家钢厂中盈利的钢厂占比为 38.96%,已连续 14 周下降,累计降幅为 29.44 个百分点,钢厂进入大面积亏损状态。此外,钢铁行业下游需求有限。10 月房地产、制造业等行业缓慢复苏,建材相关行业表现较差,产业矛盾未缓解。淡季钢材需求将走弱,钢厂生产积极性下降,焦煤需求预期下降。
前期支撑焦煤价格偏强运行的主要原因是国内供应偏紧。但是,国庆假期后供应减量并未兑现,相反近期国内煤矿开始复产,产量逐渐回升。截至 11 月 13 日当周,钢联统计的 523 家炼焦煤矿山样本核定产能利用率为 86.28%,原煤日均产量为 191.95 万吨,环比分别上升 2.52 个百分点、5.62 万吨,创下 10 月以来新高。短期来看,受安全检查与井下工作面条件等因素制约,部分煤矿产量可能下降,同时 2025 年度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已正式启动,12 月已经完成年度产销任务的煤矿或提前停产,预计国内煤矿产能利用率难以恢复至 5 月中旬的高位,焦煤供应增量有限。
进口方面,海外资源进口量有所恢复。根据钢联数据,截至 10 月 31 日,甘其毛都口岸累计完成进出口货运量 3330.45 万吨,其中进口煤炭 3144.86 万吨。2025 年过货量目标已完成 74%,后续通关车数预计维持在高位。
综上所述,多重因素共同驱动焦煤期货价格由涨转跌,且当前焦煤需求走弱、供应持续恢复,供需格局出现变化,预计短期继续承压运行,后续需关注下游冬储补库力度。
(期货日报)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