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 11 月 28 日电 近日,有研复材披露了招股书,并回复了第一轮审核问询函。公司计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发行上市,拟发行不超过 15910.22 万股,拟募集资金 9 亿元,其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
近几年,公司的营收保持增长趋势,金属复合材料及制品收入在总营收中占比较高。净利润虽有波动但整体保持增势,值得注意的是政府补助的占比偏高。
数据显示,与同行业其他上市公司相比,有研复材的毛利率低于平均水平。2024 年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转负之后,净流出金额呈增长状态。
目前,有研复材的融资渠道单一,主要通过内部利润积累和少量外部银行贷款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整体资金实力较弱,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公司研发和生产经营的大规模增长。
拟 IPO 募集 9 亿元
公开信息显示,有研复材起源于 1992 年成立的国家复合材料工程中心,目前公司主要从事金属复合材料及制品、特种有色金属合金制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业务分为金属复合材料及制品和特种有色金属合金制品板块。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中国有研直接持有有研复材 50.85% 的股份,并通过控股子公司有研工研院间接持有有研复材 19.81% 的股份,通过全资子公司有研鼎盛间接持有有研复材 1.39% 的股份,合计控制有研复材 72.06% 的股份,为有研复材的控股股东。由于中国有研为国务院国资委 100% 出资的企业,因此国务院国资委为有研复材的实际控制人。
图 1:有研复材股权结构
此次 IPO,有研复材拟募集 9 亿元,用于先进金属基复合材料产业化项目二期、研发中心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营收利润保持增长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制品、双金属复合材料及制品、特种铝合金制品和特种铜合金制品等,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电子、智能终端、家用电器等领域。
招股书显示,2022 年及 2025 年前 6 个月,有研复材的营业收入分别是 4.14 亿元、4.98 亿元、6.1 亿元和 2.4 亿元,整体呈增长趋势。
从产品收入类型来看,金属复合材料及制品的收入占比较高,近年来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保持在 60% 上下。若收入按市场区域来看,公司境内销售下游领域主要为航空航天、军工电子、智能终端、眼镜等,随着国内相关产业需求迅猛增长,公司境内销售规模和占比均快速增长。2025 年上半年,有研复材的境内销售收入为 1.87 亿元,总营收占比升至 77.95%。

图 2:有研复材营收及归母净利润
招股书显示,2022 年及 2025 年前 6 个月,有研复材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830.55 万元、5387.87 万元、6554.78 万元和 1440.66 万元,均保持盈利。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公司政府补助确认的其他收益金额分别为 1540.28 万元、706.03 万元、1157.32 万元、312.89 万元,占各期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 20.51%、11.40%、16.91%、22.09%,政府补助占比偏高。
毛利率低于同业平均值
招股书显示,2022 年及 2025 年前 6 个月,有研复材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26.93%、27.45%、25.97%、24.93%,其中,双金属复合材料及制品的毛利率逐年下降,毛利率出现波动。
同时,各报告期内,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 29.81%、28.50%、27.74%,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值 31.27%、29.76%、30.71%。对此,上交所在首轮问询中也要求公司对各细分产品的毛利率情况;毛利率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值的原因;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等问题进行答复。

图 3:有研复材和可比公司毛利率情况
有研复材表示,公司的毛利率虽存在一定波动,但结合在手订单、期后原材料价格、期后销售价格等来看,主要产品的毛利率目前不存在大幅下滑风险。另外,由于公司产品类型相较于同行业可比公司更加丰富,包括航空航天、军工电子、核工业等军品应用领域,以及智能终端、防腐、智能电表、眼镜、乐器等民品应用领域,而同行业可比公司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军工装备、船舶等军品应用领域,这也是导致公司毛利低于行业均值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数据显示,2022 年至 2025 年上半年,有研复材的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分别是 2181.45 万元、6629.9 万元、-706.07 万元和-2120.85 万元。2024 年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转负之后,净流出金额呈增长状态。
公司表示,2024 年度由于高端手机零部件集中在第四季度销售,应收账款尚在信用期未收回,导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转负。2025 年 1-6 月则由于二季度销售收入规模较高,应收账款尚在信用期未收回,导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
有研复材在招股书中表示,目前公司主要通过内部利润积累和少量外部银行贷款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后续研发及经营规模扩张可能带来一定的资金压力。公司当前的资金实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司研发活动和生产经营的大规模增长,亟需拓展融资渠道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看新股】 是由新华财经与面包财经共同打造的一档以新股和次新股解读为主要内容的栏目。新华财经是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全面覆盖全球股市、汇市和债市等金融市场,提供权威、专业、全面的金融信息服务。
编辑:胡晨曦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