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 月 6 日,中航成飞 (原 「中航电测」) 完成对成飞集团 100% 股权的资产重组交割,标志着这家创业板公司从市值不足百亿跃升为 A 股军工领域千亿级龙头。
重组后,成飞集团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新增航空装备整机及部附件研制生产业务,聚焦航空主业。成飞集团作为我国航空武器装备主要研制基地,总资产达 1216.76 亿元,2023 年营收 749.68 亿元,净利润 24.23 亿元。重组目标设定 2025 年中航成飞营收超 800 亿元。
此次重组旨在优化业务结构,提升抗风险能力和长期盈利能力。受此消息影响,中航成飞股价自重组披露后大幅上涨,总市值一度突破 1400 亿元。
每经记者 张文瑜 西安 每经编辑 贺娟娟
2025 年 1 月 6 日,随着中航成飞 (原 「中航电测」) 完成对成都飞机工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 (下称 「成飞集团」)100% 股权的重大资产重组交割,这家以航空测控为主业、市值不足百亿的创业板公司,正式跃升为 A 股军工领域的千亿级龙头。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注意到,其在近期交出了最后一份以 「中航电测」 命名的年度成绩单:2024 年实现营收 17.8 亿元,净利润 1.12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6.11% 和 14.41%。
经过重组,成飞集团的资产和业务将被注入中航成飞,上市公司也将新增航空装备整机及部附件研制生产业务,并聚焦于航空主业。
截至 2023 年末,成飞集团资产总额为 1216.76 亿元,2023 年实现营业收入 749.68 亿元,归母净利润达到 24.23 亿元。
重组并表后,2025 年中航成飞营业收入直指 800 亿元。
交出 「独立」 年报
中航电测 (现 「中航成飞」,因重组标的成飞集团尚未纳入年报,稿件2024 年年报部分名称为 「中航电测」) 于近期披露了 2024 年年报。
报告期内,中航电测营业收入为 17.8 亿元,同比增长 6.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12 亿元,同比增长 14.41%。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注意到,由于重组完成资产交割时间为 2025 年 1 月,因此,成飞集团尚未纳入年报。
纵向对比来看,公司自 2020 年以来营收长期徘徊在 18 亿元左右,2021 年净利润峰值 3.07 亿元后,受行业政策与成本压力影响,2023 年净利润缩水至 0.98 亿元。
算得上稳定经营,但业务缺乏 「惊喜」 与高增长预期。
据公开资料,中航电测 2010 年在创业板上市,主营业务为航空防务、传感控制、数智产业、智能交通,也是国内提供军民两用智能测控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的骨干企业。
分行业来看,2024 年,航空军品、传感控制、智能交通分别占中航电测营业收入的 23.65%、 61.50%、12.59%,且从占比来看,近 3 年 「传感控制业务」 占其营收的比重在逐年提升,也说明其核心业务比较依赖民用领域。
此外,2024 年,中航电测拟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0.14 元 (含税),分红总额占归母净利润的约 30%,延续了此前稳健的分红政策。
据每经记者统计,除了 2023 年因重大资产重组未进行利润分配外,2010 年上市以来,中航电测已实施现金分红 14 次,累计分红金额为 2.94 亿元。
但也因为基本面的确定性,很长一段时间里,中航电测在二级市场都 「不温不火」。其股价绝大多数时间保持在 10 元/股上下,市值多在 60 亿元左右。
这一切,也在重组成飞后发生巨大变化。
2025 年营收超 800 亿?
2023 年 1 月 11 日,中航电测宣布拟向航空工业集团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成飞集团 100% 股权。
此后近两年时间里,该重组事项经历了交易所问询、审核中止、恢复审核、上会等诸多环节后,终于在 2025 年年初尘埃落定。
1 月 6 日,中航电测公告,公司发行股份购买成飞集团 100% 股权事宜完成资产交割。自此,成飞集团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与此同时,中航电测的证券简称变更为 「中航成飞」,证券代码由 「300114」 变更为 「302132」。不仅如此,公司的主要办公地址、经营范围及公司名称均进行了相应变更。
「办公地址改到了成飞集团本部所在地。」 中航成飞证券部人士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做关于两边资产的相关方案,还在进行中。」
而成飞集团的注入,也彻底改变了上市公司主营业务逻辑。
据了解,成飞集团创建于 1958 年,是我国航空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和出口主要基地、民机零部件重要制造商,属于国家重点优势企业。
在军机方面,其研制生产了歼 5、歼 7、枭龙、歼-10 等系列飞机数千架。是我国四代机主力机型歼-20 和三代机主力机型歼-10 的唯一供应商,也是外贸主力机型枭龙的唯一供应商。
来源:成飞集团官网
在民机方面,与成飞民机公司一道承担了大型客机 C919、新支线客机 ARJ21、大型水陆两栖飞机 AG600 机头的研制生产,是国际一流的民机大部件供应商,累计生产交付民机转包产品一万多架。
较此前业务相比,重组后,中航成飞将新增航空装备整机及部附件研制生产业务,并聚焦于航空主业。这不仅有利于拓展公司业务领域,增强上市公司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更提升长期盈利能力。
从规模来看,成飞集团 2023 年总资产 1216.76 亿元,营收 749.68 亿元,是原中航电测体量的数倍。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重组报告书 (注册稿),此次重组设置了两个方面的业绩承诺。其中,航空工业成飞母公司、航空工业贵飞、航空工业长飞和成飞民机作为其中一块业绩承诺资产,承诺三个财年收入合计将不低于 2000 亿元。
上述人士向记者表示,「由于相关资产交割是在 2025 年完成,这就导致 2024 年缺乏可用于对照披露的业绩数据,因此业绩承诺存在顺延的可能性。根据 2025 年董事会工作报告中制定的经营目标——营收超 800 亿元,该目标实际上已高于业绩承诺标准,所以可以将业绩承诺视为公司经营过程中的底线目标。」
此外,备受关注的还有二级市场层面。
2023 年重组交易披露后,中航成飞复牌的首个交易日股价便迎来大幅上涨。2 月 2 日—3 月 8 日,其股价累计上涨超 500%,一度逼近 65 元/股关口。
2024 年 9 月底至 11 月初,借着股市政策利好及重组获批的消息,其股价在 11 月 6 日最高达到 96.90 元/股。此后股价虽有所回落,但中航成飞已然是妥妥的千亿军工龙头。
截至 4 月 8 日收盘,中航成飞报 54.51 元/股,总市值达到 1459.11 亿元。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