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界面新闻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后,两个拥有核武器的南亚国家进一步向对方船只关闭港口和商贸物流通道。
5 月 3 日,巴基斯坦海事局宣布,禁止印度船只进入该国港口。当天早些时候,印度宣布禁止与巴基斯坦的进口贸易,任何悬挂巴基斯坦国旗的船只不得停靠印度港口。印度邮政部门也发布公告称,政府决定暂停自巴基斯坦入境邮件、包裹的空运及陆运收发。
与此同时,两国在军事方面动作频频。巴基斯坦三军新闻局发声明宣布,巴军方在当天成功试射一枚 「阿布达利」 地对地短程弹道导弹,射程为 450 公里,有助于增强巴军队的战略威慑能力。印度军舰也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并进行了多次反舰和防空射击,以展示战备状态并威慑该地区的潜在威胁。此前印度海军也试射了多枚导弹。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 4 月 22 日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一群枪手在当地对游客开枪,造成至少 25 名印度公民和 1 名尼泊尔公民死亡。这是该地区自 2019 年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武装袭击。随后双方宣布对对方实施一系列报复性措施,包括停止共享水源、关闭陆路口岸、禁止对方公民进入本国、驱逐军事人员、关闭领空、暂停一切贸易等。
一个自称为 「抵抗阵线」 的极端武装组织在社交平台上认领该事件,称袭击原因是数万名定居者冲击当地的人口结构。而印度前军事和情报官员则指责巴基斯坦武装部队策划了该袭击事件。巴基斯坦军方称印度 「参与策划巴境内 71 起恐袭」。
据悉 「抵抗阵线」 于 2019 年在加密社交软件 Telegram 宣告成立。印度将 「抵抗阵线」 列为恐怖组织,并将其与 「虔诚军」 联系起来,后者是南亚规模最活跃的恐怖组织,根据地在巴基斯坦境内的拉合尔附近,是 2008 年印度孟买等致命袭击事件的幕后黑手。
最新的暴力事件之后,印度安全部队在当地展开大规模搜捕行动,宣布对巴基斯坦采取一系列外交和战略反制措施,并且暂停两国间一项重要水资源分配条约。
24 日当天,印度外交部还对巴基斯坦的新措施做出对等回应:自 4 月 27 日起,所有签发给巴基斯坦国民的现有有效签证被吊销;所有签发给巴基斯坦公民的医疗签证的有效期也只到 4 月 29 日;所有目前在印度的巴基斯坦人都必须根据修改后的时间表,在签证到期前离境;对巴基斯坦国民的签证服务也将被暂停。
印巴分治以及分别独立后,克什米尔归属问题长期没有解决。巴基斯坦控制区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二,人口约四分之一,其余为印度控制区。几十年来,几个主张克什米尔独立或完全成为巴基斯坦领土的激进组织一直在与印度安全部队作战,导致数万人丧生。
在过去数年里,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持续缩小。2024 年 4 月至 2025 年 1 月,印度从巴基斯坦进口了价值 42 万美元的商品,与前一年同期的 286 万美元相比大幅下降。同时期印度对巴基斯坦的出口也从 11 亿美元降至 4.477 亿美元。
(界面新闻)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