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DCE·产业行」 走进宜昌
10 月 31 日,「DCE·产业行—期货衍生品市场服务宜昌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训班」 在湖北宜昌顺利举行。本次培训班由大商所主办,湖北省证券期货业协会承办,湖北证监局担任指导单位。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此次培训聚焦现代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及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链企业,旨在系统提升企业运用期货及衍生工具的能力,为宜昌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宜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丁庆荣在开班致辞中表示,宜昌作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正全力推动产业能级加速跃升,2024 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6000 亿元,制造业提质增效需求迫切。「期货工具是企业从 『被动承受风险』 转向 『主动管理风险』 的关键手段,政府部门将全力搭建合作桥梁,推动更多宜昌特色产品对接期货市场,让产融结合的 『血脉』 更加通畅。」 丁庆荣说。
大商所副总经理程伟东表示,服务实体经济是期货市场的 「根」。大商所始终把 「让企业用得上、用得好」 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完善风险管理 「工具箱」,「一品一策」 优化合约规则和交割体系,坚持 「把培训做到厂门口,把服务送到企业家身边」,努力让期货市场真正成为企业稳经营、稳成本、稳利润的好帮手。
程伟东介绍,近年来,大商所在湖北通过设立产融基地、开展龙头企业 「一对一」 培训和 「农民收入保障计划」 项目等多项举措,让越来越多企业从 「观望者」 变成 「参与者」,从 「不会用」 变成 「主动用」。期货市场正从 「金融的工具」 变为 「企业的伙伴」,在产业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宜昌拥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创新能力,大商所具备完善的市场体系与风险管理工具。双方携手能让 『金融之水』 流向 『产业之田』,让更多企业在稳健中前行。」 程伟东表示,下一步,大商所将加大对湖北产业的服务力度,力争培育一批风险管理标杆企业,让 「宜昌经验」 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在机制创新上形成更多成果,打造 「期货+产业+区域」 融合发展的宜昌样板,让更多企业受益于金融市场的力量;持续深耕人才培养,依托高校和协会,打造懂产业、懂衍生品的专业队伍,为区域经济注入持续动力。
武汉聚锦鑫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韩锦在题为 「期货市场概览及功能介绍」 的主题培训中系统阐释了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的核心概念与功能体系。他从衍生品定义切入,强调衍生品具有体系完整、工具性强、实用价值大等特点。通过远期、期货、期权、互换四大工具对比,他还详细解析了期货交易合约买卖、场内竞价、杠杆交易和对冲了结等。此外,他特别提到期货市场三大核心功能:价格发现功能通过集中竞价反映供求关系;风险管理功能帮助生产经营者套期保值;资源配置功能引导资源跨期配置。
国贸期货研究院副院长、衍生品首席分析师李泽钜深入分析了期货品种上市对现货市场的多维影响。李泽钜表示,期货标准化合约作为现货延伸,为现货交易提供了标准化范本。期货上市企业研究维度的改变,推动企业从传统宏观指标分析扩展到结构分析、交易驱动等更全面的研究框架。
成都云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期现中心投研部总经理王锐通过企业真实案例生动讲述了风险管理从 1.0 期货套保到 2.0 基差逐利,再到 3.0 多工具量化的演进路径。此外,他还详细分享了企业运用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的实操经验,包括买入套保锁定采购成本和卖出套保锁定销售利润等。
避险网 CEO 华金辉深度解读了套期会计处理的专业要求与审计要点。他通过监管警示案例,分析了上市公司期货和衍生品业务监管的主要领域——信息披露不及时、内控机制缺失、套保策略失效等问题。此外,华金辉详细阐述了套期会计 「用不用、能不能用、如何用」 三大逻辑链条,提醒企业必须严格区分套期保值与投机交易。同时,他还系统讲解了套期会计的三大类型: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并通过具体案例演示了各类套期的会计处理方法。
大商所相关业务人员则全面展示了交易所构建的多层次市场服务体系,重点介绍了 「保险+期货」、产融基地、「龙头一对一」、「百校万才」 工程等服务模式和实施成果。
据了解,本次培训是宜昌产业与期货市场深度融合的新起点。下一步,大商所还将持续深化与宜昌市政府的合作,通过专项培训、产融基地建设等方式,推动期货工具更好地服务宜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