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一季度,光伏头部企业的日子仍不好过。
「五一」 假期前夕,光伏组件 「四巨头」 ——隆基绿能(601012.SH)、晶科能源(688223.SH)、晶澳科技(002459.SZ)、天合光能(688599.SH) 陆续发布 2025 年一季度业绩报告并举行业绩说明会。报告期内,四家企业分别亏损 14.36 亿元、13.9 亿元、16.38 亿元、13.2 亿元,合计 57.84 亿元。其中,隆基绿能同比减亏,其他三家企业分别同比下降 218.2%、239.35%、355.88%。
《中国经营报》 记者注意到,企业一季度普遍亏损与产业链价格下降密切相关。在业绩说明会上,隆基绿能方面指出,虽然 3 月份光伏产品价格有所回升,但整个季度价格仍低于生产成本,企业盈利继续承压,公司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深化降本增效,业绩同比实现减亏。晶科能源方面表示,光伏行业产业链价格整体处于低位,叠加海外贸易政策变化扰动需求,各环节利润水平承压。
值得一提的是,受电力市场化新政影响,国内光伏装机需求前置并出现短暂的 「抢装潮」,但对于一季度业绩修复有限。隆众资讯光伏分析师方文正向记者表示,国内光伏 「抢装潮」 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组件价格的反弹,但反弹时间短暂且幅度有限。与此同时,高库存、政策扰动、成本压力及国际贸易风险仍然困扰着企业。
记者获悉,光伏组件 「四巨头」 一季度延续亏损的局面,叠加国内外不确定性因素的扰动,业界对 2025 年光伏行业回暖的态度较为悲观。在此背景下,降本增效、保障现金流仍是企业在 2025 年的重要工作。而从技术变化上看, 光伏市场会呈现 「一主两辅」 的技术格局,同时企业对于未来技术方向布局各有侧重。
今年出货目标制定更保守
需求和供给两侧的变化,直接关乎企业的盈利能力。特别是国内电力市场化新政和美国 「对等关税」 等贸易政策的影响,使得 2025 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增长充满不确定性。
在业绩说明会上,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认为,整个光伏市场已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由于 2024 年增幅较大,叠加 2025 年的不确定因素,2025 年市场可能是没有增量的一年。其中,受美国政策变化,本土市场规模也存在不确定性,仍需要继续观察。
晶澳科技高管认为,2025 年全球装机预计较 2024 年有微量增长,装机规模保持在 550GW—600GW 之间。其中,国内需求占比维持在 50% 左右。由于电力市场化新政影响,仍要关注 5 月份之后各省政策落地效果,不排除某个月份出现需求收缩,但整体应该是一个较为平稳的趋势。欧洲用户市场逐渐恢复理性,订单价格比 2024 年会更加稳定。此外,美国市场因为关税问题较难判断,晶澳科技正在积极与下游客户沟通,以降低对装机的影响。
天合光能高管表示,2025 年全球的市场需求预计还会保持一定增幅,新兴市场预计增速较快。其中,中东非预计增速超过 30%,亚太预计也有两位数的增速,中国市场预计正向增长,而美国市场受税率影响,经营不确定性增大,仍需观望。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在制定 2025 年全年出货目标相对保守。
晶科能源预计组件出货 85GW—100GW,隆基绿能预计组件出货 80GW—90GW,天合光能预计组件出货 70GW—75GW。记者注意到,晶澳科技并未公布 2025 年组件出货目标,其他三家企业的出货目标与去年持平或降低。
从供给侧来看,随着产业链各环节大面积亏损,部分中小企业难以为继,洗牌进程进一步提速。方文正向记者表示,光伏行业出清时点大概率集中在 2025 年下半年到 2026 年年初。
晶科能源高管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行业将逐渐经历从亏损到盈亏平衡、再到逐渐盈利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具有规模化优势、品牌溢价、领先技术和成本控制优势的企业,将更具有竞争力。
钟宝申对隆基绿能的发展充满信心,他预计隆基绿能 2025 年业绩将出现明显好转,并希望能在 2025 年第三季度实现扭亏。
缩减开支保证 「余粮」
在周期低谷,降本增效、保持现金流仍是企业应对经营困境的重要举措。
钟宝申在 2024 年隆基绿能致股东书中提到,重大危机是转型变革最好的催化剂,成本的精益化管理是其中一个转型方向。公司从 2024 年开始坚决采取零基预算,全体动员集思广益迸发出超过 1000 个降本举措,并通过项目制管理严格执行。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公司所有产品线的成本效率都做到了行业领先。
天合光能高管介绍,在光伏板块,公司自 2024 年下半年开始,通过人员优化和减费控支等措施,整体费用降幅已经接近 30%。在储能、解决方案业务方面,公司会匹配一定的费用和资源配置。同时,公司还通过数字化和管理变革,以提升运营效率。
保持充足的现金流,无疑是企业穿越周期的重要保障。
晶澳科技高管指出,在行业特殊阶段,公司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管控现金流。具体包括:一是做适量的现金储备;二是加强回款管控;三是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提高互信程度,尝试运用供应链支付工具;四是在接单策略上,不接极度低价订单;五是压缩资本性支出;六是与金融机构加深互信,储备授信资源。
在资本性支出方面,晶澳科技高管指出,2025 年的资本性支出会比去年大幅减少,研发类的支出优先,做更科学的研究,把握机会的同时压缩其他开支。
此外,晶科能源从 2024 年开始大幅降低产能投资计划和规模,2025 年主要聚焦高效产品的升级改造,预计全年资本开支 40 亿元左右。隆基绿能 2025 年将重点优化产能结构,集中资源开展 HPBC 2.0 先进产能替换和升级迭代。
天合光能 2025 年没有规模性的资本开支计划,其内部目标是维持 200 亿元的资金规模以确保穿越周期低谷。天合光能高管透露,现阶段各家银行给公司的综合授信维持去年年终的判断,部分银行给予更多的支持。基于目前 2024 年年报和 2025 年一季报的情况,公司已经与各家银行进行充分沟通,对于经营结果有充分预期,目前银行对公司的资金支持力度没有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为拓展全球化的融资渠道,晶科能源计划推进 GDR 并在德国上市,晶澳科技则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了港股上市申请。
「一主两辅」 的技术格局
过去两年里,N 型 TOPCon、BC(如 HPBC、TBC 和 HBC) 和 HJT(异质结) 电池技术以及钙钛矿电池技术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基于业绩说明会的交流内容,2025 年光伏技术格局将发生一定变化,企业研发布局各有侧重。
天合光能高管表示,光伏技术格局呈现 「一主两辅」 的局面,即以 TOPCon 技术为主,BC 和 HJT 技术为辅。天合光能 TOPCon 2.0 将在 2025 年 6 月投产,同时 TOPCon 3.0 已经具备技术能力,后续将在合适情况下投产。TBC 已经有较好的效率,HJT 技术也已具备产业化的能力。
上述天合光能高管还透露:「晶体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技术是未来主流,今年我们将建设中试线。」
晶科能源看好 TOPCon 持续竞争力,并加速钙钛矿叠层电池研发。该公司高管称,一方面,公司凭借多方面技术升级使 TOPCon 高效产品实现 670W 的组件功率,正面功率不输于市场任何商业化技术路线,成本保持优势。今年,公司将完成 40% 以上产能的升级改造,未来将通过金属化革新、正面钝化优化等多项新技术持续升级。
「另一方面,公司利用 AI 技术加速钙钛矿叠层电池研发,当前钙钛矿和 TOPCon 的叠层电池稳定性较去年有显著提升,预计有机会在 3 年左右形成中试线。」 上述晶科能源高管表示。
晶澳科技高管明确各种技术路线的产业化进展,并指出:「公司电池技术的重点还在 TOPCon 提效上;BC 技术在细分市场有竞争力,随着 BC 工艺路线明朗,公司会考虑投入部分产能,这样可以减少工艺变化产生的浪费;异质结技术在国内市场目前没有提量的迫切必要性;钙钛矿技术在 3—5 年内难以实现大规模量产。 」
相比其他三家企业,隆基绿能尽管拥有部分 TOPCon 产能,但早在 2023 年 9 月便战略性投资 BC 技术,并认为是未来的市场主流。
2024 年年度报告显示,预计到 2025 年年底,隆基绿能 HPBC 2.0 电池、组件产能将达到 50GW。钟宝申透露,2025 年 BC 组件出货规模有望占据总出货量的 30%。
(中国经营报)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