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魏书光
美国滥施关税不仅冲击全球贸易市场,还加剧全球金融市场震荡。近日,亚洲货币对美元大幅升值,亚洲出口商、险资机构等纷纷平仓美元头寸,加速资金回流。
上述变化只是全球投资者降低美元资产配置的一小步。分析人士认为,接下来,无论美国关税政策如何调整,进一步降低美元资产配置已是许多国家地区和机构必然选择。
亚洲货币集体走强
继欧元、日元对美元大涨之后,近日更多亚洲货币大幅飙升。其中,面对港元升值,中国香港金管局连续 4 次出手,以维持联系汇率制度。
5 月 7 日,1 个月期港元银行同业拆息 (Hibor) 下跌 58 个基点至 3.08%,为 2008 年以来的最大下跌。自上周五以来,中国香港金管局已四度入市,累计投入资金超千亿港元。
同一天,新台币兑美元汇率稳定在 1 美元兑 30 元新台币上方。此前,5 月 2 日新台币兑美元单日升值 4.37%,报收 31.064 创 15 个月新高;5 月 5 日,新台币兑美元继续大涨升值 5.03%,盘中最高升至 28.81。两个交易日兑美元升值超过 10%。
对此,瑞银发表报告称,此轮新台币上涨的主要推手是保险公司、企业等进行的汇率对冲以及此前新台币融资套利交易的止损。中国台湾地区寿险公司发行新台币保单后,再拿这些钱投资海外美元资产,这种策略带来较大的货币错配风险。
美元抛售潮在路上
亚洲货币集体走强,再结合前期欧元、日元大幅攀升来看,全球资金在持续从美元资产出逃。今年以来,美元指数下跌幅度已超 10%,看跌美元情绪依然主导市场,全球市场逆转美元资产超配的态势已经形成。
德意志银行4 月中旬的统计数据显示,外国投资者持有约 18.4 万亿美元的美国股票和 7.3 万亿美元的美国固定收益资产,其中仅 10 国集团的外国投资者就拥有约 13.7 万亿美元的未对冲美国资产。
此前对美元资产的 「信任」 局面在美国滥施关税之后已发生了变化,随着亚洲国家和地区抛售其储备货币,可能会引发从美元的大规模撤离。橡树资本联席首席执行官 Armen Panossian 近期向外界透露,由于担心美国贸易政策会损害经济和投资环境,该公司客户正在讨论将其对美国资产的敞口削减最高达 10% 的问题。
安联投资全球固定收益首席投资总监 Michael Krautzberger 表示,美国经济未来可能面临增长放缓和通胀上升的局面,这种宏观和政策环境有利于美国收益率曲线陡峭化,美国长期债券的期限溢价因此上升,反映出投资者要求更高的风险补偿以持有美国国债,美元也面临贬值压力,因此倾向于在投资组合中减少美元敞口。
「美国例外论」 已动摇
华泰证券研究所所长、固收首席分析师张继强认为,除非美国关税政策显著转向,否则美元将会出现趋势性偏弱。美国的关税政策弱化了美元循环,其政策不确定性削弱美元避险属性,导致 「美国例外论」 动摇而带动资金流出,在多重因素影响之下,美元持续走弱。
当前,股神巴菲特已经对美元失去了信心,并连续多次发出严厉警告。2 月份最新的年度致股东信中,巴菲特警告美国面临 「财政愚蠢」 的风险, 称 「如果财政愚蠢盛行,纸币的价值将蒸发」。在 5 月股东大会上,当被问及美元走弱风险时,巴菲特强调,不会想持有任何他们认为会贬得 「一文不值」 的货币资产。
(证券时报)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