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上市的公司越来越多,仅在 5 月 9 日,就有 4 家公司递表。
港交所官网显示,截至 4 月 30 日,仍有 130 家公司的上市申请在处理中,已上市 19 家,待上市的公司 18 家。
申请赴港上市的公司数量仍在不断增加,港交所在 4 月受理的上市申请包括 32 家主板、3 家 GEM 和 7 家根据 《主板上市规则》 第二十章递交的上市申请。
而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5 月以来,有 8 家公司递表港交所,仅在 5 月 9 日这一天就有 4 家公司扎堆递表。

拟上市公司各有特色
据了解,目前赴港上市的公司主要以 「硬科技+新消费」 为主。以在 5 月 9 日同时递表的 4 家公司而言,同样是各有特色。
第一家公司铜师傅是一家典型的新消费公司。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该公司 2024 年在中国铜质文创工艺产品市场按总收入计位列第一,市场份额达 35.0%。铜师傅品牌发轫于承袭中国传统工艺的铜器工坊,历经十年演进,通过深度设计重构传统文化表达,成为引起广泛消费者共鸣的全国领军文创品牌。

铜师傅的价格并不低。铜师傅的定价策略根植于质价比原则,强调每件产品的艺术、文化和物质价值,同时确保广泛的消费者可及性。铜师傅的目标是提供博物馆级的工艺和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其价格范围既能体现审美成熟度,又能体现生产卓越性。于往绩记录期,铜师傅的在线客单价均高于人民币 750 元。
第二家公司泽景电子则是一家典型的硬科技公司。泽景电子是中国创新智能座舱视觉、交互解决方案的先行者和领军者,提供以挡风玻璃 HUD 解决方案 CyberLens 及增强现实HUD(简称 AR-HUD) 解决方案 CyberVision 为主,以测试解决方案和其他创新视觉技术解决方案为辅的综合解决方案。
泽景电子率先在中国市场推出自研 HUD 解决方案,并在中国率先推出了基于数字光处理 (DLP) 技术的量产 AR-HUD,其可通过抵抗环境干扰保障更稳定可靠的性能。通过创新解决方案,泽景电子积极推动智能座舱视觉、人车交互系统由 2D 至 3D、AR 变革及市场渗透。
同时,泽景电子在各项数据方面的增长都极为明显。其目前覆盖的主机厂客户达到 20 家以上,2022 财年至 2024 财年解决方案交付量增至 3 倍,2022 财年至 2024 财年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 64.3%。

第三家公司中鼎智能是中国领先的智能场内物流和仓储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中鼎智能的核心产品为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通过集成智能场内物流管理软件与堆垛机、穿梭车、输送线、分拣机及机器人等场内物流设备,在广大行业垂直领域的仓库、工厂及生产线内协调货品的搬运和存放。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就 2024 年的收入而言,中鼎智能在中国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行业中,排名第四;在中国工业领域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中,排名第二;在中国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领域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中,排名第一。
相比起前面 3 家公司,第四家公司富友支付的市场排名则没有那么靠前,且富友支付此前在 2024 年就曾递表港交所,本次是再度递表。
富友支付是中国多领域的全能型数字化支付科技平台,在多元化商业场景下为不同规模及不同行业的客户赋能,提供多渠道支付服务以及科技、管理和其他增值服务。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富友支付是中国率先提供多渠道数字支付及数字化商业解决方案的科技平台之一,亦是首批获得开展跨境外汇支付服务许可的公司之一。富友支付帮助商户客户向终端客户收款的收单服务、跨境数字支付及账户运营服务等众多产品均为行业首创。2024 年中国综合数字支付服务市场的 TPV 为人民币 268.6 万亿元,由三大非独立综合数字支付服务提供商主导,三者合共占据 75.6% 的市场份额。按 2024 年的 TPV 计,富友支付在中国综合数字支付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八位,市场份额为 0.8%。
港股 IPO 持续火爆
大量拟上市公司递表港交所,表明港股 IPO 市场的火爆仍在继续。
在今年一季度,港交所上市活动和集资额延续 2024 年下半年的强劲势头。香港位居全球五大新股市场之一,一季度共有 17 家公司上市,总集资额达 187 亿港元,是 2024 年第一季的近四倍。
而在 5 月 20 日,港股市场还将迎来一个 「大块头」——宁德时代,该公司目前正处于招股期。
宁德时代此次港股上市将发行 1.18 亿股股份,募集资金净额约 307 亿港元。如果考虑到发售量调整及超额配股,宁德时代的募资金额有望提升至约 406 亿港元。
宁德时代有望超越美的集团去年 9 月在港上市时的募资规模。美的集团当时在港交所二次上市,募集资金净额 306.68 亿港元,创下港股市场三年来的 IPO 募资新高。宁德时代此次的募资规模,也接近快手 2021 年 IPO 时募资 412.76 亿港元的体量。
对于港股 IPO 市场迅速复苏的原因,浦银国际首席策略分析师赖烨烨认为主要由三大核心因素驱动:一是中国 AI 技术突破使得港股市场情绪和信心得到修复。当市场情绪乐观时,IPO 市场通常较活跃,投资者参与积极性较高。二是随着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南向资金与外资的共同净流入,港股的流动性显著改善,有助于活跃港股 IPO 市场。三是打新赚钱效应更明显,机构参与积极度提升,也吸引了较多个人投资者参与。2025 年新股首日破发率仅为 28%,远低于去年同期的 50%。
对于 2025 年的港股 IPO 市场,赖烨烨认为,目前,有近 140 个公司的递表状态为 「处理中」,当中不乏超大型 A 股上市公司。预计这些公司将支持今年港股上市公司数量和融资规模同比进一步提升。在多个大型 IPO 上市、美联储持续降息以及海外资金加大对港股配置的情况下,今年港股 IPO 募资总额有望恢复至疫情前的 40%—50%,全年筹资规模有一定机会达到 170 亿—200 亿美元。
(证券时报)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