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日本国内大米价格持续攀升并连创新高。日媒评论称,2025年的日本大米堪比“吃不起的黄金”。
当地时间5月26日,日本农林水产省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18日为止的一周,日本超市大米均价继续上涨,全国超市销售的5公斤装大米均价为4285日元(约合215.53元人民币),环比上涨0.4%,再次创下新高。尽管日本政府多次释放政府储备米,但依然无法化解“米荒”难题。
5月26日,日本农林水产省宣布,政府将从储备中以平均每60公斤11556日元(约合人民币581元)的价格向主要零售商出售30万吨大米,这一价格较最近一次竞标的中标价低47%。
此次大米投放将通过与超市等主要零售商签订直接合同的方式实施,绕过此前以农业合作社为主体的拍卖体系——该体系因长期依赖市场竞价机制,导致政府难以有效调控终端价格。此外,运输费用将由政府承担。
根据该省规划,零售商最早将于6月初启动销售,这批大米的最终定价预计为每5公斤约2000日元(约合人民币101元)。新的投放政策旨在通过缩短流通环节、干预中间价差,直接平抑持续高企的民生米价。
新上任的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亦表态,“当务之急是尽快将价格低廉且优质的大米送到消费者手中。”
“吃不起的黄金”
5月23日,日本总务省公布的4月全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显示,大米价格同比涨幅达98.4%,创下1971年以来的最大增幅。
为抑制米价飙升,农林水产省自今年3月起已四次宣布释放总计41万吨政府储备米,这也是日本自1995年建立储备米制度以来,首次为确保大米流通量动用储备米。
然而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实际流入零售市场的应急储备米仅占释放总量的7%。
据日本全国新闻网披露,问题根源在于日本农协(JA)通过竞标机制收购95%的释放储备米,形成实质性垄断,其对流通环节的绝对控制导致终端定价权完全游离于政府调控之外。政府持续放粮却难入市场,农协囤聚库存主导价格,使得官方平抑米价的努力近乎失效。日本经济学家、财务省前官员高桥洋一批评“这完全是一场闹剧”。
此外,日本前农林水产大臣江藤拓此前声称,自己从未购买过大米,因为长期从支持者处收到大量大米作为礼物。作为日本标志性主食,大米价格的上涨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民生焦点,江藤拓这一言论激怒了正艰难应对大米价格飙升的民众,他也因此于5月21日辞职。
江藤拓的下台对日本首相石破茂的少数派政府造成了新的打击。共同社发布的民意调查显示,由于选民对政府未能解决大米价格飙升问题、拒绝为应对通胀上升而削减消费税的不满加剧,石破茂内阁支持率已跌至27.4%的历史最低点。
大米在日本是极具敏感性的政治导火索,历史上大米短缺曾多次引发政治动荡。最典型的是在1918年,因大米价格暴涨引发的“米骚动”直接导致内阁倒台,成为日本现代史上著名的民众抗议事件。随着小泉进次郎的新政策出台,石破茂内阁支持率微微回升至31.7%,不过仍有52.6%的人表示反对。
“最政治化的作物”
此番日本米价高企,成因复杂多元。直接诱因层面,2023年夏季极端高温导致水稻大面积歉收、日本旅游业复苏推动餐饮业对大米需求激增、特大地震谣言引发家庭与企业恐慌性囤积,以及俄乌冲突加剧小麦短缺等,促使部分消费需求转向大米替代。
与此同时,日本大米生产高度依赖小农户经营模式,且从业者老龄化问题突出。据日本农林水产省数据,近90%的个体农场由60岁以上农民主导,70%的农场面临后继无人困境。此外,稻田面积从1961年峰值340万公顷持续缩减至2024年的230万公顷,生产效率提升缓慢与劳动力断层形成双重制约。
不过,高桥洋一指出,2025年日本“米荒”的根本原因,在于数十年来日本推行的不合理农业体制。
在日本,农民是长期执政党——自民党的传统票仓。以保护农民利益之名,自民党长期严格限制大米进口量。在1995年加入WTO前,日本对进口大米征收高达778%的关税,此后逐渐降至目前的280%。当前日本主食大米的自给率达100%。
自民党对外限制进口,对内则实行抑制生产的“减反政策”。始于1971年的“减反政策”通过发放补贴限制水稻种植面积,鼓励农民转种其他作物或直接休耕。尽管该政策在2018年被废除,但事实上的“减反”仍在继续,农林水产省每年还在发放“适当生产量”指导指标,大米产量至今未恢复至“减反”废除前水平。
这一政策名义上预防水稻生产过剩、防止米价暴跌,实际却成为人为控制市场供应、利益团体结盟牟利的手段。此外,日本农协凭借庞大规模与完备体系,不仅垄断农村金融、保险等经济社会领域及大米定价权,更利用农村选区“选票价值差”形成凝聚性投票团体,成为左右政党政治的关键利益集团。
据《读卖新闻》报道,农协左右着日本国会约30%的席位,其通过为议员提供稳定选票,与自民党及农林水产省官僚形成“铁三角”利益链。政党执政后以政策优惠回报农协,这一格局固化了农协对农业领域的垄断,也成为日本农业对外开放的主要阻力。
美国《时代》周刊直言,“大米是日本最政治化的作物”,政客更关心农民选票而非农业经济。
佳能全球研究所研究主任山下和仁指出,面对米价飙升,日本政府释放大米库存是必要之举,但也仅为临时解决方案。他强调,政府需在未来构建全新机制,以确保大米供应的长期稳定。
日本著名农业政策专家、经济学者山下一仁也指出,日本的“米荒”是对日本农业政策和民生主权的一份警告。如果自民党与农协间的利益交易不能被打破,权力过度集中所导致的制度性腐败无法被根除,未来,日本还可能出现更多类似的“米荒”困境。
(国际金融报)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