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21170.2 亿元,同比增长 1.4%(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二)。
1—4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7022.8 亿元,同比下降 4.4%;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15596.4 亿元,增长 1.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5429.2 亿元,增长 2.5%;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5706.8 亿元,增长 4.3%。
1—4 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 2875.0 亿元,同比下降 26.8%;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 15549.3 亿元,增长 8.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 2745.8 亿元,增长 4.4%。
1—4 月份,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农副食品加工业利润同比增长 45.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 24.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 15.4%,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 13.2%,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 11.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 11.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 5.6%,纺织业增长 3.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 1.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 4.4%,汽车制造业下降 5.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 6.9%,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 48.9%,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同比增亏,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由亏转盈。
1—4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43.44 万亿元,同比增长 3.2%;发生营业成本 37.16 万亿元,增长 3.4%;营业收入利润率为 4.87%,同比下降 0.09 个百分点。
4 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 181.35 万亿元,同比增长 5.3%;负债合计 104.62 万亿元,增长 5.7%;所有者权益合计 76.72 万亿元,增长 4.7%;资产负债率为 57.7%,同比上升 0.2 个百分点。
4 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 25.86 万亿元,同比增长 9.7%;产成品存货 6.61 万亿元,增长 3.9%。
1—4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 85.54 元,同比增加 0.19 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 8.28 元,同比减少 0.20 元。
4 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为 72.5 元,同比减少 1.3 元;人均营业收入为 178.2 万元,同比增加 5.9 万元;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 21.0 天,同比增加 0.2 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 70.3 天,同比增加 4.0 天。
4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 3.0%。





附注
一、指标解释及相关说明
1. 利润总额: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
2. 营业收入:指企业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生产经营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3. 营业成本:指企业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生产经营活动发生的实际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营业成本应当与营业收入进行配比。
4. 资产总计: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5. 负债合计: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6. 所有者权益合计: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7. 应收账款:指资产负债表日以摊余成本计量的,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
8. 产成品存货:指企业已经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验收入库,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者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以及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用于销售的各种商品。
9. 营业收入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100%,单位:%。
10. 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单位:元。
11. 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营业收入×100,单位:元。
12. 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平均资产÷累计月数×12×100,单位:元。
13. 人均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平均用工人数÷累计月数×12,单位:万元/人。
14. 资产负债率=负债合计÷资产总计×100%,单位:%。
15. 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360×平均产成品存货÷营业成本×累计月数÷12,单位:天。
16. 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360×平均应收账款÷营业收入×累计月数÷12,单位:天。
17. 在各表的利润总额同比增长栏中,标 「注」 的表示上年同期利润总额为负数 (即亏损) 或为 0.0 亿元;数值为正数的表明利润同比增长;数值在 0 至-100% 之间 (不含 0) 的表明利润同比下降;下降幅度超过 100% 的表明由上年同期盈利转为本期亏损;数值为 0 的表明利润与上年持平。
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营业收入等指标的增速均按可比口径计算。报告期数据与上年所公布的同指标数据之间有不可比因素,不能直接相比计算增速。其主要原因是:(一) 根据统计制度,每年定期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调查范围进行调整。每年有部分企业达到规模标准纳入调查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而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 (吊) 销企业等变化。(二) 加强统计执法,对统计执法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要求的企业进行了清理,对相关基数依规进行了修正。(三) 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剔除跨地区、跨行业重复统计数据。
三、统计范围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年主营业务收入为 2000 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四、调查方法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状况报表按月进行全面调查 (1 月份数据免报)。
五、行业分类标准
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 (GB/T4754-2017)。
统计局解读:1—4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加快恢复,新动能行业利润增长较快
4 月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加快落实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有力有效应对外部挑战,工业生产实现较快增长,带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加快。特别是以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为代表的新动能行业利润增长较快,彰显工业经济发展韧性。
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加快。1—4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 1.4%,较 1—3 月份加快 0.6 个百分点,延续恢复向好态势。从行业看,在 41 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 23 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增长面近六成。4 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 3.0%,较 3 月份加快 0.4 个百分点。
装备制造业引领作用突出。随着工业产业优化升级深入推进,装备制造业效益持续提升。1—4 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 11.2%,较 1—3 月份加快 4.8 个百分点;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 3.6 个百分点,拉动作用较 1—3 月份增强 1.6 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的引领作用突出。从行业看,装备制造业的 8 个行业中,有 7 个行业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6 个行业较 1—3 月份增速加快,其中,仪器仪表、电气机械、通用设备、电子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 22.0%、15.4%、11.7%、11.6%,较 1—3 月份加快 6.7 个、7.9 个、2.2 个、8.4 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增长加快。1—4 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 9.0%,较 1—3 月份加快 5.5 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 7.6 个百分点。从行业看,随着制造业高端化持续推进,生物药品制品制造、飞机制造等行业利润同比增长 24.3%、27.0%;「人工智能+」 行动深入推进,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电子电路制造、集成电路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 105.1%、43.1%、42.2%;智能化产品助力数智化转型,相关的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 177.4%、167.9%、80.9%。
「两新」 政策效应持续显现。1—4 月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用足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推动 「两新」 加力扩围政策继续显效。在大规模设备更新相关政策带动下,专用设备、通用设备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 13.2%、11.7%,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 0.9 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和电工机械专用设备制造、通用零部件制造、采矿冶金建筑专用设备制造等行业利润快速增长,增速分别为 69.8%、24.7%、18.3%。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效果明显,家用电力器具专用配件制造、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非电力家用器具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 17.2%、17.1%、15.1%。
总体看,1—4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稳定恢复,展现出我国工业强大韧性和抗冲击能力。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变数仍多,需求不足、价格下降等制约因素仍然存在,工业企业效益稳步恢复的基础还需继续巩固。下阶段,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工业企业效益持续恢复向好。
(国家统计局)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