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几乎在一夜之间,「稳定币」 突然火了。据进门财经报道,5 月 29 日~30 日短短两天,就有多达十余场以 「稳定币」 为关键词的券商电话会扎堆举行,涉及业内十多家券商。这几天,多只 「稳定币」 概念股接连有强势表现。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注意到,这股热潮背后是相关政策的发酵。近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通过 《稳定币条例草案》(以下简称 《草案》)。这一 《草案》 的通过,对 「稳定币」 行业各环节及参与方的影响和机遇,最近备受券商关注。
虽然 「稳定币」 应用前景可期,但是针对二级市场的概念炒作,有市场人士认为,近期市场热点轮动较快,5 月 30 日 「稳定币」 板块不算强,表明市场有分歧,后市应观察行情的持续性。据记者观察,目前国内券商对 「稳定币」 的深度研报明显偏少,主流机构对 「稳定币」 还存在一定认知差,短期内市场可能还处在概念炒作阶段。
「稳定币」 概念股走强
进门财经的报道称,5 月 29 日~30 日,包括中信证券、国泰海通、招商证券、国金证券、东吴证券、西部证券、国盛证券等在内的十余家券商举办了 13 场以 「稳定币」 为关键词的路演会议。未来几天,中金公司、广发证券等也将举行 「稳定币」 相关电话会议。
今年以来,上一次能吸引如此多券商争先恐后召开电话会聚焦同一个主题的情形,可能还是 DeepSeek、人形机器人、「对等关税」 等热门话题。
最近几天,A 股、H 股中的 「稳定币」 概念股如海联金汇、雄帝科技、朗新集团、连连数字、众安在线等短期内纷纷走强。5 月 29 日,连连数字大涨近 45%,雄帝科技近两个交易日最大涨幅达到 44%。
据华西证券海外研究团队介绍,「稳定币」 是一种通过与法定货币 (如美元、人民币)、商品或其他资产建立锚定关系,进而维持自身币值相对稳定的加密货币。其诞生的初衷是为了有效解决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价格大幅波动的问题。
事实上,「稳定币」 并非横空出世的新生事物,国内早在几年前就有关于 「稳定币」 的讨论。据媒体此前报道,时任央行副行长李波在博鳌亚洲论坛 2021 年年会论坛上曾指出,中国人民银行正研究对比特币、「稳定币」 的监管规则。
另外,在实际应用方面,「稳定币」 在支付和交易领域已得到广泛普及。东吴证券最新发布的研报指出,根据加密货币交易所 CEX.IO 的报告,2024 年 「稳定币」 的总转账量达到 27.6 万亿美元,超过了传统支付巨头 Visa 和 Mastercard 的总交易量。无论是在跨境汇款、去中心化金融 (DeFi) 借贷,还是在线购物等场景中,「稳定币」 都展现出快速、低成本的优势,逐渐影响着全球支付和交易的生态格局。
不过,在 A 股市场,「稳定币」 成为热门主题还是最近的事,就在今年 5 月之前这一概念基本乏人问津。
业内认为,最近,「稳定币」 之所以在市场快速出圈与多个 「催化剂」 密切相关:近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通过 《草案》,标志着香港成为全球首个针对法币 「稳定币」 建立全面监管框架的司法管辖区;全球第二大 「稳定币」USDC 的发行商 Circle Internet Group 日前公布 IPO 条款,该公司计划在纽交所上市,筹资最多达 6.24 亿美元;最近,美国 《GENIUS 法案》(《引导和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 在参议院取得重要进展。一旦该法案通过,可能会推动机构对 「稳定币」 的投资增长。
其中,最受市场关注的是 《草案》 的通过。香港特区政府驻沪办近日在公众号发文指出,《草案》 预计将在今年内生效,未来任何人如果业务过程中在香港发行法币 「稳定币」 必须向金融管理专员申领牌照,只有由持牌发行人发行的法币 「稳定币」 方可销售予零售投资者。
中信建投计算机团队日前发布观点指出,《草案》 的出台弥补了虚拟资产的监管空白,提升了投资者的信任度。合规、透明的 「稳定币」 有望在 RWA(现实资产代币化) 生态系统中扮演不可或缺的 「引擎」 与 「基石」 角色,将加快推动各类现实资产通过区块链技术转化为数字代币过程。
跨境支付领域潜力巨大
据记者观察,由于是新兴主题,最近两天,上述各券商举行的 「稳定币」 相关电话会以科普性质居多。例如,中信证券 5 月 29 日晚间举行的电话会,聚焦 《草案》 对 「稳定币」 行业各环节及参与方有何影响和机遇。西部证券 5 月 30 日早晨举行的电话会主题为 「何为稳定币?」,从 「稳定币」、RWA 的概念解释以及相关国家战略等层面进行解读。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 RWA 一词也和 「稳定币」 一起常被机构提起,那么,两者之间有何关联?
对此,5 月 30 日,香港胜利证券生态合伙人陈辰向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表示,「稳定币」 是链上金融的 「货币锚」,可视作链接法币与加密资产的交易媒介,RWA 则是 「资产锚」,通过区块链技术将现实中的实体资产转化为链上可交易的数字通证,两者共同构成现实与链上世界连接的价值闭环。「通俗地说,两者 (『稳定币』、RWA) 是共生关系:『稳定币』 需要 『资产锚定』 来建立信任并拓展场景,RWA 需要 『链上资金』 获取流动性。」 陈辰说道。
从公开信息来看,今年内,「稳定币」 相关业务有望正式落地。5 月 18 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七届立法会议员、香港资讯科技联会会长邱达根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下半年会有 「稳定币」 发行商在香港开展业务,「未来,包括股票、债券等传统资产也可能会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交易。」
就 「稳定币」 的应用前景,陈辰介绍,目前有两个核心场景——交易场景、支付场景,「交易场景方面,『稳定币』 通过绑定大的交易所和链上合约渠道,成为避险资产和交易媒介,未来的增长点在于 RWA 上链形成类似 『链上纳斯达克』 的新机会;支付场景方面,在 B 端、C 端跨境支付需求中,『稳定币』 成本优势明显,需求量巨大,严重冲击了传统银行系统的垄断地位。」
在华西证券海外研究团队看来,「稳定币」 在跨境支付领域潜力巨大。首先,能够实现资金实时到账,大大缩短交易周期,同时降低交易成本。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跨境实时结算,手续费仅为传统银行系统的 1/10 至 1/100,尤其在新兴市场替代法币进行日常支付和薪酬发放。另外,「稳定币」 有望成为货币国际化工具,以 「人民币稳定币」 为例,在跨境贸易中,通过使用 「人民币稳定币」 进行结算,可以绕过传统的 SWIFT 系统。
「就 『稳定币』 产业链而言,可以分为发行商、分销商两条线,发行商头部集中较为明显,分销商参与者较多,最近股价暴涨的连连数字就是一家 『稳定币』 支付公司。行业盈利模式类似商业银行吸储放贷,在负债端零息揽储,资产端配置类美债资产获取收益。」 陈辰表示,「『稳定币』 赛道的核心竞争因素主要是三点:信用背书,流动性支持,渠道与获客能力。当前,头部 『稳定币』 竞争格局已经由链上/交易所的交易场景比拼,演变至跨境支付结算等非加密场景的市场与渠道争夺。」
谈及 「稳定币」 的市场规模,陈辰指出:「当前 『稳定币』 市场规模近 2500 亿美元,过去主要由自下而上需求推动发展,与传统金融体系利益冲突大,合规门槛高。随着 『稳定币』 全球各地法案相继通过,合规 『稳定币』 逐渐体现更高战略价值。」
展望 「稳定币」 和 RWA 对虚拟资产行业的影响趋势,陈辰分析指出:「短期影响方面,随着合规通道打开,全球资金配置重构,虚拟资产享受流动性红利,反向吸引优质资产上链,形成正向飞轮效应;长期影响方面,链上金融将从边缘实验变为全球金融基础设施主干,RWA 将成为 『全球金融系统新骨架』 的核心推力。」
(每日经济新闻)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