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最新发布国际石油市场中期展望报告指出,由于受地缘政治风险升级和贸易摩擦冲突加剧等因素影响,国际石油市场前景面临多重不确定性,未来几年,全球石油供应量的增长幅度将大幅超过需求增长。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表示:「未来数年,石油市场或将维持充足供应,然而近期局势急剧凸显出石油供应安全面临的重大地缘政治风险。」
报告显示,预计到 2030 年,在沙特和美国产量扩张的驱动下,全球石油产能预计将增长 510 万桶/日,达 1.147 亿桶/日,远超全球石油需求 250 万桶/日的预期增幅。预计全球原油产能将增长 180 万桶/日,增幅将主要来自阿联酋和伊拉克。全球天然气凝析液产量将增长 230 万桶/日,达到 2010 万桶/日,占全球石油产能增量近 50%。中东产油国将天然气开发列为战略重点,该地区天然气凝析液供应将增加 140 万桶/日。巴西、印度和印尼的生物燃料供应增长将达到 68 万桶/日。
报告预测,如果非石油输出国组织 (欧佩克) 产油国组成 「欧佩克+」 原油供应维持现有水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30 年全球石油供应量将升至 1.072 亿桶/日,较预期需求高出 170 万桶/日。
报告指出,国际石油市场将进入动荡期。今年年初以来,多家经济预测机构纷纷下调 2025 年全球经济增速,经济增速不足将抑制全球石油需求增长。与此同时,以沙特为首的 「欧佩克+」 产油国联盟决定自 2025 年 5 月起解除石油减产限制,由此带来的预期增产与高关税对贸易的冲击,推动油价在 2025 年 4 月至 5 月初跌至近 4 年来低点,并导致国际石油企业纷纷调整投资计划。但近期爆发的伊以冲突使国际油价出现反弹,使石油供应安全再次成为国际能源市场核心议题。
报告显示,2024 年至 2030 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增长 250 万桶/日,但由于经济增速放缓,叠加交通领域的电力替代进程加速,年度增幅将逐年递减。发电领域的石油替代同样举足轻重,比如,沙特的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替代燃油发电计划,将推动该国成为 2030 年前石油需求降幅最大的国家。
随着交通运输和发电领域持续向多元燃料转型,石化行业预计将从 2026 年起,成为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石化消费增长与液化天然气供应的大幅增长密切相关。预计到 2030 年,全球聚合物和合成纤维生产将消耗 1840 万桶/日的石油,相当于全球每 6 桶石油消费中就有 1 桶多用于石化产品生产。
报告预测,2024 年至 2030 年,新兴发展中经济体的强劲需求增长,与发达经济体持续萎缩的需求增长形成鲜明对比。其中,亚洲市场主导市场增量,而东南亚经济体石油消费的显著增长不容忽视。相比之下,主要由发达经济体组成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石油消费量预计到 2030 年将下降 170 万桶/日。
报告指出,油价下行将抑制上游产能扩张。2025 年初的油价暴跌和投资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导致全球石油企业重新评估上游业务投资。预计 2025 年,石油上游产业投资将下降至约 4200 亿美元,降幅达到 6%。
报告预测,炼油行业将面临成品油增长乏力的挑战。全球成品油需求预计将于 2027 年达峰,触及 8630 万桶/日,较 2024 年仅增长 71 万桶/日。此后,汽油和柴油消费将加速萎缩。尽管需求增长乏力,但到 2030 年,全球仍将新增 420 万桶/日炼油产能,远超成品油需求,欧洲及美国西海岸的高成本炼油厂首当其冲面临退市压力。
(经济日报)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