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马传茂
传言落地!
7 月 4 日晚间,因广东顺德农商行及其保荐人提交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深交所决定终止对该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审核。
券商中国记者获悉,此次撤回 IPO 申请系该行战略规划调整,未来将根据市场环境择机重启。同时,该行暂无 H 股上市的计划。
至此,自 2023 年 3 月排队 IPO「换道」 注册制审核以来,已有 6 家中小银行撤回上市申请,排队的银行仅剩 5 家。
排队六年,主动撤单
早在 2017 年 7 月,顺德农商行即召开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 A 股上市的一系列议案。
2019 年,该行上市进程不断提速:5 月 23 日,其 A 股上市申请获广东银保监局批复同意;6 月下旬,该行上市申请材料被证监会接收并获受理,正式加入 A 股上市排队序列。
彼时招股书显示,顺德农商行接受中金公司保荐,计划登陆深交所,发行不超过 16.94 亿股股份 (占发行后总股本的 25%)。
2023 年 3 月,该行 A 股 IPO「换道」 注册制审核,其上市申请获得深交所受理。此后,因招股书财务资料过期,其审核状态数次在 「中止」 和 「已受理」 之间切换。
今年 6 月 30 日,同样计划在深交所上市的东莞银行、广东南海农商行均完成财务资料更新,上市审核状态由 「中止」 变更为 「已受理」,而顺德农商行未保持同步,审核状态仍为 「中止」,引发市场猜测。
按照要求,IPO 申报需报送的财务报表在截止日后 6 个月有效。这意味着,如果 6 月 30 日前不完成重新申报,以 2022 年至 2024 年报表为报告期的招股书数据便会失效。
最终,传闻得到验证。7 月 4 日晚间,深交所官网信息显示,因顺德农商行及其保荐人提交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深交所决定终止对该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审核。
据了解,此次撤回 IPO 申请系该行战略规划调整,未来将根据市场环境择机重启。同时,该行暂无 H 股上市的计划。
已脱离省联社系统
2009 年底完成改制的顺德农商银行,是广东 3 家首批改制的农商行之一。其所在的佛山顺德,也是一个民营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已连续 13 年夺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冠军。
这在该行股权结构中同样得到体现。目前,顺德农商银行总股本接近 51 亿股,国有股东持股约 10%,超过 8.7 万户股东集中于当地民企、居民。
其中,世界 500 强之一的美的集团及其关联方合计持股 9.77%,为该行第一大股东;知名企业万和集团及其控股子公司亦合计持股 5.79%,为第三大股东。
博意建筑则持股 5.51%,为顺德农商行第四大股东。该公司成立于 1992 年,是碧桂园核心联盟企业。
以综合实力计算,顺德农商行位列全国农商行前列。截至去年末,该行总资产 (集团口径,下同) 超过 4800 亿元,是全国最大的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国内第 11 大农商行。
根植于顺德,通过分支机构的全面渗透,并发挥活跃的区域经济及本地村居富裕的优势,该行人民币存、贷款市场份额长期稳居当地银行业金融机构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2021—2022 年,包括珠海农商行、顺德农商行、南海农商行在内,多家农商行脱离省联社系统,管理权整体移交至当地政府。
由此,广东农合机构形成 「1+7」 市场体系,即:多家脱离省联社系统的农商行分别管理一部分、省联社继续管理一部分的多银行集团并存局面。
主动撤单屡见不鲜
近年来,排队银行主动撤单现象显著增多。
早在 2022 年 2 月,厦门农商银行就基于股权优化目的主动撤回 IPO 申请。彼时该行回应称,意在利用调整期着力梳理并优化股权,为下一步稳健发展和再次申请上市筑牢基础。
2023 年 3 月,A 股排队银行集体 「换道」 注册制审核,但重庆三峡银行成为 11 家在审银行中的 「落单者」,引发市场关注。随后信息显示,该行因引进战投等工作已调整上市计划。
2024 年,更是有 3 家中小银行撤回上市申请文件,包括亳州药都农商银行、江苏海安农商银行、安徽马鞍山农商银行,且 3 家银行资产规模均不到千亿。
进入 2025 年,广州银行、顺德农商银行两家规模相对较大的地方银行也先后撤回上市申请文件,主动撤单的原因均为 「战略规划调整」,且无赴港上市安排。
整体来看,多家排队银行撤回上市申请是监管环境、市场逻辑、自身经营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随着银行业经营环境的变化,更多银行选择聚焦自身经营。
截至目前,仍处于 「候场区」 的 A 股排队银行已减少至 5 家,包括湖州银行、湖北银行、江苏昆山农商银行、东莞银行、广东南海农商银行。其中,除湖州银行处于 「已问询」 状态外,其余排队审核状态均为 「已受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 1 月,总部位于四川的宜宾市商业银行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近三年来全国银行业唯一上市银行、四川省第三家上市银行。
(证券时报网)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