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程鹏
7 月 31 日,在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 (扩大) 上,龚正市长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关心的问题,结合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具体介绍了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工作。
促进经济稳定增长。龚正说,面对外部环境变化,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需要更好为全国发展大局挑大梁、作贡献。上海将全力以赴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多措并举扩大有效需求,努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3 月中办、国办印发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上海狠抓贯彻落实,制定出台了上海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总的考虑是,大力实施城乡居民增收、消费能力保障支持、服务消费提质升级、大宗消费更新、新型消费培育、消费环境提升等六大行动,持续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更好地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他重点介绍了三方面工作:一是促进服务消费。上海人均 GDP 已经超过 3 万美元,服务消费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上海将在积极促进商品消费的同时,以更大力度扩大服务消费。一方面,着力提升服务供给质量。重点是加快打造文化消费高地,扩大优质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体育赛事经济,更好满足健康消费需求,持续提升餐饮、家政等生活服务消费品质。另一方面,积极促进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加快引进和培育高能级、高流量、高品质的演出、赛事、展会,串联各方资源,促进相互导流,放大票根经济效应。
二是扩大入境消费。上海长期是国内入境旅客数量最多的城市,去年接待入境旅客近 671 万人次、同比增长 84%,入境旅客对拉动全市消费具有重要作用。上海将围绕打造 「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加快提升入境旅客服务感受度、消费便捷性。优化离境退税消费环境是今年一项重点工作。5 月、6 月两个月,上海离境退税销售额累计同比增长 91.3%。上海制定出台了优化离境退税消费环境行动方案,目标是到 2027 年离境退税商店超过 3000 家。
三是培育新型消费。上海将大力发展数字消费、悦己消费,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邮轮经济。悦己消费是消费的新趋势。上海支持开发原创 IP,大力促进 「IP+消费」。鼓励二次元经济健康发展。提升夜经济品质,打造不同特色的夜间消费集聚区和特色市集。首发经济是上海最显著的优势之一。去年超过 3500 个品牌在沪举办首发活动,全市新增首店 1269 家、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首位。今年,上海发布了 「首发上海 3.0」 政策,吸引更多国内外品牌来沪开设首店,不断提升首发、首秀、首展、首店的能级。银发经济是激发消费活力的 「新蓝海」。上海支持企业开发更多适合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努力把上海打造成银发经济发展高地。
龚正表示,围绕扩内需,上海还将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今年国家下达上海的新增债券额度达 1386 亿元,其中专项债券额度 1155 亿元。上海将聚焦基础设施、新兴产业、城市更新等领域,推动更多项目早开工、快建设,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推动经济稳定增长,还要深化营商环境改革,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管理。今年,上海发布实施营商环境改革 8.0 版行动方案,并推进 「十大攻坚突破任务」。
一是优化政策服务,方便企业更好地享受政策。上海全流程优化了惠企政策的制定实施、申报兑现和评估修订。首先是着力解决政策 「看不懂」 的问题,充分听取企业意见,进一步明晰政策申兑要求。其次是着力解决政策 「不好查」 的问题,在 「随申办」 等上线 「随申兑」 惠企政策服务专区,统一市、区两级惠企政策发布和查询入口,便利企业高效查询和了解政策。再次是着力解决政策 「享不到」 的问题,通过数据共享为企业精确匹配政策,让更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市、区两级共有 378 个惠企政策项目实现 「免申即享」,其中市级部门项目 158 个,目前已累计服务企业超过 400 万次。
二是优化涉企行政检查,推动监管减量、提质、不扰企。重点是全面推广应用 「检查码」,建立检查的强制登记制度,做到无码不检查、检查必亮码;加强检查的统筹管理,推进餐饮业、住宿业等 91 个行业使用联合 「检查码」 开展跨部门综合监管,争取做到 「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做实检查的评价反馈,形成检查管理闭环。同时,完善 「无事不扰」 事项清单和 「无感监管」 对象清单,强化 「信用+风险」 监管,努力让守法守信者得到更大便利、违法失信者受到应有制约。
龚正还表示,当前,我们正在深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强化先行先试、集成探索,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和制度体系。提升重大开放载体平台能级,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发挥风向标作用的重要举措。
第一,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深化改革转型升级。面对国际经贸规则动态调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上半年,我们制定实施了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深化改革转型升级行动方案。
一是实施功能转型升级行动。立足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资源禀赋,「一区一策」 强化差异化定位、打造特色化优势。
二是实施产业提质升级行动。立足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定位,加快集聚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优质项目。行动方案明确了六个重点产业领域,包括国际分拨、保税加工、保税维修、保税研发、跨境电商和高价值商品保税展示交易。
三是实施管理机制改革行动。我们将建立跨部门数智监管辅助平台,优化智慧监管系统,不断探索优化 「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加快复制洋山特殊综保区、外高桥保税区等区域的成功经验,让更多制度创新成果惠及全市各个综保区。
四是实施公共服务提升行动。我们将推动各保税区域统筹园区和市、区两级企业服务资源,提供 「一站式」 政策咨询、合规培训、争议调解等方面的集成服务。强化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让保税区域政策更给力、制度更完善、服务更精准。
第二,整合构建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上海作为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正在抓紧建设全市统一的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总的考虑是,将分散在各部门的服务平台和信息渠道进行统一整合和优化提升,形成 「线上+线下」、「境内+境外」 全方位的企业出海服务体系。重点是组建「1+(3+15)+X」工作机制:
「1」,就是建立1套市级层面一体化服务统筹协调机制,核心是建设全市统一的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线上平台。重点提供在线咨询解答、一站式网上办事和专业服务资源链接等三大功能。
「3+15」,就是打造覆盖全市的线下咨询服务点。「3」 是指浦东、临港、虹桥 3 个重点区域,将依托现有资源设立分平台,持续做强已有的特色专业服务功能。「15」 是指除浦东外的其他 15 个区,将分别设立服务点,依托政务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就近便利咨询服务。
「X」,就是推进建设X个海外服务点。一方面,我们将推动现有海外办事处功能提升。另一方面,我们将依托市贸促会新设香港、新加坡两个海外服务点。
目前,线上平台开发建设、线下服务功能提升等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动各项工作落地,不断优化平台服务功能,努力打响服务企业走出去的 「上海品牌」。
编辑|程鹏 易启江
校对|何小桃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资料图)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澎湃新闻、上观新闻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