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前期的调整后,工业硅、多晶硅期货近两日再次强势反弹。8 月 6 日,工业硅期货主力 SI2511 合约报收 8700 元/吨,上涨 3.63%;多晶硅期货主力 PS2511 合约报收 51345 元/吨,上涨 3.23%。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双硅」 反弹主要是受基本面消息扰动,以及 「反内卷」 主线品种焦煤走强的带动。
国信期货分析师李祥英向期货日报记者表示,近期 「双硅」 价格反弹主要是受 「煤炭查超产」 消息的影响。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近期发布通知,要求对煤矿生产情况进行核查,若严格执行政策,部分超产煤矿将面临停产整改,可能导致原煤供应增速环比下降。受此影响,焦煤期货近期反弹势头较强。
煤炭是工业硅和多晶硅生产的重要能源,其价格波动对这两种产品的成本影响显著。工业硅生产单吨需要约 12000 度电,多晶硅生产单吨则需要约 50000 度电。煤炭价格上行,传导至电价后,将明显抬升工业硅、多晶硅的生产成本。
从市场消息来看,广发期货分析师纪元菲认为,当前多晶硅期货的政策驱动逻辑尚未终结,经历 7 月的第一阶段价格上涨后,生产多晶硅的利润得到修复,现货报价上调至完全成本上方,期货价格更是上修至超过成本区间的 10%。因此,进入 8 月,市场关注的重点开始转移到产能整合和产量调控方面,各类消息对价格会有所扰动。「工业硅价格上涨主要是受新疆大型企业减产、焦煤和多晶硅价格上涨带动。」
从基本面来看,当前,工业硅处于供需双增的状态,周产量在 7.8 万吨以上,下游多晶硅、有机硅因生产利润修复,对原材料工业硅的需求也明显增加。库存方面,近期工业硅期现库存略有增加,总量在 69 万吨附近。
「从供应来看,当前西南地区开工率大幅低于往年水平,供给重心在西北地区。」 国贸期货有色金属研究中心研究员方富强认为,未来供应的核心变量在于西北地区大厂的复产情况,考虑到西北地区开工率有提升的空间,后续即使西南地区有小产能淘汰,西北地区产能也将形成补充。
当前多晶硅也处于供需双增态势,但供应端增速较大。供应方面,7 月份国内多晶硅产量约 10.78 万吨,周产量增至 2.65 万吨,环比增加 4%,预计 8 月份国内多晶硅产量在 12.5 万吨左右。需求方面,海外需求带动下游排产增加,硅片排产预计增加至 53.29GW。纪元菲认为,在目前电力市场化初期、装机收益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上游产品价格上涨或将进一步减少预期装机收益,新增装机容量可能因此而下降,但海外需求或将增加。
展望后市,纪元菲认为,虽然市场对工业硅的产能出清以及自律并不看好,但在 「反内卷」 政策背景下,工业硅也随商品整体运行,价格重心逐步上移。若煤等原材料成本逐步回升,工业硅的生产成本也将提升,未来价格重心有望上移。
方富强则认为,若基本面没有进一步的改善,工业硅价格上涨的动力或不足,需警惕价格上涨带来的套保压力和复产压力。预计短期内工业硅期价偏强运行,但要警惕市场消息被证伪后的价格回落风险。
纪元菲认为,目前来看,多晶硅价格向下传导机制较为顺畅,7 月下游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价格跟随上游多晶硅价格出现不同程度调涨。虽然 7 月成交相对较少,但随着库存逐步消化,若多晶硅报价坚挺,预计 8 月下游用户将逐步从价格区间下沿开始采购,成交有望逐步增加。
李祥英认为,当前多晶硅期货定价中,基本面因素占比较低,政策、预期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接下来,驱动多晶硅价格上行、下行的力量都不显著,多晶硅价格可能会进入震荡阶段。
(期货日报)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