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无容器材料实验柜成功将钨合金加热至 3100℃,创造新世界纪录,得益于太空微重力环境和双波长激光系统技术突破。同时,中国空间站首次应用验证大模型 「悟空 AI」,为航天员在轨工作提供智能化支持,运行状态稳定,使用效果良好,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在轨智能化应用取得重要进展,「悟空 AI」 寓意用科技智慧赋能航天事业。
每经编辑|毕陆名
据央视新闻,近日,中国空间站上的无容器材料实验柜成功突破 3100℃,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不是神话,在距离地面大约 400 公里的中国空间站,一台现实版的 「炼丹炉」 成功把钨合金加热到超过 3100℃,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这台藏在中国空间站的 「太空炼丹炉」,其实就是位于天和核心舱里面的无容器材料实验柜,上天四年来,它一直忙着 「炼丹」,只不过炼的不是长生不老的丹药,而是能扛住火箭发动机烈焰的钨合金、铌合金等 「耐热高手」,以及一些新型材料。
现在,这台 「太空炼丹炉」 又成功把钨合金加热到 3000 多℃,都快接近太阳表面温度的一半了。这堪比神话的硬核本领,隐藏着两大关键技术的突破。
首先是让材料乖乖听话的 「悬浮术」。在地面上,熔化的金属液体在重力影响下会变得十分调皮。它们要么会像糖浆一样粘在容器上,要么会被重力拽着 「分家」,不同密度的金属会像油和水那样分层,根本无法形成质地均匀的合金。但到了太空微重力环境,液态金属瞬间变乖,表面张力把它们捏成圆滚滚的 「仙丹」,实验柜再通过静电场产生的力,就能将金属稳稳托住,悬在半空。这时候它完全脱离容器接触,既不沾杂质,也不被干扰,真正实现了 「无容器」。
其次是加热金属的 「三昧真火」,其实是实验柜的双波长激光系统。半导体激光 「强攻」 金属表面,二氧化碳激光负责 「渗透」 加热内部,再配合 300 瓦的大功率输出,哪怕是钨合金这种熔点极高的 「顽固分子」,也架不住两种激光联手,被烧化成液球。
除了上述实验外,中国空间站还首次应用验证大模型 「悟空 AI」。
据新华社,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 15 日晚圆满完成第三次出舱活动。记者 16 日从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获悉,在出舱活动准备工作中,一个名叫 「悟空 AI」 的大模型发挥了辅助支撑作用,为航天员在轨工作提供了智能化、专业化支持。
一个月前的 7 月 15 日,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给中国人自己建造的 「太空家园」 送上新一批补给。除了新一代飞天舱外服、鲜桃等外,不为人所知的是,还有基于国内开源模型开发的 「悟空 AI」 大模型。
截至目前,这个大模型在轨一个月来运行状态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反馈使用效果良好,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在轨智能化应用取得重要进展。
据了解,「悟空 AI」 大模型结合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需求,采用预训练与指令微调技术,构建了专业领域大语言模型和以航天飞行知识规范为核心的 RAG 知识库。
据介绍,「悟空 AI」 的命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科技创新的智慧结晶,寓意用科技智慧赋能航天事业,助力航天员探索太空奥秘。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视新闻、新华社
封面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