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张锦河
据检察日报正义网公众号 8 月 27 日消息,近日,记者从最高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厅获悉,最高检指导上海市检察机关办理的尊湃侵犯华为海思芯片技术商业秘密案已于 7 月 28 日判决,14 名被告人十日内均未提起上诉,目前一审判决已生效。据悉,该案中,被非法获取的技术信息估值达 3.17 亿元。
据了解,海思公司系华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华为公司于 2011 年启动 Wi-Fi 芯片研发项目,后由海思公司负责该项目,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长期自主研发,取得 Wi-Fi 芯片相应技术信息,并采取了合理的保密措施。
被告人张某原系海思公司射频芯片开发部门负责人,离职后创立尊湃公司,并在新公司成立前后拉拢周某甲、刘某、周某乙、顾某等人加入,任命 4 人担任高管并负责相应技术部门。其间,张某等 5 人经共同商议,决定研发与海思公司同类的 Wi-Fi 芯片。
图片来源:上海经侦 ECID
此后,为了缩短研发周期、迅速投入量产、加快吸引融资,经张某指示,周某甲等人以良好的薪资待遇、发展前景等为条件,继续招募海思公司员工高某、王某等 7 人加入尊湃公司。7 人在离职前后应尊湃公司要求,自行或者勾结仍在海思公司任职的员工赵某、屠某,以截屏、抄录、微信传输等不正当手段获取海思公司技术信息,用于尊湃公司芯片研发。
2024 年 4 月 10 日,上海市检察院第三分院对张某等 14 人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向法院提起公诉。审查起诉期间,检察机关依法讯问了被告人,向商业秘密权利人告知诉讼权利义务,并重点对涉案技术信息是否具备非公知性和同一性进行审查。
据检察机关办案组介绍,这是一起非常典型的 「内鬼」 侵犯商业秘密案件,办案难度非常大。一方面,涉案技术信息多达 40 余项且属于尖端技术,为了打破专业壁垒,办案组聘请了多名通讯行业的资深专家,借助专家 「外脑」 对技术事实提供专业解读意见,通过反复、交叉论证研讨,为后续法律定性分析奠定坚实基础,确保法律判断的精准性;另一方面,被告人有 14 名,分别涉及不同的技术信息侵权,办案组要精准区分各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发挥的作用,认定每名被告人的涉案秘点及其估值金额。在办理案件过程中,检察机关还针对被害企业内部管理漏洞精准制发检察建议,为企业提供 「漏洞报告」,更为企业 「免疫系统」 提供 「升级蓝图」。面对被告人当庭辩解,公诉人从证据、法理和情感三层递进式开展法庭教育,最终被告人均自愿认罪。
7 月 28 日,上海市第三中级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采纳检察机关的起诉意见和量刑建议,认定 14 名被告人均犯侵犯商业秘密罪。其中,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 300 万元;周某甲、刘某、周某乙、顾某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至三年,并处罚金 150 万元至 120 万元不等;高某、王某等 9 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宣告缓刑,并处罚金 100 万元至 20 万元不等。
最高检知识产权检察厅负责人表示,商业秘密是现代经济社会中重要的知识产权,不仅关系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安全,还关系到国家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检察机关不断加大商业秘密司法保护力度,依法打击侵犯商业秘密犯罪,以法治之力服务创新发展。
在官方介绍中,尊湃通讯成立一年就完成了总额超 3 亿人民币的融资。
2022 年 5 月,尊湃通讯宣布超募完成数亿人民币 Pre-A 轮融资,该轮投资由小米集团、湖杉资本、天际资本、嘉御资本、上海科创旗下海望资本、平治信息等知名财务投资机构以及产业投资方组成,资金将主要用于研发投入、投片测试、市场拓展以及公司运营等。此前,尊湃通讯于 2021 年 5 月已完成由高榕资本领投,江北佳康科技跟投的近亿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2023 年 12 月 24 日晚,小米集团官博发布声明:近日,有大量关于某芯片公司与小米相关的谣言和不实报道在网上流传。对于这些不负责任、完全失实的信息,我们已经完成取证并上报有关部门,并作严正澄清。
小米表示,集团旗下投资公司瀚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于 2022 年参与某芯片公司融资,此举为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财务投资行为。先后参与该芯片公司多轮融资的,共计有多支国家与地方政府产业发展基金,以及 20 多家财务投资机构。
小米称,作为该公司的众多股东之一,小米既不是最早的投资者,也不是投资规模最大的投资者,更不是在数轮融资中起主导地位的投资者。
小米在声明中表示,小米既不参与该芯片公司的直接管理和运营,更与该公司没有任何知识产权或技术合作。小米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坚决反对通过不法手段窃取商业秘密的行为。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检察日报正义网公众号、公开信息
封面图片来源: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