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官网发布 《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期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 「规划」),其中提到要打造上合自由贸易空港,并进一步指出 「探索建设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自由贸易港」。早在 2018 年,青岛就提出建设自贸港,获得山东省明文支持。但在次年,青岛自贸片区落地后,便鲜少提及相关内容。此时再提建设自贸港,青岛有何布局?背后又有哪些新目标?
每经记者|肖纯 每经编辑|杨欢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613698
时隔六年,青岛再提 「自贸港」。
日前,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官网发布 《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期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 「规划」),其中提到要打造上合自由贸易空港,并进一步指出 「探索建设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自由贸易港」。
「北方对外开放门户」 是青岛的核心功能定位之一。但在当地看来,作为两大枢纽,其海港陆向辐射范围高度集中于鲁豫两省,在服务黄河流域其他地区市场占有率较低,对国家区域战略支撑能力不足;空港定位为区域航空枢纽,在国际航权、航线等方面与国际航空枢纽城市相比存在差距。
自贸区,特别是自贸港,被认为是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平台载体。早在 2018 年,青岛就提出建设自贸港,获得山东省明文支持。但在次年,青岛自贸片区落地后,便鲜少提及相关内容。
此时再提建设自贸港,青岛有何布局?背后又有哪些新目标?
「重提」 自贸港
时间倒回 2018 年,青岛享受了一把万众瞩目的待遇。
彼时,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举行,让青岛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第三个举办上合峰会的城市。借助这场盛会,青岛拿下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的利好,「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 的口号从这里不胫而走。
为什么选址青岛,当地媒体提到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青岛是 「一带一路」 中唯一的海陆 「双定位」 城市:既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又是海上丝绸之路支点。
也正因如此,在国家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青岛被赋予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图片来源:摄图网 501609620
2018 年初,国务院批复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 后,山东省政府在落实该方案实施规划中就曾明确提出,充分借鉴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支持青岛积极创造条件,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以中国香港、新加坡、迪拜等为代表,自贸港是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通过实行自由贸易港政策,分享全球自由贸易权利、提升国际竞争力,进而成为地区乃至全球贸易枢纽和开放高地。
事实上,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后,不只是青岛,沿海省份多座城市均有所行动,包括深圳、大连等地都提出过类似的设想。
需要指出的是,在当时,我国已有 12 个自贸试验区获批,山东并不在列。而随着次年 8 月,山东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青岛片区成为其中面积最大的一个,青岛官方层面便鲜少提及创建自贸港等相关内容。
时至今日,青岛自贸片区挂牌 6 年,对比自身,外贸进出口占全市的比重由获批前的 16% 提高到 20%,进出口总量居全省三个片区首位。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的比重,由获批前的 4.1% 提高到 9.7%。新引进世界 500 强投资项目 96 家,累计达到 190 家。
放在全国来看,青岛还有更大的进步空间。根据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的 「2024-2025 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围绕 「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金融改革创新」「政府职能转变」 与 「法治化环境」 五大维度,对全国共计 57 个片区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青岛自贸片区位居第 19 位。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告诉城市进化论,无论自贸区还是自贸港,本质上都是一个开放平台。青岛禀赋很好,本身是深水良港,背靠山东这个经济与工业大省,又拥有自贸区等开放平台,能否把这些优势结合起来,通过制度创新,先做成北方第一的自贸区。
造 「自贸空港」?
此次重提 「自贸港」,《规划》 的具体表述中,首先是要打造具有上合特色的自由贸易空港——建设面向日韩、联通上合的国际航空枢纽,提升青岛空港枢纽能级,形成面向日韩、联通上合、辐射全球的航空特色网络。
香港、新加坡、迪拜作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三大自贸港,也都是全球航空的中枢。香港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多年高居世界第一,迪拜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世界第二,均远高于各自的港口排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秘书长刘凯向城市进化论表示,自贸区和自贸港的设立,将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大量要素和商品聚集,「无论是高端人才还是高附加值货物,想要实现快速流动,只有机场可以满足这种效率需求」。
其次,自贸港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推动传统货物贸易向高端服务贸易的转型升级,航空物流、航空金融等正是高端服务业的代表,一个更国际化的大型机场,有利于这些高端业态的开展。刘凯补充道。

图片来源:摄图网 501669857
从硬件条件来看,青岛胶东机场已经满足了大型国际机场的标准。
新机场规划之初就是高标准,一期工程建设了两条独立运行的平行跑道,主跑道长 3600 米,飞行等级为国际最高的 4F,航站楼面积 45 万平方米。还预留了扩建空间,远期将形成四跑道、三航站楼的超级机场格局。
但在客货能级方面,青岛胶东机场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024 年全国民用运输机场生产统计公报显示,青岛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分别位居国内第 20、第 17。
去年民航局、国家发改委联合发文 《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 「3+7+N」 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青岛并不在全国十大国际航空枢纽的序列里。
但以差异化突围,青岛邻近日韩的区位,使其日韩航线航班密度稳居全国前三。其中,韩国方向日均 44 架次,日本方向日均 14 架次;特别是 「首尔快线」 日均达 34 架次,频次高居全国首位。
持续构建特色国际航线网,青岛还将加强上合空中通道建设,通过包机、通程航班等方式搭建青岛至上合组织国家空中物流廊道。拓展 RCEP 国家航线网络,积极加密至曼谷、新加坡、吉隆坡等东南亚核心市场航线。
拓展辐射面
「近年,无论是国家、山东、还是青岛自己,都提出了很多定位和目标。比如北方对外开放门户、上合示范区、沿黄 『出海口』,还有自贸港和国际航运中心……这些定位和目标,有的重叠、相互嵌套,但底层逻辑却是相同的。要开放合作,带领山东,甚至整个北方实现共赢、共同发展。」 曾刚表示。
青岛也在自我加压。向外,要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强化海陆双向辐射、联通国内国际、协同东中西部、沟通南北的纽带作用,确保腹地产业链供应链的畅通高效、安全韧性,并代表国家参与上合组织国家和东北亚国际合作。
向内,要建设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龙头城市和国际门户,为区域提供物流贸易便利化综合服务,进一步降低区域物流综合成本,支撑东中西部开放联动。

图片来源:摄图网 501565084
不过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此次 《规划》 直指,青岛枢纽辐射范围亟待拓展——海港陆向辐射范围高度集中于山东、河南两省,在服务黄河流域其他地区市场占有率较低,对国家区域战略支撑能力不足,不止如此,在全球战略格局深度调整、产业链供应链重构背景下,海向枢纽层级面临挑战。
作为一座天然良港,青岛港通达全球 700 多个港口,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外贸原油接卸港、集装箱干线港和北方三大外贸铁矿石接卸港之一,海铁联运量连续十年保持全国第一,河南、陕西半数以上的出口货物从青岛港出海。
持续畅通物流通道,青岛计划加快推进济青通道、鲁中通道、沿海通道建设,协同共建立足省内,联通沿黄,辐射东盟、欧亚的 「四横一纵」 国际物流大通道体系。同时,完善内陆港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展华中、华北和西北地区内陆港布局。
按照青岛的设想,其还将构建 「空港+陆港」 自由贸易港架构。《规划》 中提到,青岛将积极争取在空陆一体共同设置的特定区域内,加快实施更高标准的 「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 的贸易监管体系,积极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政策体系在上合国际航空枢纽落地实施。
在曾刚看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同为国家战略,流域内也有西安、郑州、济南等大城市,但没有一个超级城市把流域内的大城市整合在一起,形成合力。「从区位优势和港口条件来说,青岛有这个潜力」。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