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热门
  • 所有
  • 外汇
  • 24 小时
  • 期货
  • 基金
  • 贵金属
  • 股票
不分红的格力,到底在急什么?

不分红的格力,到底在急什么?

2025 年 9 月 7 日
大摩预测美联储9月重启降息,利率终值瞄准2.75%-3.0%

大摩预测美联储 9 月重启降息,利率终值瞄准 2.75%-3.0%

2025 年 9 月 9 日
从入境游到入境购:「带着空箱来中国」的外国游客多起来了

从入境游到入境购:「带着空箱来中国」 的外国游客多起来了

2025 年 9 月 9 日
A股高位震荡 该坚守强势主线还是「高切低」?

A 股高位震荡 该坚守强势主线还是 「高切低」?

2025 年 9 月 9 日
广告
金价一度飙破3650!降息预期持续提供上涨动能,通胀数据能否再添火?

金价一度飙破 3650!降息预期持续提供上涨动能,通胀数据能否再添火?

2025 年 9 月 9 日
「黑天鹅」突袭!印尼遭遇「股债汇三杀」 外资正加速逃离

「黑天鹅」 突袭!印尼遭遇 「股债汇三杀」 外资正加速逃离

2025 年 9 月 9 日

我国期市资金突破 1.9 万亿 市场平稳运行

2025 年 9 月 9 日
「全球经济变局下的对外开放」学术研讨会举行 专家纵论高水平对外开放路径

「全球经济变局下的对外开放」 学术研讨会举行 专家纵论高水平对外开放路径

2025 年 9 月 9 日

恒生科技指数冲击三连阳,恒生科技 ETF 易方达 (513010) 近十个交易日 「吸金」 超 20 亿元

2025 年 9 月 9 日

「我要打爆你的脸!」——特朗普财长贝森特上演全武行,威胁爆揍住房高官

2025 年 9 月 9 日

收评:沪指跌 0.51% 贵金属及房地产板块领涨 大基金持股板块跌幅靠前

2025 年 9 月 9 日
固态电池成功搭载电动摩托车 宁德时代、中创新航等对固态电池研发态度谨慎

固态电池成功搭载电动摩托车 宁德时代、中创新航等对固态电池研发态度谨慎

2025 年 9 月 9 日

本轮成品油零售限价调整将遭遇搁浅 下一周期或将下调

2025 年 9 月 9 日
金桂财经
广告
2025 年 9 月 9 日 星期二
联系我们
合作建议
  • 首页
  • 24 小时
  • 全球金融
  • 股市风云
  • 基金动态
  • 金财眼
  • 期货新闻
  • 期货研报
  • 外汇市场
  • 贵金属
  • 未来科技
  • 登录& 注册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页
  • 24 小时
  • 全球金融
  • 股市风云
  • 基金动态
  • 金财眼
  • 期货新闻
  • 期货研报
  • 外汇市场
  • 贵金属
  • 未来科技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金桂财经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不分红的格力,到底在急什么?

来自 金桂财经
2025 年 9 月 7 日
在 全球
0

【文章来源:techweb】

事情要从半个月前说起。

8 月 16 日一早,小米的卢伟冰转发了一条博主 @晓春哥 XCG 的微博,微博内容是一条奥维云网的截图,数据显示,小米空调线上销量市占率首次超过格力,仅次于美的,位居第二,全渠道市场份额则排第三。

三天后,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发微反击,他提供的截图显示,格力 7 月市占率为 16.41%,高于小米的 13.5%。

作为被当枪使的一方,「晓春哥 XCG」 迅速表态称,「是奥维更改了数据罗盘的统计口径。」 但到目前为止,没人承认这件事。

「统计学的魅力时刻」 只能改变数据的统计口径,但在绝对的增量面前,很难改变大局。这里的 「大局」,是小米空调已挤进全渠道市场前三的客观现实。

其中,美的以 26.8% 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格力 17.2% 位居第二,小米 13.7% 位居第三,海尔 11.6% 位居第四,奥克斯 8.8% 位居第五。

在前五名厂商里,小米则是唯一一个同比增速超过 50% 的选手。作为对比,开炮小米的格力,同比份额则减少了 16.9%。要知道,这可是空调销售的传统旺季。小米在白电领域的进击,甚至让格力走到了小米的 「舆论主战场」,可见其承压的严重程度。

从格力 8 月 28 日最新发布的 2025 半年报,或许可见一斑。

01

「核心科技」,卖不动了?

格力上半年营收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其核心消费电器业务的疲软。该业务主要以空调等白电为主,营收 762.79 亿元,同比下滑 5.09%,占据了公司主营收入的近八成。

大家电作为地产行业的下游行业,近年地产行业的开工率已经回滚到十几年前的水准,传导下游的白电行业,没有新增的大蛋糕,中高端需求首先承压。放眼线上市场,2100 元以下的低端机销量占比首次超过 50%。

格力固然可以有 「品质洁癖」,他们可以拒绝价格战,但消费者会自己决策。随着消费日益 「降级」,市场似乎正在被性价比更高的品牌蚕食。

即使如此,格力电器的归母净利润仍然录得 144.12 亿元,同比增长 1.9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 139.46 亿元,同比增长 0.59%。这是净利润的 「面子」。背后的 「里子」 则是,格力的 「降本增效」 也达到前所未有的力度。

其一是降期间费用。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为 109.65 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 22.58 亿元;期间费用率为 11.27%,同比下降 1.99 个百分点;销售费用则同比大幅减少 23.46%,管理费用减少 4.83%,财务费用减少 34.02%。

与此同时,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10.92%,格力在控制总体费用的同时,仍在坚持技术投入。但正如此前所言,一般技术投入是需要在市场上获取溢价,或者降低产品成本。但在市场整体 「消费降级」 的前景之下,技术投入的边际收益正在逐步递减。而在一贯 「掌握核心科技」 的口号下,一旦降低技术投入,反而会受到市场的质疑。

即使如此操作,格力也以此储备了相当规模的 「弹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净额达 283.29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453.06%,同时现金储备也来到了 1223.71 亿的规模。

大幅提升现金流水平的缘由不难猜到,此前几年,董明珠启用王自如展开渠道改革,通过压缩渠道层级和优化经销商预付模式等手段,有效做到了回笼资金和去库存,其存货周转天数降至 58 天,较此前降低 9 天。

不得不说,如今回归自媒体的王自如,留下的 「政治遗产」 仍然在发力。

需要指出的是,格力的短期借款也达到 572 亿元。属于典型的 「存贷双高」,其净资产收益率会遭到拖累。

在此情形下,格力也中断了从 2018 年到 2024 年报连续 13 个报告期的分红,「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对比去年同期,一向以高分红著称的格力曾于 2024 年中期推出 「每 10 股派 10 元」 的慷慨分红方案,不免让人担忧,其他的竞争对手,到底对格力造成了多大的 「危机感」。

资本市场的反应则很简单,是 5 字开头的一字跌停。

02

谁是格力最大的敌人

跌停的逻辑不难理解,首先是不分红,其次是今年夏季的气温非常高,加之国补,理论是销售旺季。格力的收入应该是上涨的,但格力交出了一份截然相反的成绩单,市场势必不会给出积极指引。

即使拿出传统竞争对手,格力的成绩也是 「不太够看」 的。

譬如美的集团的上半年,公司营业总收入 2523 亿元,同比增长 15.7%,实现归母净利润 260 亿元,同比增长 25%;每 10 股派发人民币 5 元。

海尔智家的上半年总营收,则达到 1564.94 亿元,同比增长 10.2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20.33 亿元,同比增长 15.59%,每 10 股派发人民币 2.69 元。

虽然从利润率来看,格力仍然是效率最高的,为 14.81%,海尔 7.68%,美的 10.3%,但资本市场并不只看基本面。中长期来看,消费水平不会 「升级」,在空调高端机方面,消费者有美的、海尔,在中低端中选择了小米等空调,从而造成了格力的营收下降,业绩下滑。

在这个基础上,甚至半路杀出了小米,这或许是格力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相关数据显示 2025 年上半年,小米空调市占率达到 15.32%,同比增长 4.78%;同时,格力空调市占率 23.62%,同比减少 0.17%。

更大的核心问题在于,空调之于小米,只是 「捎带手」 做的智能家居,别人的主战场在手机和汽车,格力虽然也有自己的多元化业务,比如手机,但所有多元化业务,在近年来的业务占比并不能支撑起格力的大局。

从这个角度来说,格力最大的敌人,不在于微博上的小米,而是在如今的时代转折面前,踟蹰不前的自己。在微博跟小米比营销,也抵不过小米在中低端市场的 「蚕食」。或许格力把注意力放在这部分市场上,在能够守住的市场上 「掌握核心科技」,才能让更多的投资者和股东买单。(布列不松)

【文章来源:techweb】

事情要从半个月前说起。

8 月 16 日一早,小米的卢伟冰转发了一条博主 @晓春哥 XCG 的微博,微博内容是一条奥维云网的截图,数据显示,小米空调线上销量市占率首次超过格力,仅次于美的,位居第二,全渠道市场份额则排第三。

三天后,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发微反击,他提供的截图显示,格力 7 月市占率为 16.41%,高于小米的 13.5%。

作为被当枪使的一方,「晓春哥 XCG」 迅速表态称,「是奥维更改了数据罗盘的统计口径。」 但到目前为止,没人承认这件事。

「统计学的魅力时刻」 只能改变数据的统计口径,但在绝对的增量面前,很难改变大局。这里的 「大局」,是小米空调已挤进全渠道市场前三的客观现实。

其中,美的以 26.8% 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格力 17.2% 位居第二,小米 13.7% 位居第三,海尔 11.6% 位居第四,奥克斯 8.8% 位居第五。

在前五名厂商里,小米则是唯一一个同比增速超过 50% 的选手。作为对比,开炮小米的格力,同比份额则减少了 16.9%。要知道,这可是空调销售的传统旺季。小米在白电领域的进击,甚至让格力走到了小米的 「舆论主战场」,可见其承压的严重程度。

从格力 8 月 28 日最新发布的 2025 半年报,或许可见一斑。

01

「核心科技」,卖不动了?

格力上半年营收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其核心消费电器业务的疲软。该业务主要以空调等白电为主,营收 762.79 亿元,同比下滑 5.09%,占据了公司主营收入的近八成。

大家电作为地产行业的下游行业,近年地产行业的开工率已经回滚到十几年前的水准,传导下游的白电行业,没有新增的大蛋糕,中高端需求首先承压。放眼线上市场,2100 元以下的低端机销量占比首次超过 50%。

格力固然可以有 「品质洁癖」,他们可以拒绝价格战,但消费者会自己决策。随着消费日益 「降级」,市场似乎正在被性价比更高的品牌蚕食。

即使如此,格力电器的归母净利润仍然录得 144.12 亿元,同比增长 1.9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 139.46 亿元,同比增长 0.59%。这是净利润的 「面子」。背后的 「里子」 则是,格力的 「降本增效」 也达到前所未有的力度。

其一是降期间费用。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为 109.65 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 22.58 亿元;期间费用率为 11.27%,同比下降 1.99 个百分点;销售费用则同比大幅减少 23.46%,管理费用减少 4.83%,财务费用减少 34.02%。

与此同时,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10.92%,格力在控制总体费用的同时,仍在坚持技术投入。但正如此前所言,一般技术投入是需要在市场上获取溢价,或者降低产品成本。但在市场整体 「消费降级」 的前景之下,技术投入的边际收益正在逐步递减。而在一贯 「掌握核心科技」 的口号下,一旦降低技术投入,反而会受到市场的质疑。

即使如此操作,格力也以此储备了相当规模的 「弹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净额达 283.29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453.06%,同时现金储备也来到了 1223.71 亿的规模。

大幅提升现金流水平的缘由不难猜到,此前几年,董明珠启用王自如展开渠道改革,通过压缩渠道层级和优化经销商预付模式等手段,有效做到了回笼资金和去库存,其存货周转天数降至 58 天,较此前降低 9 天。

不得不说,如今回归自媒体的王自如,留下的 「政治遗产」 仍然在发力。

需要指出的是,格力的短期借款也达到 572 亿元。属于典型的 「存贷双高」,其净资产收益率会遭到拖累。

在此情形下,格力也中断了从 2018 年到 2024 年报连续 13 个报告期的分红,「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对比去年同期,一向以高分红著称的格力曾于 2024 年中期推出 「每 10 股派 10 元」 的慷慨分红方案,不免让人担忧,其他的竞争对手,到底对格力造成了多大的 「危机感」。

资本市场的反应则很简单,是 5 字开头的一字跌停。

02

谁是格力最大的敌人

跌停的逻辑不难理解,首先是不分红,其次是今年夏季的气温非常高,加之国补,理论是销售旺季。格力的收入应该是上涨的,但格力交出了一份截然相反的成绩单,市场势必不会给出积极指引。

即使拿出传统竞争对手,格力的成绩也是 「不太够看」 的。

譬如美的集团的上半年,公司营业总收入 2523 亿元,同比增长 15.7%,实现归母净利润 260 亿元,同比增长 25%;每 10 股派发人民币 5 元。

海尔智家的上半年总营收,则达到 1564.94 亿元,同比增长 10.2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20.33 亿元,同比增长 15.59%,每 10 股派发人民币 2.69 元。

虽然从利润率来看,格力仍然是效率最高的,为 14.81%,海尔 7.68%,美的 10.3%,但资本市场并不只看基本面。中长期来看,消费水平不会 「升级」,在空调高端机方面,消费者有美的、海尔,在中低端中选择了小米等空调,从而造成了格力的营收下降,业绩下滑。

在这个基础上,甚至半路杀出了小米,这或许是格力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相关数据显示 2025 年上半年,小米空调市占率达到 15.32%,同比增长 4.78%;同时,格力空调市占率 23.62%,同比减少 0.17%。

更大的核心问题在于,空调之于小米,只是 「捎带手」 做的智能家居,别人的主战场在手机和汽车,格力虽然也有自己的多元化业务,比如手机,但所有多元化业务,在近年来的业务占比并不能支撑起格力的大局。

从这个角度来说,格力最大的敌人,不在于微博上的小米,而是在如今的时代转折面前,踟蹰不前的自己。在微博跟小米比营销,也抵不过小米在中低端市场的 「蚕食」。或许格力把注意力放在这部分市场上,在能够守住的市场上 「掌握核心科技」,才能让更多的投资者和股东买单。(布列不松)

YOU MAY ALSO LIKE

苹果上半年在全球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超过 60% 但在国内份额有下滑

消息称 iPhone 二季度在日本出货量同比大增 市场份额接近 50%

【文章来源:techweb】

事情要从半个月前说起。

8 月 16 日一早,小米的卢伟冰转发了一条博主 @晓春哥 XCG 的微博,微博内容是一条奥维云网的截图,数据显示,小米空调线上销量市占率首次超过格力,仅次于美的,位居第二,全渠道市场份额则排第三。

三天后,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发微反击,他提供的截图显示,格力 7 月市占率为 16.41%,高于小米的 13.5%。

作为被当枪使的一方,「晓春哥 XCG」 迅速表态称,「是奥维更改了数据罗盘的统计口径。」 但到目前为止,没人承认这件事。

「统计学的魅力时刻」 只能改变数据的统计口径,但在绝对的增量面前,很难改变大局。这里的 「大局」,是小米空调已挤进全渠道市场前三的客观现实。

其中,美的以 26.8% 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格力 17.2% 位居第二,小米 13.7% 位居第三,海尔 11.6% 位居第四,奥克斯 8.8% 位居第五。

在前五名厂商里,小米则是唯一一个同比增速超过 50% 的选手。作为对比,开炮小米的格力,同比份额则减少了 16.9%。要知道,这可是空调销售的传统旺季。小米在白电领域的进击,甚至让格力走到了小米的 「舆论主战场」,可见其承压的严重程度。

从格力 8 月 28 日最新发布的 2025 半年报,或许可见一斑。

01

「核心科技」,卖不动了?

格力上半年营收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其核心消费电器业务的疲软。该业务主要以空调等白电为主,营收 762.79 亿元,同比下滑 5.09%,占据了公司主营收入的近八成。

大家电作为地产行业的下游行业,近年地产行业的开工率已经回滚到十几年前的水准,传导下游的白电行业,没有新增的大蛋糕,中高端需求首先承压。放眼线上市场,2100 元以下的低端机销量占比首次超过 50%。

格力固然可以有 「品质洁癖」,他们可以拒绝价格战,但消费者会自己决策。随着消费日益 「降级」,市场似乎正在被性价比更高的品牌蚕食。

即使如此,格力电器的归母净利润仍然录得 144.12 亿元,同比增长 1.9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 139.46 亿元,同比增长 0.59%。这是净利润的 「面子」。背后的 「里子」 则是,格力的 「降本增效」 也达到前所未有的力度。

其一是降期间费用。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为 109.65 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 22.58 亿元;期间费用率为 11.27%,同比下降 1.99 个百分点;销售费用则同比大幅减少 23.46%,管理费用减少 4.83%,财务费用减少 34.02%。

与此同时,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10.92%,格力在控制总体费用的同时,仍在坚持技术投入。但正如此前所言,一般技术投入是需要在市场上获取溢价,或者降低产品成本。但在市场整体 「消费降级」 的前景之下,技术投入的边际收益正在逐步递减。而在一贯 「掌握核心科技」 的口号下,一旦降低技术投入,反而会受到市场的质疑。

即使如此操作,格力也以此储备了相当规模的 「弹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净额达 283.29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453.06%,同时现金储备也来到了 1223.71 亿的规模。

大幅提升现金流水平的缘由不难猜到,此前几年,董明珠启用王自如展开渠道改革,通过压缩渠道层级和优化经销商预付模式等手段,有效做到了回笼资金和去库存,其存货周转天数降至 58 天,较此前降低 9 天。

不得不说,如今回归自媒体的王自如,留下的 「政治遗产」 仍然在发力。

需要指出的是,格力的短期借款也达到 572 亿元。属于典型的 「存贷双高」,其净资产收益率会遭到拖累。

在此情形下,格力也中断了从 2018 年到 2024 年报连续 13 个报告期的分红,「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对比去年同期,一向以高分红著称的格力曾于 2024 年中期推出 「每 10 股派 10 元」 的慷慨分红方案,不免让人担忧,其他的竞争对手,到底对格力造成了多大的 「危机感」。

资本市场的反应则很简单,是 5 字开头的一字跌停。

02

谁是格力最大的敌人

跌停的逻辑不难理解,首先是不分红,其次是今年夏季的气温非常高,加之国补,理论是销售旺季。格力的收入应该是上涨的,但格力交出了一份截然相反的成绩单,市场势必不会给出积极指引。

即使拿出传统竞争对手,格力的成绩也是 「不太够看」 的。

譬如美的集团的上半年,公司营业总收入 2523 亿元,同比增长 15.7%,实现归母净利润 260 亿元,同比增长 25%;每 10 股派发人民币 5 元。

海尔智家的上半年总营收,则达到 1564.94 亿元,同比增长 10.2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20.33 亿元,同比增长 15.59%,每 10 股派发人民币 2.69 元。

虽然从利润率来看,格力仍然是效率最高的,为 14.81%,海尔 7.68%,美的 10.3%,但资本市场并不只看基本面。中长期来看,消费水平不会 「升级」,在空调高端机方面,消费者有美的、海尔,在中低端中选择了小米等空调,从而造成了格力的营收下降,业绩下滑。

在这个基础上,甚至半路杀出了小米,这或许是格力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相关数据显示 2025 年上半年,小米空调市占率达到 15.32%,同比增长 4.78%;同时,格力空调市占率 23.62%,同比减少 0.17%。

更大的核心问题在于,空调之于小米,只是 「捎带手」 做的智能家居,别人的主战场在手机和汽车,格力虽然也有自己的多元化业务,比如手机,但所有多元化业务,在近年来的业务占比并不能支撑起格力的大局。

从这个角度来说,格力最大的敌人,不在于微博上的小米,而是在如今的时代转折面前,踟蹰不前的自己。在微博跟小米比营销,也抵不过小米在中低端市场的 「蚕食」。或许格力把注意力放在这部分市场上,在能够守住的市场上 「掌握核心科技」,才能让更多的投资者和股东买单。(布列不松)

【文章来源:techweb】

事情要从半个月前说起。

8 月 16 日一早,小米的卢伟冰转发了一条博主 @晓春哥 XCG 的微博,微博内容是一条奥维云网的截图,数据显示,小米空调线上销量市占率首次超过格力,仅次于美的,位居第二,全渠道市场份额则排第三。

三天后,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发微反击,他提供的截图显示,格力 7 月市占率为 16.41%,高于小米的 13.5%。

作为被当枪使的一方,「晓春哥 XCG」 迅速表态称,「是奥维更改了数据罗盘的统计口径。」 但到目前为止,没人承认这件事。

「统计学的魅力时刻」 只能改变数据的统计口径,但在绝对的增量面前,很难改变大局。这里的 「大局」,是小米空调已挤进全渠道市场前三的客观现实。

其中,美的以 26.8% 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格力 17.2% 位居第二,小米 13.7% 位居第三,海尔 11.6% 位居第四,奥克斯 8.8% 位居第五。

在前五名厂商里,小米则是唯一一个同比增速超过 50% 的选手。作为对比,开炮小米的格力,同比份额则减少了 16.9%。要知道,这可是空调销售的传统旺季。小米在白电领域的进击,甚至让格力走到了小米的 「舆论主战场」,可见其承压的严重程度。

从格力 8 月 28 日最新发布的 2025 半年报,或许可见一斑。

01

「核心科技」,卖不动了?

格力上半年营收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其核心消费电器业务的疲软。该业务主要以空调等白电为主,营收 762.79 亿元,同比下滑 5.09%,占据了公司主营收入的近八成。

大家电作为地产行业的下游行业,近年地产行业的开工率已经回滚到十几年前的水准,传导下游的白电行业,没有新增的大蛋糕,中高端需求首先承压。放眼线上市场,2100 元以下的低端机销量占比首次超过 50%。

格力固然可以有 「品质洁癖」,他们可以拒绝价格战,但消费者会自己决策。随着消费日益 「降级」,市场似乎正在被性价比更高的品牌蚕食。

即使如此,格力电器的归母净利润仍然录得 144.12 亿元,同比增长 1.9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 139.46 亿元,同比增长 0.59%。这是净利润的 「面子」。背后的 「里子」 则是,格力的 「降本增效」 也达到前所未有的力度。

其一是降期间费用。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为 109.65 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 22.58 亿元;期间费用率为 11.27%,同比下降 1.99 个百分点;销售费用则同比大幅减少 23.46%,管理费用减少 4.83%,财务费用减少 34.02%。

与此同时,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10.92%,格力在控制总体费用的同时,仍在坚持技术投入。但正如此前所言,一般技术投入是需要在市场上获取溢价,或者降低产品成本。但在市场整体 「消费降级」 的前景之下,技术投入的边际收益正在逐步递减。而在一贯 「掌握核心科技」 的口号下,一旦降低技术投入,反而会受到市场的质疑。

即使如此操作,格力也以此储备了相当规模的 「弹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净额达 283.29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453.06%,同时现金储备也来到了 1223.71 亿的规模。

大幅提升现金流水平的缘由不难猜到,此前几年,董明珠启用王自如展开渠道改革,通过压缩渠道层级和优化经销商预付模式等手段,有效做到了回笼资金和去库存,其存货周转天数降至 58 天,较此前降低 9 天。

不得不说,如今回归自媒体的王自如,留下的 「政治遗产」 仍然在发力。

需要指出的是,格力的短期借款也达到 572 亿元。属于典型的 「存贷双高」,其净资产收益率会遭到拖累。

在此情形下,格力也中断了从 2018 年到 2024 年报连续 13 个报告期的分红,「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对比去年同期,一向以高分红著称的格力曾于 2024 年中期推出 「每 10 股派 10 元」 的慷慨分红方案,不免让人担忧,其他的竞争对手,到底对格力造成了多大的 「危机感」。

资本市场的反应则很简单,是 5 字开头的一字跌停。

02

谁是格力最大的敌人

跌停的逻辑不难理解,首先是不分红,其次是今年夏季的气温非常高,加之国补,理论是销售旺季。格力的收入应该是上涨的,但格力交出了一份截然相反的成绩单,市场势必不会给出积极指引。

即使拿出传统竞争对手,格力的成绩也是 「不太够看」 的。

譬如美的集团的上半年,公司营业总收入 2523 亿元,同比增长 15.7%,实现归母净利润 260 亿元,同比增长 25%;每 10 股派发人民币 5 元。

海尔智家的上半年总营收,则达到 1564.94 亿元,同比增长 10.2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20.33 亿元,同比增长 15.59%,每 10 股派发人民币 2.69 元。

虽然从利润率来看,格力仍然是效率最高的,为 14.81%,海尔 7.68%,美的 10.3%,但资本市场并不只看基本面。中长期来看,消费水平不会 「升级」,在空调高端机方面,消费者有美的、海尔,在中低端中选择了小米等空调,从而造成了格力的营收下降,业绩下滑。

在这个基础上,甚至半路杀出了小米,这或许是格力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相关数据显示 2025 年上半年,小米空调市占率达到 15.32%,同比增长 4.78%;同时,格力空调市占率 23.62%,同比减少 0.17%。

更大的核心问题在于,空调之于小米,只是 「捎带手」 做的智能家居,别人的主战场在手机和汽车,格力虽然也有自己的多元化业务,比如手机,但所有多元化业务,在近年来的业务占比并不能支撑起格力的大局。

从这个角度来说,格力最大的敌人,不在于微博上的小米,而是在如今的时代转折面前,踟蹰不前的自己。在微博跟小米比营销,也抵不过小米在中低端市场的 「蚕食」。或许格力把注意力放在这部分市场上,在能够守住的市场上 「掌握核心科技」,才能让更多的投资者和股东买单。(布列不松)

Search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一周热门

大摩预测美联储9月重启降息,利率终值瞄准2.75%-3.0%

大摩预测美联储 9 月重启降息,利率终值瞄准 2.75%-3.0%

2025 年 9 月 9 日
从入境游到入境购:「带着空箱来中国」的外国游客多起来了

从入境游到入境购:「带着空箱来中国」 的外国游客多起来了

2025 年 9 月 9 日
A股高位震荡 该坚守强势主线还是「高切低」?

A 股高位震荡 该坚守强势主线还是 「高切低」?

2025 年 9 月 9 日
金价一度飙破3650!降息预期持续提供上涨动能,通胀数据能否再添火?

金价一度飙破 3650!降息预期持续提供上涨动能,通胀数据能否再添火?

2025 年 9 月 9 日
「黑天鹅」突袭!印尼遭遇「股债汇三杀」 外资正加速逃离

「黑天鹅」 突袭!印尼遭遇 「股债汇三杀」 外资正加速逃离

2025 年 9 月 9 日

我国期市资金突破 1.9 万亿 市场平稳运行

2025 年 9 月 9 日
「全球经济变局下的对外开放」学术研讨会举行 专家纵论高水平对外开放路径

「全球经济变局下的对外开放」 学术研讨会举行 专家纵论高水平对外开放路径

2025 年 9 月 9 日

恒生科技指数冲击三连阳,恒生科技 ETF 易方达 (513010) 近十个交易日 「吸金」 超 20 亿元

2025 年 9 月 9 日

「我要打爆你的脸!」——特朗普财长贝森特上演全武行,威胁爆揍住房高官

2025 年 9 月 9 日

收评:沪指跌 0.51% 贵金属及房地产板块领涨 大基金持股板块跌幅靠前

2025 年 9 月 9 日
金桂财经

2025 年 9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 8 月    

近期动态

  • 大摩预测美联储 9 月重启降息,利率终值瞄准 2.75%-3.0%
  • 从入境游到入境购:「带着空箱来中国」 的外国游客多起来了
  • A 股高位震荡 该坚守强势主线还是 「高切低」?
  • 金价一度飙破 3650!降息预期持续提供上涨动能,通胀数据能否再添火?
  • 「黑天鹅」 突袭!印尼遭遇 「股债汇三杀」 外资正加速逃离
  • 我国期市资金突破 1.9 万亿 市场平稳运行
广告

Copyright © 2025 广州金桂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粤 ICP 备 2025390655 号

  •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登录& 注册

Copyright © 2025 广州金桂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粤 ICP 备 2025390655 号

  • 登录
  • 注册
忘记密码?
Lost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 will receive a link to create a new password via email.
body::-webkit-scrollbar { width: 7px; } body::-webkit-scrollbar-track { border-radius: 10px; background: #f0f0f0; } body::-webkit-scrollbar-thumb { border-radius: 50px; background: #dfdbd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