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猪企 8 月销售数据陆续披露。
神农集团8 月销售数据显示,当月公司商品猪销价降至 13.87 元/kg,较上月下降近 0.86 元/kg。
其他上市猪企,亦保持了类似的下降趋势。其中,牧原股份、新希望商品猪售价基本相当,当月降至 13.51 元/kg,温氏股份略高,平均售价为 13.9 元/kg。
没有例外,以上几家样本公司的生猪销售价格均创出年内以来新低。对于头部养殖企业,上述价格虽然不至于亏损,整体利润率却出现阶段性回落。
以牧原股份为例,根据月度销售数据与公开成本计算,今年 7 月公司单位盈利达到 2.5 元/kg 的年内峰值,但是今年 8 月则环比降至 1.81 元/kg 左右。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温氏股份以外,绝大多数养殖企业的成本无法与牧原股份相比,其利润空间收缩也会更加明显。
以上企业盈利的差异化预期,也表现在了二级市场走势上。三季度以来,牧原股份便以 32.5% 的涨幅领跑同业公司。
头尾成本差异明显
与 2024 年相比,今年国内猪价的波动区间明显收窄。
仅以牧原股份为例,公司前 7 月生猪销售价格为 14.08 元-14.76 元/kg,上年同期最低价、最高价分别为 13.84 元/kg 和 19.71 元/kg。
猪价绝对值虽然不及去年,但是胜在稳定,加之公司降本效果突出,今年牧原股份的盈利情况远远好于去年。
「年初至今,公司成本下降进展符合预期,从 1 月的 13.1 元/kg 逐月下降至 7 月 11.8 元/kg,其中成本下降均来源于生产成绩改善与单位期间费用下降。」 牧原股份在半年报交流会上指出。
据测算,今年前五个月,牧原股份单位盈利由 1.76 元/kg(1 月、2 月合并计算) 逐步提升至 2.32 元/kg,后续经过 6 月份的小幅回落后,7 月单位盈利再次回升至 2.5 元/kg,创下年内新高。

不过,以上盈利扩张的趋势在今年 8 月再次遇到考验。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8 月上旬,国内生猪 (外三元) 市场价年内首次跌破 14 元/kg,创出近一年以来新低。
今年 8 月,牧原股份的生猪销售价格亦环比下降 0.79 元,至 13.51 元/kg。
相比之下,公司虽然已经明确了年底 11 元/kg 的成本目标,但是短期内成本降幅显然无法与猪价降幅相比。
「公司 2025 年 8 月的生猪养殖完全成本低于 11.7 元/kg。」 牧原股份 9 月 8 日通过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
相对应,公司利润空间亦出现峰值回落,当月 1.81 元/kg 的单位盈利与今年 3 月的盈利水平基本相当。
值得注意的是,各家生猪养殖企业的成本差异巨大。
以今年 5 月为例,彼时牧原股份成本已经降至 12.2 元/kg,天邦食品、天康生物、华统股份等公司成本则普遍在 13 元/kg 以上,个别企业会达到 14 元/kg。
如今,在猪价回落背景下,不排除部分养殖企业盈利会收缩至 1 元/kg 及以下的可能。
而从全国各省市生猪现货来看,目前已有部分省市猪价跌至 13 元/kg 附近,也已经再次逼近规模养殖企业的成本线。
此外,生猪期货 8 月下旬开始的调整行情至今仍未结束。
截至 9 月 8 日收盘,反映今年 9 月、11 月价格预期的生猪 2509 合约、2511 合约,最新结算价分别降至 13.17 元/kg、13.31 元/kg。
接下来,部分成本控制能力不足的养殖企业,有可能会再次拉响亏损警报。
去产能效果待显
与近期异动的其他大宗商品类似,生猪养殖业也具备 「反内卷」 的预期,并且在行业、企业层面均有一些实质性动作。
首先,行业层面的产能便存在明确的调降预期。
2024 年 3 月,农业农村部发布 《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 (2024 年修订)》,将全国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目标从 4100 万头调整为 3900 万头。
而受到 2024 年猪价上涨的刺激,国内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步反弹。截至今年 6 月,国内能繁母猪存栏量仍然多达 4043 万头,高于 2024 年低点,接近产能调控合理区域上限。
上述背景下,今年农业农村部 8 月提出了新的产能调控目标,「全国需要再调减约 100 万头产能,能繁母猪总量保持在 3950 万头左右。」
其次,企业层面也在积极响应,尤其是规模非常可观的头部养殖企业。
今年半年报业绩说明会上,牧原股份便给出自己的去产能规划,包括 「调减能繁母猪存栏规模,有序淘汰低产低效母猪,预计年底将降到 330 万头。」
比较历史数据可以看出,未来半年内牧原股份的能繁母猪产能将减少约 3.82%,潜在去化力度大于上述全国整体产能去化目标。
同时,该公司还计划加强生猪出栏体重管理,全面停止向二次育肥客户销售育肥猪等方式,来 「发挥产能调控带头作用,促进生猪价格平稳运行」。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牧原股份出栏量约占全国的 1/10,公司在产能、销售方面进行的调整足以对市场构成一些影响。
然而,以上行业去产能、龙头企业 「反内卷」 的效果,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体现在行业供给端,短期内还无法对猪价带来有力支撑。
牧原股份 8 月下旬披露的多份持股方案,对下半年猪价似乎也没抱有特别高的预期。
根据 2025 年经营者持股计划 (草案),公司第一个业绩考核期为 2025 年,股票解锁的考核指标为 「以 2022-2024 年三年营业收入的平均数为基数,2025 年营业收入不低于基数的 112%。」
根据历史数据计算,上述过往三年的营业收入基数为 1245.45 亿元,即 2025 年营收需要不低于 1432.26 亿元。
今年上半年,公司已经完成上述营业收入目标的 53%,加上还可以通过出栏量进行调节,想要达成以上业绩考核的难度并不算大。
(21 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