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市猪企 8 月销售简报集中出炉,其中几大龙头上市猪企销量普遍同比和环比出现增长,但价格同比和环比均走低。
8 月上市猪企销售简报集中出炉 龙头猪企量增价减
大北农9 月 8 日晚间披露的 2025 年 8 月生猪销售情况简报显示,公司控股及参股公司生猪销售数量当月合计为 70.05 万头,同比和环比均有增长。去年 8 月大北农控股及参股公司生猪销售数量合计为 41.82 万头,而今年 7 月大北农控股及参股公司生猪销售数量合计为 59.39 万头。
这是近期生猪销量规模相对较大的上市猪企销量表现的一个缩影。
上市猪企中,生猪销量最高的企业牧原股份披露的 2025 年 8 月销售简报显示,公司 2025 年 8 月销售商品猪 700.1 万头,同比变动 27.10%(其中向全资子公司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合计销售商品猪 259.1 万头),环比也出现增长;2025 年 8 月牧原股份商品猪销售均价 13.51 元/公斤,同比变动-31.46%;商品猪销售收入 118.5 亿元,同比变动-12.30%。2025 年 7 月牧原股份销售商品猪 635.5 万头。
业内龙头之一的温氏股份披露的 2025 年 8 月主产品销售情况简报显示,公司 2025 年 8 月销售生猪 324.57 万头 (其中毛猪和鲜品 273.51 万头,仔猪 51.06 万头),收入 48.25 亿元,毛猪销售均价 13.90 元/公斤,环比变动分别为 2.56%、-1.07%、-4.66%,同比变动分别为 37.88%、-17.70%、-32.03%。
单月生猪销量超过百万头的另一家龙头企业新希望披露的 2025 年 8 月生猪销售情况简报显示,公司 2025 年 8 月销售生猪 133.78 万头,环比变动 2.71%,同比变动 4.72%;2025 年 8 月生猪销售收入 17.22 亿元,环比变动-4.45%,同比变动-30.73%,同比降幅较大的原因是销售价格同比下降;2025 年 8 月,新希望商品猪销售均价 13.54 元/公斤,环比变动-6.23%,同比变动-32.74%,销售价格同比降幅较大主要是受国内生猪市场行情变化的影响。
其他上市猪企销量变化趋势方面表现不一,比如天邦食品2025 年 8 月份销售商品猪 52.97 万头 (其中仔猪销售 20.26 万头),销售收入约 6.21 亿元,销售均价 15.02 元/公斤 (商品肥猪均价为 13.71 元/公斤),环比变动分别为-1.32%、-9.43%、-7.22%。
傲农生物2025 年 8 月生猪销售量 15.01 万头,同比增加 26.84%,环比增加 5.28%。
东瑞股份2025 年 8 月共销售生猪 9.48 万头,同比出现增长,但环比有所减少,且为连续第 4 个月环比减少。数据显示,去年 8 月东瑞股份销售生猪 7.83 万头,而今年 7 月东瑞股份销售生猪 12.02 万头。
生猪生产价格已经跌破 14 元/公斤
据农业农村部全国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数据,生猪 (猪肉) 生产价格方面,目前生猪市场价格 (线上) 已经跌破 14 元/公斤,2025 年 9 月 8 日生猪市场价格 (线上) 为 13.87 元/公斤。相较之下,2025 年 7 月底生猪市场价格 (线上) 为 14.22 元/公斤,2024 年底则为 15.98 元/公斤,2024 年 8 月最高一度超过 21 元/公斤。
猪肉消费价格方面,据农业农村部全国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数据,近日猪肉批发价格一度跌破 20 元/公斤,2025 年 9 月 8 日猪肉批发价格为 20.10 元/公斤,2025 年 9 月 7 日为 19.63 元/公斤。相较之下,2025 年 7 月底猪肉批发价格为 20.50 元/公斤,2024 年底则为 22.37 元/公斤,2024 年 8 月最高一度超过 27 元/公斤。
生猪期货价格近期也总体走低,国内生猪期货主力合约今年 9 月以来继续下跌,累计跌幅为 2.03%。不过,9 月 8 日生猪期货主力合约有所反弹,收盘微幅上涨 0.04%。
国泰君安期货近日的研究观点认为,生猪现货价格偏弱运行。8 月现货价格表现整体不及预期,头部集团实现增量降重,市场需求承接力有限,导致其他集团难以顺畅出猪,社会圈存被动压栏,现货整体承压;月底缩量拉涨现货,持续性不足,社会猪只出栏增量。从供应角度来看,根据仔猪数据推演,9 月集团出栏计划预计增加,叠加社会面去库需求,9 月供应压力亦偏大,处于主动去库阶段;现阶段肥标价差走弱,社会端供应压力明显增加。从需求角度来看,上半年以来实际消费水平超预期,主要来源于冻品需求转鲜品需求,7-8 月高温阶段需求受抑制,下游承托力有限,但是,8 月现货价格年内新低刺激部分投机需求,存在部分入库现象,9 月季节性需求增量。综合来看,9 月供需双增,但库存周期从累库阶段转至去库,叠加产能周期进入增量释放阶段,双重压力之下,9 月现货反弹空间有限。
(证券时报)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