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南昌 9 月 11 日电 (记者崔璐 张新新 郑璐) 符合标准的电池黑粉可自由进口、「反向开票」 政策破解源头无票难题……今年以来,我国密集出台多项政策,大力支持再生金属产业发展。业内专家预测,未来在新能源等领域,来自回收端的金属原料占比将持续提升,甚至占据主导地位。
为进一步释放 「城市矿山」 潜力,受访人士建议:加强多部门协同监管,规范回收全链条,防止 「劣币驱逐良币」;细化再生资源进口标准,允许具备先进回收能力的企业进口高品位海外废料,拓宽资源获取渠道。
资源与低碳价值双升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镍 2 万吨、钴 1 万吨、钨 6500 吨……这是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从 「城市矿山」 里找回来的金属量。这意味着什么呢?以钴为例,我国一年钴需求量约为 20 万吨,单这一家企业回收的钴就占了国内需求的二十分之一。
「城市矿山」 是指蕴藏在各类废旧载体中可循环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稀贵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在 「双碳」 目标深入推进与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的双重驱动下,「城市矿山」 的资源保障价值和低碳减排属性日益凸显。跨国企业加速全球资源回收布局,产业生态日趋多元化。强化对关键金属的回收利用,不仅能有效补充原生资源供应,更能显著降低 「废弃物」 的环境污染风险,战略意义重大。
行业数据印证了发展势头:2024 年,全国废钢回收量约 2.5 亿吨,占全球废钢产量一半以上,占国内粗钢产量比例超 20%。有色金属回收方面,国内废铜、废铝回收量分别达 260 万吨和 890 万吨,占各自原料供应的 58% 和 84%。
政策层面支持力度不断加码。今年 6 月,生态环境部联合海关总署等六部门发布 《关于规范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明确自 8 月 1 日起,符合标准的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不再归类为固体废物,可自由进口。
针对资源回收源头环节长期存在的 「无票」 难题,今年 4 月,税务总局印发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 「反向开票」 有关事项的公告》,创新性地允许符合条件的资源回收企业,在自然人出售者销售报废产品时,由企业向其开具发票 (即 「反向开票」),打通了税务环节的关键堵点。
龙头企业打好原料和技术两张牌
国内再生金属行业格局中,民营企业是主力军。目前,涉足再生有色金属业务的上市公司超百家,中国 500 强企业逾 20 家,行业营收前 20 强企业产值总和已占行业总产值的 40%。
以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废弃资源循环利用是其核心业务板块。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 175.61 亿元,其中关键金属资源循环利用营收 64.67 亿元,动力锂电池循环利用营收 8.67 亿元,合计占总营收比例达 41.76%。
「在循环利用领域,我们聚焦关键金属领域,当前以钴镍钨回收为主,未来将拓展至铂族金属、稀土等品种。在原料来源上,我们积极构建全球化回收网络,计划在印尼、美国、欧洲等地建设电池回收体系。」 格林美相关负责人介绍。
格林美尤其注重技术创新,今年上半年研发投入 7.52 亿元,同比增长 13.40%。在循环利用技术方面,格林美建成国家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技术和设备的开发,解决了退役动力锂电池梯次利用、镍钴锂回收利用等方面的技术难题,目前企业的锂回收率超 96.5%,镍钴回收率超 99.5%。
行业调研显示,稳定可靠的原料供应是再生金属企业发展的生命线。铝资源再生龙头——怡球金属资源再生 (中国) 股份有限公司,长期致力于构建全球废铝采购网络。2015 年收购美国 Metalico 公司,拓展在美国的废旧金属回收市场;2020 年又收购美国俄亥俄州吉拉德工厂资源,进一步拓展了原料采购半径。其采购范围现已覆盖中国、美国、欧洲、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全球主要区域。
骆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回收业务聚焦废旧铅酸电池回收领域,公司积极推进废旧电池采购渠道建设,目前已形成一个铅酸电池制造基地配套一个再生铅工厂加 N 个区域回收中心的 「1+1+N」 全国网络布局,保障了汽车低压铅酸电池主要原材料铅的稳定供应。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废旧锂电池采购 3262 吨,再生材料销售 1424 吨。
破解 「原料饥渴」 激发正规产能活力
在全球 「双碳」 目标背景下,再生金属行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受访企业认为废料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他们呼吁:
——规范国内回收市场避免 「劣币驱逐良币」。受访企业表示,国内回收市场目前存在不少 「作坊式」 工厂,他们在环保治理、回收处理等方面与国内大型企业相比,不够完善和规范,但由于他们投入更少,经营成本低,反而能够以更高价格买原料,再以更低价格出售加工后的产品,造成正规企业竞争不过 「小作坊」 的现象。建议工信部门筛选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列入 「白名单」,并协同生态环境、市场监管、交通等部门对回收全链条的主体加强监管,引导整个行业更加规范、专业、安全,让好制度见效落地。
——加强国际合作扩大资源获取半径。受访企业表示,国内对于进口废铜、废铝等金属原料愈来愈规范,有些废铜废铝含铜含铝的品位已经很高,但由于杂质含量不满足要求而不得进口,导致一些国内回收利用企业面临原材料短缺困境。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高级副总经理潘骅建议,国家宜细化再生资源进口标准,在严格环保前提下,探索对高价值、低污染的金属废料实施差别化进口管理,允许具备二次资源回收再生产能力的企业从海外进口较高品位的废料等,扩大资源获取半径。同时在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投资建设预处理中心,将初步分类后的金属富集物运回国内再进行深加工。(参与记者:陈永强、苏醒)
编辑:吴郑思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