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热门
  • 所有
  • 外汇
  • 24 小时
  • 期货
  • 基金
  • 贵金属
  • 股票

扫地机器人,困在围城里

2025 年 9 月 12 日
恒大物业今日复牌!清盘人已收到不具约束力的收购要约 潜在交易还处于初步阶段

恒大物业今日复牌!清盘人已收到不具约束力的收购要约 潜在交易还处于初步阶段

2025 年 9 月 12 日
财政部: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

财政部: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

2025 年 9 月 12 日
创新药「深V」行情再上演!基金经理:长期投资机遇清晰 需警惕短期风险

创新药 「深 V」 行情再上演!基金经理:长期投资机遇清晰 需警惕短期风险

2025 年 9 月 12 日
广告
消息称京东方将为iPhone 17 Pro供应200万到300万块OLED显示屏

消息称京东方将为 iPhone 17 Pro 供应 200 万到 300 万块 OLED 显示屏

2025 年 9 月 12 日

家居巨头拉响警报:今年将现 「重大通胀」,并加速至 2026 年后!

2025 年 9 月 12 日
关联股东既当「裁判员」又当「计票员」?国瓷材料股东会程序违规收罚单 董秘被点名担责

关联股东既当 「裁判员」 又当 「计票员」?国瓷材料股东会程序违规收罚单 董秘被点名担责

2025 年 9 月 12 日
人民币,大消息!中国人民银行与印度尼西亚央行共同宣布

人民币,大消息!中国人民银行与印度尼西亚央行共同宣布

2025 年 9 月 12 日
期市收评 | 商品期货跌多涨少 沪银领涨期市

期市收评 | 商品期货跌多涨少 沪银领涨期市

2025 年 9 月 12 日

算力 ETF——5G 通信 ETF(515050) 强势涨停,工业富联等持仓股掀起涨停潮

2025 年 9 月 12 日
一张图看商品支撑阻力:金银油气+铂钯铜农产品期货(2025年9月12日)

一张图看商品支撑阻力:金银油气+铂钯铜农产品期货 (2025 年 9 月 12 日)

2025 年 9 月 12 日
超150亿!宽基和港股市场ETF获大举加仓

超 150 亿!宽基和港股市场 ETF 获大举加仓

2025 年 9 月 12 日

库克太想在苹果产品殿堂留下作品了

2025 年 9 月 12 日
金桂财经
广告
2025 年 9 月 12 日 星期五
联系我们
合作建议
  • 首页
  • 24 小时
  • 全球金融
  • 股市风云
  • 基金动态
  • 金财眼
  • 期货新闻
  • 期货研报
  • 外汇市场
  • 贵金属
  • 未来科技
  • 登录& 注册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页
  • 24 小时
  • 全球金融
  • 股市风云
  • 基金动态
  • 金财眼
  • 期货新闻
  • 期货研报
  • 外汇市场
  • 贵金属
  • 未来科技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金桂财经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扫地机器人,困在围城里

来自 金桂财经
2025 年 9 月 12 日
在 全球
0

【文章来源:techweb】

最近,小红书一则帖子引发了大家对扫地机器人的广泛讨论:一位网友在为购买扫地机器人纠结时表示,「既然挑不出哪个更好,那就选一家对员工更好的公司」。

这条评论在相当程度上折射了扫地机器人行业的尴尬处境。

过去,扫地机器人是家电消费升级的代表性品类。导航方式的迭代、拖地功能的补充、自动集尘的普及,消费者体验得到了很明显的提升。但现在,主流产品几乎全部标配激光雷达导航、AI 识别和基站自清洁,参数差距在逐渐缩小,用户的直观体验差异也日渐模糊。

与之对应的,大量的资金涌入,让行业的参与者们陷入了营销战、价格战和效果并不明显的研发战。所以即便行业仍处于高速增长,国内的渗透率也远未达到国外的水平,包括石头、科沃斯等在内的主要玩家,都面临着增收不增利,需要寻找新增长点的窘境。

其实类似的时刻,在消费电子史上并不陌生。在彩电行业高清成为标配之后,差异逐渐消失,价格成了标准。扫地机器人眼下,正走在同一条路上。

增收不增利

如果只看出货量,扫地机器人依然保持着不错的势头。

2024 年,全球出货 2060 万台,同比增长 11.2%;销售额 93.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9.7%。不只是增长快,市场仍然有着相当的增量空间,根据 Statista 统计,中国扫地机器人渗透率约 6%,远远低于欧美国家 10% 的水平。

但从市场格局来看,这里又老态横生。评价一个行业的成熟度,行业集中度是一个非常好的标准。行业发展初期,往往玩家众多百家争鸣。但即便放眼全球,前五名里有四家来自中国 (石头、科沃斯、小米、追觅),合计市占率 47.5%。在国内,科沃斯、石头、云鲸、追觅等几家头部企业瓜分了九成市场。

飞速增长的市场,高度成熟的竞争格局,让行业玩家们纷纷跑出了怪异的增长姿势——增收不增利。

石头科技 2024 年营收大增 38%,净利润却下降 3.6%;到了 2025 年一季度,营收同比暴涨 86%,净利润却下滑 32.9%。科沃斯的情况同样尴尬:营收维持增长,但净利润已经不到 2021 年的一半。

原因倒是不难理解。

一方面,作为科技单品,智能化体验是行业竞争的关键,这也让研发高企。石头科技 2016–2024 年研发费用连年上涨,仅 2024 年就投入 9.71 亿元,同比提升 56.9%。

但当下行业研发受成本和形态限制的情况日益严重,比如石头科技的激光塔方案受限于机身高度。同时,由于技术人员流动频繁,行业同质化竞争的情况也比较普遍。

落到用户侧,创新成果带来的体验革新没怎么感受到,价格提升的冲击却非常明显。消费者要的很简单:干净、省心。然而现实是,自动清洗基站依旧需要频繁清理滤网和水箱,机器时不时会出现故障,面对油污依旧无力。黑猫投诉上,「扫地机器人」 的投诉量超过 1.3 万条,前 100 条几乎全是产品故障与售后问题。

另一方面,营销开支成为另一座大山。扫地机器人是典型的低频耐用品,复购率低,新用户获取几乎全靠渠道和广告。科沃斯的销售费用常年占营收 30% 以上,远高于研发支出;石头科技 2024 年的销售费用更是同比大涨 73%。所以投放越多,营收越大,利润反而被进一步稀释。

更致命的,是价格战的长期化。早期高端机型售价动辄 5000 元以上,如今线上 2000–3000 元的产品也能配齐全能基站和 AI 建图。头部厂商为了抢占份额不断降价,结果是 「营收增长、单机利润下降」 的循环。

看似贴着 「智能硬件」 标签,扫地机器人这门生意却越来越像耐用消费品。

昂贵试错还是绕过大山?

如果说作为产品,扫地机器人很难在短期内找到显著提升体验的路径,那么作为企业,扫地机器人玩家们并不是无路可走。

首当其冲的就是出海。

我们前文提到过,国内的扫地机器人企业基本定义了这个行业,北美和西欧一直是仅次于国内的大市场。绕开国内市场也是躲避内卷的一种方式。

靠着亚马逊+独立站的组合拳,石头科技 2024 年海外收入超过 60 亿元,已经反超国内市场;科沃斯则在欧洲站稳脚跟,试图复制白电企业的全球化路径。海外市场的消费力和品牌溢价更高,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的盈利焦虑。

后来者云鲸也在迅速扩张全球化业务。2024 年云鲸,海外营收同比增长近 7 倍,产品出口国家或地区拓展至 30 多个。根据公开报道,其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 2025 年,云鲸覆盖的海外市场将超过 50 个,海外业务预计会有 3-4 倍的增长空间。」。

另一个就是跨界。

虽然大疆推出的扫地机器人产品震惊业界,但其实扫地机器人行业的追觅才是真正的跨界达人。今年 8 月,追觅科技宣布正式拓展无人机业务,战略布局低空经济这一万亿级新赛道。追觅表示,目前,公司正积极组建专业的无人机研发团队,且核心团队架构已初具雏形。同样是在 8 月,追觅又官宣造车,首款超豪华纯电产品直接对标布加迪威龙,计划在 2027 年亮相。

这家公司最初靠无绳吸尘器起家,核心优势在于高速电机与空气动力学。如今,它不断把这条技术主线外延:先做运动相机,切入 GoPro 与大疆的领地;再做无人机,把电机和传感优势搬到空中;甚至宣布造车,把电驱系统作为突破口。

表面上看,跨度惊人,实则核心逻辑一致:围绕电机这项 「底层硬件能力」 寻找新应用场景。
问题在于,这些赛道几乎都被巨头占据,运动相机高度存量化,大疆的无人机护城河极深,汽车更是资本、供应链、品牌的重资产博弈。追觅的跨界能否形成真正产业位置,还需要长时间的验证。

但从行业意义上看,这些企业各种探索的背后是:当本业利润被压缩,扫地机器人厂商不得不寻找更大的故事。这是勇敢的破局,也可能成为昂贵的试错。

写在最后

十年前,扫地机器人承载着 「解放双手」 的愿景;十年后,它更多只是一种心理安慰。行业在功能堆叠和价格战中徘徊,既没有真正跨越家电的逻辑,也没能兑现 「智能生活」 的承诺。未来它的归宿,大概率不是 「第二个苹果」,而是 「下一个格力」:靠规模、效率和耐用性赢得市场,而不是靠 「多一个雷达」 来换取溢价。

但事实上,国内客单价正在上移:线上均价超过 3000 元,线下接近 5000 元。这就意味着,消费者并不是不愿意掏钱,而是还没看到真正的价值差异。

所谓 「智能」,最终要回到两个字:好用。(梦得)

【文章来源:techweb】

最近,小红书一则帖子引发了大家对扫地机器人的广泛讨论:一位网友在为购买扫地机器人纠结时表示,「既然挑不出哪个更好,那就选一家对员工更好的公司」。

这条评论在相当程度上折射了扫地机器人行业的尴尬处境。

过去,扫地机器人是家电消费升级的代表性品类。导航方式的迭代、拖地功能的补充、自动集尘的普及,消费者体验得到了很明显的提升。但现在,主流产品几乎全部标配激光雷达导航、AI 识别和基站自清洁,参数差距在逐渐缩小,用户的直观体验差异也日渐模糊。

与之对应的,大量的资金涌入,让行业的参与者们陷入了营销战、价格战和效果并不明显的研发战。所以即便行业仍处于高速增长,国内的渗透率也远未达到国外的水平,包括石头、科沃斯等在内的主要玩家,都面临着增收不增利,需要寻找新增长点的窘境。

其实类似的时刻,在消费电子史上并不陌生。在彩电行业高清成为标配之后,差异逐渐消失,价格成了标准。扫地机器人眼下,正走在同一条路上。

增收不增利

如果只看出货量,扫地机器人依然保持着不错的势头。

2024 年,全球出货 2060 万台,同比增长 11.2%;销售额 93.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9.7%。不只是增长快,市场仍然有着相当的增量空间,根据 Statista 统计,中国扫地机器人渗透率约 6%,远远低于欧美国家 10% 的水平。

但从市场格局来看,这里又老态横生。评价一个行业的成熟度,行业集中度是一个非常好的标准。行业发展初期,往往玩家众多百家争鸣。但即便放眼全球,前五名里有四家来自中国 (石头、科沃斯、小米、追觅),合计市占率 47.5%。在国内,科沃斯、石头、云鲸、追觅等几家头部企业瓜分了九成市场。

飞速增长的市场,高度成熟的竞争格局,让行业玩家们纷纷跑出了怪异的增长姿势——增收不增利。

石头科技 2024 年营收大增 38%,净利润却下降 3.6%;到了 2025 年一季度,营收同比暴涨 86%,净利润却下滑 32.9%。科沃斯的情况同样尴尬:营收维持增长,但净利润已经不到 2021 年的一半。

原因倒是不难理解。

一方面,作为科技单品,智能化体验是行业竞争的关键,这也让研发高企。石头科技 2016–2024 年研发费用连年上涨,仅 2024 年就投入 9.71 亿元,同比提升 56.9%。

但当下行业研发受成本和形态限制的情况日益严重,比如石头科技的激光塔方案受限于机身高度。同时,由于技术人员流动频繁,行业同质化竞争的情况也比较普遍。

落到用户侧,创新成果带来的体验革新没怎么感受到,价格提升的冲击却非常明显。消费者要的很简单:干净、省心。然而现实是,自动清洗基站依旧需要频繁清理滤网和水箱,机器时不时会出现故障,面对油污依旧无力。黑猫投诉上,「扫地机器人」 的投诉量超过 1.3 万条,前 100 条几乎全是产品故障与售后问题。

另一方面,营销开支成为另一座大山。扫地机器人是典型的低频耐用品,复购率低,新用户获取几乎全靠渠道和广告。科沃斯的销售费用常年占营收 30% 以上,远高于研发支出;石头科技 2024 年的销售费用更是同比大涨 73%。所以投放越多,营收越大,利润反而被进一步稀释。

更致命的,是价格战的长期化。早期高端机型售价动辄 5000 元以上,如今线上 2000–3000 元的产品也能配齐全能基站和 AI 建图。头部厂商为了抢占份额不断降价,结果是 「营收增长、单机利润下降」 的循环。

看似贴着 「智能硬件」 标签,扫地机器人这门生意却越来越像耐用消费品。

昂贵试错还是绕过大山?

如果说作为产品,扫地机器人很难在短期内找到显著提升体验的路径,那么作为企业,扫地机器人玩家们并不是无路可走。

首当其冲的就是出海。

我们前文提到过,国内的扫地机器人企业基本定义了这个行业,北美和西欧一直是仅次于国内的大市场。绕开国内市场也是躲避内卷的一种方式。

靠着亚马逊+独立站的组合拳,石头科技 2024 年海外收入超过 60 亿元,已经反超国内市场;科沃斯则在欧洲站稳脚跟,试图复制白电企业的全球化路径。海外市场的消费力和品牌溢价更高,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的盈利焦虑。

后来者云鲸也在迅速扩张全球化业务。2024 年云鲸,海外营收同比增长近 7 倍,产品出口国家或地区拓展至 30 多个。根据公开报道,其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 2025 年,云鲸覆盖的海外市场将超过 50 个,海外业务预计会有 3-4 倍的增长空间。」。

另一个就是跨界。

虽然大疆推出的扫地机器人产品震惊业界,但其实扫地机器人行业的追觅才是真正的跨界达人。今年 8 月,追觅科技宣布正式拓展无人机业务,战略布局低空经济这一万亿级新赛道。追觅表示,目前,公司正积极组建专业的无人机研发团队,且核心团队架构已初具雏形。同样是在 8 月,追觅又官宣造车,首款超豪华纯电产品直接对标布加迪威龙,计划在 2027 年亮相。

这家公司最初靠无绳吸尘器起家,核心优势在于高速电机与空气动力学。如今,它不断把这条技术主线外延:先做运动相机,切入 GoPro 与大疆的领地;再做无人机,把电机和传感优势搬到空中;甚至宣布造车,把电驱系统作为突破口。

表面上看,跨度惊人,实则核心逻辑一致:围绕电机这项 「底层硬件能力」 寻找新应用场景。
问题在于,这些赛道几乎都被巨头占据,运动相机高度存量化,大疆的无人机护城河极深,汽车更是资本、供应链、品牌的重资产博弈。追觅的跨界能否形成真正产业位置,还需要长时间的验证。

但从行业意义上看,这些企业各种探索的背后是:当本业利润被压缩,扫地机器人厂商不得不寻找更大的故事。这是勇敢的破局,也可能成为昂贵的试错。

写在最后

十年前,扫地机器人承载着 「解放双手」 的愿景;十年后,它更多只是一种心理安慰。行业在功能堆叠和价格战中徘徊,既没有真正跨越家电的逻辑,也没能兑现 「智能生活」 的承诺。未来它的归宿,大概率不是 「第二个苹果」,而是 「下一个格力」:靠规模、效率和耐用性赢得市场,而不是靠 「多一个雷达」 来换取溢价。

但事实上,国内客单价正在上移:线上均价超过 3000 元,线下接近 5000 元。这就意味着,消费者并不是不愿意掏钱,而是还没看到真正的价值差异。

所谓 「智能」,最终要回到两个字:好用。(梦得)

YOU MAY ALSO LIKE

消息称京东方将为 iPhone 17 Pro 供应 200 万到 300 万块 OLED 显示屏

库克太想在苹果产品殿堂留下作品了

【文章来源:techweb】

最近,小红书一则帖子引发了大家对扫地机器人的广泛讨论:一位网友在为购买扫地机器人纠结时表示,「既然挑不出哪个更好,那就选一家对员工更好的公司」。

这条评论在相当程度上折射了扫地机器人行业的尴尬处境。

过去,扫地机器人是家电消费升级的代表性品类。导航方式的迭代、拖地功能的补充、自动集尘的普及,消费者体验得到了很明显的提升。但现在,主流产品几乎全部标配激光雷达导航、AI 识别和基站自清洁,参数差距在逐渐缩小,用户的直观体验差异也日渐模糊。

与之对应的,大量的资金涌入,让行业的参与者们陷入了营销战、价格战和效果并不明显的研发战。所以即便行业仍处于高速增长,国内的渗透率也远未达到国外的水平,包括石头、科沃斯等在内的主要玩家,都面临着增收不增利,需要寻找新增长点的窘境。

其实类似的时刻,在消费电子史上并不陌生。在彩电行业高清成为标配之后,差异逐渐消失,价格成了标准。扫地机器人眼下,正走在同一条路上。

增收不增利

如果只看出货量,扫地机器人依然保持着不错的势头。

2024 年,全球出货 2060 万台,同比增长 11.2%;销售额 93.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9.7%。不只是增长快,市场仍然有着相当的增量空间,根据 Statista 统计,中国扫地机器人渗透率约 6%,远远低于欧美国家 10% 的水平。

但从市场格局来看,这里又老态横生。评价一个行业的成熟度,行业集中度是一个非常好的标准。行业发展初期,往往玩家众多百家争鸣。但即便放眼全球,前五名里有四家来自中国 (石头、科沃斯、小米、追觅),合计市占率 47.5%。在国内,科沃斯、石头、云鲸、追觅等几家头部企业瓜分了九成市场。

飞速增长的市场,高度成熟的竞争格局,让行业玩家们纷纷跑出了怪异的增长姿势——增收不增利。

石头科技 2024 年营收大增 38%,净利润却下降 3.6%;到了 2025 年一季度,营收同比暴涨 86%,净利润却下滑 32.9%。科沃斯的情况同样尴尬:营收维持增长,但净利润已经不到 2021 年的一半。

原因倒是不难理解。

一方面,作为科技单品,智能化体验是行业竞争的关键,这也让研发高企。石头科技 2016–2024 年研发费用连年上涨,仅 2024 年就投入 9.71 亿元,同比提升 56.9%。

但当下行业研发受成本和形态限制的情况日益严重,比如石头科技的激光塔方案受限于机身高度。同时,由于技术人员流动频繁,行业同质化竞争的情况也比较普遍。

落到用户侧,创新成果带来的体验革新没怎么感受到,价格提升的冲击却非常明显。消费者要的很简单:干净、省心。然而现实是,自动清洗基站依旧需要频繁清理滤网和水箱,机器时不时会出现故障,面对油污依旧无力。黑猫投诉上,「扫地机器人」 的投诉量超过 1.3 万条,前 100 条几乎全是产品故障与售后问题。

另一方面,营销开支成为另一座大山。扫地机器人是典型的低频耐用品,复购率低,新用户获取几乎全靠渠道和广告。科沃斯的销售费用常年占营收 30% 以上,远高于研发支出;石头科技 2024 年的销售费用更是同比大涨 73%。所以投放越多,营收越大,利润反而被进一步稀释。

更致命的,是价格战的长期化。早期高端机型售价动辄 5000 元以上,如今线上 2000–3000 元的产品也能配齐全能基站和 AI 建图。头部厂商为了抢占份额不断降价,结果是 「营收增长、单机利润下降」 的循环。

看似贴着 「智能硬件」 标签,扫地机器人这门生意却越来越像耐用消费品。

昂贵试错还是绕过大山?

如果说作为产品,扫地机器人很难在短期内找到显著提升体验的路径,那么作为企业,扫地机器人玩家们并不是无路可走。

首当其冲的就是出海。

我们前文提到过,国内的扫地机器人企业基本定义了这个行业,北美和西欧一直是仅次于国内的大市场。绕开国内市场也是躲避内卷的一种方式。

靠着亚马逊+独立站的组合拳,石头科技 2024 年海外收入超过 60 亿元,已经反超国内市场;科沃斯则在欧洲站稳脚跟,试图复制白电企业的全球化路径。海外市场的消费力和品牌溢价更高,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的盈利焦虑。

后来者云鲸也在迅速扩张全球化业务。2024 年云鲸,海外营收同比增长近 7 倍,产品出口国家或地区拓展至 30 多个。根据公开报道,其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 2025 年,云鲸覆盖的海外市场将超过 50 个,海外业务预计会有 3-4 倍的增长空间。」。

另一个就是跨界。

虽然大疆推出的扫地机器人产品震惊业界,但其实扫地机器人行业的追觅才是真正的跨界达人。今年 8 月,追觅科技宣布正式拓展无人机业务,战略布局低空经济这一万亿级新赛道。追觅表示,目前,公司正积极组建专业的无人机研发团队,且核心团队架构已初具雏形。同样是在 8 月,追觅又官宣造车,首款超豪华纯电产品直接对标布加迪威龙,计划在 2027 年亮相。

这家公司最初靠无绳吸尘器起家,核心优势在于高速电机与空气动力学。如今,它不断把这条技术主线外延:先做运动相机,切入 GoPro 与大疆的领地;再做无人机,把电机和传感优势搬到空中;甚至宣布造车,把电驱系统作为突破口。

表面上看,跨度惊人,实则核心逻辑一致:围绕电机这项 「底层硬件能力」 寻找新应用场景。
问题在于,这些赛道几乎都被巨头占据,运动相机高度存量化,大疆的无人机护城河极深,汽车更是资本、供应链、品牌的重资产博弈。追觅的跨界能否形成真正产业位置,还需要长时间的验证。

但从行业意义上看,这些企业各种探索的背后是:当本业利润被压缩,扫地机器人厂商不得不寻找更大的故事。这是勇敢的破局,也可能成为昂贵的试错。

写在最后

十年前,扫地机器人承载着 「解放双手」 的愿景;十年后,它更多只是一种心理安慰。行业在功能堆叠和价格战中徘徊,既没有真正跨越家电的逻辑,也没能兑现 「智能生活」 的承诺。未来它的归宿,大概率不是 「第二个苹果」,而是 「下一个格力」:靠规模、效率和耐用性赢得市场,而不是靠 「多一个雷达」 来换取溢价。

但事实上,国内客单价正在上移:线上均价超过 3000 元,线下接近 5000 元。这就意味着,消费者并不是不愿意掏钱,而是还没看到真正的价值差异。

所谓 「智能」,最终要回到两个字:好用。(梦得)

【文章来源:techweb】

最近,小红书一则帖子引发了大家对扫地机器人的广泛讨论:一位网友在为购买扫地机器人纠结时表示,「既然挑不出哪个更好,那就选一家对员工更好的公司」。

这条评论在相当程度上折射了扫地机器人行业的尴尬处境。

过去,扫地机器人是家电消费升级的代表性品类。导航方式的迭代、拖地功能的补充、自动集尘的普及,消费者体验得到了很明显的提升。但现在,主流产品几乎全部标配激光雷达导航、AI 识别和基站自清洁,参数差距在逐渐缩小,用户的直观体验差异也日渐模糊。

与之对应的,大量的资金涌入,让行业的参与者们陷入了营销战、价格战和效果并不明显的研发战。所以即便行业仍处于高速增长,国内的渗透率也远未达到国外的水平,包括石头、科沃斯等在内的主要玩家,都面临着增收不增利,需要寻找新增长点的窘境。

其实类似的时刻,在消费电子史上并不陌生。在彩电行业高清成为标配之后,差异逐渐消失,价格成了标准。扫地机器人眼下,正走在同一条路上。

增收不增利

如果只看出货量,扫地机器人依然保持着不错的势头。

2024 年,全球出货 2060 万台,同比增长 11.2%;销售额 93.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9.7%。不只是增长快,市场仍然有着相当的增量空间,根据 Statista 统计,中国扫地机器人渗透率约 6%,远远低于欧美国家 10% 的水平。

但从市场格局来看,这里又老态横生。评价一个行业的成熟度,行业集中度是一个非常好的标准。行业发展初期,往往玩家众多百家争鸣。但即便放眼全球,前五名里有四家来自中国 (石头、科沃斯、小米、追觅),合计市占率 47.5%。在国内,科沃斯、石头、云鲸、追觅等几家头部企业瓜分了九成市场。

飞速增长的市场,高度成熟的竞争格局,让行业玩家们纷纷跑出了怪异的增长姿势——增收不增利。

石头科技 2024 年营收大增 38%,净利润却下降 3.6%;到了 2025 年一季度,营收同比暴涨 86%,净利润却下滑 32.9%。科沃斯的情况同样尴尬:营收维持增长,但净利润已经不到 2021 年的一半。

原因倒是不难理解。

一方面,作为科技单品,智能化体验是行业竞争的关键,这也让研发高企。石头科技 2016–2024 年研发费用连年上涨,仅 2024 年就投入 9.71 亿元,同比提升 56.9%。

但当下行业研发受成本和形态限制的情况日益严重,比如石头科技的激光塔方案受限于机身高度。同时,由于技术人员流动频繁,行业同质化竞争的情况也比较普遍。

落到用户侧,创新成果带来的体验革新没怎么感受到,价格提升的冲击却非常明显。消费者要的很简单:干净、省心。然而现实是,自动清洗基站依旧需要频繁清理滤网和水箱,机器时不时会出现故障,面对油污依旧无力。黑猫投诉上,「扫地机器人」 的投诉量超过 1.3 万条,前 100 条几乎全是产品故障与售后问题。

另一方面,营销开支成为另一座大山。扫地机器人是典型的低频耐用品,复购率低,新用户获取几乎全靠渠道和广告。科沃斯的销售费用常年占营收 30% 以上,远高于研发支出;石头科技 2024 年的销售费用更是同比大涨 73%。所以投放越多,营收越大,利润反而被进一步稀释。

更致命的,是价格战的长期化。早期高端机型售价动辄 5000 元以上,如今线上 2000–3000 元的产品也能配齐全能基站和 AI 建图。头部厂商为了抢占份额不断降价,结果是 「营收增长、单机利润下降」 的循环。

看似贴着 「智能硬件」 标签,扫地机器人这门生意却越来越像耐用消费品。

昂贵试错还是绕过大山?

如果说作为产品,扫地机器人很难在短期内找到显著提升体验的路径,那么作为企业,扫地机器人玩家们并不是无路可走。

首当其冲的就是出海。

我们前文提到过,国内的扫地机器人企业基本定义了这个行业,北美和西欧一直是仅次于国内的大市场。绕开国内市场也是躲避内卷的一种方式。

靠着亚马逊+独立站的组合拳,石头科技 2024 年海外收入超过 60 亿元,已经反超国内市场;科沃斯则在欧洲站稳脚跟,试图复制白电企业的全球化路径。海外市场的消费力和品牌溢价更高,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的盈利焦虑。

后来者云鲸也在迅速扩张全球化业务。2024 年云鲸,海外营收同比增长近 7 倍,产品出口国家或地区拓展至 30 多个。根据公开报道,其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 2025 年,云鲸覆盖的海外市场将超过 50 个,海外业务预计会有 3-4 倍的增长空间。」。

另一个就是跨界。

虽然大疆推出的扫地机器人产品震惊业界,但其实扫地机器人行业的追觅才是真正的跨界达人。今年 8 月,追觅科技宣布正式拓展无人机业务,战略布局低空经济这一万亿级新赛道。追觅表示,目前,公司正积极组建专业的无人机研发团队,且核心团队架构已初具雏形。同样是在 8 月,追觅又官宣造车,首款超豪华纯电产品直接对标布加迪威龙,计划在 2027 年亮相。

这家公司最初靠无绳吸尘器起家,核心优势在于高速电机与空气动力学。如今,它不断把这条技术主线外延:先做运动相机,切入 GoPro 与大疆的领地;再做无人机,把电机和传感优势搬到空中;甚至宣布造车,把电驱系统作为突破口。

表面上看,跨度惊人,实则核心逻辑一致:围绕电机这项 「底层硬件能力」 寻找新应用场景。
问题在于,这些赛道几乎都被巨头占据,运动相机高度存量化,大疆的无人机护城河极深,汽车更是资本、供应链、品牌的重资产博弈。追觅的跨界能否形成真正产业位置,还需要长时间的验证。

但从行业意义上看,这些企业各种探索的背后是:当本业利润被压缩,扫地机器人厂商不得不寻找更大的故事。这是勇敢的破局,也可能成为昂贵的试错。

写在最后

十年前,扫地机器人承载着 「解放双手」 的愿景;十年后,它更多只是一种心理安慰。行业在功能堆叠和价格战中徘徊,既没有真正跨越家电的逻辑,也没能兑现 「智能生活」 的承诺。未来它的归宿,大概率不是 「第二个苹果」,而是 「下一个格力」:靠规模、效率和耐用性赢得市场,而不是靠 「多一个雷达」 来换取溢价。

但事实上,国内客单价正在上移:线上均价超过 3000 元,线下接近 5000 元。这就意味着,消费者并不是不愿意掏钱,而是还没看到真正的价值差异。

所谓 「智能」,最终要回到两个字:好用。(梦得)

Search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一周热门

恒大物业今日复牌!清盘人已收到不具约束力的收购要约 潜在交易还处于初步阶段

恒大物业今日复牌!清盘人已收到不具约束力的收购要约 潜在交易还处于初步阶段

2025 年 9 月 12 日
财政部: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

财政部: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

2025 年 9 月 12 日
创新药「深V」行情再上演!基金经理:长期投资机遇清晰 需警惕短期风险

创新药 「深 V」 行情再上演!基金经理:长期投资机遇清晰 需警惕短期风险

2025 年 9 月 12 日
消息称京东方将为iPhone 17 Pro供应200万到300万块OLED显示屏

消息称京东方将为 iPhone 17 Pro 供应 200 万到 300 万块 OLED 显示屏

2025 年 9 月 12 日

家居巨头拉响警报:今年将现 「重大通胀」,并加速至 2026 年后!

2025 年 9 月 12 日
关联股东既当「裁判员」又当「计票员」?国瓷材料股东会程序违规收罚单 董秘被点名担责

关联股东既当 「裁判员」 又当 「计票员」?国瓷材料股东会程序违规收罚单 董秘被点名担责

2025 年 9 月 12 日
人民币,大消息!中国人民银行与印度尼西亚央行共同宣布

人民币,大消息!中国人民银行与印度尼西亚央行共同宣布

2025 年 9 月 12 日
期市收评 | 商品期货跌多涨少 沪银领涨期市

期市收评 | 商品期货跌多涨少 沪银领涨期市

2025 年 9 月 12 日

算力 ETF——5G 通信 ETF(515050) 强势涨停,工业富联等持仓股掀起涨停潮

2025 年 9 月 12 日
一张图看商品支撑阻力:金银油气+铂钯铜农产品期货(2025年9月12日)

一张图看商品支撑阻力:金银油气+铂钯铜农产品期货 (2025 年 9 月 12 日)

2025 年 9 月 12 日
金桂财经

2025 年 9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 8 月    

近期动态

  • 恒大物业今日复牌!清盘人已收到不具约束力的收购要约 潜在交易还处于初步阶段
  • 财政部: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
  • 创新药 「深 V」 行情再上演!基金经理:长期投资机遇清晰 需警惕短期风险
  • 消息称京东方将为 iPhone 17 Pro 供应 200 万到 300 万块 OLED 显示屏
  • 家居巨头拉响警报:今年将现 「重大通胀」,并加速至 2026 年后!
  • 关联股东既当 「裁判员」 又当 「计票员」?国瓷材料股东会程序违规收罚单 董秘被点名担责
广告

Copyright © 2025 广州金桂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粤 ICP 备 2025390655 号

  •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登录& 注册

Copyright © 2025 广州金桂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粤 ICP 备 2025390655 号

  • 登录
  • 注册
忘记密码?
Lost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 will receive a link to create a new password via email.
body::-webkit-scrollbar { width: 7px; } body::-webkit-scrollbar-track { border-radius: 10px; background: #f0f0f0; } body::-webkit-scrollbar-thumb { border-radius: 50px; background: #dfdbd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