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9 月 12 日,由新疆证监局、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国资委、工信厅、生产建设兵团地方金融管理局等单位指导,大商所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证券期货业协会、宏源期货有限公司承办的 「DCE·产业行—期货衍生品市场服务新疆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训班」 在新疆乌鲁木齐成功举办。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此次培训旨在进一步提升新疆地区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运用期货市场开展风险管理的认识和能力,为新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新动力。来自新疆相关政府机构、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及金融机构的百余名代表参加了培训。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70 周年,这场活动也成为区域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一个生动注脚。
期市助力:
构筑新疆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新疆证监局相关负责人致辞时表示,期货市场具有发现价格、管理风险、配置资源等功能。近年来,新疆期货市场稳步发展,市场功能有效发挥,在风险管理、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新疆地区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比如,各方对期货市场的认知有待提高、「大市场、小机构」 特点突出、期货专业服务能力不强、产业参与度不高、善用期货工具的专业团队缺乏等。
对此,该负责人强调,下一步,新疆应从以下方面发力推进期现结合相关工作。一方面,市场各方应立足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定位和资源禀赋,提升对期货市场的认知水平,在优化国企参与期货市场风险管理考评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设立期货交割库、完善 「保险+期货」 模式支持政策等方面增进共识、凝聚合力;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应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兵地产业主体,通过期货市场增强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期货公司应围绕产业客户需求,找准功能性定位,发挥专业性优势,主动融入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大局,拓展服务广度和深度,提供定制化的风险管理方案,为产业发展和实体经济赋能。
大商所副总经理程伟东表示,本次培训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落实证监会关于提升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工作部署的具体实践,也是大商所与新疆各方深化合作、服务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务实行动。
「新疆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是国家能源、农牧业和化工等战略资源的重要基地。近年来,能源化工、煤化工和现代农牧业等产业加快发展,正在成为新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 程伟东说,同时,新疆企业正处在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经营管理能力的关键阶段,如何有效应对市场波动,已成为摆在行业企业面前的共同课题。
对此,程伟东表示:「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大商所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有责任、有义务把成熟的风险管理理念和工具带到新疆,服务区域产业和企业发展。」
实际上,多年来大商所在服务新疆产业发展方面持续发力。目前,大商所已为新疆化工企业设立了 1 家交割厂库和 7 个交割品牌,覆盖聚氯乙烯、聚丙烯、聚乙烯等主要能化品种;自 2024 年以来,大商所在新疆地区已建立 2 家产融服务基地,围绕 3 家龙头企业累计开展 14 场 「一对一」 上门培训,参训人数超过 500 人次;2025 年,大商所在新疆塔城地区落地了新疆首个 「银期保」 种收专项项目,围绕 3 万亩玉米种植,联动保险、银行和期货市场三方力量,为种粮大户提供种收保障,形成了保险增信、银行放贷、企业收购、期货定价的闭环机制。
针对新疆企业未来如何进一步用好期货工具的问题,程伟东提出,一是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打造一批风险管理标杆样本;二是推动企业内部制度体系建设,把风险管理纳入企业治理;三是通过培训和人才工程,培养更多懂产业、懂衍生品的复合型人才;四是结合新疆能源、煤化工等特色产业,探索 「期货+产业+区域」 的融合路径。
期货工具实践:
为企业稳健经营保驾护航
培训班上,多位资深专家围绕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和提升风险管理能力这一核心议题,从战略规划到实操落地,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解读。
关于上市公司期货衍生品应用的情况,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相关工作负责人介绍,2024 年发布套保公告的实体上市公司达 1503 家,上市公司套期保值参与率提升至 28.6%。今年前 7 个月有 1383 家实体上市公司发布套保公告,同比增长 15.7%。过去 10 年,参与套期保值的上市公司数量年复合增速为 23%,近 5 年为 25%。
中上协相关工作负责人特别提到,上市公司参与数量和参与率连续 11 年增长,在商品期货市场的留存率和新进率均稳步提升,呈现加速拥抱期货衍生品市场的趋势。当前,市场上涌现出一批经验丰富的上市公司,如五矿发展、益海嘉里、云南铜业等,参与期货市场管理风险已成为公司整体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前我国上市公司 28.6% 的参与率与世界 500 强企业 94%、标普 500 非金融公司 86.5% 的参与率相比,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是上市公司稳健经营的迫切需要。多年来,我国期货市场的规模体量、运行质量和国际化程度持续提升,功能有效发挥,为上市公司利用期货衍生品管理生产经营风险提供了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工具手段。」
南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唐启军系统介绍了期货市场的基础知识及其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价值,并通过案例展示了套期保值的具体操作模式。他表示,「套期保值≠套期增值」,其本质是避险。针对大商所 「保险+期货」 创新模式,他还详细讲解了农户购买价格保险、保险公司购买期权、期货公司风险对冲的操作程序。
据记者了解,为了给产业企业提供更加丰富的贸易定价基准和风险管理工具,大商所未来将推出塑料月均价期货合约。大商所相关业务人员在培训中详细介绍了塑料月均价期货合约规则。月均价期货是以月度算术平均值为交割结算依据,到期通过现金交割了结持仓的期货合约。大商所塑料月均价期货在设计理念方面,主要是保障现金交割品种的价格能够 「回归」。在结算价设计上,普通月份与对应实物交割合约当日结算价保持一致;到期月份则为对应实物交割合约在该月当日结算价的算术平均值。
规范参与:
国企衍生品风险管理框架
如何推动新疆企业真正把期货市场用起来、用得好?与会专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上海中泰多经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马丽萍分享了国有企业参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要求和实践经验。她首先梳理了核心监管文件,强调国有企业参与衍生品业务必须坚持套期保值原则,严禁投机交易。
「企业参与金融衍生品业务的核准必要条件,包括完善的制度和内控体系、专业的人员配备、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客观的业务需求和必要性、合理的机构岗位设置、相适应的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马丽萍说,在套保业务模式方面,生产企业可根据生产节奏在期货市场卖出保值锁定加工费;贸易企业可采取先销后采或先采后销等套保类型,利用期货及衍生品锁定贸易利润。
避险网 CEO 华金辉深入讲解了上市公司与国有企业在期货衍生品业务中的会计核算与审计风险防范问题。华金辉详细阐述了套期会计核算的三大基本逻辑:一是区分套期保值业务与非套期保值业务;二是绑定符合条件的套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三是评估套期关系的有效性。他表示,套期会计运用的前提是严格区分套保与投机业务。他还特别提醒企业要关注保税交割等特殊政策。
培训现场反响热烈,参会企业代表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为新疆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未来将积极应用所学知识,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为实现 「稳经营、促发展」 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也为新时代新疆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