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集运指数 (欧线) 期货 (下称集运指数) 价格持续下行,截至周五收盘,主力合约大跌 6%,至 1050.5 点,最近 10 个交易日已下跌 20.13%。
同时,9 月 19 日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跌幅扩大,环比下跌 14.3%,报 1198.21 点。其中,欧线运输需求增长乏力,即期市场订舱价格继续下行。
航运市场进入淡季
「欧线运价持续下行导致集运指数估值显著降低。」 南华期货宏观外汇创新分析师俞俊臣向记者表示,近期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受宏观情绪影响持续下行,而集运指数与外贸联系紧密,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市场情绪影响。
海通期货研究所航运组负责人雷悦表示,目前航运现货市场正式进入淡季,每年 9—10 月货量都处于年内低位。据 CTS 统计,2013 年至今,每年 9 月货量平均环比下降 8%。与此同时,今年欧线市场供应持续增长,新船陆续交付填补了市场运力短缺。9 月,华东至欧洲基本港的运力为 28.6 万 TEU,同比增加 15%。此外,在航运新联盟格局下,船司为争取市场份额,主动空班的积极性下降。随着需求端货量下降,高供给进一步放大了价格竞争的激烈程度。
从现货运价来看,目前第 41 周船司大柜报价均值在 1450 美元/FEU,是 2023 年以来的最低报价水平,与 7 月末 3370 美元/FEU 的峰值水平相比已经下跌逾 1900 美元/FEU,周均下降近 150 美元/FEU。具体来看,全球排名前二的船司 (地中海航运、马士基) 欧线现舱小柜的 9 月下旬报价已低于 1000 美元/TEU,大柜报价也一度跌至 1400 美元/FEU。当前主流船司仍持续调降欧线现舱报价。
俞俊臣表示,当前市场货量相对不足,且已进入传统淡季。从供应角度来看,运力供给仍相对偏高,船司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停止部分航次等,但欧线市场仍呈现明显的供过于求态势。
「目前船司更多将揽货重心放在线下集量特价、指数合约等,大柜报价均值在 1200~1300 美元/FEU。」 雷悦表示,从降价趋势来看,此轮降价斜率基本和 2024 年下半年类似,驱动主要来自淡季货量走弱和供给压力持续增加,当前报价已经跌至部分船司的完全成本线。
分析人士:主力合约仍有下行空间
「国庆假期对集运指数盘面的影响集中在基本面和交易面。」 雷悦表示,基本面需要关注船司国庆假期空班力度和节后的货量变化。参考华东至欧基港的船期,2025 年第 40 周至 42 周的停航运力约 22.5 万 TEU。
「同时,船司会在第 41 周宣涨 11 月的运价 (一般提前 3 周),通过近端降价的策略搭建一定规模的 『滚囤货』,从而推动 11 月涨价较好地落地。」 她表示,今年大概率继续维持该节奏,现货运价持续下降至 10 月末,但国庆假期期间相对偏低的运力规模可能会缓解 10 月上旬的降价压力。
从交易角度来看,俞俊臣表示,一方面需要注意资金在国庆假期前可能大幅平仓,使盘面波动加大;另一方面各大船司已公布国庆假期停航计划,可能在临近假期时从供应端对盘面形成一定的底部支撑。
从各合约表现来看,雷悦表示,2510 合约即将进入交割月,更多关注近端现货运价变化趋势;2512 和 2602 合约则更多承载潜在的旺季需求预期,因为上半年货量显著高于去年同期,所以部分投资者认为下半年有货量萎缩风险,叠加高运力压力,市场对旺季需求兑现情况存在分歧,这也是后续市场博弈重点;2604 及其他合约,更多以合理月差进行排布,但整体价格中枢略有下移,反映了市场对明年集运欧线市场供需结构进一步恶化的观点。
俞俊臣表示,主力合约即将进入交割月,期货价格逐渐向现货价格靠拢,因此受欧线报价下行的影响最明显。当前主力合约仍存在一定的下行空间,但也需要注意,近月合约价格已逐渐跌至较低位置,后续存在低位反弹的可能性;对于远月合约来说,则需关注商品市场情绪波动、美国关税政策反复以及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因素。
(期货日报)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