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众而言,潮玩很 「火」,是一个能提供 「情绪价值」 的物品。而实际上,这门生意的内核,远比 「贩卖情绪」 要复杂得多。本期 《文创微光》,记者对话黑玩 HEYONEIP 品牌部负责人 Yuki,在东郊记忆的黑玩 2025 嘉年华现场,从那个散发着 Z 世代热情的空间里,探寻属于 「成都潮玩人」 的故事。
每经记者|石普宁 每经编辑|唐元
在成都做 「潮玩」,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工作地点位于浣花溪畔的她,或许给了我们一个参考答案。
作为黑玩 HEYONE(下称 「黑玩」)IP 品牌部的负责人,Yuki 在这里找到了让无数打工人羡慕的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她的工作节奏 「紧凑,但不慌张」——从容的掌控感和成都的烟火气,共同融入日常。
从北京到成都,Yuki 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 「六点后时光」。「以前回到家基本就是吃饭、刷手机、睡觉,我当时真的不知道,晚上六点以后,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她回忆道。
从被工作填满的惯性中 「抽离」 出来,Yuki 放弃了北京头部潮玩公司的工作,来到成都,她的理由有两个:一是与成都的 「契合」,二是与黑玩的 「邂逅」。
本期 《文创微光》,我们与 Yuki 相约在东郊记忆的黑玩 2025 嘉年华现场,从那个散发着 Z 世代热情的空间里,探寻属于 「成都潮玩人」 的故事。
潮玩 IP 的 「翻译官」:捕捉社会情绪
「其实大家可能很少有机会,能看到我们全系列的 IP 和产品。」 站在布展现场,Yuki 不时侧身为来来往往的同事腾出位置。
对于大众而言,潮玩很 「火」,是一个能提供 「情绪价值」 的物品。而实际上,这门生意的内核,远比 「贩卖情绪」 要复杂得多。
「我们更像一个 『翻译官』。」Yuki 这样定义自己的角色。
这项 「翻译」 工作,始于对社会情绪的捕捉。比如,当设计师交出主打 「鬼马少女」 形象的 「33R3NA」 原型时,Yuki 和团队要做的,就是将这种抽象的调性,注入能与年轻人共鸣的故事中。
「我总是保持微笑,大家都说我很乖巧。真正的我其实躲在右心室里,透过窗户偷偷观察这个世界。」 两个月前,黑玩在官宣这个新 IP 时如此描述道。
「对现在的年轻人而言,单一的 『可爱』 或 『傲娇』 设定很难完全契合他们复杂的情感,」 她解释道,「所以 『33R3NA』 会被设定成一个不完美的实验品,她有奇思妙想,会犯点小错。这会让大家觉得,『我也可以是这样不完美的女孩』。」

事实上,与所有内容产业一样,在潮玩行业中,IP 的情绪内核最终必须经由具体的产品设计、材质、工艺和营销语言,被精准地 「翻译」 出来。而其中的关键在于,用理性的手段,去包裹感性的内核。
情绪消费市场如同一片广阔却善变的大海。如何让自家的潮玩 IP 成为社交圈的 「硬通货」?Yuki 给出的答案是:硬实力。
以黑玩新品 「啦呜」 的诞生为例:这是一款旨在填补市场空白,推出的介于昂贵高科技玩具和普通毛绒挂件之间的百元级 「陪伴型」 产品。「我们想,能不能做一个既是时尚挂件,又能提供情绪互动的入门级产品?」
在设定的世界观中,团队没有创造一个孤立的角色,而是构建了一个名为 「啦呜」 的 「种群」,它们来自 「绒毛星」,身份卡上甚至留有给主人命名的位置,这让一次性的购买,变成了长期情感的链接。
从始至终,「翻译官」 们都在用科学的方法论,去干 「情绪化」 的事。我们不会直白地说 『毛料升级了』,」Yuki 说着,嘴角泛起一丝笑意,仿佛在分享一个行业秘密,「而是会引导大家关注毛绒本身,比如它的手感是 『非常狂野的』,或者摸上去 『像在摸自己的小猫咪一样治愈』。」 她的语调变得轻快,「传统产品可以说 『100% 桑蚕丝』,但我们不能。我们要让用户 『感觉』 到丝滑。」
成都 Vibe:紧凑但不慌张的 「能量守恒」
采访当天,成都的秋雨渐息。位于东郊记忆的黑玩 2025 嘉年华布展现场,空气中弥漫着庆典开启前的紧凑感:有人在打电话紧急沟通,有人跪在地上小心翼翼地确定玩偶的摆放位置,还有人在想办法清理角落的少许积水……
「我们内部的决策链非常快,不是那种层层汇报式的。」 这种 「紧凑但不慌张」 的从容,似乎不仅仅属于黑玩,更是成都这座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一种集体 Vibe(氛围)。
近年来,成都的数字文创产业正以一种独特的方式 「出圈」,不仅诞生了 《哪吒》《王者荣耀》 等现象级 IP,也涌现出诸多 「不内耗、做自己」 的脱口秀演员,让成都收获了 「脱口秀第二高地」 的称号。
这里的创作者,似乎总能在一种相对松弛的城市肌理中,酝酿出极具爆发力的创意产品。
黑玩团队,就是观察这种氛围的微观样本之一。坐落于杜甫草堂旁的浣花溪畔,黑玩用 「最潮」 的方式讲述属于自己的 「凡尔赛」 式工作节奏。

Yuki 告诉我们,午休间隙,她和同事可以溜达到公园里散步,园区里还有猫狗自由 「串门」,「肯定比在 CBD 的大楼里好很多。在这里,你会很容易松弛下来。」
Yuki 已然过了初到成都的 「茫然期」,如今的她更加专注于对生活可能性的探索,「下班后约朋友吃个饭,或者去逛逛有意思的展览和市集。」
「做潮玩的人需要感性,需要共情。当你能体验到更多生活的时候,工作中才产生更多创造力。」Yuki 总结道,「这里既有生活的输入,又有能量和想法在工作中的输出,这种感觉非常好。」
这种平衡,最终形成了一种奇妙的 「能量守恒」:潮玩,一定程度上作为回应当代年轻人生活焦虑的 「产物」,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而与之相对应的,在创造潮玩最前端的那群人,他们也许是最懂拿捏生活与工作 「快慢」 的人。
浣花溪畔,他们不仅是创造 「潮玩」 的人,更是最懂 「潮玩」 的人,在紧凑与松弛之间,他们读懂了潮玩的成都 「守恒定律」。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